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医院是指符合中国医院等级标准的一类医院的统称,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
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
地区性医院。 一般来说,通常
县、区、市级医院都是二级以上医院。
标准
二级医院基本标准
本标准是审定二级医院资格的必备条件,达到本标准合格线者才能参加等级评审。
一、医院规模
应具有与二级医院任务、功能、技术水平及管理要求相适应的医院规模。
1.病床不少于100张。
2.每床单元必备设施达到规定的要求(见附件六)。
3.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5.
日平均每门诊人次占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
6.病床与医院正式
职工人数之比为1∶1.3-1.5。
7.必须配备具有国家认定资格的
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占全院职工总数不少于75%。
二、医院功能与任务
(一)医疗卫生服务
对社区能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
康复服务。
1.承担地区(地、市、县)内的常见病、多发病和较疑难病症诊治任务;抢救急危重症;接受一级
医疗卫生机构的转诊。
2.开展日常
院前急救;承担灾害事故的现场急救,迅速组织配套的急救队伍接收成批病员进行院内急救。
3.开展健康教育,掌握社区的疾病动态。参与社区内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工作。
(二)与医疗相结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1.能承担
基层医疗单位中各类卫生技术人员的进修、培训和该院职工的在职教育。
2.能承担中等卫生学校临床教学及中等以上医学卫生学校学生的临床实习任务。
3.能承担省或市级科研项目。
(三)指导基层
与有关部门协作指导地区内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做好社区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
精神卫生等工作。与
一级医院建立经常性的业务关系,开展双向转诊,帮助开展新技术,
解决疑难问题和培训卫生技术及管理人员。
医院应有健全的
管理体系,有相应的组织机构、人员、制度、措施、
实施方案及其考核与评价办法。
(一)组织管理
必备的有:
3.护理管理组织
4.财务管理组织
5.总务保障组织
7.必备委员会
根据1982年
卫生部发布的《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医院工作制度与医院工作人员职责》的要求和关规定,结合医院实际,必须认真制订一整套切实可行的
规章制度,并有相应的教育、执行、监督、检查、考评和奖惩办法。必备制度应包括:
1.医院工作制度
4.职工继续教育制度
1.有健全的行政管理组织,有一名院领导分管行政工作。
2.有远期发展规划、年度
工作计划,季度安排和完成计划的进度、指标、措施、步 骤、以及检查总结。
3 .医院有各项
行政管理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必备的制度有:各项
会议制度、院总值班制度、医疗
行政查房制度、文书
档案管理制度。
5.院领导要经常深入科室、社区了解情况、征求意见,改进工作。
(四)医疗管理
1.有健全的医疗管理组织,
人员配备合理,有相应的工作制度,有一位副院分管医疗工作。
2.制订切实可行的全院医疗
建设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有健全的医疗工作制度 ,切实可行的技术操作规程和医疗护理
质量标准。
4.建立健全
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定期活动,对医疗、护理、医技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必备的质量管理组织有:医疗
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
药事管理委员会、
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
病案管理委员会。
5.加强
业务人员的
技术培训、考核,建立卫生技术人员业务
技术档案。
6.非国家认定资格的技术人员,不得直接从事医疗医技和护理技术工作。
按《护理管理标准及评审办法》的有关要求管理。
(六)教学、科研管理
教学:
1.有健全的
教学管理组织,有一名院领导分工负责教学管理工作。
2.有切实可行的教学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有健全的教学工作规章制度,做到有监督、有检查、有评价。
5.卫生部认定的“教学医院”,按
卫生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工作暂行规定》(待发)进行管理。
科研:
1.有专(兼)职人员负责科研管理并有相应的工作制度。
3.有鼓励开展医学和管理科研办法。
1.有健全的信息管理组织和有关工作制度。
2.应设立图书馆(室),并且有足够数量的医学图书和期刊。
3.有处理医疗、管理和图书情报信息的专职管理人员。
4.院内各部门提供的信息应真实、完整、准确,并及时分析、反馈与利用。
(八)计量管理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医院必须加强计量工作管理。
3.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九)财务管理
1.设有
财务机构,
人员编制合理,职责范围明确,并有健全的岗位
责任制度和工作制度。
2.设有专(兼)职收费管理人员,严格执行医疗收费标准,实行明码标价,接受
群众监督。
5.有健全的财会
监督制度,对违反财经、
物价纪律现象应及时严肃处理。
1.设有与财务机构相平行的
审计机构或者职级相应的
审计人员,人员编制合理,并具有一定的审计专业知识。
2.对
财务收支及有关的
经济活动实行经常性
审计监督。
3.对资金财产的安全、完整以及各项
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进行
监督检查。
4.
经常检查、评估资金、财产的使用效益并提出改进建议。
5.无重大损失浪费、贪污盗窃和严重违反财经法规事件。
2.万元以上大型精密仪器购置要有
适宜性和
可行性论证,进货要验收,使用有专人保管。
3.
医疗设备有定期的保养、维修与更新制度,保证医疗工作需要。
2.一般物资实行
定额管理,有健全的采购、验收、入库、发放、报废等制度。
3.主动、及时为全国各科室特别是临床科室服务,做到三下(下收、下送、下修),保证三通(水通、电通、气通),不发生两漏(漏水、漏电),做到两满意(职工、病人满意)。
4.有意外情况下的供电措施,确保临时照明。
5.救护车配有基本设备、药品,随叫随到,保证医疗、抢救和转送病人的需要。
1.医院的新建、改建和扩建,要经过可行性论证,适应总体发展规划,资料保存完整。
2.新医院选址、布局、设计要合理,符合
建筑规范及卫生学要求。
3.医院各部分(门诊部、
住院部、
医技科室、手术室、消毒供应室、急诊科(室)的建筑布局、人物流向合理。室内采光、色彩设计符合卫生学的要求)。
4.医院旧建筑有
维修计划及预算,并认真执行。不得在危房中从事医疗活动。
(一)医院应有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
(二)有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
(三)质量管理的重点是:医疗、护理、医技、教学、科研和
病案质量等。
(四)有
质量教育、监督、检查和评价制度及改进方案。
(五)院内感染控制
1.控制感染组织应符合1988年卫生部下发的《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的暂行办法》的规定。
2.有全院性控制感染方案、对策、措施、效果与评价。
3.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和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传染病房的设置应符合卫生学要求。
4.有
院内感染控制的在职
教育制度,医护人员必须树立
无菌观念和进行正确
无菌技术操作。
6.有
特殊区域(如手术室、消毒供应室、产房、婴儿室、新生儿病房、
治疗室等)的保洁监控措施。
7.现场检验要达到规定要求。
1.具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系和相应的工作制度。
2.制定有关思想政治工作和医德医风建设的计划,并组织实施。
3.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做好全院职工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定期
组织学习,进行研究分析总结。
4.认真贯彻执行《
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有医德教育措施。严格实行岗前教育制度。
改革
二级医院的尴尬
“很多二级医院现在实际上是个空架子,高不成低不就,发展已经受阻。”
医疗资源严重向大城市、大医院倾斜,已经成为既往
医疗改革发展中形成的一大突出矛盾。除了
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的缺失,另一方面,二级医疗体系的定位一直是尴尬的。“在医疗资源的竞争上,与三级医院相比,二级医院完全是处于劣势的,门诊量与三级医院相差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医院病床设备上也很难比。但在评级上,又要保持相当比例的人才配备,要设立比较全的科室,也要
引进设备,但在财政投入上,
政府补贴又很少,造成了
发展成本很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政府已经明确下一步将加大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如果推行
社区卫生中心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那二级医院的服务量无疑就更少了。”事实上,在以往的三级医疗体系之中,由于三级医院基本上都可以自负盈亏,只有二级医院,在
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不明显,但同时又是政府不可放弃的战略
卫生资源的情况下,反而成了财政的包袱。在“市场化”医改比较激进的2003、2004年,二级医院(包括
企业医院)甚至成为了各地政府“引资”和“重组”的重点对象。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管理学院教授
胡善联向记者介绍,其实早在几年前,就曾提出过取消二级医院体系的建议,也有个别城市进行过试点,当时的设想是,
二级甲等医院归入三级医院,
二级乙等医院下沉到
社区医院。但这一试点工作后来并未推进。二级医院大部分是综合医院,也有部分专科医院,并且各地发展并不平衡。“像
广州市的二级医院大部分还是可以自负盈亏的。”
资源重整
“政府推动社区医疗建设,如果光靠新增社区
医疗服务站、新建区域医疗
服务中心,也没有必要。在存量上将二级医院调入
社区体系,也是对现有医疗资源的一个合理的整合。二级医院该不该并入社区,实际上涉及的还是政府办医院的机制和体制,这本身就是一个
市场配置资源还是政府主导配置资源的问题,如果从市场谋求
发展战略来看,向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发展是很多二级医院的想法。但在
医疗资源配置的
政府干预过程中,引导难度是比较大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
政府购买医疗服务的缺位。大量病人之所以涌向了
三级医院,原因之一是大部分的人没有医疗保障,因而在二、三级医院医疗报销比例并无大区别,医保部门在费用控制上力度较弱,导致医院病人向二级医院分流的困难。这涉及到社区医疗中心的建设标准,按什么标准来建?CT、MR这些检查要不要?还有比如检查互认的标准。没有明确的标准也可能导致资源的重复与浪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
“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国卫生健康系统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抗击
新冠肺炎疫情,统筹推进卫生健康各方面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推进,健康中国行动稳步实施,深化医改持续发力,疾病防治成效巩固拓展,
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继续提升,重点
人群健康保障有效落实,居民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国内发展
2023年4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介绍,截至2022年底,87.7%的县医院达到了二级医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