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大学
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境内公办高校
云南农业大学(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YAU),简称“云农大”,坐落在春城—云南省昆明市,为云南省属重点大学,省部共建(云南省农业农村部)高校,入选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国家“2011计划”建设单位、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高校,拥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云南农业大学历史可追溯到1907年创办的云南农业学堂。
1934年,省立东陆大学改制为省立云南大学,并进行院系调整,设立农业试验场为农学院设立打下基础。
1938年,国立云南大学农学院创办,建址昆明市呈贡县,设农艺、森林两系,首任院长汤慧茹。
1940年,增设蚕桑专修科,因日军轰炸昆明,学院疏散至呈贡农村办学。
1950年,增设畜牧、园艺两系。
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农学院畜牧、园艺、桑蚕三系分别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现四川大学)和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随后农学院撤销,农艺、森林两系改为农学系和林学系,直属云南大学。
1958年4月,经云南省委批准,将云南大学的农、林两系独立建成昆明农林学院,迁址昆明北郊黑龙潭荣誉军人休养院旧址,同时举办三年制和半年制的农业干部培训班,学校直属林业部管理。
1960年,在原址一分为二,分别建立昆明农学院(3个系7个专业)和云南林学院(3个系6个专业)。
1961年,又将昆明农学院、云南林学院、云南省畜牧兽医学院(中专戴帽)合并,仍定名为昆明农林学院,随后又将滇南大学农学系、滇西大学林学系并入,共8个系15个专业,在小哨设立畜牧兽医分院。
1962年,学院进行专业调整,学院改社农学、林学、牧医3个系6个专业。
1964年,昆明农林学院小哨分院中专部改建为云南省畜牧兽医学校(现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9月,学院开始在寻甸筹建教学农场。
1965年,昆明师范学院生物专业部分并入昆明农林学院。
1969年12月,昆明农林学院疏散下放,搬迁至大理州宾川县。
1970年12月,昆明农林学院迁至原曲靖地区寻甸县,学院林学部分与北京迁址云南的林学院合并组建西南林学院(现西南林业大学)。
1965年,经云南省委批准,在农学院寻甸半农半读农场的基础上新建云南农业劳动大学,设中文、理化、农学、林学、牧医、水利等系和专业,校址在天生桥一带半山区。
1958年,昆明工业学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分建云南省建筑工程学校。
1961年9月,云南省建筑工程学校与云南省交通学校合并组建云南省第二工业学校(现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1979年3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云南省建筑工程学校复校。
1993年,云南省建筑工程学校被云南省政府首批命名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
2000年,云南省建筑工程学校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
1960年7月,云南省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学校创建,校址在景洪县省热带作物研究所旁。
1963年7月,第一期学员毕业后,云南省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学校停办。
1980年1月,重新恢复办学,更名为云南省热带作物学校。
1998年,云南省热带作物学校与云南省农垦管理学校合并,更名为云南省热带农业工程学校。
2004年7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
2008年,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通过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合并组建
1971年,昆明农林学院在寻甸与云南农业劳动大学合并成立云南农业大学。
1980年,云南农业大学由寻甸搬回昆明北郊黑龙潭原址办学。
1983年,云南农业大学完成迁校工作,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云南农业大学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3年,云南农业大学列为云南省属重点大学。
2003年,云南农业大学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4年7月,云南省建筑工程学校并入云南农业大学,成立云南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10月,经省政府批准,云南省香料研究开发中心整体并入云南农业大学,内设机构名称为云南农业大学香料研究中心。
2007年,云南农业大学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8年,云南农业大学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2009年5月,云南省委省政府依托云南农业大学成立云南农村干部学院
2012年5月,云南农业大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外交部和教育部批准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在学校挂牌,承办各部委或国际组织委托的援外农业科技国际培训。
2013年,经科技部、教育部审核批准建设云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2013年10月,云南省委省政府依托云南农业大学成立云南食品安全管理学院,云南农业大学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经科技部、教育部审核批准建设云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2014年4月,云南省委省政府依托云南农业大学成立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5月,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并入云南农业大学,更名为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10月,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接收外国留学生院校。
2015年4月,云南农村会计人员培训基地落户学校。
2016年7月,云南农业大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20年12月,云南农业大学正式实施学部制,设立农学学部、理工学部和人文社会科学学部3个学部。
2021年5月,成为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理事会员单位。7月,云南省乡村振兴研究院在学校揭牌成立。
2023年1月,云南农业大学与韩国岭南大学合作筹建“云南农业大学岭南学院”,筹建工作具体由云南农业大学国际学院牵头负责;5月8日下午,云南农业大学楚雄有机农业研究院在楚雄州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服务中心揭牌;6月21日,加入云南省高等学校女子足球发展联盟并担任首届联盟理事会成员。
2024年3月,云南农业大学申报的“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成为全国首个开办咖啡本科人才培养的专业点。10月24日,云南省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人才培育基地在云南农业大学揭牌成立。12月,云南农业大学退役军人服务站揭牌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22个学院,开设73个本科专业,涵盖种植业、养殖业、水利水电、农业工程、农业经济管理以及部分人文社会科学学科。
师资力量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899人,其中高级职称870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1人;霍英东青年基金2人、青年教师奖2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6人、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8人;143人入选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其中科技领军人才2人、云岭学者9人、产业创新人才21人、教学名师7人、首席技师1人、青年人才102人、高层次人才1人(柔性引进);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76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9人。云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个、云南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2人、云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个,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1个。拥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19个、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类创新团队2个;云南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18个。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1人。
教学建设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一流专业13个、国家工程教育认证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8个、省级品牌专业5个、省级一流专业24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2个;5门课程入选全国生态文明信息化教学成果,6门课程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获准立项3项省级课程思政教改项目,建成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4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2门,省级一流课程31门)、精品课程35门,建设省级研究生优质课程29门;近10年获国家级教学项目84项、省级教学项目124项,主编、副主编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220部;建设了课程开发系统、自主学习中心、实验教学中心、教学科研基地、教学管理五大教学平台,产学研协同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26个;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两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截至2023年1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8项。
学科建设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省级一流学科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6个,12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现有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西南中药材种质创新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化农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农科专业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和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等国家级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平台7个(国家级科研平台5个);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观测试验站、云南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智库、研究基地等45个部省级科研平台;院士(专家)工作站24个;国家种质资源库分库、云南省省级种质资源圃(库)等5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31个,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云南省环境科学与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各1个;学校还建有昆明市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7个、校级科研平台38个。
科研成果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承担联合国全球环境基金、欧盟项目、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3715项,科研经费达16.5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科学研究一等奖、国际农业研究(CGIAR)杰出科学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国际、国家及省部级奖励461(第一单位347)项。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审定登记滇撒猪配套系、龙陵黄山羊、武定乌骨鸡、水稻、玉米、马铃薯、小麦、甘蔗、大豆、蔬菜、花卉、药用植物、牧草等动植物新品种(系)190个。发表论文27992篇,其中SCI等高质量论文4350篇。获授权专利1545件,其中发明专利345件。
2020年,学校2项目获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资助,共获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项,立项数达历史最高,其中:面上项目1项,青年项目4项,地区基金44项,国际合作1项。
学术资源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云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有纸、电图书资源300余万册,电子期刊66.2万册,中外文数据库42个。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科学核心期刊。主要刊登生物技术和农业生物多样性研究、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植物保护、土壤科学、园艺与食品科学、动物科学、农业生态与环境科学、农业工程等领域以第一手资料撰写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等。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要设有乡村振兴、农村社会学、农业经济学、土地管理、生态与环境、农业科技史、高等农业教育等栏目。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超星学习通、教育阅读网、博看网等多个数据库全文收录或作为统计期刊源。入选2018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刊)扩展期刊。
《农业教育研究》属教育科学类学术期刊,被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以及云南省图书馆收藏。被列为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电子网络出版期刊,并获得云南省第三届优秀连续性内部出版物第三名,云南省第四届优秀连续性内部出版物铜奖,编辑部同志获云南省第四届优秀内部出版物评审“优秀编辑奖”。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月,先后与英国、美国、日本、德国、韩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越南、老挝、缅甸、斯洛文尼亚等23个国家100多所海外院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2015年,与胡弗汉顿大学开展“土木工程”(“4+0”)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教育部批准,同年9月开始招生;2016年,与新西兰林肯大学开展“农林经济管理”(“3+1”)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教育部批准,同年9月开始招生。1987年开始,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日本鹿儿岛大学等开展本、硕、博联合办学;长期与越南、泰国各大学开展“2+1+1”联合培养具备越南语、泰语基本交际能力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1997年教育部批准,获招收来华留学生资格,2014年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接收外国留学生院校。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明确农业的基本形态作为学校的基本概念。
结合云南独特的地理气候和人文特色以及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方面的优势。
保持云南农业大学的原有手写字体,保持历史的延续性。
通过视觉的符号,突出农业、人文与科学结合的形象。
通过设计图形的内涵,突出云南的特色与文化概念。
核心形象来自于篆书云南的“云”字,云南得名于“彩云之南”,是中国自然生态和物种资源最丰富的省份,采用篆书“云”字为基础的设计图形,突出自身特色。
标志的核心构成一个问号,象征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体现大学对科学的不断探索,对未知领域的勇于发现。
整个云纹所形成的构图如同正在成长的植物胚芽,一方面体现农业大学的特色,另一方面也表现大学的广阔成长前景,换装的稻穗强调云南农业大学的农业特性及累累硕果。
新校徽在整体构图上追求传统图样与现代色彩体系的融合,体现大学严谨的学术研究风气,相互围绕的纹样,体现团结、和谐与合作的团队精神。
精神文化
开学养正,耕读至诚
大学精神诠释:启发学者、培养正道,潜心耕读、至真至诚。
厚德博学,明理尚农
校训诠释:品格高尚、知识渊博,追求真理、献身三农。
校区情况
云南农业大学有校本部和五华校区、普洱校区、西双版纳校区,占地面积3821亩,校舍面积73.26万平方米。
校本部
校本部位于昆明市盘龙区沣源路425号。
五华校区
五华校区位于昆明市五华区黑林铺街道办事处滇缅大道2555号。
普洱校区
普洱校区位于“世界茶源、中国咖啡之都”的普洱市,倚象校园占地1200余亩,拥有南岛河咖啡实训基地、康平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等校外实训基地共计728亩。
西双版纳校区
西双版纳校区位于景洪市宣慰大道三叶路1号。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10:4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