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
肿瘤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3月,是
新中国成立最早的四所
肿瘤医院之一。中心是全国规模最大、学术力量最雄厚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肿瘤学基地之一,承担国家肿瘤防治重任,在全国尤其是
华南地区及
港澳台的肿瘤防治工作中发挥着龙头作用,学科地位、综合实力居全国领先水平;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是国家重点学科(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恶性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新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肿瘤医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是广东省癌症中心、广东省食管癌研究所的依托单位。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设有内科、
放疗科、鼻咽科、头颈科、胸科、
乳腺科、结直肠科、胃胰科、肝胆科、泌尿肿瘤外科、神经肿瘤外科、妇科、影像介入科、
中医科、血液肿瘤科、内镜激光科与
生物治疗科等专科,另设有
病理科、
检验科(含
血库)、超声心电科、
核医学科、
药剂科等
医技科室。
2024年6月28日,2024健康有约名医团队传播案例分享暨合作伙伴表彰会在广报中心举行,广东省抗癌协会、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癌症防治,名医守护”广东肿瘤防治科普大讲堂暨义诊活动/《上班》中肿医师节特别策划荣获2024年度健康传播“金创意”奖。
2024年12月19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耀军、习勉教授团队在《临床肿瘤学》(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复发小肝癌射频消融对比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该研究首次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方式,证实了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在复发小肝癌中的确切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为肝癌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研究结果显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局部控制率和局部无进展生存率方面表现优于射频消融。具体而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的2年局部控制率为95.2%,而射频消融组为80.7%;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的2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为92.7%,射频消融组则为75.8%。尽管两组的总生存率无显著差异,但这一结果仍然表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射频消融均可作为复发小肝癌的根治性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