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是中国政法大学的下属二级教学单位,专注于政治学、公共管理和国际关系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是国内该领域的重要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发展历史
积累时期
中国政法大学的前身——1952年成立的
北京政法学院,是由原
北京大学的法律系、政治系,原
清华大学的政治系,原
燕京大学政治学和原
辅仁大学社会学系为主体组建而成的。
成立之初,北京政法学院聚集了一大批政治学者和教师,其中著名的学者有来自北京大学的
钱端升、楼邦彦、吴恩裕、
龚祥瑞,来自清华大学的曾炳均、杜汝辑等人,这些杰出人才为政治学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人力资源。
1959年学校在法学专业外增设政治理论教育专业,1979年北京政法学院复办之初,组建了马列基础理论部,负责全校政治公共课教学。正因为有如上教学、科研队伍的存在和学术积累,所以中国政法大学于1983年在全国
政治学恢复之初就领先于很多高校拥有了
政治学理论硕士点。
初创时期
1985年,
中国政法大学进行教学体制改革,正式成立了法律系、经济法系和政治系,从而标志着政管学院(系)的诞生。新成立的政治系由刘圣恩担任
系主任,设置了政治学与政治教育两个专业,成立了
哲学、
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
国际政治、
政治学、
行政管理、
人事管理七个教研室。
在此时期,云光教授在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理论方面,杜汝辑先生在西方政治哲学研究方面,为中国政法大学政治学学科建设和学术地位的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培养了中国政法大学第一批政治学理论专业研究生,形成了中国政法大学在当代中国政治学理论研究和西方政治思想与文化研究的两大特色。
稳步发展
1988年,在第二届系领导班子在常绍舜系主任的带领下,调整了专业方向,1989年将“政治教育专业”改为“
行政管理专业”,1995年又新设
企业管理专业,并将政治系就此更名为“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管理系”。
跨越发展
1999年11月,中国政法大学决定撤系建院,成立了政治与管理学院,由
张桂琳教授担任院长,马列主义基础理论部挂靠在学院。学院下设
政治学、
行政管理、
工商管理三个专业,并确立了“务实、自强、兼容、创新”的院训和办学理念。
2002年6月,中国政法大学原教学建制重组为12个教学单位,成立了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由朱维究教授担任院长。学院开设
政治学与行政学、
国际政治、
行政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四个本科专业,至此,学院成为横跨政治学、管理学两个门类的综合性学院。
2008年12月,常保国教授任院长。学院取得了政治学一级学科
博士学位授予权,公共管理一级学科
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2年,政治学一级学科成为
北京市重点学科,学科接受
教育部学位中心评估,取得
全国高等学校专业排名第9名的优异成绩。学院申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培训与技术交流”项目入选“中美绿色合作伙伴计划”。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政管学院在中外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公共治理与政府改革,全球化与国际关系等领域形成了三支教研团队和研究特色,并取得可观的研究成果。2001年以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项,
省部级项目10余项 ,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
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项目1项,国家精品课程1门,与福特基金会、
欧盟、
全球环境研究所国际合作项目3项。
在
《中国社会科学》、
《政治学研究》、
《中国行政管理》、
《世界经济与政治》等著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撰写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含合著),其中两项科研成果获全国高校
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数据截止2015年1月)
研究机构
(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办学规模
本科生培养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设有
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行政管理和
公共事业管理四大类本科专业。
培养学生良好的现代政治思维素质,了解国家
基本政治制度和政府的运作过程、治理方式,培养学生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门人才。
国际政治
培养能够胜任在各级国家机关、公共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中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以及在高校及科研单位从事行政管理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学生具有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基础;具有较坚实的管理理论基础,系统地掌握行政管理知识。
行政管理
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公共管理专门人才。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专业训练,能够胜任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各种公共组织中的管理及研究工作。
公共事业管理
培养学生具有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特别是
政治学理论和公共政策领域的知识基础;具有较坚实的国际关系理论基础,系统地掌握外事工作的知识、技能和法律规定,了解国内外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及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信息,并能用一门外语阅读专业书刊;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较强的战略和政策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应能较熟练地应用有关知识和法律规定办理各类外事管理、信息搜集和涉外事务,并具有良好地从事国际战略和政策研究工作的基本素质。
研究生培养
硕士研究生
硕士点包含
政治学理论、
中外政治制度、国际政治、
科学社会主义、国际关系、外交学、行政管理、社会保障、教育经济与管理、危机管理、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博士研究生
博士点设有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国际政治、国际关系、
公共行政学、全球学(交叉学科)。
2019年9月24日,首届“王惠岩政治学优秀博士论文奖”在主办单位吉林大学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现就职于中国
民政部的学院2016届政治学专业毕业生安超博士学位论文《福利国家的社会活力研究》(指导教师潘小娟教授)获优秀博士论文奖。
MPA项目
MPA教育是国家为推进中国
公共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而设立的一种新的专业学位,它以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为基础,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公共管理专门人才为目标,是一个社会十分需要,发展前景良好的专业研究生教育。
中国政法大学的MPA教育以全校雄厚的
法学高等教育资源为支撑,依托于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开展MPA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已成为国内政治学、公共管理、国际关系学科的一方重镇,形成了从本科生、研究生到博士后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中国政法大学MPA的办学宗旨是:发挥法科强校优势,秉承资政育人传统,培育法治精神,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和学员能力培养等方面着力体现政、法结合的特色。
中国政法大学MPA教育分为全日制(双证)和在职两种类型。设有行政管理、公共政策、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司法行政、党务与社团管理等10个专业方向。
基础条件
学科建设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拥有1个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1个
博士后流动站,9个博士点、14个硕士点(内含1个专业学位MPA授权),1个北京市一级学科 重点学科、4个校级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特色专业、1个
国家特色专业。
在2012年教育部进行的学科评估中,学院的政治学一级学科由上一轮第12名上升到第9名,进入全国高校前10名。
专业设置
(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发展定位
发展建设
政管学院的发展目标定位为:秉持人才兴院、学科强院、兼容发展战略,把学院建成学术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居于国内前列、拥有一定国际影响、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学院,成为全国政治学科与公共管理学科人才培养、教学与研究的重镇,成为全国政治文明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
人才培养
政管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公共精神,具有政治学-管理学-法学复合型知识结构,具有较强政治分析能力和公共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党政机关、公共管理机构及公共服务机构。
主要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