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力实质是作为意识形态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力,由凝聚力、导向力、激励力和辐射力构成。企业文化力作用方向若与企业发展要求一致,将会推动企业的发展,因而具有生产力的性质。
简介
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企业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其中,精神文化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伦理等
企业意识形态内容;制度文化包括企业的各项政策、规定、章程、计划、标准、
程序、方法等内容;行为文化是企业的经营作风、工作习惯、人际关系的动态反映;物质文化则是以企业的经营环境、经营设备和经营成果(产品)等物质形态为研究对象的文化范畴。核心思想、核心策略、强势行动和品牌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四个核心要素,它们分别是企业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精髓;四者相互结合,构成企业核心文化。企业核心文化四要素均蕴涵着巨大的能量,分别引发思想力、策略力、行动力和形象力,四力合一,构成企业文化力,或称企业核心文化力。
思想力
企业核心思想是企业全体员工所共有的、对企业的长期生存与稳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思想,是企业在漫长的经营岁月里沉淀下来的思想的精华,它深深融入企业的潜意识中,并形成为企业的共同价值观、
企业精神、企业伦理等精神文化。企业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离不开核心发展理念的导向。企业核心思想是企业战略的前提和保证,贯穿于战略规划的始终。企业核心思想投射到员工身上,形成为员工的价值理念,这种价值理念影响到每一个员工的行为,并内在地影响着生产经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和方面。
思想力是文化力最根本的源泉。在社会生活中,
道德、伦理、
宗教等意识形态的力量无时不在制约着人们。在企业,优秀的核心思想能焕发全体员工的责任感、荣誉感、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由表及里地约束、引导和激励着全体员工的行为乃至整个企业的行为。优秀的核心思想就像一个能量场,其能量渗透到企业的目标、战略、策略、日常管理及一切活动中,反映到每个部门、每个职工、每个产品上,甚至辐射到企业的外部环境,包括顾客和竞争对手,在社会文化浪潮中树立起一面旗帜,发挥更深远的影响力。
以人为本、创新应变、竞争进取三者是现代优秀企业核心思想之所在,其中“以人为本”是核心中的核心。兰德公司花了20年的时间,跟踪了500家世界大公司,发现其中100年不衰的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不再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的目标,而是有超越利润的社会目标。具体地说,他们遵循的原则包括: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用户价值高于生产价值。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理念,这些企业的文化才能够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生命力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策略力
核心策略是企业所独有的极具效力的一系列管理机制和经营手法,是企业制度文化的精髓;是企业在核心思想指导下,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经过摸爬滚打逐步总结发展而成的;其实质是核心思想在企业具体环境条件和发展阶段中的执行。每一个成功企业,都有其独特的核心策略。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策略,就能够自如地经营,从容地面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很多关键问题。
策略的力量不容质疑。在社会生活中,
国家政策、
法律显示出强大的导向力和约束力。在企业,核心策略是一个企业得以区别于另一个企业而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依据。核心策略有两大特性:独占性和时效性。核心策略具有独占性,有些是因为受到专利权保护,有些是因为企业严格保密,还有一些则因其特殊性,即使被其他企业知晓,但限于所处的外部环境、发展阶段不同,或是自身资金、设备、技术、人员素质等条件的不同,尤其是在思想信念上的差距,使得其他企业暂时或根本无法加以仿效,即使勉强加以仿效,也达不到同样效果,甚至如邯郸学步,适得其反。核心策略的时效性体现在三个方面:随着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或因为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技术的更新、战略的调整等原因,企业的核心策略也将发生变化,甚至失效;企业通过学习、创新,可以不断修正和完善原有的核心策略,或形成新的核心策略;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某些核心策略最终将失去其独占性,成为行业内一般性策略。
虽然优秀的思想是相通的,但由于每个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发展阶段、企业战略、经营项目、产品特点等不同,相同的思想在不同企业就会表现为不同的策略形式。企业要在经营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改进、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形成自己的核心策略。这些年来,经过企业家们和学者们的相互交流、探讨、研究,许多知名企业的优秀文化已逐步揭开了面纱,从中可以发现很多很有价值的管理机制和经营手法,涉及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
行动力
行动的力量是不言而喻的。在社会生活中,人类的实践活动就是行动,它改变了整个物质世界,并创造了人类庞大的思想体系和知识体系。在企业管理中,行动包含着执行与沟通,是企业制定和落实思想和策略的具体行为和过程。执行属于行动,连接策略与目标,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对策略的正确执行,最终归结到对企业核心思想的坚定奉行;沟通也属于行动,并将
思想、策略和行动连接起来。思想起源于与现实世界的沟通,并通过沟通形成策略,通过沟通按策略采取行动,也通过沟通实现对思想、策略和行动的反馈。行动力包含沟通力、应变力和执行力。优秀企业的行动应当是强劲而迅速的,即所谓强势行动,包括切实执行、有效沟通和快速反应,它是企业行为文化的精髓。
做企业如同做人。看看身边那些成功人士,他们中很多人之所以获得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内在的生理条件或外在的物质条件多么优越,而只是由于他们的行动比别人更快、更多、更好。成功的企业亦是如此,它们无不具有超凡的行动力。沃尔玛这家服务性企业之所以能从一家乡村小店起步,在不到50年时间内建立起全球最大的零售业王国,荣登《财富》500 强榜首,关键原因之一就在于其拥有无可匹敌的行动力。
沃尔玛公司的各级经理人员大部分时间都在商店里巡视,随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在沃尔玛的管理策略中有一条叫日落原则,指的是当天的工作必须在当天日落之前完成,对于顾客的服务要求在当天予以满足,做到日清日结,决不拖延——这实际上是一条行动原则。沃尔玛对成本费用控制得很严,但在建立自己的通讯系统和仓储运输系统上却从不吝啬。它不惜投入巨资,第一个在商业领域建起交互式卫星通讯系统。通过这套系统,公司总部对所有商店、分销中心实施高效率的互动式沟通管理,可以在1小时内对全球数千多家分店进行盘点,实现实时监控。这些设施为沃尔玛物流和信息流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与保障,从而大大提高其行动力,最终帮助沃尔玛实现其事业的奇迹。
形象力
形象是企业识别系统的综合。不同的企业,宗旨口号标志、厂房环境布置、员工面貌服饰、设备规模的气势,服务营销的态势、产品设计的档次等不同,其形象也不同。优秀的企业都有其个性鲜明的形象,以其品牌为标识,称为品牌形象,它是对企业核心思想、核心策略和强势行动的物化,是
企业物质文化的精髓,宣示着企业独特而富于魅力的品质。
对形象力人们从不陌生。生活经验和实验研究都证明,一个有着良好形象的人通常能够获得他人更多的信任和帮助。一个有着良好形象的企业,同样能够在竞争中赢得更好的生存条件和更多的发展空间。企业的形象力主要体现为企业对公众的亲合力、对顾客的号召力、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对员工的凝聚力。良好的企业形象,对内能够凝聚员工,增强企业的团结和战斗力;对外能够提升社会公众和顾客对企业的信心和满意度,为赢得目标市场奠定基础;同时还能够取得政府、银行和协作单位更大的信赖、支持和谅解,让它们愿意为企业雪中送炭或锦上添花。
麦当劳快餐店就是以形象制胜的典范。虽然国际公认:“法式大餐为
欧洲之冠,中国
烹调为世界第一”,但麦当劳既不出自法国也不出自中国,却每天在全球吸引顾客约3000万人次,总营业额超过100亿美元。麦当劳成功的秘诀之一,就在于它的品牌形象。20世纪50年代初,麦当劳随着连锁加盟店的不断增加而名声大振,但由于各连锁店整体运转缺乏统一的形象,导致麦当劳总部的整体形象受损,这给麦当劳的发展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后来克洛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统一的装饰、标准的口味、卫生的环境和快捷的服务倾力打造麦当劳的品牌形象,才使麦当劳快餐最终能够行销全球。
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培育和积淀而成的、独具的、融于企业内质中支撑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使企业能在竞争中得以持续生存和稳定发展的核心性能力。核心文化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它符合
核心竞争力的四大特征。
不易模仿性
要经历一个长期演进过程、经过不断锤炼涤荡逐步形成,而难以通过市场交易或简单地仿效移植获得。核心文化的四要素皆符合这一特性。
稳定性与延展性
具有
相对稳定性,可在时间纬度和空间纬度上延展,可从一个产品延展到另一个产品,从现行事业延展到未来事业,一般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发生本质上的变化。核心思想最具稳定性和延展性。品牌形象的延展性正是知名企业藉以实施品牌扩张与延伸战略的基础。
差异性与变化性
企业拥有,独一无二;既保持着相对稳定性,又总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核心策略的独占性和时效性是核心文化力差异性与变化性主要原因和动因。
顾客价值
顾客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终裁判者,核心竞争力必须为用户提供根本性的好处或实惠。核心文化力可以带来优质的或企业独有的产品或服务,因而拥有
顾客价值。
核心文化力不仅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是第一位的核心竞争力。从大的范围来说,核心竞争力包括核心产品、核心技术(知识)、核心人才、核心文化等在内的核心群因素,但从更深刻的角度来说,则直指核心群的核心——核心文化。企业核心产品依赖于核心技术(知识),没有核心技术(知识)的产品不能构成核心产品。人类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大量的资本越来越多地以知识和技术的形态存在,这种形态的资本价值比机器实物形态的资本价值大得多。而核心技术(知识)依赖又于核心人才,企业缺乏核心人才,不可能创造出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即使企业原来形成了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也难以发挥其效力,或者难以保持和发展下去。而要赢得核心人才,则有赖于核心文化。优秀的核心文化不仅有利于吸引企业外部人才,也有利于培养和挖掘企业内部人才。优秀的核心文化为人的价值的发挥提供了无限的空间,是企业获得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基础和不竭的源泉。
联系
思想力、策略力、行动力和形象力是核心文化力中相互包含,不可分割的四大要素,共同对企业的长期生存与稳定发展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所谓思想(精神)制胜,或策略(制度)制胜,或行动(速度)制胜,或形象(品牌)制胜,只不过是强调其中某一个要素,而将其它三个要素隐含在这一个要素之中。现代企业唯有全面打造出自己的核心文化,形成强大的核心文化力,才能使企业在日益复杂多变、激烈竞争的国际经济环境下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文化再造
企业再造包括
企业战略再造、企业文化再造、市场营销再造、
企业组织再造、企业生产流程再造和质量控制系统再造。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一个企业的主流理念和主流行为方式的综合表现。建设企业文化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从企业的宗旨精神、
经营理念到企业的规章制度、物质文明,从员工的行为准则、形象标准到企业的条件环境,无不渗透着企业的文化内涵。在社会不断进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全力打造具有鲜明个性、凝聚全员、提升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品质企业文化,是企业保持持久竞争力的不竭动力之所在。
企业文化学认为,企业文化再造是指由
企业文化特质改变所引起的企业文化整体结构的变化。它是企业文化运动的必然趋势和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文化再造的根源在于企业生存、发展的客观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是社会文化变革在企业内的反映。当企业经营环境改变,原有文化体系难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而陷入困境时就必然通过文化再造,创建新的企业文化。因此,企业文化再造是企业文化产生飞跃的重要契机。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再造的本质特征和规律,对于促进企业文化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人有着独到见解: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之一。企业文化至少可分为核心层和外围层。核心层是指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
动因和思路
当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企业原有的文化与新的战略很不一致时,就必须对企业文化进行再造。企业文化再造的基本思路是:
(1)企业文化再造是项系统工程,因此,渐进式比激进式更易成功;
(2)根据新战略的要求选择适宜的企业文化类型;
(3)必须对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三个结构层次的文化进行全面再造。
文化再造
好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具有不可仿效性。
并购既是机制的或结构的并购,又是心理的或文化的并购。文化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战略与文化是相互影响与促进的,找到与企业并购后的
人力资源战略相匹配的文化,才能使企业持续不断地发展。
所谓企业并购后的文化再造,是指两个企业并购后,通过双方企业文化的整合,解决由于相互接触而产生矛盾的过程。企业文化再造的模式一般有四种:渗透式文化再造模式、吸纳式文化再造模式、分离式文化再造模式和混沌式文化再造模式。而不同的企业也会以不同的模式进行文化再造。
模式
渗透式文化再造模式,是并购双方揉合了双方文化的长处,在文化上相互渗透,各自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这种文化再造模式适合于并购双方彼此欣赏对方的企业文化,愿意调整原有文化中的不良元素,以寻求
经营协同效应的情况。由于并购双方是为了优势互补而走到一起,在地位上是平等的,虽然涉及机构及
人员重组,但再造后的文化突出了双方原有文化的精髓,较容易为员工们接受与理解。
吸纳式文化再造模式,是被并购方完全放弃原有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全盘接受并购方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再造模式只适用于一家企业获得了另一家企业的控制权,而且并购方的文化非常强大且极具优势,能赢得被并购企业员工的一致认可情况。由于被并购企业所做变革是全面的,是处于被动地位的,所以员工们所产生的不安、紧张心理是最为严重的,情绪也是最糟糕的。不过当被并购方是小企业、发展缓慢或濒临
破产的企业时,采用这种模式可能才是最为有效的。
分离式文化再造模式,是保持并购双方各自文化的独立性。在这种模式中并购双方都拥有较优质的企业文化,且并购只是为了多元化或优势互补的需要,并购后各自为政,双方接触机会不多,不会因为文化不一致而产生冲突。
混沌式文化再造模式,是并购双方既不接纳对方的文化,又放弃了自己的原有文化,处于文化迷茫的再造情况。这种模式是双方均对自己的文化不满意,被并购企业甚至是并购企业拥有很弱的劣质文化,在并购后需要建立一种全新的文化,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在这种模式中双方员工都会迷茫,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及高管人员的引导和安抚。
民营企业文化
要较好开展对我国
民营企业文化再造问题的研究,并取得较大突破,首先必须对民营企业文化再造的真正含义予以界定,了解其质的规定性,这是进行问题研究的关键。目前,尽管国内外对“再造”本质的理解有多种,但根本内容却是指“重新创造”、“
重新设计”、割舍旧的东西和重头做。我们认为,
民营企业文化再造至少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从整体上对病态企业文化予以彻底扬弃,重新构建起健康的能长时间促进企业经营业绩增长的更高层级的企业文化。如,抛弃家庭情感型企业文化,重新塑造制度约束型企业文化、理念引导型企业文化和境界追求型企业文化等,从而使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不断发生质的变化。
2、对企业多元文化层次或结构的位置重新设定,构建新的核心层次,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运行系统。
3、彻底改变传统缓慢的
企业文化传播与扩散形式,大幅度减少企业文化生产的程序,明显缩短其形成与渗透的过程和时间。
深层原因
到目前为止,我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都属约束型模式,未离开人们传统的跟踪型的被动思维模式,适应市场变化的程度较低,难以使
物质生产力快速发展。尽管某些民营企业,特别是较大型民营企业对自身的文化系统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提高了整体文化素质,与
物质生产力发展的连接度有所增强,但从总体看,企业文化力量仍存在根本的不足,必须重新设计和创造。其深层原因在于:
第一,企业文化的核心层面——基本价值观的形成、传播与扩散处于被动状态,大多在被约束情况下进行。企业文化的主体一般表现在基本价值观、信念、
企业家风范、精神、作风、公众形象等方面,而它们在其中又处于不同的地位。基本价值观起主要的作用,影响和决定其它文化主体的形成与传播。它指包括企业家价值观及广大员工都认同和恪守的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较长时期里,民营企业的基本价值观集中体现在企业作为生产经营实体只遵纪守法和依法缴纳
税收,无须再考虑国家其它方面的利益和需要。在这种价值观念的支配和引导下,经营者和广大员工的精神、作风及其它方面的行为,都受到消极的影响和制约,使
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都受到影响。这种基本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们的思维被动地去适应某些规章制度约束,从而限制管理者和员工对文化的积极传播及对最高理念的追求,使企业文化的运行处在“为我”的状态,难以形成强力型的核心文化力,大大降低了整体企业文化的推动力,抑制了物质生产力的提高。
第二,企业文化的层级偏低,难以支撑企业长期快速的发展。
民营企业文化层级的高低是由企业文化的类型决定的。从我国近些年的情况看,民营企业文化主要分为家族情感型、制度约束型、理念引导型和境界追求型四种。目前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属于第一、二种类型,第三种类型较少,第四种类型则更少。这四种类型企业文化依照其对物质生产力推动程度的大小来划分,可分为最低层次、次低层次、较高层次、最高层次四等。我国民营企业文化的发展史告诉我们,由于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不规范、不系统,产生的文化力不强,对物质生产力的推动作用较弱,必须尽快予以改造,再造出较高的理念引导型企业文化,特别是境界追求型企业文化。只有转变到理念引导型企业文化并最终再造成境界追求型企业文化后,才能使民营企业文化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级,形成强大的企业文化力,为民营企业的持久、快速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第三,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与扩散没有较好建立在党的思想建设的基础上,未能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导致企业文化基础薄弱。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与扩散体现在思想建设和行为规范的全过程。由于这一过程的
企业文化建设常常依赖
企业家、管理者的思想观念,未能体现在党的思想建设中,使思想大多局限在传统的只顾企业利益的经济思考方面,而未从政治的高度来考虑国家或全社会的利益,从而使企业文化建设偏离了正确的方向,无法形成信仰支撑体系和文化传播体系,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要求的思想在民营企业文化中虽然有所体现,但远远不够,有时甚至出现了“三个代表”的要求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两层皮或相互脱节的现象,这一切都极大地削弱了企业文化的力量。
第四,企业文化的形成源——
企业家文化仍然停留在传统阶段,未能自我进行理念、境界方面的根本革命,阻碍了企业文化向更高层次的飞跃。实践表明,企业家的理念和价值观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及所处的层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关键的要素。然而,许多企业家的理念与价值观却只限于经济方面,如,只有较低层次的经济理念、经济价值观,没能发展到高层次的政治理念和政治价值观等,就是说,未把国家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并努力为之奋斗。
第五,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和扩散环节较多,时间较长,成本较高,降低了企业文化力。企业文化是服务于物质生产力发展的。然而,较长时期以来,由于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与扩散要经过核心层、中间层、外表层和区域性空间等,如通过企业家发起、言传身教,到高层领导集团、各职能管理部门负责人、机关—般工作人员、生产经营部门经理、处室负责人、广大员工及社会上的宣传媒体等一系列程序。应指出,这种文化是旧式的
等级制文化,传播和扩散时期较长,支付的时间成本、
行政成本、
经营成本过高,影响了物质生产力的较大发展,削弱了竞争的能力。
思路
民营企业文化再造是一项比较复杂的
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
组织结构调整、物质生产力发展程度、文化层面(或结构)设定、人际关系协调、利益分配关系等一列问题,因此,必须首先从总体上确定企业文化再造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进行民营企业文化再造,最根本的要求是要对原有的企业文化格局予以彻底打破,重新构建
企业文化层次或结构,逐步实现服务型企业文化向导向型及追求型企业文化的转变,使其成为高层次的企业文化。民营企业文化再造应确定如下几条原则:
第一,分阶段逐渐实行的原则。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扩散与物质生产不同,主要通过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来反映,是一个长期发展变化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产生,所以,应
循序渐进、分阶段进行,切莫急于求成。
第二,遵循企业文化形成、传播与扩散规律的原则。企业文化形成、传播与扩散有自己独特的规律,常常以不同形式运行,通过多种方式或渠道来发挥企业文化力的作用。若企业文化再造违反了其运作规律,主观随意进行,不考虑人们的思想状况及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拔苗助长式地进行再造,就会给企业文化形成、传播与扩散带来很大障碍,造成
企业文化力巨大破坏。
第三,促进物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原则。新型企业文化的出现,是为更好适应和更快促进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如不能实现这一点,企业文化再造就没有必要。所以,促进物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应是企业文化再造的出发点和本质要求。
进行民营企业文化再造应侧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企业家要自觉地进行理念革命,重塑高层次的
核心价值观。企业家的价值观是
核心价值观,决定着基本价值观的形成和作用的大小,也是实行企业文化再造的龙头,应摆到最重要的位置上。而企业家要树立核心价值观,就应从思想深处形成最高理念,自觉开展理念革命,实现由经营理念到政治理念乃至最高理念的飞跃。而实现理念的革命,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变革问题,即在实现理念革命之前,先建立起新的所有制实现形式,这是企业文化再造中最关键的要素。
2、重新构建企业文化层级,打破多等级企业文化界限,减少企业文化形成、传播与扩散的程序,缩短企业文化渗透流程。要尽快建立与理念引导型企业文化,特别是境界追求型企业文化相适合的新型的
企业文化管理体制。由专门部门负责,统一协调,强化管理,把企业家的最高理念和最高境界及崇高品德传播和扩散给广大员工,减少传统的以纵向型组织结构为基础的企业文化流程。尽量缩短
企业文化传播的时间,限定流程成本。
3、要把企业文化的传播和扩散与党的思想建设结合起来,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来对待。党的思想建设是一种高层次的带有政治理念型的特殊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正确方向的代表。要从政治的高度来思考企业文化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的一体化问题。特别应指出,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充分体现江泽民总书记的“三个代表”要求的思想,并将其作为高层次的导向型的企业文化来对待,使改造后的企业文化成为新的模式。
4、创造条件建立
学习型组织是实行企业文化再造的重要组织保证。进行企业文化再造是一种人际化的行为,必须有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才能使再造获得成功。要想使广大员工从被动参与转到向往和追求,就应尽快建立先进的组织形式——
学习型组织。在这一组织中,引导和要求广大员工自我进行“修炼”,树立共同目标,越超自我,突破思维定式,参加
团队学习,为进行企业文化再造奠定雄厚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