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汉语词语,意为人伦道德之理,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
道德准则。该词在汉语中指的就是人与人的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规则。如:“
天地君亲师”为五天伦;又如: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为五人伦。忠、孝、悌、忍、信为处理人伦的规则。从学术角度来看,人们往往把伦理看作是对
道德标准的寻求。
《
礼记·乐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
郑玄注:“伦,犹类也。理,分也。”
宋·
苏轼《论给田募役状》:“每路一州,先次推行,令一州中略成伦理。一州既成伦理,一路便可推行。”
明·
郑瑗《
井观琐言》卷一:“马迁才豪,故叙事无伦理,又杂以俚语,不可为训。”
冯雪峰《苦力父子》:“他们也就常常表现了伦理的最高精神。”
定义1:美国《韦氏大辞典》对于伦理的定义是:一门探讨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以及讨论
道德责任义务的学科。伦理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乐纪》:乐者,通伦理者也。
定义2:伦理一般是指一系列指导行为的观念,是从概念角度上对
道德现象的哲学思考。它不仅包含着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处理中的行为规范,而且也深刻地蕴涵着依照一定原则来规范行为的深刻道理。
定义3:所谓伦理是指
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人们与社会、国家的关系和行为的秩序规范。任何持续影响全社会的团体行为或专业行为都有其内在特殊的伦理的要求。企业作为独立法人有其特定的生产
经营行为也有企业伦理的要求。
定义4:伦理是指人们心目中认可
社会行为规范。伦理也是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只是它调整的范围包括整个社会的范畴。
管理与伦理有很强的内在联系和相关性。一方面,管理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形式,当然离不开伦理的规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