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姓
中华姓氏
习姓是中华姓氏之一,得姓始祖为习响和息夫躬,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百家姓》中,习姓排第332位,也是中国当代第二百九十六姓。习姓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风俗通·姓氏篇》。
历史发展
习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未列入百家姓前100名,究其起源,有以下几种说法:
出自春秋时期习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据《风俗通》记载,夏时有少习国,为炎帝神农氏后裔的封国,历夏、商、周,春秋时被楚国吞并。少习国君习伯的后裔遂以国名习为姓。
据《左传·杜预注》记载,春秋有地名少习,即武关。在陕西商县东一百八十五里,当地的居名就以地名为姓氏,为习氏。
源于官位,出自宋朝时期官吏习学公事,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习学公事,原为五代时期后周政权设置的官位,隶属于中书门下省,后来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了北宋王朝之后,在中书门下省设立了五个基本的衙门,称作五吏房:一是总房,又称孔目房;二是吏房,三是户房,四是兵礼房,五是刑房。这五个部门综管处理所有的文书事务。
到了北宋神宗赵顼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重新设置“检正五房公事”一名,总管兵监督五房吏各项事务,该官员又称“都检正”。为此,在五房吏各置“检正公事”二人,各自掌管本房事务,简称“检正”。
所有的“都检正”、“检正”皆由京官充任,已经被皇帝选定为充任者,就叫做“习学公事”,然后经由吏部审核之后,分派至相应岗位进行见习,待前任“都检正”、“检正”离任后继任,其后便称“都检正”或“检正”。如若在任的“都检正”或“检正”处于重大国事期间而一直不离任他调(如大规模战争、大范围自然灾害、持续宫廷内乱等),可怜的“习学公事”就一直在岗“见习”,不得他调。
到了宋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宋神宗对朝廷职官制度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史称“元丰改制”。期间,废除了“都检正”、“检正”之官称,其职能分归“中书舍人”、“给事中”、“尚书左司郎”、“尚书右司郎”,但“习学公事”之称仍旧保留。到了南宋高宗赵构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又重新恢复“检正诸房公事”二人,第二年又废除。到了宋绍兴二年,再重新设置“检正”一名。
源于官位,出自明时期官吏教习,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教习,是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为教育诸王子而专门设置的官员名称,后成为官学教师的官名。其职能在史籍《明史·职官志》、《清通志·职官略》中皆有详细记述。
明朝时期,朝廷先选一些优秀的进士入翰林院学习,时称庶吉士,给这些庶吉士们教授课程的官员就称作“教习”。自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开始,命学士充任。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以后,专以礼、吏二部侍郎兼掌教习。
先祖:袭勖 出现时间:明朝嘉靖年间
明朝嘉靖年间村里出了个博学多才的教书先生袭勖才改姓“袭”的。关于袭勖改姓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说袭勖教育出的学生中有四人中了进士,同朝为官。皇帝为了嘉奖他为国培养出了栋梁之材,特赐龙袍召他进宫见驾。 见驾之中,皇帝随便问他是姓哪个“xi”字,袭勖虽然满腹经纶,可见驾还是第一次,不免紧张,便双手搓起了龙袍,未能及时回答。 搓着搓着,急中生智,忽然答道:“龙衣之袭”;另一种说法是,袭勖棋艺高超,皇帝召他进宫之后,经常与皇帝对弈。有一次皇帝找他下棋,他正在树下瞌睡。皇帝怕他着凉,便脱下自己身上的龙袍为他披在了身上。 袭勖醒后,为感皇恩,便改姓为龙衣之“袭”了。
袭勖最后被赐为“教谕”。所以章丘县志和乡人都习惯称他为“袭教谕”。据袭氏族谱统计,袭姓已繁衍至章丘多个村庄及省内多个县份与东北三省各地。
习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人口总数约810653人,占全国总人口的0.068%左右,习姓在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三十二位。
传统文化
郡望堂号
中和堂:以望立堂
东阳堂:以望立堂
襄阳堂:以望立堂
忠烈堂:蜀汉时有习珍,为零陵都尉。孙权袭杀关羽,习珍于零陵孤军抗吴。孙权派使者来招降,习珍大义凛然地说:“请回去告诉碧眼儿,我宁做汉鬼,不做吴臣!”最后因粮绝,援兵不到,便拔剑自杀报国。
东阳郡:相当今浙江金华地区,靠近福建。
襄阳郡:相当今湖北省襄樊市一带。
宗祠通用联
源自习国;望出襄阳。
——佚名撰习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习姓的郡望和源流(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各地宗祠通用联:
四海凿齿威名远风清骨峻精神永
——谢向英撰联 出自《幽兰引》欧里白梅行
藏乾坤之精华蕴山川之灵气
——谢向英撰联 出自《归云轩》系列之《习凿齿系列专刊第一期》
文风昌华明德愿万物化育增辉同
——谢向英撰联 出自《幽兰引》欧里白梅行
金马流芳翰苑世家
——谢向英撰联 自《中华习氏千字文》浩然正气勤俭为尚 文华为本实干兴邦
——谢向英撰联 自《中华习氏千字文》
博涵经纶文德赢世;耕读为本经史传昶
——谢向英撰联 自《中华习氏千字文》
史笔擅春秋之誉;
岘山留沼薮之华。
——佚名撰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代襄阳人习凿齿,字彦威,博学广闻,以文笔著称,得桓温器重,官从事别驾,后任荥阳太守。桓温阴谋称帝,习凿齿《汉晋春秋》,以蜀汉为正统而贬曹魏,用来讽桓温。下联典指东汉襄阳人习郁,字文通,官侍中。曾岘山南依范蠡养鱼法建造鱼池,池边筑高堤,堤上种竹及长楸芙蓉,人称“习氏佳园地”。
斑流管馨,擅荆襄之秀;
蓉楸垂映,挹汉沔之华。
——佚名撰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习凿齿,襄阳人。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下联典指东汉习郁,于岘山南依范蠡养鱼法作鱼池。堤岸种竹及长楸芙蓉。
习姓名人
习珍:零陵都尉。
习温东吴襄阳人,自幼爱读圣贤书,识度广大,为官清正廉洁,不以权势自居自傲,曾斥责他的儿子:“生于乱世,贵而能贫,始可以无患,怎能以侈靡竞赛呢!”
习郁:字文通,襄阳人,封襄阳侯,融子。初为侍中。他随汉光武帝刘秀驾幸黎丘(今襄樊宜城辖地),两人共同梦见苏岭山神刘秀因他有功,封为襄阳侯
习凿齿:字彦威,襄阳(祖籍湖北襄樊)人,东晋史学家。
习辟缰:(生卒年待考),晋朝著名将领,骠骑从事中郎将
习经:(生卒年待考),字嘉言,号寅清居士,自号寻乐翁新余人。著名明朝文学家。公元1424年前后即明成祖永乐末前后在世。明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举进士第。以试黄鹦赋称旨,擢授编修。官终詹事府詹事。经文结构有法,诗工七言长句。有寻乐文集二十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习嘉言:(生卒年待考),江西新余人。著名明朝大臣。习嘉言在明永乐年间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官至太常寺少卿、詹事府詹事。曾主持过京闱乡试,著有《温室稿》、《西垣漫稿》、《寻乐集》二十卷。白梅村仍保留有习嘉言祠堂。
习祯:字文祥,南郡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三国时期蜀国官员。
习自强:(1894—1952),字健夫,丽江古城五一街人。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重九起义,历任连长、营长、团长、第二混成旅少将参谋长、贵州督办公署中将参谋长兼滇黔联军宪兵司令,转战川、黔、桂等省,屡立战功,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云南省佛教协会会长,积极开展爱国爱教的抗战救亡活动。
习自诚:(1896—1954),字朴安,丽江古城五一街人。先后参加重九起义护国运动及护法、靖国、建国诸战役,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蒙自镇守使、陆军军械局少将局长等职。
习仲勋:(1913-2002),祖籍河南邓县 (邓州),清末, 其祖父携全家迁至陕西富平县淡村乡中和村定居,是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者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
习近平:1953年6月生,陕西富平人,1969年1月参加工作,197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0 13:13
目录
概述
历史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