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大字典
1997年世界图书出版北京公司出版的图书
《中国书法大字典》是1997年世界图书出版北京公司出版图书。
内容简介
一、本大字典按照康熙字典部首检字法来编排,经过多次的修改、审订,而完成的一部大型工具书。 二、立表前曾考虑按拼音顺序编排。这就必须横排,而横排时,频繁换行,不易版面安排。若改用横阔开本,又因为太厚,横铺开来,跨度太大,很难装订结实,使用也不太方便。在一时未能找到妥善办法的情况下,只得放弃横排,改为竖排。从而顺理成章地改用部首检字法。这方法也是书家及大多书法练习者已经习惯了的。 三、部首分类有些不足之处:1、有些字不知道属哪个部首,如:“与、尹、巨、爱”。2、有些字的笔画数古今不同,往往古多今少,如:并,古作8画,今作6画;瓦、者,古作6画、9画,今作5画、8画。再如也有个别字,古少今多,如:“此”字头之字古作5画,今作6画。因此如果查不到所需之字时,最好再往下查几页或先查一下拼音索引。 四、所收名家书迹中过大之字,有时予以缩小而加注:“(缩)”字样。其中云峰山摩崖刻石、观海童诗、论经书诗、瘗鹤铭开通褒斜道摩崖刻石、石门颂西狭颂夏承碑等之字,凡不满二栏者均应加注“缩”字。又大量明清、近人书迹,一般选自条幅、对联等,均已缩小而未加注,特此说明。此外,这类书迹,以及原为白底黑字之帖,如孙过庭《书谱》、怀素《自叙帖》等均已翻转成黑底白字,使版面统一美观。 五、朝代出处方面 ,除特殊情况外,周、汉、晋不分东、西,宋不分南、北。 六、跨时代之人,一般列入上一朝代,如王铎入明,送述祖入北魏。但也有列入下一个朝代的,如归庄入清,许多近人,其实生于清代。 七、异体字、俗体字之书迹不多时,一般与原体排在一起。较多时则予以分列,另立一条。但也有可能分排的不彻底。同样有个别字,康熙字典分列入两个部首,如盐、艳、胄,也未删除。 八、为了求变,说文采用了不同的版本,所以方、圆、大、小兼备。此外,同一碑帖,有时兼收不同版本的同一字,以示其间的差别,如智永真草千字文的两种楷书,丛帖与原碑,隶辨与原碑等。这里顺便提一下隶辨的问题。这是清代顾蔼吉以宋娄机之《汉隶字源》为蓝本,手摹而成之书。经过二次转摹,实际上已成为手抄,早已面目全非。将本书所列隶辨与原碑之同一字比较一下,就一清二楚了,但所根据的是宋代拓本,和其他地方找不到之字,这就是本书采用它的原因。其实这些字完全可以改注“清顾蔼吉”或“清顾蔼吉隶辨”。 九、本字典中,集王羲之字的碑有三种:《集字圣教序》与《兴福寺断碑》分别为唐释怀仁与释大雅所集,都注了“晋王羲之”。独有《集王书金刚经》则注唐玄序。因牵涉面较大,后者不一一更正,除在此说明一下外,仅在“附录二”中,把它放在前两种之后,而不归入唐。 十、关于石鼓文,唐代定为周文王、周宣王、周成王之物。宋以后开始定为秦渡公(西周末)、秦文公、秦穆公(皆东周)等之物。其实不论秦襄、秦文、秦穆,都属周代,故本书注为“周秦石鼓文”。 这里的秦是秦国,这样朝代与国名都明确了 十一、加注“*”号之字表明其书已上入本书。这类包括古代就有的俗体字、异体字(盖与盖、画与画等),古体字(如尘与尘、礼与礼等)与借用其他字(如云云、党党、种种、适适、叶叶、裏里、帘帘、後后等)。未加*号者包括下列四种情况:1、省文(如虑虑、号号、复复、灭灭、电电、务务等),这类字实际上已收入本书。2、源自草书之字(如书书、专专等),除部首已简化之字外,这类字为数不多,其草书已收入本书。3、清代起才流行的俗字(拟拟、办为等);和4、新创之字(酝、运、币、钥、态、卫、让等)。这些字自然无书迹可查到。 十二、有些带*号之字,按部首笔画数查不到,但按拼音索引却能查到。这情况主要发生在异体字与原型字之间,而本书又无该原型字之简字的场合。因此遇到“*”号时,最好先查拼音索引。 十三、本字典所附书家书迹一览表中,碑帖之有年代者加注年代。书家方面兼列其字、号和生卒年代,不知年代者按其同代人排列次序,或附在最后。 十四、中国书法博大精深,虽精诚觅集,终亦难全。编中如有不足之处,希望读者随时批评,以便更正。
目录
邪台刻石
鲁孝王刻石
朱博残碑
子游残碑
嵩山太室神道石阙铭
北海相景君碑
永寿二年
史晨碑
郭有道碑
刘平国碑
小子残碑
朱君长三字
章草千字文
芝白帖
十三字残帖
季直表
谷郎碑
西晋
出师表
东晋
兰亭叙
迟汝帖
思想帖
官奴帖
(集字圣教序)
(福寺断碑)
东山帖
洛神十三行
二王帖
送梨帖
兰草帖
宾子碑
(西域出土书迹)
(木简)
刘宋
江阳王次妃石夫人墓志
论经书诗
观海童诗
云峰山摩崖
太基山摩崖
天柱山摩崖
百峰山摩崖
安乐王墓志
元显墓志
元珍墓志
司马景和妻孟氏墓志
皇甫墓志
齐郡王造像记
崔敬邕墓志
司马墓志
马鸣寺眼法师碑
元马璁墓志
比丘洪宾造像记
北齐
崔府君墓志
报德像碑
乡孝举孝义敬碑
徂徕山佛号摩崖
北周
匡刻经颂
启法寺碑
真草千字文
高昌国墓)
孔子庙堂碑
积时帖
枯树赋
皇甫府君碑
化度寺碑
虞恭公温彦博
虞恭公墓志
史事帖
伊阙佛碑
哀册
雁塔圣教序
行书千字文
绝交书
卫景武公李靖碑
书谱
观无量寿经
仙太子碑
夏日游石淙诗
善才寺碑
东林寺碑
草书帖
老子道德经
多宾塔碑
祭稿
祭伯稿
争坐位稿
麻姑仙坛记
宋碑
李玄静先生碑
李氏庙记
竹山堂句
裴将军诗
司马碑
建中告身帖
书帖
文殊帖
江外帖
送书帖
草篆帖
秋八首
藏真帖
律公帖
最澄请来目录跋
玄秘塔碑
神策军纪圣德碑
五代
寒食帖
醉翁亭记
李白仙诗
楚颂帖
大江东帖
寒食帖跋
李白忆旧游诗巷
松风阁诗巷
范滂传
春游词
三图题识
赠佛照禅师诗
草书帖
乐兄帖
方圆庵记
苕溪诗
评纸帖
第一山三大字
重修大成殿
易声
东福寺方丈二大字
行书千字文
天冠山诗帖
李太白诗巷
山帖
王诗巷
王书幅
(集帖等)
澄清堂帖
草书会
停云馆法帖
余清齐法帖
冈齐法帖
玉烟堂法帖
快雪堂法帖
三希堂法帖
秋碧堂法帖
草字
草书辨
说文古籀补补
参考资料
中国书法大字典.豆瓣读书.
新编中国书法大字典.新编中国书法大字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28 13:32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