有两点说明:一是这里的资金是指一定量的货币资金,既不是指
商品资金,也不是指
生产资金;二是之所以是货币资金是因为它既是资金作用的货币,即从这里开始了资金的循环,又是起货币作用的货币,即流通中发挥
流通手段和
支付手段职能。
社会主义国家的银行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信贷资金的筹集和运用,采取有偿的
存款和贷款的方式,其特点是有借有还和按期支付利息。
(1) 有偿性和盈利性,即存款有存有取、贷款有借有还。银行存款要支付利息,银行贷款要收取利息,且贷款利息收入总额要大于
存款利息支出加各项经营费用,使信贷资金经过一个运动周期能获得盈利。因此,信贷资金不用于各种财政性开支。(2) 流动性或周转性,信贷资金是此存彼贷,不断存进取出,川流不息。(3) 融通性,银行根据社会资金在不同时空中使用的时间差、地区差、项目差,通过各种业务手段和信用工具灵活调剂资金余缺。
对于
银行信贷资金来源和运用的构成分析,我们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进行。
从宏观层面,及既整个
金融体系的范围来考察,信贷资金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信贷资金的增减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
银行自有资金的增减由
银行利润的多少、银行向财政交纳税利的比率和财政向银行增拨(或抽回)信贷基金的数额三个因素所决定。各项
存款和单位委托银行办理结算资金的增长幅度,主要决定于生产和
商品流通的增长规模。
货币发行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商品流通的
增长幅度和
货币流通的速度。信贷资金的运用,主要根据
国家经济政策和国家计划的要求,结合市场资金供求的具体情况,在
信贷资金来源的可能范围内掌握使用。
在中国,信贷资金是
全民所有制企业流动资金的主要来源,也是
集体所有制企业资金的重要来源。信贷资金的运用是否适当,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必须严格控制信贷资金的投量和投向。信贷资金的投量控制得当,有利于币值的稳定和市场商品供求在总体上的平衡。因为信贷资金的投量直接影响对国民经济的货币供给量,因此,必须在保证
货币流通量适应生产和
商品流通需要的前提下,确定贷款的规模。信贷资金的投向控制得当,有利于改善
国民经济结构和提高
宏观经济效益,有利于支持和促进各部门、行业、企业的发展。
由于中国的信贷资金和
财政资金都是国家统一安排运用的资金,财政预算收支是否平衡,对信贷资金的平衡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并略有节余时,
信贷资金来源相对比较充裕;而当财政收支发生赤字时,由于财政向银行借款和透支,往往给信贷资金的平衡带来困难,造成信用的不正常扩大,使货币供给量不正常增加。因此,保持财政收支和信贷收支的
综合平衡,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