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玉又名良渚古玉,
良渚文化玉器中最具代表性与原创性的
玉琮、玉璧和玉三叉形器等三件玉器,成为“中华玉”代表器型。
中华玉文化
中华玉文化源远流长,拥有8000年传承史,
《说文解字》释玉为“石之美者,有五德”;《礼记》称“君子比德如玉”——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可喻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
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以“玉魂国魄”四字,高度概括了只有中华民族才拥有的这种对
玉与
玉器情有独钟的历史文化现象。
玉,自古便是高贵和纯洁的象征,有幸觅得一方久已心仪的美玉,那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福分。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玉是宝石,名贵自然不在话下,然而玉又绝非只能远观而不可赏玩之物。恰恰相反的是,你越是与之亲近,它就会越发
圆润、越有光泽,玉的灵性正在于此。 所谓养玉,讲的便是藏家除了要对玉器进行日常的擦拭外,还须将它贴身而藏并且要不断地盘玩,只有这样才能使玉石化蛹为蝶,绽放出自身的灵性和色泽。一般说来,“养玉”的关键在于“盘玉”,盘法得当就会事半功倍,否则就会功亏一篑。
良渚古玉
拥有5000年历史的良渚文化是中国
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华文明之光”。而
良渚文化玉器又可称得上是良渚文化最重要的文化因子。据保守估计,全世界已知的良渚文化玉器数目不在15000件之下,有琮、璧、钺、璜等40余种,其中的琮、璧、锥型器、三叉型器等半数以上的器类,都为良渚文化原创。
作为物质与技术结晶的良渚文化玉器,不仅渗透着宗教、政治、军事、礼制等诸多方面的重要内容,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的关键所在,而且其数量之众多,器型之丰富,工艺之先进,纹饰之精美,功能之复杂,影响之深远,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也为世界同时期所绝无仅有。良渚文化玉器在中华玉文化发展史上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地位,甚至可以将之视为中华玉文化的杰出代表与象征。
玉质
据出土资料观察,良渚古玉的玉质可分为三大类。其一为鸡骨白玉,其二为赭褐色玉,其三为湖绿色透明绿玉。
鸡骨白玉主要出土于
浙江北部地区,玉质纯净,器型繁多,雕刻工艺极精。在出土物中,有些保存情况良好,玉面光滑明亮。也有一些因长期受到沁蚀,玉质变得疏松,表面光泽尽去,质感与粉笔相似。
赭褐色玉多见于宁镇地区,所见器型有三。其一为璧,制作均较为粗劣。其二为小孔多节形长琮。其三为扁方形大琮。这类玉质的仿品在内地常见,多为琮一类器物,璧少见。
湖绿色透明绿玉,大多出土于
上海和苏南地区,浙北、宁镇、苏北地区少见,此类玉为良渚古玉中最精美者,刻工精细绝伦,抛光质量极高,表面光滑如镜。由于这类玉器玉质好,做工精,在仿品市场上尚未见到,而市场所见之最多者,为鸡骨白玉及赭褐色玉,赭褐色玉仿品多见于内地,器型大多为琮形管,刻工较为粗陋,且做旧痕迹明显,表面凹疵点密布,并曾深埋土中,在雕刻纹饰的凹槽中往往嵌有泥土,此类仿品不为最精者,一般玩玉者只需稍具眼力,便很容易识破。
真假鉴别
良渚古玉的仿制品,至迟在
宋代已经出现,
故宫博物院就藏有一件宋仿的
神人兽面纹良渚式琮。明清以后,仿古之风尤盛,但对于良渚玉器的年代认识仍很模糊,因而仿制品无论造型、纹饰,还是制作工艺,都缺乏新石器时代玉器的特征,破绽明显,不难甄别。
一、雕刻工具的不同而导致刻纹线条的不同。良渚文化距今四千余年,当时尚未有金属工具,也没有砣具和水凳,全凭“它山之石”,以藉攻错。玉料的切割大部分靠智线割,在大多数良渚古玉的器表,往往可见线割留下的弧形凹面。由于当时玉材珍贵,为了保持器形的完整,并不将这些凹面磨去,有些制作精细的大器,在凹面中也一丝不苟地刻上繁密的纹样。新仿品为了尽可能地表达器物的精美,从未见到这种弧形的线割凹面,更不消说在其上刻纹了。再者,由于雕刻工具的限制,良渚先民以尖细石料或
鲨鱼牙齿(张明华主张鲨鱼牙齿为良渚古玉的雕刻工具之一,尤其是对于线刻纹的制作,可备一说)在玉器表面刻划纹饰,全凭腕力,故纹饰中的每根线条并非从头到底一气连贯,而是由许多短线断续相接而成,这一点仅从图录照片中难以看清,须用放大镜直接观察实物,方可细辨其详。新仿品中,纹饰线条不用砣具,而是用钢刀刻成,苦于腕力不济,线条滞涩,且线凹底处不如良渚真玉的尖利而微带弧度。
二、减地法不过关。良渚古玉,颇多浮雕,且多以减地法为之。新仿品虽亦用减地法,但制作不够地道,多数仿品仅减去了纹饰周边的一圈,以使主题纹饰相对凸出,而非整个地子的降低。例如玉琮四侧的纵向凹槽,仿制者仅加深了竖槽两边的深度,对竖槽的中心并不减低,从横向观察,竖槽的剖面显得弧度较大,如一座拱桥。而良渚真品则是整个竖槽一起减低,剖面弧度极小,自然优美。
三、良渚古玉在器身上往往有许多细小穿孔,如锥形器的尾端小孔,牌饰背面的牛鼻孔,冠形饰的榫孔等,一般用于穿绳系挂,由于长期的磨擦,导致孔内光滑异常,色泽温润,毫不逊于经抛光处理的玉器表面,但新仿品在这一点似乎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此类小孔中一般皆未经抛光,仅凭这一点便已可断其真伪。
四、仿制品选用的原料主要是产于辽宁的俗称铀岩玉的似玉矿物、颜色有黄色褐色、杂色、青绿色等。黄色、褐色、杂色的质料硬度较低,不透明,而青绿色的料硬度较高,接近摩氏6度,半透明.由于仿制品选用的质料和良渚古玉选用的质料相差很大,所以光从质料方面来看,就有不少地方可供鉴定时参考。首先,是玉料硬度上的差别。良渚玉器所采用的软玉硬度在摩氏6至6.5度,虽经千年埋葬,或多或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沁蚀,但其表面除完全受沁成白色石膏状剥裂的硬度较低外,其余部位经阴干脱水后硬度基本维持在原有水平,一般的钢质刀具很难刻入。而仿制品中大多数质料的硬度在摩氏6度以下,仿制者虽对其表面进行了做旧仿沁,使其特征跟出土的古玉相近,但硬度这一玉料本身具有的特性,却很难瞒天过海。第二是玉器在透明度、光泽和颜色上的差别。透明度是玉石透过光的能力。鉴别透明度,通常以二毫米为厚度标准,但我们鉴别良渚玉器时,厚度以玉器厚度或边壁厚度为准,通常是2毫米至10毫米间。光线也不是指自然光,而是借用台灯或手电的聚光。
代表器形
基于良渚文化玉器在中华玉文化发展史上的辉煌地位,中华玉文化中心和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选择了其中最具代表性与原创性的玉琮、玉璧和玉三叉型器三种器类,将其组合在一起,作为“中华玉”代表器型,以昭示“礼、德、和”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核,彰显“文明之光,和谐之器”的象征意义。
玉琮是良渚文化玉器中最具形体原创意义的器物,是同时代辐射面最宽、影响力最大的玉器。其内圆外方的形体造型,是中华上古“天圆地方”宇宙观的直观体现,也是良渚文化玉器中唯一几乎每件都琢刻纹饰的器物,或繁或简的神人兽面像,直观表露了中华先民沟通天地“
天人合一”的愿景。
玉璧是良渚文化玉器中单位面积最大的器类,
《尔雅》记载“璧圆象天”,其形制涵括了“天”与“日”两个概念,是日、月在天上绕行轨迹的物化表现。《周礼》将玉璧作为“敬顺昊天”的专用玉礼器。而这种以玉璧祭天的礼仪,从考古学与古文献两方面的证据来看,始自良渚文化,而后绵延数千年,成为中华玉文化传统中非常引人注目的重要内容。
玉
三叉形器也为良渚文化独创的玉器器形,是男性显贵者头部冠帽上特有的礼仪性装饰,其独特的造型,以及神人兽面图像的琢刻,充分显示出其别具一格的抽象化与象征性意义。
璧圜象天,琮方象地,三叉形器则是人伦社会的缩影,因此,它们的组合,构成了“天、地、人”的独特系列,既蕴含了中华民族希冀天地和谐、天人合一的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美好意愿,也寄托着中华民族渴望集天地之灵气、汇天地之吉祥的以玉致福、追求幸福安康生活的朴实诉求。
名人轶事
江苏太仓
江苏太仓是中华玉圣陆子冈的故乡,他所制作的玉器被称为“子冈玉”,是明末清初时达官贵人的佩饰及
收藏品。在中华玉文化的历史长河里,陆子冈是唯一一个将自己名字刻到他的玉器作品上的人,作为传世品牌的标志,是“
玉不琢不成器”的典范。
为了使中华玉圣陆子冈的家乡人民能给上海世博献上一份真情厚意,在蔡勃的带领下,公司员工以高度的责任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将每个商品都做成精品。为了使每件特许商品的图案达到一模一样,浮雕图案的深度达到一致水平,公司有关技术人员对每个图案细分了100份的小块用数字来量化,不断提高加工工艺精度,使每一件商品的大小、重度、厚度都控制在误差的最低限度,确保了商品质量。公司生产的每一件世博特许商品,都要有
江苏黄金珠宝检测中心的鉴定证书,世博协调局为每件商品都要定制合格证和收藏证。价格标签由上海世博会特许产品经营办公室统一定制贴标。
现在,融入世博元素、设计独特、优质上品的和田玉(金玉满堂)世博珍藏玉牌和世博吉祥物玉牌,已从太仓来到上海
世博会上,成为世人馈赠、珍藏的佳品。
戎马生涯结玉缘
1962年出生于江苏太仓浏河镇的蔡勃,是位充满神奇色彩经历的和田玉传人。也许由于历史的底蕴造化,使他和玉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当军人父亲的鼓励下,他应征入伍。从
解放军体育学院通信系毕业后,来到帕米尔高原,守卫着边防。那里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生命的禁区,高寒缺氧,生活环境非常险恶。巡逻归营之余,他的唯一业余爱好就是研究玉石,阅读了上百本宝玉石方面的专业书籍,记下了几十万字的心得体会。
他拜珠宝界的专家为师,虚心请教玉石鉴定知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他在担任新疆军区某后勤部生产办
主任时,最早完成了对2000公里和田玉矿脉探险普查工作。并利用宝玉石方面的知识,帮助当地牧民走上了致富之路。他多次立功授奖,在驻地群众中享有很好的声望,1995年被中国宝玉协会破格吸收为会员。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雪夜车祸改变了他的人生格局。在一次下基层部队检查工作的归途中,蔡勃乘坐的吉普车不幸翻下了山崖,他从车里摔出来倒在雪地里,浑身动弹不得。此时蔡勃躺在冰冷的雪地里,想了很多很多。不知过了多久,一辆路过的大货车司机发现了蔡勃一行,迅即将他们送进了
医院。
身体痊愈后,蔡勃揣着国家二等乙级伤残军人证书,告别了18年的戎马生涯,1999年回到故乡浏河当了农民。
因生活窘迫,蔡勃无奈重返帕米尔,没想到这次“回头路”,是他人生道路上又一次重大的抉择和转折。他对绵延2000多公里的和田玉矿脉了如指掌,再见和田玉,早年对和田玉的开采、鉴赏方面积淀的底蕴,使他顿开茅塞。一个新的念头萌生:把和田玉带回太仓故乡,在故乡重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他在家乡续写玉石文化的新篇章。
当时,已近不惑之年的蔡勃,在太仓一家日杂货店里租了一个柜台,开设了当地首家和田玉专卖店。
他不断思索探究中华玉文化史,逐渐领悟到传承和创新是延续中华玉文化的根本出路。中国有句古话:“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给人的感觉就是玉很脆,容易碎。蔡勃根据玉的分子结构,参考了很多玉石加工工艺理论方面的专业书籍后,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后发现,在
高温下玉片也照样可以弯曲成为绕指柔。大胆破译了蕴含的神奇密码后,他马上在公司实施了这项玉石加工的新技术。蔡勃这一大胆创新,使玉石的加工工艺技术有了新的突破,在中华玉史的瑰丽画卷上,承载了新的篇章。
典故
春秋
战国时代,本为自然物质的玉石被人为地赋于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突出地位的儒家思想中,把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内容与玉的天然物理性能相比附,于是出现了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 在《礼记·聘义》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子贡问孔子,为什么君子贵玉而贱珉(一种近似于玉的石头)呢?是不是因为玉希少而珉多的缘故?孔子回答说:“非为珉之多故贱之也;玉之寡故贵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长虹,天也;
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
孔子的意思是说:不是因为珉多才被轻视,玉少才被重视。这是由于古来的君子都把玉比拟为道德,象征着德行的缘故。接下来孔子就对玉的十一种象征一一作了解说,认为玉质温柔滋润而有恩德,象征仁;坚固致密而有威严,象征智;锋利、有气节而不伤人,象征义;雕琢成器的玉佩整齐地佩挂在身上,象征礼;叩击
玉的声音清扬且服于礼,象征乐;玉上的斑点掩盖不了其美质,同样,美玉也不会去遮藏斑点,象征忠;光彩四射而不隐蔽,象征信;气势如彩虹贯天,象征天;精神犹如高山大河,象征地;执圭璋行礼仪,象征德;天地下没有不贵重玉的,因为它象征着道德。
《诗经》上就说:经常谈论君子,温和的象玉一样。所以,君子贵重玉。先秦时期的玉,
寓意人的道德品行,表述一种精神境界。特别是这一期的知识阶层,还将自己对理想道德最高境界的追求,比附于玉之精美坚洁;将高尚人格的砥励磨练,寓之于美玉的琢磨精雕。因此,玉又是君子规范道德、约束行为的标志。由于玉的美是一种天赋的自然之美,是由内向外慢慢透射的蕴藏深厚、柔和含蓄、魅力无穷的美,因此,玉能产生一种特殊的审美理念,其外表温和柔软,本质却坚刚无限。
到春秋战国时期,在诸子先哲们的作用下,玉又被赋予了吸呐日月山川之精华,凝聚人间之美质的特征,成为品藻人物的道德标准。贵族士卿受“观物比德”思维方式的影响,宣扬“君子如玉”,“君子比德于玉”的道德观念,把玉的色泽、质地、形状等比附为人的德、
仁、智义等品德,于是玉具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应运而生。孔子说玉有十一德,管子云玉有九德,东汉许慎在《说文》中举玉之五德:“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思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尃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洁之方也。”由此可见以玉比五德的观念对玉审美的影响。古人辨玉,首先看重的是玉所寓意的美德,然后才是美玉本身所具有的天然色泽和纹理。这种首德而次附说,使得玉由单纯的饰佩变为实用、审美与修养三位一体的
伦理人格风范的标志。因此,郭宝钧先生在《古玉新诠》中认为我国的玉器是“抽绎玉之属性,赋以
哲学思想而道德化;排列玉之形制,赋以阴阳而宗教化;比较玉之尺度,赋以爵位等级而政治化。”
儒家学说宣扬“仁、义、礼、智、信”,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仁,人们敬仰那些“仁者爱人”的人,把他们尊为君子,而“仁”的核心就是德。孔子曰:“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就是把德与君子联系起来并追溯至远古。玉就代表德,德就物化为玉,
玉德就成为文明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后来人们就继承和发扬了“君子如玉”这个说法。过去人们还把玉作为信物来交换,这也是对玉德的一种景仰吧。君子如玉;玉的坚韧、
温和、细腻和人性有着极大的一致性。“温润如玉”、“洁身如玉”,成为最美的一种赞誉。玉者无声,玉已成为君子的化身和代表,是
纯洁之物,成为美德的代名词。
中华玉内涵
“玉”字始于我国最古的文字,商代甲骨文和钟鼎文中。
中华玉
汉字曾造出从玉的字近500个,而用玉组词更是无计其数,汉字中的珍宝等都与玉有关,后世流传的“宝”字,是“玉”和“家”的合字,这是以“玉”被私有而显示出它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在
古代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如:以玉喻人的词有玉容、玉面、玉女、亭亭玉立等;以玉喻物的词有玉膳、玉食、玉泉等;以玉组成的成语有金玉良缘、金科玉律、珠圆玉润、抛砖引玉等,有关玉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如《和氏之壁》、《鸿门宴》、《弄玉吹箫》、《女祸补天》等,更有多少人把自己心爱的儿女以玉来起名,如贾宝玉、林黛玉,还有多少年读不厌一部感人至深的《红楼梦》,是曹雪芹把人生的理想寄托在这块玩石美玉里了,对玉的爱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扎下了深深的根。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玉的解释是:“玉、石之美者。”这一注解从物质上(石)和艺术上(美)两个方面
科学地阐述了“玉”字的概念。 还有“象三玉之连/其贯也”,即玉象形字初意是三块美玉用一根丝绳贯穿起来,是丰型,也喻意古人用玉象征万物,“三玉之连”代表天地人参通。 形容玉的种类丰富多彩,可谓之“千样玛瑙万样玉”。
说明玉的天然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可谓之“美玉可遇而不可求,可一不可再”。 表示玉的经济价值为它物所不及,可谓之“黄金有价玉无价,藏金不如藏玉”。
中华玉作用
中华玉之润可消除浮躁之心,玉之色可愉悦烦闷之心,玉之纯可净化污浊之心。所以
君子爱玉,希望在玉身上寻到天然之灵气。
玉乃石之美者,色阳性润质纯为上品。宝石也如此。其价值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成份,
翡翠白玉中不值钱的为多数。如同人一样,哪个民族都出英雄。好玉乃石之珍品。
养生
中国的玉石养生历史悠久,《神龙本草》、《本草纲目》中记载:玉石可“除中热,解烦懑,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疏血脉,明耳目”等诸多功效。玉器除了用于佩戴、把玩、作按摩工具外,还有服食玉屑的。有学者认为古代玉器很多,现在存世稀少,可能与汉代兴道教,人们开始服食玉屑有关,估计许多古玉器都被古人捣碎吃掉了。我也展开想象一回:月宫里的玉兔捣的恐怕也是玉屑,是预备给哪位缘者吃了升仙的吧。
吃玉有治病保健的功能,矿物确有治病的功效。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过一本《百石治百病》,通篇讲的都是
矿物药的功效和使用方法,国家还有矿物药的炮制规范。现在,这种须亿万年才能形成的矿物已经非常稀少,吃的方面就不多说,说说玉石的外用。
古人认为,玉是阴阳二气的纯精,是和谐的物化表示,相信对人体健康肯定有神奇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玉石有神奇的生、化和物理特性,经过打磨的玉石会将效能积聚,形成一个电磁场,佩戴在身上,能与人体发生谐振,从而促进人体
机能的协调运转。生、化、物理研究表明,玉石含十多种微量元素,如金、银、硅、锌、铁、硒、镁、锰……等等。而锌、硒、锰等微量元素的功用现在的电视广告快吹破荧光屏了,自然不须我来绕舌。经常佩戴、把玩、使用玉器,这些微量元素可以通过皮肤和穴位的浸润,进入人体,同时摩擦产生的电磁效应也与人体谐振,从而达到调节人体机能,促进健康的目的。
说到玉石的神奇功效,因为见效很慢,许多人都半信半疑,我介绍一个自己摸索出来的治疗经验,也是一个很快能证实的玉石功效的实验。我曾经患了
网球肘,还不太好治,自己不能扎针按摩,于是只好使用震动按摩器。普通的震动按摩器效果不好,碰巧遇到北京来展销泗滨石做震头的砭震,于是就买了一个。回来使用发现砭震按摩的地方皮肤容易发热,疏通经络的效果非常显著,大概就是半月到二十天,久治不愈的
网球肘就治好了。后来发现用它循经络按摩背上的阳性点,对治疗西医无法,中医很难辩证,服药治疗效果很不好的咳嗽,竟然有迅速神奇的功效。这个实验证明,玉石的场能量如果使用得当,确实有神奇的作用,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试,无任何副作用。 总之,佩玉、玩玉和使用玉石器械,对养生保健是非常好的,特别是古玉更好。但要注意不可使用经化学药品仿制的古玉,不但于健康无益,还会有损健康。
何为玉?石之美者即为玉。何为美?心有所仪即是美。所谓“千种玛瑙万种玉”,说的便是世间没有唯一可称之为玉的玉,玉因产地而不同,人因喜好而不一,玉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玉本来就是石头,玉只存在各自的心中。
中华玉保养
1.避免与硬物碰撞。玉件受碰撞后很容易裂,有时虽然肉眼看不出裂,其实玉表层内有暗裂纹,这就大大损害其完美度和经济价值。
2.玉器要避免阳光的暴晒。防止影响到玉的质地和色泽。
3.忌化学剂,化学剂会给玉石带来一定的损伤,例如各样洗洁剂、肥皂、杀虫剂、化妆品、香水、美发剂等。如若不小心沾上,应及时抹除后清洗,不要让它对玉石造成损伤。
4.尽可能避免灰尘、油污。若有污垢或油渍等附于玉面,应以淡肥皂水刷洗,再用清水冲净,切忌使用化学除油污剂。
5.新购玉件一般也应在清水中浸泡几小时后,用软毛刷(牙刷)清洁,然后用干净的棉布擦干再佩戴。
6.佩挂件最好用清洁、柔软的白布抹拭,不宜用染色布、纤维质硬的布料,这样有助保养和维持原质。
7.定期清洗。玉件一般隔一段时间要进行一次清洗。
8.玉佩等悬吊饰物,应经常检查系绳,防止丢失或损伤心爱的宝物。
中华玉管理
中华玉文化中心(文促会玉文化工作委员会)由
故宫博物院前
院长张忠培先生担任主任,按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模式运行。驻地为良渚博物院。良渚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第一个玉器制作和使用高峰期中的杰出代表,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的重要标设。中华玉文化中心(文促会玉文化工作委员会)的设立,得到了浙江省和杭州市、余杭区党委政府以及海内外专家学者、玉文化爱好者的鼎力支持。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中华玉文化中心(文促会玉文化工作委员会)将成为中华玉文化研究和
推广的中坚力量和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