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主要承担技术基础研究工作,是航空工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电子信息基础部标准化研究中心,航空生产力促进中心,航空综合环境重点实验室,航空标准件检测中心、国家二级安全生产培训等机构设在本所,同时是ISO组织航空航天技术委员会的中国归口单位,承担ISO/TC20/SC1秘书处的工作。现有职工460余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112名。配备各类先进的试验、检测鉴定设备和仪器、仪表1000余台(件),馆藏国内外标准资料30多万项。
主要成就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航空301所)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AVIC),承建航空综合环境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是航空行业唯一从事环境与可靠性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的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可靠性设计与分析、环境预计与环境适应性设计可靠性试验与评价、环境试验与评价、故障机理环境效应分析、软件可靠性设计分析与测试、电磁效应和综合保障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工作。
40年,301所已建设成为国内最大的标准化专业研究机构。质量工程在环境与可靠性、质量管理、质量审核等专业基础上,拓展了宏观质量评价、软件测评、测试性、装备综合保障、检测等专业,集质量管理、质量生成、质量控制、试验与评价于一体,形成了“大质量”的整体格局和集成能力,在国内首先推出了环境工程的理念,针对航空电子产品的高可靠性要求提出了基于故障物理的可靠性设计分析方法和可靠性综合评价技术,服务领域从航空延伸到国防和国民经济大市场。
40年,301所发展成为了国内最大的航空装备环境与可靠性鉴定试验室;信息化成功与金航数码公司整合,成立了新金航,秉承推进产业信息化,实现信息产业化的发展宗旨,形成了管理信息化工程信息化、综合保障信息化、IT运维与管理、系统集成信息安全信息化咨询六大主营业务,实现了研发、咨询、实施、营销、运营“一条龙”。
40年,301所发展成为了航空行业信息化实施的主力军;适航性80年起步,经历了发展、辉煌、萎靡,进入21世纪,把握住了民机发展的有利时机,奋力开拓民机适航性业务,成为了工信部和国家民航局的“民用航空器适航技术研究与管理中心”。成功实现将适航性技术向军机领域拓展,用新思路、新方法保证装备安全性。
40年,301所建设成为了国内适航性的权威研究机构。经济规模2010年预计实现收入8亿元,利润9000万元,十年间收入翻了三番,从航空行业内规模实力较小的研究所发展成为航空行业中等规模的研究所,已经成为国内技术基础领域规模最大的研究所。科研成果截至2009年累计取得了560多项,其中国家级14项,部级228项,集团级141项。2008年进入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行列。
组织能力变为了组织发展的重点,对员工能力、员工治理、员工思维模式进行了同步塑造,实施了人本管理战略,组织能力构建的软实力得到了彰显,构建了301所的核心竞争力。
2011年12月,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集团公司
2008年经中央批准与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合并组成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英文名称:Aviation Industry Corporation of China)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而成,是一家由国家出资设立,受中央管理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实行母子公司(事业部)管理体制注册资本640亿元,拥有企事业单位近200家,拥有上市公司21家,其中3家在香港上市。
研究机构
301所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北京)
303所 中国航空精密 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机械技术研究所(北京)
603所中航第一飞机研究院,原西安飞机研究所(西安)
606所沈阳航空发动机研究所
607所中航雷达与电子设备研究院(原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内江607所与苏州长风有限责任公司171厂合并成立)苏州。
608所 株洲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612所 014基地,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洛阳)
614所 中国航空动力控制系统研究所(无锡)
622所 北京航空工艺研究所
625所 中国航空工业制造工程研究所(北京)
626所 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并入中国空气动力研究院)
627所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与627所合并成立中国空气动力研究院)
629所 结构热强度研究所 (长安)
634所 北京长城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
640所上海飞机研究所(并入中航第一飞机研究院)
648所贵州飞机设计所
649所 贵州航空发动机设计所
650所 南昌飞机设计研究所
发展历史
在57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航空工业管理体制历经12次变革。
1950年
1月5日 重工业部代部长何长工与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联名向中央提出《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意见》。建议成立航空工业建设委员会,成立航空工业管理局以及设立研究院等。
1951年
4月17日~29日 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颁发《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宣布成立航空工业管理委员会,以聂荣臻、李富春、刘亚楼、何长工、段子俊马文为委员。聂荣臻为主任、李富春为副主任。
29日,周恩来总理签发中央人民政府文件,正式批准航空工业局成立,局址在沈阳。
1954年
7月3日 新中国生产的第一架飞机----南昌飞机厂试制的初教5(雅克-18)教练机首飞成功,通过国家鉴定。8月1日,毛泽东主席为此亲笔签署了嘉勉信。
8月18日 株洲航空发动机厂试制爱姆-11(M-11)发动机成功。10月25日,毛泽东主席也给该厂亲笔签署了嘉勉信。
1956年
9月8日 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5(米格-17)由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经国家鉴定验收,成批生产交付部队使用。它的试制成功,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从此跨入喷气时代。
1958年
7月26日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架喷气教练机歼教1,首次试飞成功。8月4日,叶剑英元帅参加了在沈阳飞机厂举行的庆功大会。
12月14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架直升机,7吨级直5直升机在哈尔滨首飞成功。
1963年
歼6飞机是中国制造的第一种超音速喷气式歼击机,是60-70年代中国空军主力战斗机,于1963年9月23日首飞。
1964年
第一代空空导弹“霹雳”1空空导弹经国务院特种武器定型委员会批准定型,投入小批生产
1980年
运10飞机是中国自行设计的大型客机,于1980年9月26日首次飞行,也是第一架首先飞越世界屋脊的中国制造的飞机。
1998年3月23日
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第三代战斗机----歼十飞机首飞成功,于2004年7月19日被批准设计定型
1999年10月3日
由中美合作生产上海飞机制造厂制造的MD-90-30干线客机在上海首飞成功。10月28日通过FAA适航审查。
2000年3月12日-14日
新舟60飞机给国家领导人做了汇报表演,得到了吴邦国、李岚清、邹家华等的称赞,被认为是适合我国支线航空运输的飞机。
2000年6月
中国民航适航部门批准新舟60(MA60)飞机型号合格证,同时正式批准将改进后的运7-200A飞机定名为“新舟”60(MA60),列为产品型号。8月3日,首架“新舟”60飞机交付四川航空公司,8月12日正式投入运营。
2007年2月27日
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歼十飞机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部特等奖。
中航工业、中国兵装重组中国长安
2007年12月21日
ARJ21-700支线飞机首架试飞机按计划如期完成总装下线。
2008年6月29日
国产新型涡桨支线飞机新舟600飞机在西安总装下线,新舟家族再添“新生儿”。
2008年10月10日
新舟600飞机在西安首飞成功。
2009年11月10日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重组旗下的汽车板块,中航汽车旗下的哈飞昌河东安动力、东安三菱划归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共同组建了新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6 13:12
目录
概述
主要成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