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
马来语、英语:Kuala Lumpur),简称“隆市”或“KL”,全称“吉隆坡联邦直辖区”,是
马来西亚的首都和最大城市,有“世界锡都、胶都”之美誉。
历史沿革
18世纪,
英国势力虽然进入
马来半岛,但英国采取不干预政策,对其他马来
土邦基本上不闻不问。
1860年,吉隆坡建城。
1867年以后,英国开始改变政策,趁着各马来土邦的政治纷争,将其影响力渗透至
霹雳、
雪兰莪、
森美兰和
彭亨,派驻参政司(Resident)协助管理。
1893年,霹雳参政司瑞天成(Sir Frank Swettenham)建议把四州组成一个统一的
行政单位,以划一行政,节省费用,并可利用其他三州的
经济资源来解救彭亨的财政困难。
1896年,
马来联邦正式成立,以吉隆坡为首府,俗称“四州府”。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军于1942年1月11日占领吉隆坡。尽管战斗损伤极少,但在日军仅在占领吉隆坡几周内的时间,屠杀了超过五千名华人,并将数千名印度人当做苦力强制去修缅甸铁路,造成大量人员死亡。
1945年8月15日,日军将领
板垣征四郎向英军投降,吉隆坡结束了44个月的日占时期。
1957年,吉隆坡成为刚从英国独立的马来亚联邦(Federation of Malaya)的首都。当时,首任总理
东姑阿都拉曼在吉隆坡的
默迪卡体育场(Stadium Merdeka)宣读独立宣言。
1974年,吉隆坡自
雪兰莪州划分出来,组成第一个受马来西亚联邦政府管辖的联邦直辖区。
在短暂的一个多世纪,吉隆坡便由“泥泞的河口”,一跃成为马来西亚的首都兼第一大城市。昔日的矿业小镇,如今高楼林立,交通四通八达,贸易鼎盛,活力无穷,已成为拥有面积243.6平方公里,居民百万人的大都市,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城市,系政治、经济、文化、商业和社交中心。
吉隆坡将新的发展设计和旧传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它拥有全世界最高的建筑物及许多杰出风格的大型建筑物,但是许多历史遗迹都被保留得非常完善。有“世界锡都、胶都”之美誉。
行政区划
吉隆坡分为11个市辖区,皆受联邦直辖区部下辖的吉隆坡市政局(Kuala Lumpur City Hall)管理。
1.武吉免登(Bukit Bintang)
2.蒂蒂旺沙(Titiwangsa)
3.斯迪亚旺沙(Setiawangsa)
4.旺沙玛珠(Wangsa Maju)
5.峇都(Batu)
6.甲洞(Kepong)
7.泗岩沫(Segambut)
8.班底谷(Lembah Pantai)
9.士布爹(Seputeh)
10.敦拉萨镇(Bandar Tun Razak)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吉隆坡地处
巴生河流域,东有
蒂迪旺沙山脉为屏障,北方及南方有丘陵地环绕,西临
马六甲海峡。
马来语中吉隆坡意指“泥泞河口”,即
巴生河和鹅唛河的交会处。
吉隆坡地处
雪兰莪州中心,曾受到雪兰莪州政府的管辖。
马来半岛西侧海岸与东侧海岸相较起来,有较广阔的平原,因此促进吉隆坡发展,比其他城市还来得快速。都会区面积达243平方千米(94平方英里),平均海拔21.95米(72.0英尺)。
西、北、东三面由丘陵和山脉环抱,巴生河穿城而过。
气候
吉隆坡东临
蒂迪旺沙山脉,西临
印度尼西亚的
苏门答腊岛,形成
热带雨林气候(
柯本气候分类法),长年温暖,四季如夏,日照充足,且降雨丰沛,特别是十月至隔年三月东北季风盛行时。气温长时稳定,最高温大约在31至33摄氏度之间,从未超过37.2摄氏度;最低温约在22至23.5摄氏度之间,未低于17.8摄氏度。平均年降雨量为2600毫米,虽然六月及七月较为干旱,但平均月降雨量大都超过127毫米。
降雨量突增时,时常有水患发生,特别是在市中心,低洼地区及下游区域。附近的苏门答腊岛发生
森林火灾时,引起的尘土和灰烬会让吉隆坡深受霾害,是市区主要的污染来源,另有露天燃烧、汽机车及建地活动所造成的空气污染。
人口民族
吉隆坡三大族群为
马来人、
马来西亚华人、
马来西亚印度裔。根据马来西亚统计局的数据库,人口约197万。
2017年,吉隆坡
劳动力人口为87.14万,其中
待业人口2.71万,
失业率为3.1%。
政治
地方政府
吉隆坡市政局是负责管理吉隆坡的地方政府机关,受
马来西亚联邦直辖区管辖。负责公共健康卫生、废弃物清理与管理、城市计划、环境保护与建筑管理、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公设维护等项目。市政局的市长握有执行权,由直辖区部长派任,任期三年。1970年地方政府选举废止后便采用委任制度。
地方首领
自1961年4月1日起,联邦首都处长(Federal Capital Commissioner)受委管理吉隆坡。1972年2月1日,升格为大城市之后,联邦首都处长成为吉隆坡市长。
2018年10月,
拿督诺希山(Dato' Nor Hisham bin Ahmad Dahlan)出任第十二任吉隆坡市长,为期两年。此前,诺希山曾服务鹅唛县署、梳邦再也市议会、首相署经济策划单位、联邦直辖区部、
雪兰莪州政府秘书办公室等单位。
2023年4月13日,马来西亚政府宣布,任命吉隆坡市政局执行总监
苏莱曼为吉隆坡新任市长,任期将从本月17日开始。苏莱曼从1991年起在吉隆坡市政局工作,从事市政管理和城市规划工作已超过30年。马政府在任命苏莱曼为市长的声明中表示,苏莱曼的工作经验有助于吉隆坡市政治理和城市职能完善。苏莱曼是接替2023年3月31日退休的前市长
马哈迪。
经济
综述
吉隆坡的经济是多方面发展的,它的制造业和农业都非常的发达,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帮助。吉隆坡的制造业发达,部门齐全,产品种类繁多,产值及就业人数均居马来西亚全国第一。这里的农业主要是发展
橡胶,橡胶业也是国内的一个重要比重产业,在吉隆坡,油棕园、工厂、机械、轧钢、水泥、化工这些产业也是重要经济支柱,随着经济的发展,这里的旅游业也慢慢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观赏。
吉隆坡和邻近区域是马来西亚境内工业化和经济规模最快速发展的区域。虽然联邦政府已迁往Putrajaya,但部分机构如马来西亚中央银行以及绝大多数的使馆、办事处依然设立于吉隆坡。
吉隆坡也是国内各项产业的中心,如金融、保险、地产、媒体以及
艺术产业。举例来说,马来西亚的
证券交易所(Bursa Malaysia)位于吉隆坡,是当地核心的
经济活动之一;邻近区域Sepang设有
吉隆坡国际机场。多媒体走廊的设置以及
巴生港的扩建更加强化了吉隆坡的经济地位。
根据2000年的
统计资料,吉隆坡的
人均GDP为30727
令吉,并以6.1%的比率持续成长,总体
GDP则为25968百万令吉,以4.2%的比率增长。市内
劳动人口有838400人,服务业占83%,以金融、保险、地产批发、零售、餐厅、旅馆、运输、通讯、
公共服务、
政府雇员为主;制造和营造业则占剩下的17%。由吉隆坡市内设立众多的本地、
外资银行和
保险机构,即可观察到此种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组成。
吉隆坡市内设有越来越多的伊斯兰金融机构,如世界上最大的
伊斯兰银行,Al-Rajhi银行。道琼公司也与
吉隆坡证券交易所合作,创立马来西亚指数
股票型基金,提升马来西亚在
东南亚的商业金融地位。许多本地和跨国金融、会计和资讯科技公司在吉隆坡设立总部,根据2007年12月的资料,全世界营运规模最大的2000家公司即有14家以吉隆坡为据点。
根据马来西亚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吉隆坡对马来西亚GDP的
贡献率仅15.6%,州
经济增长率达7.4%(2016:5.9%),其人均GDP为11.1321万令吉,高于马来西亚人均GDP4.2228万令吉,
消费者价格指数为3.7%。2018年
失业率为2.4%。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16年,吉隆坡服务业总产值149085亿令吉;占该州GDP比重为87.7%(2015:88.0%),GDP增长率5.5%。2017年,吉隆坡的服务业取得6.6%的经济增长率,主要由批发与零售贸易、金融与保险、通讯和
专业服务推动。
交通运输
吉隆坡的大众运输系统包含巴士、铁路和出租车等等。尽管政府鼓励市民使用大众运输,使用率只达16%(2006年)。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基础教育
截至2019年6月,吉隆坡内有201所小学及102所中学,小学学生人数共12.8064万,中学学生人数则为9.5966万。
高等教育
马来西亚高等教育体系包括公立高校(包括公立大学、公立学院和技术职业学院)和私立高校(包括私立大学、私立大学学院、私立学院和外国大学分校)。公立大学、私立大学、私立大学学院和部分公立学院具有颁发本校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凭的资格。专科学制2-3年,本科学制3年,硕士学制1-2年、博士学制2-6年。吉隆坡内的高等院校主要有:
华文教育
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在
吉打州内设立了多所以母语即汉语为教学媒介语的院校,截至2019年6月共有4所华文
独立中学:
1.
吉隆坡循人中学(TSUN JIN HIGH SCHOOL);
2.
吉隆坡坤成中学(KUEN CHENG HIGH SCHOOL);
3.吉隆坡
尊孔独立中学(CONFUCIAN PRIVATE SECONDARY SCHOOL);
4.
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CHONG HWA IND. HIGH SCHOOL)。
医疗卫生
截至2019年6月,吉隆坡内有6所政府医院、36所政府卫生诊所、24所社区诊所、60所政府微型诊所。
文化事业
吉隆坡主要的中文报纸:《
星洲日报》(1929年创办)、《
南洋商报》(1923年创办)、《
中国报》(1946年创办)、《东方日报》(2003年创刊)、《
光明日报》(1987年创办)和《
光华日报》。这些中文报一般以简体字为主,也有繁简字并用的情况。
公安事业
截至2019年6月,吉隆坡内有36所警察局及17所消防局。
风景名胜
综合概述
吉隆坡铁路线及景点分布图:
城中城区
金三角区
汉都亚路
茨厂街区
隆旧城区
拉萨园区
郊外景点
隆市附近
友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