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1号线(Guangzhou Metro Line 1)是中国
广东省广州市第一条建成运营的地铁线路,是中国国内第一条由地方政府自筹资金兴建的地铁,于1997年6月28日一期工程观光试运营(西朗站[现西塱站]至黄沙站),于1999年2月16日开通二期工程运营(黄沙站至广州东站),于1999年6月28日正式运营(西朗站[现西塱站]至
广州东站),其标志色为黄色。
建设历程
1958年,时任广东省省长陈郁最早提出了筹建广州地铁的设想。
1965年5月,广州市进行第一次地铁规划与地质勘测。
1984年~1992年,广州地铁一号线工程建设前期勘察由广东省水文工程地质二大队和广州地铁筹建处勘察设计室承担。
1987年,当时的广州市政府准备引入法国资本进行地铁建设,当时出现了四个方案。
1987年,广州地铁1号线的前期工程——广州市黄沙至芳村珠江水下隧道工程(即今
珠江隧道)由地铁筹建处金锋、陈韶章、任孝思、李惠文等人开始设计,并负责组织施工。
1989年6月,广州地铁1号线工程申报国家立项。
1991年5月,广州市政府决定按七年投入、五年建成的目标自筹资金兴建广州地铁1号线,并成立以广州市市长黎子流为总指挥的地铁工程建设指挥部(1999年撤销),建立地铁工程资金协调办公室。
1990年11月,广州地铁1号线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
1993年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同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广州地铁一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同年,因工期需要,按“谁勘测谁设计”的原则,广州地铁一号线工程建设前期勘察改由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总承包。
1993年12月28日,广州地铁1号线正式动工;广州地铁与德国西门子集团在北京大会堂签定广州地铁1号线部分设备采购合同。
1994年3月,广州市黄沙至芳村珠江水下隧道工程竣工。
1997年4月9日,由安达-西门子制造的广州地铁首列列车由嘉兴号货轮运抵广州黄埔港;4月18日,体育西路站封顶,标志着广州地铁1号线16座车站全部封顶;6月28日,广州地铁1号线首段(西朗[现西塱站]至黄沙)开通观光试运营;8月20日,公园前站主体工程竣工;10月3日,广州地铁1号线盾构隧道主体工程完成。
1998年9月30日,广州地铁1号线热滑成功;12月28日,广州地铁1号线土建完成。
1999年2月16日,黄沙站至广州东站11个车站投入服务,广州地铁1号线通车并作观光运营;6月28日,广州地铁1号线全线(西朗[现西塱站]至广州东站)正式开通运营。
2005年1月,广州地铁1号线加装全高封闭式屏蔽门、全高式安全门以及半高式安全门开始。
2006年,广州地铁1号线加装工程全面开工,加装工程于每晚收车后到第二天开始服务前进行。
2008年起,广州地铁对西朗车辆段进行了扩容改造工程,新增了4条露天停车线及进行了其它一系列改造;同年9月19日,广州地铁1号线首列列车完成自主大修,成功下线,重新投入运营,是中国国内第一家对进口交流地铁列车进行大修的案例。
2009年1月23日,坑口站半高式安全门启用。7月22日,广州地铁1号线全线站台屏蔽门、半高式安全门(西朗[现西塱站]、坑口、花地湾站安装)启用工程完毕。
2011年3月18日,广州地铁1号线取消了列车进站鸣笛的规定。
2014年8月,广州地铁1号线轨道进行第二次大修,更换钢轨23140米,作业涉及15个行车区间,更换钢轨956根。
2018年9月起,广州地铁将陆续对西朗站[现西塱站]形象标识柱、500米导向柱,线网图、购票设备等宣传品及设备设施界面进行更新为
西塱站,已于2018年年底完成更新工作。
2022年2月,广州地铁最终选定利用3、4月节假日共16天时间提前1.5小时收车的方式进行一号线设备升级改造,具体日期为3月5日-27日、4月9日-23日逢周六日(13天)及4月3日-5日(清明节假期);12月31日凌晨2:50,广州地铁1号线信号系统完成改旧换新,正式交付运营。
2023年8月22日,广州地铁1号线、3号线体育西路站与APM线天河南站连接通道正式开通。
线路站点
车站列表
车站命名
线路走向
广州地铁1号线呈西南至东北走向,以西南面地面的西塱站为起点往北,在开往花地湾站的途中转入地下,沿花地大道延伸至芳村站,下穿珠江和沙基涌至黄沙站,经丛桂路东侧,宝华路西侧,华贵路东侧至龙津路口后下穿建成区,到达中山七路后沿中山大道前进到达人口稠密、商业集中、人流繁忙的地区,然后下穿广州大道和天河村至体育西路,经过天河南一路后下穿正佳广场,再经体育东路和林和中路往北,进入广州东站前折向西北到达终点广州东站。
运营情况
运营时刻
据2021年12月广州地铁官网显示,广州地铁1号线的运营时刻表如下所示:
客运流量
设备设施
车辆设施
广州地铁1号线采用6节编组A型列车,原车辆为德国西门子制造的八字形结构的列车,列车以黄色为主色调,车体两边各有一条红色的饰带。广州地铁1号线后新增34列庞巴迪长春客车制造的MOVIA 456型列车。Movia列车以香槟色为主色调,车体两边各有一条黄色的饰带。
运行系统
广州地铁1号线的车辆段为西朗车辆段,位于西塱站和坑口站区间西边。控制中心设于公园前站上盖物业内的公园前控制中心,与
广州地铁2号线、
广州地铁8号线共用。
服务设施
广州地铁1号线设计中采用残疾人专用设施、自动售检票系统、地下开闭式环控系统,利用车站折返线地下空间设置地下商场。
建设成果
技术创新
在广州地铁1号线车站的设计和施工中,广州地铁通过理论分析提出的一整套计算方法,首次采用矩形挖孔桩支护结构技术。在地下工程结构方面,针对施工阶段的钢筋裂、车站排桩围护结构计算、车站换乘节点与锚固措施以及车站水压力计算等关键技术开展专题研究并取得了较好成效,为缩短工期,降低造价起到重要作用。
主要工程
隧道北起黄沙基涌口,南到芳村上涌口,总长1238米(河中段长523.81米),是国内第一条采用沉管法建成的过江隧道。隧道沉管横断面总宽33米,高7.95米,为四孔矩形断面的钢筋混凝土管节,其中一孔为地铁隧道,两孔为汽车隧道,另一孔为管线走廊。该工程较好地解决沉管的浮运沉放、接头拼合和江底地基处理三大技术难题,是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的沉管法过江隧道。
区间约9千米,所经区域建筑群密集且陈旧,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广州地铁总公司经过多种方案比选,最终采用国际招标形式确定由日本青木株式会社引进盾构技术进行区间隧道施工。1996年年初至1997年年底,两台泥水加压式盾构机与一台土压平衡式盾构机分别按时完成黄沙至公园前段、烈士陵园至公园前段区间隧道掘进,平均月掘进速度160米。这是中国第一次在复合地层中应用盾构技术修建地铁隧道,一举取得成功,并充分体现了该工法安全、快速、优质、环境友好等技术特点,为广州地区乃至全国复合地层盾构技术的起步与发展开辟了道路。
1994年9月,广州地铁总公司、铁道部隧道局等公司根据杨箕─体育西区间浅埋的含水流砂松软的特殊地质条件,采用围岩变形、地表下沉量测及爆破监测等信息反馈指导施工的“浅埋暗挖法”工艺,经过700多天建设,按期保质完成施工任务,创出特殊困难地段修建地铁隧道的先例,并于1995年8月创造单井提升开挖198.88米,折合成洞151.15米的中国国内地铁暗挖新纪录。
公园前站是一岛两侧十字换乘的地铁站,是换乘方式最简捷、合理的换乘站。在施工中,公园前站采用明挖与盖挖逆作相结合的工法,预留换乘节点,解决了有关高温对钢管砼柱的影响,钢管柱安装精度、侧墙砼施工和墙顶接缝渗漏、车站砼板质量及信息化施工等方面取得突破,为在繁华市区修建地铁车站或大型地下工程提供成功经验。
科研成果
文化特色
广州地铁1号线在工作日的07:30至09:30、17:00至19:00期间(节假日不实施)将往广州东站方向的最后一节车厢和往西塱站方向的第一节车厢设为女性车厢,提倡供女性乘客使用,其他时段作为普通车厢使用。
广州地铁1号线建设时间较早,与其他线路一站一景不同,全站的墙面均为瓷砖或灰色石板构成。
2022年9月26日,由广州博物馆联合广州地铁公司打造的首个地铁文博专列“读懂广州”在广州地铁1号线正式发车。
线路事件
线路改造
2022年,广州地铁选定3月、4月的16天节假日,以提前1.5个小时收车的方式进行广州地铁1号线设备升级改造,具体日期为3月5日至27日、4月9日至23日期间的周六日,以及4月3日至5日的清明节假期。
西塱车辆段遭雷击
2024年5月6日,广州地铁发布通报,内容如下:
关于西塱车辆段被雷电击中的情况说明
6日20时许,受雷暴天气影响,一号线西塱车辆段内一处接触网被雷电击中并产生瞬时火光,供电设备自动启动保护性措施而出现短时跳闸,技术人员及时介入处理后恢复。经检查,供电设备安全。事件未影响正常运营。广州地铁将密切关注天气及设备状态,确保运营安全。
参考资料:
价值意义
广州地铁1号线的开通标志着广州成为中国大陆第四个拥有地铁的城市,与广州地铁2号线撑起的是广州交通的大骨架,其建成通车后大大缓解
珠江隧道、
中山路和
珠江大桥的交通压力,加强芳村地区与中心城区的联系,同样亦为广深铁路及广九直通车使用者进入广州市区提供便利,从而拉近了广州与深圳、香港两地的距离。(人民日报、新浪网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