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豪塞尔
党卫队全国总指挥兼武装党卫军大将
保罗·豪塞尔(Paul Hausser,1880-1972年),纳粹德国党卫队全国总指挥兼武装党卫军大将(SS-Oberstgruppenführer und Generaloberst der Waffen-SS)。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保罗·豪塞尔于1880年10月7日出生于哈弗尔河畔勃兰登堡(Brandenburg an der Havel)的一个正统普鲁士军人家庭。父亲库尔特·豪塞尔当时是陆军少尉,最后官至帝国陆军少校。豪塞尔幼年时在家乡读完了四年制公立小学(volksschule)和九年制实科中学(realgymnasium)。之后他于1892年进入了普鲁士的军官学校,在柏林的利歇尔费尔德(Lichterfelde)最高军校直属下的柯斯林(Koslin)军校学习直至1899年3月毕业。毕业后他被任命以少尉军衔,被编入西普鲁士第155步兵团服役。在此期间他先后担任营级和团级的参谋军官。1907年至1909年间,他又在波森(Posen)的战争学院里进行培训。之后他又在帝国海军接受了三年的飞行观测员培训。1912年,豪塞尔被晋升为陆军中尉,进入德军总参谋部担任绘图参谋。1913年10月1日,他被晋升为陆军上尉。第二年的3月,他被任命为第6集团军第109步兵师的作战参谋,同时晋升为陆军少校。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豪塞尔担任了第1预备军的作战参谋,第38“毛奇伯爵陆军元帅”团团长和总参谋部参谋官。在战争中他获得过一级铁十字勋章二级铁十字勋章,霍亨索伦普鲁士家族配剑荣誉勋章,巴伐利亚配剑四级军事服役章,一级佩剑萨克森阿尔伯希特骑士十字勋章等多枚奖章。战争结束后,他被转到东部的边防军(Grenzschutz),在格洛高(Glogau)总参谋部里任职。1920年到1922年间,豪塞尔又担任了国防军第5旅的参谋长。从1922年到1923年他担任了第2军直属部队(Wehrkreiskommando)的参谋长。期间他于1922年11月15日被晋升为陆军中校。1923年1月,他被任命为国防军第4步兵团第3营营长。到1925年4月,他又重担任第2军直属部队的总参谋长,直到1927年1月。此时他又被任命为第10步兵团团长,并于同年11月1日被晋升为陆军上校。1930年12月,他成为第4步兵司令(Infanteriefuhrer IV),并于第二年的2月1日晋升为陆军少将。1932年1月31日,他因政治原因以名誉陆军中将从军队中退役。
党卫队
豪塞尔于1933年2月参加了右翼组织“钢盔党”,担任柏林-勃兰登堡州领袖。之后他又于1934年3月加入了冲锋队预备队,职位为旗队长。很快他又成为了冲锋队第25预备旅领袖。在此期间,他遇见了一位叫保罗·沙尔费的老战友。在此人的介绍下,他认识了党卫队的领袖希姆莱。希姆莱希望他能够加盟党卫队来指正党卫队特别机动大队的军事训练中的问题。豪塞尔随即离开了冲锋队,于1934年11月15日加入党卫队(党卫队编号239795)并被授予了党卫队旗队长的衔位。他随即被任命为党卫军布伦瑞克军校校长,并着手建立起了一套系统化的训练体制。期间他还兼任了党卫军布伦瑞克和巴特特尔茨军校的督察。1936年5月22日,这两个军校合并为一所党卫军总军校(SS Junkerschulen),豪塞尔继续担任督察。同年1月31日到10月1日,他还担任党卫军最高指挥总局(SS Hauptamt)第1处处长。1936年10月1日,他又开始担任党卫队特别机动大队督察直到1940年6月1日。期间,他指挥党卫队特别机动大队归属于“肯普夫”装甲师参加了波兰战役。该装甲师于1939年7月25日成立,包含了一个陆军装甲团,党卫队“德意志”团,党卫队炮兵团,党卫队直属通信分队,党卫队直属侦察分队以及陆军的第511反坦克分队和第505机械化营。参加完波兰战役后,该部队于1939年10月9日被撤消。豪塞尔又受命负责以“日耳曼尼亚”旗队,“德意志”旗队和“元首”旗队作为基础组建起了党卫队特别机动师。该师于同年10月19日正式成形。
二战期间
1940年4月1日,豪塞尔被正式授予了武装党卫军中将(SS地区总指挥/集团领袖)军衔,并指挥党卫队特别机动师参加了入侵法国的战役。1940年12月1日,在党卫队全国领袖的命令下,党卫队特别机动师改名为党卫队“德意志”师。但是到了1941年1月28日,为了避免与“德意志”团混淆,该师又更名为党卫军“帝国”师(SS Division “Reich”)。而后“帝国”师参加了入侵苏联的战役。1941年8月8日,豪塞尔因指挥“帝国”师作战有功而被授予骑士铁十字勋章,并于10月1日被晋升为党卫队副总指挥兼武装党卫军上将。10月14日,豪塞尔在格杨斯克(Gjatsk)附近作战中被一发坦克炮弹炸伤,他失去了右眼和半个下巴。之后他不得不在医院修养直到第二年的5月。“帝国”师则由“德意志团”团长威廉·比特里希(Wihelm Bittrich)接管。
豪塞尔奉命去组建新的党卫军装甲军。1942年7月9日,这个党卫军第一只军级部队宣告成立,并随后于1943年4月28日正式命名为党卫军第1装甲军。同年6月1日,由于原先的党卫军警卫旗队师扩编为军,豪塞尔麾下的党卫军装甲军又更名为党卫军第2装甲军,将原先的编号让给了党卫军警卫旗队。在这一期间,豪塞尔还被陆军一级上将赫尔曼·霍特(Hermann Hoth)推荐授予其橡叶饰骑士铁十字勋章,以表彰他在6月和7月的库尔斯克会战中的指挥。霍特在申请报告中提到“豪塞尔经常身临部队第一线视察,虽然之前他曾因此受过重伤。无论形势有多么严峻,他总是不知疲倦地奔波于部队之间,将他的果断,勇敢和诙谐幽默感带给他的官兵们。他在对作战计划的部署上有真高深的远见,并且能坚决果断地执行命令。”7月28日,豪塞尔正式被授予了橡叶饰骑士铁十字勋章。
1944年6月28日,保罗·豪塞尔奉命接替自杀的弗雷德里希·多尔曼上将成为第7集团军总司令。原本豪塞尔在7月10日应该要被派去担任武装党卫军总司令,但是随着诺曼底战役的形势恶化,该任命被取消了。8月6日,由于前西线B集团军群总司令冯·克鲁格元帅自杀身亡,保罗·豪塞尔临时接管这一职务直到新任的瓦尔特·莫德尔元帅赶到。8月20日,豪塞尔在激战正酣的法莱兹包围战中被弹片炸伤了脸部,当时他正指挥部队试图从在盟军的包围圈上打开缺口。他的职务移交给了约瑟夫·迪特里希。1944年8月1日,保罗·豪塞尔被晋升为武装党卫军一级上将(SS全国总指挥/ 最高集团领袖),而25天后,他又被希特勒亲自授予了双剑饰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这是为了表彰他指挥第7集团军在阿弗朗什附近的作战以及努力解救法莱兹包围圈中的德军部队的功绩。
1945年1月23日,豪塞尔被任命为上莱茵河集团军群总司令。5天后,上莱茵河集团军群改称G集团军群,他又成为了G集团军群司令(G集团军群其实是西线德军的影子部队,其所辖部队主要由原驻扎在南部法国的德军二线甚至三线部队组成,所以战斗力较弱)。该集团军群由第1和第19集团军组成。但是4月3日,豪塞尔因为和希特勒发生了激烈争吵而被解除职务。随后,他担任西南方司令部(司令为凯塞林)总参谋长直到战争结束。
二战后
德国战败投降后,豪塞尔在奥地利被美军逮捕。随后他在纽伦堡审判作为证人出庭做证。被释放后,豪塞尔一直居住于路德维希堡。战后,他积极活跃于“党卫军老兵互助会”(H.I.A.G)上,为前武装党卫军人员争取福利。他还撰写了两本书,在书中极力主张武装党卫军是后来北约军队的参照。他在老兵中也深受尊敬,被其他老兵们尊称为“长官”(der Seinior)。保罗·豪塞尔于1972年12月21日在路德维希堡去世。死后,他被赋予了非常隆重的葬礼,数千名前党卫军成员出席了豪塞尔的葬礼,遗体被埋葬在慕尼黑的瓦尔德弗里德霍夫公墓。
性格
保罗·豪塞尔身材高大,具有典型的旧普鲁士军官的特征:举止端庄而且赋有礼节,受过良好的正统教育,性格古板。由于他善于讽刺别人,因此在国防军内树敌颇多。但是他却对军队体制了如指掌,这是其他的党卫军领导人所没有的。他具有一个优秀的参谋军官所应具备的素质,另外在实战上他也拥有出色的战略眼光。因此他被那些年轻的党卫军军人们极力推崇。如同其他一些党卫军高级军官一样,他也被部下尊称为“老爹”(Papa)。但是不同于其他人的是,他是真正的武装党卫军之父。他将正规军事传授给了当时还类似于警察部队的党卫队机动大队,并将其发展成为师。同时他还对党卫队的军事化训练进行了合理性的改革。但是,他当时的督察职务权力还是受到了限制。因为他属于党卫军最高指挥总局的下属机构,只负责管理党卫军的军事训练,而无法影响其政治教育。在战争爆发之前,他还和约瑟夫·迪特里希发生了激烈冲突。当时迪特里希拒绝承认豪塞尔的党卫队督察权力,极力阻止他插手警卫旗队的事务。1938年5月,迪特里希又拒绝向豪塞尔正在组建中的“元首”团提供军官。豪塞尔则以辞职相要挟。之后他们还是达成了和解。豪塞尔将传统的军事观念带入党卫军也惹怒了希姆莱。希特勒采取了折中的政策,因为他还是崇敬豪塞尔的军事领导素质。
在战后,豪塞尔一直告诉其他人,大多数投身纳粹党的陆军军官士兵都是出于仇恨苛刻的“凡尔塞和约”,拥护纳粹党的良好福利政策以及其反对共产主义的政治纲领。他承认自己当时也是出于此观念,因为他是一个狂热的爱国主义者。德军“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认为豪塞尔是一位杰出的指挥官。凯塞林空军元帅也对曾担任过自己参谋长的豪塞尔赞赏有加。在1943年中期,豪塞尔向希姆莱建议从国防军中调用一批有经验的参谋军官到党卫军中来补充其损失严重的骨干力量。希姆莱对此强烈反对,但是最终这项建议还是得到了许可。豪塞尔在战斗中负重伤后所表现出来坚强的体质和精神也给人以深刻印象。
个人生活
1912年11月9日,保罗·豪塞尔与伊丽莎白·杰拉德(Elisabeth Gerard)结婚,婚后生有一个女儿。
职务简历
柯斯林普鲁士军校生(1892年—1899年3月)
第155西普鲁士步兵团团部参谋(1899年3月18日—1907年)
在波森战争学院学习(1907年—1909年)
德意志帝国海军飞行观测员(1909年—1912年)
德军总参谋部绘图参谋(1912年—1914年3月22日)
党卫军布伦瑞克军校校长(1934年11月15日—1936年6月1日)
党卫军军校督察(1936年5月22日—1937年5月5日)
党卫队特别机动大队督察(1936年10月1日—1940年6月1日)
党卫队特别机动大队总指挥(1939年8月10日—10月10日)
党卫军特别机动师(SS-VT)师长(1939年10月19日—1940年11月30日)
党卫军“德意志”师师长(1940年12月1日—1941年1月27日)
党卫军“帝国”师师长(1941年1月28日—10月14日)
党卫军装甲军军长(1942年7月9日—1943年6月1日)
党卫军第2装甲军军长(1943年6月1日—1944年7月10日)
第7集团军总司令(1944年7月10日—1945年1月23日)
上莱因河集团军群总司令(1945年1月23日—1月28日)
G集团军群司令(1945年1月28日—4月3日)
西南方司令部总参谋长(1945年4月3日—5月8日)
军衔晋升
陆军少尉第二帝国) 1899年3月
陆军中尉 1912年
陆军上尉 1913年10月1日
陆军少校 1914年3月
陆军中校魏玛共和国) 1922年11月15日
陆军上校 1927年11月1日
陆军少将 1931年2月1日
陆军中将 1932年1月31日
武装党卫队上校(SS旗队长)(加入党卫队时的军衔) 1934年11月15日
武装党卫队准将(SS区队长) 1935年7月1日
武装党卫队少将(SS旅队长) 1936年5月22日
武装党卫军中将 (SS地区总指挥/集团领袖) 1940年4月1日
武装党卫军上将 (SS全国副总指挥/上级集团领袖) 1941年10月1日
武装党卫军大将 (SS全国总指挥/ 最高集团领袖) 1944年8月1日
主要荣誉
一级铁十字勋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二级铁十字勋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霍亨索伦普鲁士家族配剑荣誉勋章(1917年1月27日)
巴伐利亚配剑四级军事服役章
一级佩剑萨克森阿尔伯希特骑士十字勋章
一级佩剑符腾堡骑士十字勋章
安哈特腓特列-奥古斯特十字勋章
奥匈帝国三级配战争奖赏饰王冠勋章
奥匈帝国三级配战争奖赏军事功勋十字勋章
观察员奖章
1914-1918配剑战功十字勋章
纳粹金质党章
1939版二级铁十字勋饰(1939年9月)
1939版一级铁十字勋饰(1940年5月17日)
骑士铁十字勋章(1941年8月8日)
东线纪念章
银质负伤纪念章(1942年5月9日)
纳粹金质党章(1943年1月30日)
橡叶饰骑士铁十字勋章(1943年7月28日)
双剑橡叶饰骑士铁十字勋章(1944年8月26日)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09 16:44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