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危机
信用过度扩张的发生崩溃的现象
信用危机(credit crisis)是指信用过度扩张,引发通货膨胀和经济动荡,进而影响信用体系的信誉,导致其各环节发生崩溃的现象。它既有因银行自身过度增加信用和信用管理不善,个别银行发生支付困难而导致整个金融体系发生危机的情况,也有因经济危机而导致信用危机的情况。当经济危机发生时,大量商品积压,大批企业因资金周转不灵难以偿还债务,导致信用崩溃。
定义
信用过度扩张。资本主义货币流通和信用领域中出现的剧烈震荡和混乱。信用危机的主要表现是:商业信用银行信用遭到破坏,大量存款从银行提出,大批银行倒闭,商业信用需要减少,借贷资本的需要大大超过供给利息率急剧上升。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信用危机一般是伴随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产生的。由于工业繁荣时期商品价格上涨和利润优厚,大量信贷被投机者用来从事投机活动,信用膨胀大大超过生产的增长。而当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爆发时,大量商品滞销,商品价格急剧下降,生产停滞,市场萎缩,信用就会急剧收缩。在这种情况下,债权债务的连锁关系发生中断,整个信用关系就会遭到破坏,从而出现信用危机。不仅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引起了周期性的信用危机,而且信用危机也加深了生产过剩危机。商业信用的停顿使过剩商品的销售更加困难,银行信用的混乱更加加重了过剩商品的销售困难,从而使生产过剩危机趋于尖锐化。除了由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引起的周期性信用危机之外,还有一种主要是由战争、政变、灾荒等原因引起的特殊类型的信用危机。例如,1839年英国出现的信用危机就是由农业歉收引起的。特殊类型的信用危机一般不具有周期性质,只表现在金融市场的个别环节上,如交易所、利息率货币流通方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政府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推行赤字财政信用膨胀政策,从而使信用危机趋于复杂化。信用危机不只是发生在周期性生产过剩的危机阶段,而且往往延续到萧条、复苏、高涨各个阶段,取得了一种既与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相结合但又相对独立的存在形式。在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爆发时,资产阶级政府推行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增发纸币,放宽信贷,降低利息率,借以刺激投资,结果造成纸币供应量大大超过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从而使信用危机表现为经常性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表现形式
信用危机的表现形式西方国家发生信用危机时,信用体系的各方面有不同表现。
(一)在银行信用方面:
存款人从银行大量提取存款。这是因为存款人担心银行倒闭使自己的存款遭到损失,同时也是信用动摇,人们普遍追逐现款的结果。
②银行资金呆滞。这一方面是因为正常的资金周转被破坏,
企业不能按期偿还银行贷款;另一方面则因为证券市场疲软,而银行资金又占压在证券投资上。
③大批借款人破产导致强制性清理一部分银行信用
④借贷资金极其缺乏和利率急剧提高。在危机时期,人们都追逐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用以偿还债务,避免破产,因而借贷资金的需求大大增加,而借贷资金的供应却由于存款的大量提取而锐减。借贷资金市场的供求不平衡,求大于供促使利率急剧提高。
⑤大批银行相继倒闭。由于存款人大量取款,银行贷款到期不能收回,使银行现款准备不足以偿还债务,一些银行不得不宣告破产。
(二)在证券市场方面:
有价证券行市急剧跌落。原因是企业股息降低、利率提高和有价证券供过于求。
②有价证券发行量锐减。危机时期,生产急剧缩小,对资本追加的需求减少,同时证券行市跌落,使有价证券推销困难。
(三)在货币流通方面:
①出现货币饥荒。银行为了保持一定的清偿力采取收缩信用措施,而银行的大批倒闭也使大量存款变现困难。
②对黄金的需求激增。
信用危机的各方面表现,并非在每次危机中都是相同的,有时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些,而在另一些方面则不很明显。
周期性
周期性货币信用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货币信用危机一般是
由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引起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周期性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经济危机前的繁荣阶段,生产兴旺,物价上涨,商业投机活跃,引起信用的扩张。资本家借助于发行有价证券,利用银行贷款和商业信用把生产扩大到超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范围。于是,促成了危机的成熟。而当危机一旦到来,大量商品滞销,物价急剧下降,这时,市场萎缩,企业倒闭,信用就会发生动摇,大批厂商因不能偿还债务而宣告破产,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在货币信用领域内造成了动荡和混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货币信用危机取得了一种既与经济危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存在形式,主要表现为长期的通货膨胀信用膨胀
货币信用危机的主要表现是:在国内,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遭到破坏,银行存款大量被提取,大批银行倒闭,利息率急剧提高,商品和股票价格猛跌;在国际货币金融领域里,国际信用的规模大大缩小,国际结算中纷纷要求用黄金支付,引起黄金价格猛涨,汇价剧烈波动等,使资本主义国际金融关系处于混乱状态。
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引起周期性的货币信用危机,而货币信用危机又反过来加深生产过剩的危机。随着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紧缩,使过剩商品的销售更加困难,从而使生产过剩的危机趋于尖锐化。
特殊类型
这类危机并非由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所引起,而是由某种特殊的经济或政治事件引起的。例如,1839年英国出现的货币信用危机就是由农业歉收引起的。连续两年的歉收,导致小麦价格暴涨和小麦进口猛增,使英国国际收支恶化,黄金大量外流。此外,战争也会引起特殊类型的货币信用危机。这类危机不同于周期性货币信用危机,它并非有规则地经过一定时间而重复发生的。这类危机一般不表现在货币信用体系的全部环节上,而只表现在个别环节上,通常是表现在交易所利息率货币流通方面。
战后特点
战后货币信用危机的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政府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推行赤字财政信用膨胀政策,使货币信用危机在内
容和形式上都表现出新的特点。以往在周期性货币信用危机爆发时,由于生产过剩,大批商品滞销和信用关系破坏,人们普遍追求现金,从而使货币短缺,物价下跌。战后货币信用危机则是由于资产阶级政府推行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增发纸币,使货币供应量大大超过流通中的实际需要,从而表现为经常性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并使货币信用危机趋于复杂化。
80年代初,西方世界爆发了新的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更形严重。美国1975年的消费物价上涨率为9.1%,而1980年为13.5%,法国、意大利等国的消费物价上涨率也都超过1975年。在这种情况下,迫使资产阶级政府实行紧缩政策,用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息率的方法来压缩货币量和银行信贷。这种反常的做法,成为这次危机的一个显著特点。例如,美国商业银行优惠利率曾先后4次超过20%,1980年底高达21.5%的创纪录水平。这种高利率政策,从短期看,对抑制通货膨胀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高利率政策既影响企业生产投资的增长,又限制消费者的有效需求,使经济回升疲软,加深了经济危机的进程。
1980年以来,某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的幅度虽然有所下降,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赤字也有增无已,庞大的财政赤字对物价具有强大的压力,因此通货膨胀的缓和局面是难以持久的。同时,战后美元危机的频繁发生,70年代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趋于瓦解,就是货币信用危机在国际金融领域中的集中反映。
解救办法
信用危机的解药
关系,这个曾经令众多老外迷惑不解的名词,现在逐渐被越来越
多的欧美投资人所掌握,并将其运用得淋漓尽致。
作为纽约知名投资公司合伙人的大卫·霍普金斯(David Hopkins)并没有像其他投资人那样疲于奔走在各个被投资公司的董事会上,而是悠闲地坐在咖啡厅里等待着他的老朋友乔伊·米勒(Joy Miller)。
他们用这种休闲轻松的方式取代了坐在办公室中严肃的工作报告会。最初霍普金斯和米勒只是投资人和被投资公司所有者的关系,但随着业务往来的增多他们成为了好朋友,也就是凭着这份朋友间的信任,使他们之间的工作进行得更加坦诚与顺畅。
次贷危机或引发信用危机
距离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已有一年的时间,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依然历历在目,其中暴露的问题亦不容忽视。各种形式的金融交易不断将风险集中在国际大型银行,增加了全球金融体系的风险,同时导致了它的不稳定性。新的会计准则和风险管理模型难以适用于对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管理,一系列的问题为金融业未来的监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不仅仅是对银行体系的监管需要加强,同时在金融市场中起着重要作用和影响的信用评级机构也缺乏对风险的认识和监管。
此外,随着表外业务和资产证券化的快速发展,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成功地回避了传统监管的约束,但这也为其带来了新的风险。资产组合的复杂机构可能导致交叉违约的风险,并殃及投资机构和被投资公司。次贷危机所带来的最明显结果是债务被当作了商品,同时成为了投资人最先需要考虑的要素。MML Capital Partners的合伙人伊恩·沃利斯(Ian Wallis)表示:“12个月以前,当我们进行一项交易的时候最后才需要担心债务元素从何而来,但是最近几个月,我们必须在做交易之前首先考虑债务的问题。由于没有明确的债务状况,我们不得不增加财务和法律尽职调查的成本。”
此前次贷危机的表现为流动性危机,这种危机可以通过资金的注入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就在大家认为经过美联储和欧洲银行一系列的连续注资流动性的措施,使得次贷危机得到一定程度控制的时候,有经济学家提出信用危机已经到来。次级抵押贷款出现了严重违约和风险,从而导致了与次级抵押贷款有关的资产抵押证券可能出现信用危机,最终或导致银行体系和投资者出现信用危机。
次贷危机是由于当今金融市场中存在的一些风险和监管问题所引起的,而在短期内希望通过某种手段来降低风险并提高监管力度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那么面对信任危机的来临,投资人又该如何应对呢?
关系缓解信用危机
众所周知,现今的金融市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投资行业也随之变化着,与前几年相比,市场的供应能力和实际流通量都有了大幅的提高,其他团体给予资金支持的最终信心来源于经验和联盟利益的信任。在当今这个不断前行的经济航母上,最重要的是知道你的朋友是谁。或许对风险重新估价来说,最终要的结果之一就是发现关系在投资这个行业中是多么的重要。
有时,看起来信用委员会要比做项目的团队行动得快。现实中有无数的例子能够证明,做项目的团队相信他们能够接受的条件和最终他们实际能够通过贷款获得的条件是有很大差异的。这就是为什么发展一个强有力的关系网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大多数银行都会在交易完成的前几天才给出最终的批准,而这种关系会为你提供一个好的机会去了解银行的核准程序已经进行到
哪一个阶段,同时了解到它主要的商业条件大概是什么。很明显,这不是单方面的交易。由于信用危机,银行在决定与其共同工作的客户方面也变得越来越有选择性。银行更倾向于与曾经合作过的伙伴合作以降低风险,最低限度也要了解客户曾经的业绩,以便评估交易完成后对方将如何运作。当一间投资公司的经营业绩与同行相比较差的情况下,银行会考量它与这间投资公司之间关系的质量,了解和相信未来对方如何运作是至关重要的。 与顾问公司和被投资公司管理团队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也映射出当前这个新市场的特征。但是价格和条件还是整个投资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在现在的金融环境中最重的谈判还是随着交易而发生改变。对顾问公司来说,保护自己利益的方法之一就是和私募股权公司保持良好的关系,尤其是与参与交易的每一个成员的关系。而对私募股权公司来说,良好的市场声誉是非常重要的。
值得注意的是,与管理团队之间的关系需要小心地去培养,尤其是与企业所有者之间的关系。对目标公司深入的尽职调查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调查的度可以适当地放松,因为投资人和管理团队之间的信任是必要的,它可以确保投资人根据企业的发展为企业提供适当的资金支持,同时在交易完成后创造价值。
因此,尤其是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往往导致交易执行失败的原因不是单纯数据的正确与否,而是关系、信任和经验等这些无形的因素。培养信任和预测品行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能赢得对方的信任是非常珍贵的能力。只有能够通过投资和运营去不断赢得信誉的市场玩家,才是这个极具挑战性时代的最终赢家。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6 09:41
目录
概述
定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