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简称
亚残运会,是
亚洲规模最大的残疾人综合性运动会,由
亚洲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成员国轮流主办,每四年举办一届。参赛国主要分布在
东亚,
东南亚,
南亚,
西亚,
中亚,由
亚洲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Asian Paralympic Committee)主办。
亚残历史
亚洲残疾人运动会(Asian Para Games)的前身为远东及南太平洋残疾人运动会(FESPIC)
第一届远南运动会于1975年6月1-3日在
日本大分举行,共有来自18个国家的973名运动员参加了8个项目的比赛。
第二届远南运动会于1977年11月20-26日在
澳大利亚巴拉玛特举行,共有来自16个国家的430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第三届远南运动会于1982年10月31日-11月7日在中国
香港沙田举行,共有来自23个国家的744名运动员参加了11个项目的比赛。
第四届远南运动会于1986年8月31-9月7日在
印度尼西亚苏腊卡尔塔举行,共有来自19个国家的834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第五届远南运动会于1989年9月15-20日在
日本神户举行,共有来自41个国家的1646名运动员参加了13个大项,515个小项的比赛。
第六届远南运动会于1994年9月4-10日在
中国北京举行,共有来自42个国家的2081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第七届远南运动会于1999年1月10-16日在
泰国曼谷举行,共有来自34个国家的2258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这届运动会试用了第13届亚运会的场馆。这届运动会在远南运动会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
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IPC)的认证,也第一次吸纳了智障残疾人运动员参加比赛。
第八届远南运动会于2002年10月26-11月1日在
韩国釜山举行,共有来自40个国家的2199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这届运动会共设17个大项,其中的16个大项都得得到了IPC的认证。这届运动会的组织工作与釜山亚运会组委会紧密相连。
第九届远南运动会于2006年11月25日-12月1日在
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共有来自46个国家的2346名运动员以及1295名随队官员参加了运动会。这是远南运动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运动会,运动员参加了共19个大项的比赛,产生了542枚金牌。此届运动会之后,远南运动会联合会与
亚洲残疾人奥林匹克理事会合二为一,成立了
亚洲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
远南运动会联合会成员(截止到2006年11月):
亚洲残疾人奥林匹克理事会于2002年10月30日在
韩国釜山成立,该组织职责是在2002年至2012年负责管理与协调亚洲范围内的残奥运动。2006年,
亚洲残疾人奥林匹克理事会被
亚洲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APC)所取代。亚洲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的主要管理人员是通过亚残奥委会的会员大会选举产生的。
亚洲残奥委的前称是东亚残奥委员会,来自
马来西亚的拿督Zainal Abu Zarin被推选为第一任主席。
APC现由会员大会(APC最高决策机构,由各国残奥委员会组成)、执委会、吉隆坡管理团队和各常务委员会组成。
APC常务委员会包括: 医疗和运动科学委员会、运动和发展委员会、运动会联络委员会、运动员委员会。
发展历程
2006年11月27日,远东及南太平洋运动会联合会在最后一届会员大会决定,
远南运动会联合会更名为
亚洲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因此,正在
吉隆坡召开的第九届远南运动会也就成为了最后一届,远南运动会更名为亚洲残疾人运动会。2008年11月28日,亚洲残奥委员会第一次会员大会也在吉隆坡召开,会议的议题之一是决定“
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更名为“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简称“亚残运会”。中国的
广州市作为第一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申办城市,在会议上向亚洲残奥委员会作了申办陈述,在经过大会投票选举后顺利获得举办权。
2010年,广州成为首个亚运会和亚残会同城举办的城市。
2014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第2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在
韩国仁川举办。
2018年10月6日至10月13日,第3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在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办。
2023年10月22日至10月28日,第4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在
中国杭州举办。
2026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第5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在
日本爱知县·
名古屋举办
赛事会徽
亚洲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的会徽的下侧是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的会徽红蓝绿三色图标,上方写有英文“Asian Paralympic Committee”字样。
历届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