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
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中铁”,成立于1950年3月,总部位于北京,是一家集基建建设、勘察设计与咨询服务、工程设备和零部件制造、房地产开发铁路公路投资、矿产资源开发、物资贸易等业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特大型企业集团,也是中国和亚洲最大的多功能综合型建设集团,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中央企业
发展历程
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文简称“中国中铁”,英文缩写“CREC”,股票代码:601390)前身是成立于1950年3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工程总局和设计总局,1958年合并为铁道部基本建设总局,1989年7月1日,组建为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2003年5月起隶属国务院国资委管理,为中央特大型骨干企业。2007年12月3日和7日分别在上海、香港两地上市。
1989年7月,铁道部撤销基本建设总局,组建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2000年9月,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与铁道部“脱钩”,整体移交中央大型企业工作委员会管理。
国务院国资委成立后,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自2003年4月开始归属国务院国资委管理。2006年11月,成为国资委首批国有独资企业董事会试点企业。
2007年1月,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精神,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加快推进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实现整体上市的要求,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开始推进企业整体重组并境内外上市的工作。
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9月12日召开了创立大会,是由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以整体重组、独家发起的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并办理完成了工商登记注册手续,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最终正式创立挂牌。2007年9月,整体重组创立的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于当年12月3日和7日分别在上海、香港两地上市。
中国中铁业务覆盖勘察设计、施工安装、工业制造、房地产开发、资源矿产、金融投资等多个领域,总资产7545亿元,净资产1403亿元,是全球第二大建筑工程承包商,连续七年进入中国建筑500强,2011年排名榜首。中国中铁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9位,在中央企业排名第6位。在“2011中国企业500强”中,以营业收入4736.63亿元人民币列第4位。在《中国品牌价值研究院》“2015年中国品牌500强”中排名第25位。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第55名。
2020年4月,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名单。
2021年4月10日,中国中铁印尼区域总部揭牌仪式在雅加达举行。
2022年3月28日,中国中铁董事长陈云与国药集团董事长刘敬桢会谈,就相关合作事宜进行深入交流。会后,中国中铁与国药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22年4月21日,中国中铁晚间公告,近期公司中标494.94亿元重大项目,约占公司中国会计准则下2021年营业收入的4.62%。
2022年9月23日,中国中铁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企业文化
中国铁路“开路先锋”文化是中国中铁企业文化的总称,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等核心价值理念,企业品牌宣传语,经营理念、管理理念、安全理念、质量理念、环保理念、人才理念、廉洁理念、品牌理念等具体工作理念,构成了中国中铁“开路先锋”文化理念系统的“四梁八柱”和基本框架。
品牌标识
标识由公司汉语简称“中国中铁”与英文简称“CREC”构成, 采用象征科技和高远的蓝色为标准色。经纬交织的地球背景,展现了公司的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端正、刚健的“工”字既型如坚实的钢轨,承载着辉煌厚重的历史,又势如擎天的建筑,昭示着蒸蒸日上的未来。
企业使命
中国建造 铁肩担当
企业精神
勇于跨越 追求卓越
企业愿景
建设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综合型建筑产业集团
核心价值观
守正创新 行稳致远 向上向善 勇争一流
成员企业
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的成员企业:
产业与服务
工程建造
铁路
中国中铁是中国铁路建设的主力军,建成铁路总里程约占中国铁路总里程三分之二。
公司自成立以来,几乎参与了国内所有主要铁路干线的建设,创下了中国乃至世界铁路建设史上许许多多个第一,其中包括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第一条快速客运专线秦沈客专等;世界第一条高原“天路”青藏铁路、第一条现代重载铁路山西中南部铁路、第一条时速350公里客运专线武广高铁、第一条穿越高寒地区的长大高速铁路哈大客专、第一条高原高速铁路兰新高铁,以及世界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京广高铁拉林铁路 中老铁路杭绍城际铁路张吉怀高铁牡佳客专等。
中国中铁正在不断创造着中国乃至世界铁路建设的新奇迹。
公路
中国中铁是公路建设的主战力。相继参与了那拉、遵余、京珠、重湛、连霍 等上百条高等级公路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监理,总长度超过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近1.8万公里,占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的15%。
轨道交通
中国中铁是城市轨道建设的排头兵,建成了中国第一条、第二条地铁北京地铁(1号线)一期和天津地铁(1号线),华东、华南、西部第一条地铁上海地铁1号线广州地铁1号线成都地铁1号线,第一条城市高架轨道交通线上海明珠线,世界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速磁悬浮交通系统上海磁悬浮示范线,青岛地铁1号线芜湖轨道交通1号线等。先后建设了磁悬浮地铁轻轨2000多公里,占中国城市轨道工程总里程的3/5。
市政
中国中铁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在水务环保、顶管工程等多项领域位居行业领先地位,为创造城市美好生活做出贡献。建成的武汉三金潭污水处理厂工程2座卵形消化池在同类工程中单体规模位居世界第三、 亚洲第一;亚洲最大污水处理厂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程8座蛋形消化池工程总体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深茂铁路全封闭声屏障工程为全球首例高铁拱形全封闭声屏障;上海青草沙水源地原水管道严桥支线工程C9标为国内口径最大的钢管顶进工程。
隧道
中国中铁是长大隧道建设的领军企业,先后穿越昆仑山、天山、秦岭、横断山脉等崇山峻岭,穿越黄河、长江等名川大河,穿越狮子洋及厦门、大连等海域,主导中国隧道建设从穿山越岭实现穿江越洋,建成长大隧道总计超过2万公里。
桥梁
中国中铁是桥梁建造的国家队,不断提升科学研究、勘测设计、工程施工、机械制造“四位一体”的优势,引领中国桥梁从跨越江河进入跨越海洋的时代。设计建造了中国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中国第一座公铁两用桥南京长江大桥、创四项世界第一的公铁两用桥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中国首座六线铁路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世界最长公铁两用桥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世界第一长桥164.851公里的京沪高速铁路丹昆特大桥、世界跨度最大公铁两用斜拉桥沪通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世界跨度最大三塔四跨悬索桥鹦鹉洲长江大桥、中国第一座跨海大桥东海大桥、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世界上跨度最大运行速度最快运行荷载最重的公铁两用悬索桥五峰山长江大桥、 世界跨径最大、体量最大跨江风雨桥——广西柳州市凤凰岭大桥等著名桥梁。
站房
中国中铁是中国铁路站房领域的领军者,几乎所有长大线路均有中国中铁站房精品,先后参与建设了新中国第一座综合型火车站——北京站、中国第一座高铁站房——北京南站、中国海拔最高的大型铁路站房——拉萨站、中国第一座机场高铁地铁一体化综合枢纽——青岛新机场高地铁站、中国第一座智能铁路站房——北京清河站、首都重要交通枢纽——北京丰台站等工程。
四电
中国中铁是中国轨道交通电气化的开拓者和引领者,在中国电气化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从无到有并不断发展突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全面掌握了通信信号电力电气化工程核心技术,是中国铁路特别是高速铁路牵引供电产品的主要供应商及四电施工企业,为中国跃居世界电气化铁路第一大国、高铁第一强国做出卓越贡献。
设计咨询
中国中铁勘察设计与咨询服务业务主要包括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桥梁隧道、房建、水利水运、电力电气化通信信号等工程的咨询和规划、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研发和施工监理等服务,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勘察设计与全过程咨询服务,尤其是在大型复杂项目勘察设计、建造方面的优势明显。
中国中铁在勘察设计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累计获得国家级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154项、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101项、国际工程咨询(FIDIC)和工程设计大奖34项。在积极巩固和扩大铁路勘察设计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开发房建、水利水运等非铁路勘察设计市场,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进一步提升了勘察设计板块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装备制造
中国中铁工业板块整体(电气化产品除外)成立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铁工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业务范围涵盖钢桥梁、铁路道岔、隧道掘进设备、大型铁路施工机械以及新型轨道交通的研发设计、制造安装和技术服务等,主营业务的市场占有率和综合实力位居世界前列。
盾构
公司集盾构及后配套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组装调试、维修改造、租赁、掘进、技术咨询服务为一体。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目前是国内第一、世界第二的盾构制造企业。2013年成功收购了德国维尔特公司的品牌、技术知识产权,不仅为盾构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也使所属的中铁装备公司成为具有独立研究制造TBM(硬岩掘进机)能力的国际三大企业之一。与此同时,公司在继续巩固国内盾构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目前公司的盾构产品已经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
钢结构产品
公司主要以制造、安装架设各类大型桥梁钢结构和市政桥梁钢结构、建筑钢结构、无站台雨棚等钢结构产品为主,制造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大胜关长江大桥、济南黄河大桥等跨越长江、黄河的桥梁钢结构多数为我公司制造。目前有山海关、宝鸡、扬州、如皋、九江、中山、武汉、合肥、南京等制造基地,各类钢结构产能达60万吨。
道岔产品
公司是集研发、设计、产品制造、系统集成、售后服务为一体的国内技术最先进、生产能力最强、生产规模最大的线路轨道系统和工务器材供应商,目前在山海关、宝鸡、南京、湖北麻城、内蒙呼和浩特等地建有制造基地。各种型号的高速、重载、提速道岔均在下属的山桥、宝桥研制成功,道岔的研发、研制能力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电气化产品
中国中铁是我国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设备行业的龙头企业,是我国最早一批生产铁路电气化产品的单位之一、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行业技术标准和试验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之一。研发、制造的接触网供电设备不仅填补了我国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空白,而且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产品涵盖普速、客专、高速电气化铁路全系列接触网零部件;城市轨道交通柔性、刚性、三轨等制式供电装备及产品;电力金具、施工工具、感应板、紧固件及各种铝合金铸件。产品可满足高寒、湿热、风沙、滨海等全地域使用要求。年生产能力可满足6000公里正线电气化铁路和1000公里城轨交通的建设需要。
特色地产
中国中铁是国务院国资委批准确认的以房地产为主业之一的中央企业。公司顺应国家政策导向,面向市场需求,积极融入区域协调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国家发展战略,勇于践行央企责任使命,引领城市的开发和运营,将城市规划设计、土地综合整理、基础设施建设、公共配套建设、产业资源导入、综合运营服务与城市发展有机结合,促进城市功能升级、生产方式升级、生活方式升级。公司房地产业务依托中国中铁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提质增效,致力于成为国内特色一流的城市综合开发运营商,打造特色发展模式,重点拓展基础设施与房地产联动项目、片区开发、产业地产、文旅地产、TOD项目和养老养生地产等。
代表工程:
住宅、商业综合体、片区开发、文旅地产、养老养生地产、产业地产、TOD等。
资产经营
中国铁路以BT、PPP、BOT等模式投资建设了大批基础设施项目,涉及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地下管廊、水务环保、市政道路、海绵城市产业园区等10个类型,覆盖全国大部分城市和地区。
公司以“投建营”一体化优势获得项目并取得特许经营权,在特许经营期内提供国内一流的规划、设计、施工、建管、运营服务。国内基础设施领域第一个BT项目——奥运支线出自中国中铁,第一个PPP项目——南京地铁1号线南延线PPP项目出自中国中铁。
资源利用
中国中铁准确把握资源业务的发展定位,于2007年成立全资子公司中铁资源集团有限公司,确立了以地质勘探为基础,以能源、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等矿产资源开发为重点,以地勘、矿山开发、商贸物流产业经营为主要实现路径,形成中国中铁矿产资源板块。目前,公司铜、钴、钼、铅+锌、银等资源控制储量在国内同行业位居前列,主要分布在刚果(金)、蒙古国和中国黑龙江。目前,公司年矿石处理能力达2200多万吨,年金属生产能力总和超过25万吨。
金融物贸
中国中铁的金融业务以服务内部金融需求为基础、以促进主业发展为中心、以创造价值为导向。目前,中国中铁的金融业务加快发展,积极发挥内部协同效应,业务板块已初具规模,已运营或正在筹建包括资本公司、财务公司、信托、 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经纪、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多项金融服务业务模块。
海外工程
中国中铁认真贯彻国家“走出去”战略,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境外项目涉及铁路、公路、桥梁、隧道、房屋建筑、城市轨道、市政工程、工业制造以及矿产资源开发、房地产开发和实业投资等领域。驻外机构及项目遍及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大洋洲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海外项目包括印尼雅万高铁项目、中老铁路项目、亚吉铁路项目、孟加拉帕德玛大桥及铁路连接线项目、匈塞铁路(匈牙利段)、俄罗斯莫喀高铁设计项目、埃塞亚的斯亚贝巴轻轨项目、以色列轻轨红线项目、乌兹别克斯坦安帕铁路卡姆奇克隧道项目、安哥拉Sequele新城房建项目、刚果(金)华刚铜钴矿项目等。
企业资质
1、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资质
2、中国中铁特级资质企业名单
科研力量
科研能力
1981九江长江大桥双壁钢围堰大直径钻孔基础设计 金奖
1984 石太线阳泉至太原段电气化工程 银奖
1984 安康汉江斜腿刚构薄壁箱形刚构桥 金奖
1984南口机车车辆机械工厂轴承生产系统金奖
1987 京秦线秦皇岛地区铁路工程设计(综合) 银奖
1987京山线蓟运河大桥新建工程设计 银奖
1987唐山机车车辆工厂第三住宅小区工程 银奖
1987沈阳铁路枢纽沈阳西编组站设计 金奖
1987 京包线丰台至大同段电气化工程设计 金奖
1989 新菏线长东黄河大桥铜奖
1989梧桐山公路隧道勘测设计 银奖
1989 广茂铁路肇庆西江大桥银奖
1989 北京至秦皇岛铁路电气化工程(含防护工程设计)金奖
1989天津铁路枢纽改造工程(不含客站站房本院设计北环复线及南仓编组站)银奖
1991 北京地铁复兴门地铁站折返线工程 金奖
1991 大秦铁路电气化重载铁路一期工程设计 金奖
1991 天津客站扩建站场设计 银奖
1991 鹰夏线技术改造来舟编组站扩建工程 铜奖
1991包头西站驼峰调车场点连式自动车辆调速系统 铜奖
1991 吐——善通信电缆工程 铜奖
1993北同蒲铁路电气化工程站场、信号及韩朔段开行重载单元列车电气化设计 铜奖
1993新疆铁路阿拉山口国境换装站工程 银奖
1993 兰新线兰州西至打柴沟电气化工程设计 铜奖
1993徐州枢纽扩建工程编组站及相关工程 金奖
1993 唐山机车车辆工厂二期工程机车联合厂房 银奖
1996 京秦线北京枢纽丰西编组站下行系统站场设计 金奖
1996杭州钱塘江第二大桥 金奖
1996 京广线郑武段电气化路外通信防护工程 银奖
1996永济电机工厂引进项目及国内配套工程 银奖
1999 京九铁路(黄村─深圳) 金奖
1999 宝鸡至中卫铁路 银奖
1999汕头海湾大桥银奖
1999 京广线郑州至武昌段铁路电气化工程 银奖
1999 太原至旧关高速公路 银奖
1999攀枝花钢铁公司二期工程金沙江铁路大桥 铜奖
1999成渝高速公路中梁山隧道 铜奖
2000 广深线广州东至深圳段准高速技改和增建第二线续建工程 金奖
2000 广州地铁一号线芳村车站工程 银奖
2000侯月线云台山隧道 铜奖
2000襄樊北编组站站场设计 银奖
2000 南昆铁路家竹箐隧道 铜奖
2000 集通铁路引入通辽枢纽 铜奖
2002芜湖长江大桥正桥工程设计 金奖
2002 京广线京郑段铁路电气化工程 银奖
2002 北京地铁“复—八”线王府井至建国门段土建结构工程设计 银奖
2002 神府东胜煤田朔县至黄骅港铁路恒山越岭地段工程地质勘察铜奖
2002昆明枢纽(南昆铁路引入)工程设计 银奖
2002 四川广安华莹山隧道 银奖
2002广州丫髻沙大桥主桥设计 银奖
2002 广州地铁一号线工程公园前车站 铜奖
2002 北京地铁“复—八”线天安门东站和天安门西站 铜奖
2004 哈大线电气化改造工程电气化设计(中方设计部分) 银奖
2004 水柏线北盘江大桥银奖
2004 内昆线李子沟特大桥铜奖
1987 兖石线沂沭断裂带地震工程地质勘测及综合选线 金奖
1989沈阳市城市航测区域网加密 金奖
1990 枝柳铁路及怀化枢纽航测工程勘察 铜奖
1991 津浦线泰安路基塌陷病害整治工程勘察 银奖
1993 西延铁路甄家湾段岩土工程 铜奖
1993 京广线衡阳至广州段既有铁路航测复测1/2000制图 铜奖
1993 大秦线韩家岭至茶坞段桑干河谷区的工程地质选线勘察 金奖
1996 天津新港测区1/500大比例航测成图 银奖
1999 成渝高速公路中梁山隧道工程地质勘察铜奖
1999津浦铁路航测复测工程勘察 铜奖
2000武汉长江二桥详勘 铜奖
2004西安安康铁路秦岭隧道工程地质勘察 金奖
2004 新建铁路水柏线北盘江大桥工程地质详勘 银奖
博士后站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以整体重组、独家发起的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是基建建设、勘察设计与咨询服务、工程设备和零部件制造、房地产开发和其它业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特大型企业集团,在人才、技术、科研设备及资金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为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在科学技术研究、人才培养和使用等方面的优势,吸引和培养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动技术进步,保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经申请,国家人事部于2001年12月11日批准设立“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06年7月与北京交通大学联合培养的第一个博士后顺利出站,与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联合培养在站博士后3人。
重大事件
2009-11-05 股份公司2009年第三季度报告于10月30日正式披露
2009-11-05 股份公司第一届董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2009-11-05 股份公司第一届董事会第二次提名委员会在北京召开
2009-11-05 股份公司第一届监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2009-11-05 股份公司第一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2009-11-05 国资委中央企业监事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2009-11-05 股份公司第一届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2009-09-02 中国中铁2009年中期业绩发布会在京港举行
2009-09-02李荣融听取中国中铁2008年度董事会试点工作汇报
2009-05-08 中国中铁举行2008年度H股业绩发布会
2009-05-08 中国中铁2008年度业绩发布会在京举行
2008-06-05 “中国中铁”位列200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建筑企业第一位 2008-02-27 人事动态
2007-12-06 《世界品牌评论》评出世界品牌500强,“中国中铁”排名第417位
2007-11-10 《财富》公布“世界企业500强”,中国中铁名列342位
2008-07-10 《财富》公布“世界企业500强”,中国中铁名列341位
2009-07-09 《财富》公布“世界企业500强”,中国中铁名列242位
2010-07-09 《财富》公布“世界企业500强”,中国中铁名列137位
2011-07-07 《财富》公布“世界企业500强”,中国中铁名列95位
2017-07-12 获国资委2016年度经营业绩考核A级。
2017-07-31 《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中国中铁排名第8位
2019-07-22 《财富》公布“世界企业500强”,中国中铁名列55位
2020-08-10《财富》公布“世界企业500强”,中国中铁名列50位。
2021-07-20《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中国中铁排行榜第5位。
2022-08-03《财富》公布“世界企业500强”,中国中铁名列34位。
2023-08-02《财富》公布“世界企业500强”,中国中铁名列39位。
企业员工
中国中铁现有员工约29万人,其中,中高级技术人员8.5万余人,正高级职称2400多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
股市信息
指数信息
证券资料
A股股票上市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
A股上市日期:2007年12月3日
A股股票简称:中国中铁
A股股票代码:601390
H股股票上市交易所: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
H股上市日期:2007年12月7日
H股股票简称:中国中铁
企业荣誉
2024年
2024年,全球品牌价值500强全部名单发布,中国中铁排名第112位。
2024年7月,《财富》发布2024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178,562.9百万美元营业收入位列榜单9位。
2024年9月,入选“2024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排名第8位。
2023年
2023年7月,入选2022年度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A级企业名单。
2023年7月,名列2023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第11名。
2023年8月,以171,668.8(百万美元)营收,入选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排名第39位。
2022年
2022年4月,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团委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2022年5月,中国中铁二院成渝中线高铁青年突击队被通报表扬为2022年“成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2022年5月,入选福布斯2022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排名第256位。
2022年8月,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揭晓,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排名第34位。
2022年9月6日,位列2022中国企业500强第10位。
2022年9月6日,入选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的“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榜单,排名第47位。
2021年
2021年9月25日,入选“2021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排名第10位。
2021年5月,中国中铁位列“2021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第254位。
2021年7月,2021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5位。
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35位。
2021年9月,获得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
2021年9月,入选2021中国500强研发投入前十名公司第8位。
2020年
2020年1月3日,上榜2019年上市公司市值500强,排名第87。
2020年1月11日,“2019中国企业社会责任500优榜单”发布,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45位。
2020年1月,2020年全球最具价值500大品牌榜发布,中国中铁排名第164位。
2020年5月10日,“2020中国品牌500强”排行榜发布,中国中铁排名第20位。
2020年5月13日,中国中铁名列2020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第204位。
2020年7月,《2020年中国最具价值品牌100强》榜单发布,中国中铁排名第38位。
2020年7月20日,入选“2019年度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A级企业名单”。
2020年7月,2020年《财富》中国500强,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6位。
2020年8月10日,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位列第50位。
2020年9月28日,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在《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12位,营业收入达到85197793万元。
2020年11月,获评”2017至2019年全国内部审计先进集体“。
2019年
2019年7月10日,《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发布,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七。
2019年9月1日,2019中国企业500强发布,中国中铁位列第12;2019中国100大跨国公司榜单位列第35位。
2019年10月22日,“2019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榜单”发布,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196位。
“一带一路”中国企业100强榜单排名第6位。
2019年12月,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入选2019中国品牌强国盛典榜样100品牌。
2019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中国品牌发展指数”100榜单排名第80位。
2018年
2018年10月,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登上福布斯2018年全球最佳雇主榜单。
2018年12月5日,荣获第八届香港国际金融论坛暨中国证券金紫荆奖“一带一路”最佳实践上市公司。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2018世界品牌500强》揭晓,中国中铁排名第292。
2016年
2016年,中国中铁在《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57位。在《财富》“中国500强企业”中排第7位。在《中国品牌价值研究院》“2015年中国品牌500强”中排名第25位。
企业新闻
授旗仪式
中铁一局“铁成班组”授旗仪式在深圳地铁龙岗线建设工地举行
为了更进一步弘扬“铁成精神”,造就一大批窦铁成式的“工人教授”队伍,中铁一局电务公司在深圳地铁龙岗线建设工地,隆重举行铁成班组暨青年突击队授旗仪式。
班组建设,是中铁一局电务公司项目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最前沿、最具体的实践阵地,“铁成班组”成立是扎实有效开展班组建设的新起点,是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为公众负责的具体体现。铁成班组是优秀作业层的代表,是把班组建设同实现企业一流战略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打造特色的企业文化,奉献优质的精品工程。
多人获奖
2012年,中铁五局生产经营战线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单位及优秀个人,局、一公司,梁承欢等36个单位及个人分别荣获国家级、省部级优秀企业,优秀职业经理人(优秀企业家),优秀项目经理等称号。在国家级奖励中,五局先后被中国建筑业协会评为“中国建筑业企业竞争力百强企业”、“AAA”级信用等级企业和“推进工程项目管理先进企业”,在年度“百强”中,五局排名第十七位,这也是此次“百强”中仅有的一家铁路施工企业。
沪昆高铁江西段全线贯通
2013年4月9日,中国中铁参建的沪(上海)昆(明)客专江西段33座隧道全线贯通。全长2264公里的沪昆高速铁路是一条东起上海,西至云南昆明的东西向铁路大动脉。连接华中、华东和西南地区,建成后将成为中国最长的东西向高速铁路。其中江西段全长545公里,桥隧占74.9%,隧道总长23.618公里,工期42个月,投资总额578亿元。由中铁四局、五局参建的沪昆客专江西段宣峰岭隧道日前贯通,至此,江西段33座隧道全部贯通,为沪昆客专实现7月15日全线铺轨目标奠定了基础。
筹划重组
2015年9月13日晚间,中铁二局和中国中铁双双宣布正在筹划重大重组,两家公司股票于14日起停牌。
收购计划
2022年5月12日,中国中铁公告,公司拟以110亿元为对价收购云南省信用增进有限公司(简称“云南信增”)持有的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有限公司(简称“滇中引水公司”)33.54%股权。
营收数据
2015年前三季度中国中铁实现营业总收入4322亿元,同比增长0.1%;净利润为79.1亿元,折合EPS 0.35元,同比增长11.8%。中国中铁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74亿元,同比增长2.0%;净利润为31.0亿元,折合EPS0.14元,同比增长3.0%。2015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净利润分别增长14%和22%。此外,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净流出97亿元,同比有所扩大;但第三季度净流入67亿元,同比环比均改善。
中国中铁前三季度新签订单总额达到5516亿元,同比减少9%,降幅较上半年明显收窄。订单增长的业务为设计和装备,下降的为基建和房地产开发。第三季度新签订单总额为2201亿元,同比增长13%,而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分别下降22%和17%,表明基建市场好转、项目开工节奏加快。
中国中铁施援手助孟加拉国办理市政险情
2022年3月30日晚间,中国中铁公布了2021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中铁实现新签合同额27293.2亿元,同比增长4.7%;营收10732.72亿元,同比增长10.11%,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净利润304.7亿元,同比增长11.82%;扣非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0.6亿元,同比增长19.3%。
2024年7月29日,中国中铁公布2024年第二季度主要经营数据,新签合同额合计4568.6亿元,2024年累计新签合同额10785亿元,同比下降15.3%。
2024年10月30日,中国中铁发布三季报,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751.94亿元,同比下降6.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2.92亿元,同比下降19.05%。
公益事业
2022年9月7日,中国中铁捐赠2000万元支援四川泸定抗震救灾工作。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
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财富中文网.2020-08-10
2018世界品牌500强榜单 .世界品牌实验室.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年度报告.上海证劵交易所.2017-03-13
最新修订时间:2025-04-18 09:05
目录
概述
发展历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