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都
郑州商代都城遗址、亳虚
亳都,五帝之一帝喾、夏代商国及商朝的都城,今址在郑州管城境内。
历史地位
亳都,五帝之一帝喾夏代商国及商朝的都城,商汤,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朝代——商朝的开国之君。灭夏之后,为实现对中原各部落的有效控制。
历史沿革
五帝之一的帝喾成为天下共主后,定都于亳。
夏朝末年,建都商丘的商国,在夏桀时强大起来。夏并没意识到来自商汤的威胁,“赋敛无度,万民甚苦”,对民众及所属国部落进行残酷的欺压与奴役,引起普遍的憎恨与反对。
商汤为了准备灭夏,在夏桀十五年,将商国的国都由商丘(今商丘古城)迁至亳(郑州管城),积蓄粮草、招集人马、训练军队,为灭夏之战创造有利条件。
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汤举兵灭夏,返回亳都(今商丘),建立商朝。据《左传·宣公三年》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商汤‘二十七年,迁九鼎于商邑’。”“商邑”即商之先王之都商丘。这说明夏朝灭亡后,商人迁都于亳,并将九鼎迁于郑州管城一带。
古本竹书纪年》等书所载,自汤起,在亳建都的共有十王,至仲丁始迁于隞(即嚣),盘庚在位时又迁回亳十四年。
据《竹书纪年》记载:大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第十九位君主盘庚在位时,为了挽救经历”九世之乱“岌岌可危的商王朝,盘庚决定自奄(今山东曲阜)南渡大河迁回商汤的故地亳定都。当时商朝已经五次迁都,朝廷居无定所。因此民众相互慨叹,都发怨言,不想搬迁。盘庚于是晓谕诸侯和大臣说:“从前,先王成汤和你们祖先共同平定天下,一切法则都能遵循。舍弃这些好的法则,而不努力实行,凭什么成就德政呢”。于是渡黄河南下,迁都于亳。盘庚迁亳后,推行商汤的政令,从此百姓安宁,商朝国势再度振兴。
出土文物
杜岭方鼎
杜岭方鼎(1974年郑州出土)为两件:稍大的一件通高100厘米,重达86.4公斤,被命名为“杜岭一号”,稍小的则被命名为“杜岭二号”。 杜岭方鼎是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商代早期青铜重器,比殷墟出土的后母戊鼎还要早约300年。
“亳”字陶文
据不完全统计,郑州商城北部与东北部出土东周时期的带字陶文已不下二百例,涉及到至少十余个字[2]。其中数量最多的是作(《陶汇》6.121)、(《陶汇》6.120)形字。此字最初被邹衡、郑杰祥、牛济普等先生释为亳字[3]。石加先生在《“郑亳说”商榷》一文中怀疑此字当系“京”或“亭”字,而不应该是“亳”字[4]。俞伟超、李家浩先生主张释为“亭”字[5]。二文的主要论据是郑州商城陶文中有一件“昳亭”二字的戳记(图一),而另有“昳”字单印与此字单印,并排打在一器上(图二),两两对照,可以证明该字也是“亭”字[6]。但他们也注意到,这个字和秦陶文中的“亭”字相比,字形仍有很大不同,认为这很可能属于“六国古文之体”。尽管有不同意见,但古文字界还是有不少学者支持将该字释为“亳”字的。汤余惠先生主编的《战国文字编》,即将郑州一带的韩陶文、与多见于齐系玺印或戳记的(《陶汇》3.31)、(《陶汇》3.6)这两类相似的字形一并归为“亳”字,代表了一种流行的看法。
郑州商城出土战国时期的字陶文,为亳都的确认提供了确切的证据,对郑州二里岗文化和商城遗址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原始瓷尊
原始瓷尊,敞口、折肩,肩腹饰有排列密集而规整的斜行小方格纹。胎骨坚硬致密,表面施釉。与后代的瓷器相比,虽带有不少原始色彩,但已基本具备了瓷器的特征。郑州商城“原始瓷器”的出土,将我国开始烧制瓷器的时间提前了1000多年,极大地开阔了学术研究的视野。原始瓷尊,敞口、折肩,肩腹饰有排列密集而规整的斜行小方格纹。胎骨坚硬致密,表面施釉。与后代的瓷器相比,虽带有不少原始色彩,但已基本具备了瓷器的特征。郑州商城“原始瓷器”的出土,将我国开始烧制瓷器的时间提前了1000多年,极大地开阔了学术研究的视野。
郑州商城牛肋骨刻辞
郑州商城牛肋骨刻辞的发现,将甲骨文的出现年代提前至二里岗时期,为探寻商文明的发展脉络提供了有利线索。据相关学者研究,其中“乇”字的发现及其释读,佐证了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即为商汤之“亳”都。
金覆面
郑州商城贵族墓葬出土多件黄金用品。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黄富成介绍,郑州商都书院街商代墓地位于郑州商城遗址内城东南部,是一处商代中期白家庄期的高等级贵族墓地。郑州商都书院街商代墓地残存面积约1万平方米,墓地南北两侧发现两条壕沟,壕沟东西走向,间距约130米。墓葬主要分布于两条壕沟之间的区域,共发现25座,其中3座墓葬出土青铜器,6座疑似祭祀坑,其余16座推测为陪葬墓,均无棺椁葬具和陪葬器物。
2号墓(M2)是郑州商城考古发现等级最高的墓葬,墓口长2.93米,墓葬中间发现疑似朱砂的红褐色遗迹现象,墓内出土各类器物200余件,其中青铜礼器、兵器20件,玉器11件、金器5件,另有贝币123枚、绿松石管珠、镶嵌绿松石的牌饰等,充分彰显了墓主人的高等级贵族身份。
璜形玉龙
玉璜,这一中国古代独特的佩戴饰物,与玉琮、玉璧、玉圭、玉璋、玉琥合称“礼天地四方”的“六器”。璜形玉龙出土自书院街商代贵族墓地,由灰绿色透亮细玉精心雕琢而成,呈现出龙的形态。这枚玉龙形象古朴,工艺细腻,其历史可追溯到距今3400年的早商时期,被誉为“早商第一古龙”。
其他文物
第二、第三处青铜器窖藏坑分别于1982年、1996年在郑州商都遗址被发现,出土了包括大方鼎、大圆鼎、扁足鼎、牛首尊、羊首罍、提梁卣、戈、钺等在内的一大批青铜礼器。
遗址发掘
20世纪·初探
1950年秋,韩维周同志第一次发现了郑州商代文化遗址,接着河南省文管会及郑州市文教局就以韩维周为首连续作了全面的调查。
1952年秋,中央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首先在郑州二里岗作了实习性的发掘。
1953年,为了配合基本建设,在中央文化部文物局裴文中处长的亲自领导下,由河南省文管会派员开始发掘。同年并成立文物工作组。
1954年,考古工作组扩大为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第一队,继续商代遗址发掘工作。
1955年秋,在郑州商代遗址的中部发现郑州商城遗址。这是当时国内发现最早的一座有夯土城墙的商代都城遗址。
1955年10月,在郑州白家庄村西北(今黄河中心医院东侧)的黄委会宿舍区以东铺设下水管道工程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夯土堆积。
1955年底到1956年上半年,为了弄清夯土城墙的走向和范围,沿着城东路西侧、金水路南侧及杜岭街以东进行勘探,从平面上解决了郑州商城的形制和保存现状。
截至1956年终,就调查发掘所知,以郑州城为中心,商代文化遗址断续分布在东西八里,南北七里的范围之内。其中有城东之凤凰台、二里岗;南关外;城北之白家庄,紫荆山南北;城西北之铭功路、人民公园、任寨。再向西约十里之碧沙岗西南地方,又是一个商代遗址的集中地。此外在郑州还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的存在。
1961年3月4日,郑州商代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3年,郑州商城的工作重点开始转向寻找宫殿遗址。以城内东北部的东里路为中心,进行大面积普探,发现该区域断断续续遍布着商代二里岗期的夯土建筑基址。
1974年9月,在郑州商城遗址西墙外杜岭一带(今张寨南街)发现一个青铜器窖藏坑,出土两件铜方鼎和一件铜鬲。其中一号方鼎通高100厘米,是郑州商城遗址迄今出土的最大的一件青铜方鼎。
1982年7月,在郑州商城东南城角外侧(今向阳回族食品厂内)又发现一座青铜器窖藏坑,出土十三件青铜礼器,其中的提梁卣造型别致,通体花纹,为商代前期所仅见。
21世纪·深研
2021年10月18日,郑州商代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2023年9月,郑州商城遗址考古取得重大突破,新发现迄今为止商代早期最大水系遗存,填补了对郑州商城南部空间布局认知的空白。
2024年03月17日,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文献记载
甲骨文记载
甲骨文《殷虚书契后编》有“在商贞〔今曰步〕于亳”之语,说明“商”和“亳”两座城的距离在一天之内便可步行到达。
不同记载
◎帝喾都亳
帝王世纪》:“(帝喾)年十五而佐颛顼,三十登位,都亳,以人事纪官也。”
康熙四十四年《商丘县志》卷之四 十六 帝王 上古:“帝喾高辛氏姬姓名夋,蟜极之子、黄帝之孙也,代高阳氏为天子,都亳。帝生而神灵,自言其名。”
◎商国地七十里
水经注·汳水》:“如孟子之言汤居亳,与葛为邻,是即亳与葛比也。汤地七十里,葛又伯耳,封域有限,而宁陵去偃师八百里,不得童子馈饷而为之耕。今梁国自有二亳,南亳在谷熟,北亳在蒙,非偃师也。”
◎ 商汤从先王居
(汉)《尚书序》:“自契至于成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汉)《史记 殷本纪》:成汤,自契至汤八迁。汤始居亳,(唐)《史记集解》皇甫谧曰:“梁国谷熟为南亳,即汤都也。”(唐)《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宋州谷熟县西南三十五里亳故城,即南亳,汤都也。”从先王居,(唐)《史记集解》孔安国曰:“契父帝喾都亳,汤自商丘迁焉,故曰‘从先王居’。宋州北五十里大蒙城景亳,汤所盟地,因景山为名。”(唐)孔颖达《尚书序》疏中,亦仅列出“四迁”:“契至成汤,十四世凡八迁国都者:《商颂》云‘帝立子生商’,是契居商也;《世本》云‘昭明居砥石’;《左传》称‘相土居商丘’及今居亳。事见经传者,有此四迁,其余四迁,未详闻也。”
◎亳与葛国为邻
孟子·藤文公下》载:“汤居亳,与葛为邻。”
《史记·殷本纪第三》载:“成汤自契至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作帝诰,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伐之。”◇集解孟子曰:“汤居亳,与葛伯为邻。地理志曰葛今梁国宁陵县之葛乡。”
《后汉书·东汉郡国志》:“梁国谷熟县有南亳,宁陵有葛伯也。”
水经注·汳水》:“葛于六国属魏。魏襄王以封公子无咎,号信陵君,其地葛乡,即是城也,在宁陵县东四十里。”
(宋)楼钥北行日录》:“六日丁亥,霜晴,车行四十五里。沙山冈换驴,三十五里谷熟县早顿。县即商之南亳,汤所都也。县外有虹桥跨汴甚雄,政和中造,今两傍筑小土墙,且敝损不可行,绝河以入。又二十二里至金果园,果木甚多。马行十八里,入南京城,市井益繁,观者多闭户以窥。夹道甲骑百馀,城外及驿前皆步兵。大楼曰睢阳,制作雄古,倾圮已甚,驿曰睢阳。谷熟甲卒自言,「西人月请五百短钱。」闻本朝养兵之丰,叹感不已。南京城楼侧有亭,名「解愠」。承应人有自言姓赵者,不欲穷问之。云,「城中犹有徐太宰、路枢宻、郑宣徽等大宅,多为官中所占,亦有子孙居者」。按此地即高辛氏阏伯所居,商丘也,武王封微子启是为宋国。後唐以为归徳军节度,本朝以王业所基,景德四年升应天府,祥符七年升南京,金改曰归德府,汉梁孝王所都。兔园、平台、雁鹜池、蓼堤皆在此。春秋陨石五犹存。七日,戊子,晴。车行六十里,宁陵县早顿。古葛伯国,汤所征也。”
商汤灭夏归南亳
史记·殷本纪》:“汤归至于泰卷陶,中𤳹(虺)作诰。既绌夏命,还亳,作《汤诰》。”
《国语·周语下》:“灭夏后,汤回师亳邑,大会诸侯,正式建立了商王朝,定都于亳。”
《古本竹书纪年》等书所载:“自汤起在亳建都,至仲丁始迁于隞。”
尚书商书·汤训:“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元祀者,太甲之元年。十有二月者,建子之月。盖汤之崩必以前年之十二月也。殷练而祔,伊尹祠于先王,奉嗣王祇见阙祖,祔汤于庙也。【原注】非朔者,祔庙无定日。先君祔庙,而后嗣子即位,故成之为王,则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训于王也。若自桐归亳,以三祀之十二月者,则适当其时,而非有所取尔。【杨氏曰】十二月,商正月也。”
◎伊尹葬于南亳
竹书纪年》:“沃丁既葬伊尹于亳,咎单遂训伊尹事,作《沃丁》”。
吕氏春秋》记载:“伊尹卒葬南亳”。
《通鉴外记》记载:“伊尹生于空桑,卒葬南亳。”
商丘县志》记载:“伊尹百岁殁,帝沃丁以礼致葬于亳,即其地也。”
商丘虞城县谷熟镇伊尹墓《重建伊尹殿记略》载:“谷熟之南旧县,即古亳故墟,有冢亩余,世为伊冢,冢前建祠,祠设其像。”
《史记 殷本纪》记载:“帝沃丁之时,伊尹卒。既葬伊尹於亳。”商丘有伊尹墓及伊尹祠存世。
范文澜中国通史》:“南亳,在今虞城县谷熟集西南三十五里。”
仲丁自南亳迁嚣
(清)刘德昌 修.《商丘县志》:刻本,清康熙44年(1705):卷之四 十七 帝王
(清)《虞城县志》引《太平御览卷八十三》:“商代仲丁元年,亳有河决之害,商都自亳迁于嚣。”
盘庚自奄迁南亳
《史记·殷本纪》:“帝阳甲崩,弟盘庚立,是为帝盘庚。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无定处。殷民咨胥皆怨,不欲徙。盘庚乃告谕诸侯大臣曰:“昔高后成汤与尔之先祖俱定天下,法则可修。舍而弗勉,何以成德。”乃遂涉河南,治亳,行汤之政,然後百姓由宁,殷道复兴。诸侯来朝,以其遵成汤之德也。”
亳与葛为邻
根据北魏水经注》记载,亳都与葛城相距不远。汳水又往东流经葛城北面,葛城是葛伯国的国都。《孟子》记载:葛伯不祭祀。商汤问道:为什么不祭祀?葛伯回答说:没有供品可以祭祀。商汤给葛伯送去供品,葛伯又不祭祀。商汤又问他。葛伯回答说:没有牛羊供祭。商汤又送给他牛羊,葛伯还是不祭祀。商汤又问他。葛伯答道:没有谷物供蔡。商汤就派了亳都的民众去为他耕种,让老弱的人去送饭。葛伯又领了一批人去夺取饭食,不肯给他的人,就把他们杀掉。于是商汤才出兵讨伐葛国。葛城在六国时属于魏国。魏安鳖王把这地方封给公子无忌,号为信陵君,封地在葛乡,就是这个葛城,在宁陵县西边十里。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2 12:56
目录
概述
历史地位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