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玉文化中心(文促会玉文化工作委员会)是一家综合性研究交流机构,旨在弘扬中华玉文化,传承华夏民族文化,促进国际玉学交流。由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张忠培先生担任主任,按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模式运行。驻地为良渚博物院。中华玉文化中心(文促会玉文化工作委员会)的设立,得到了浙江省和杭州市、余杭区党委政府以及海内外专家学者、玉文化爱好者的鼎力支持。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中华玉文化中心(文促会玉文化工作委员会)将成为中华玉文化研究和推广的中坚力量和重要阵地
简介
玉文化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标志之一,是中华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用玉,已有数千年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玉器被历代中国人赋予了丰富的政治、文化、社会、经济含义,如“通灵宝玉”、“以玉比德”、“化干戈为玉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从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玉文化。对于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中华玉文化,理应予以弘扬,向世人展示。
2008年6月,经
中华文化促进会(简称:文促会)研究同意,成立了中华文化促进会玉文化研究交流中心和玉文化工作委员会。
良渚文化是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第一个玉器制作和使用高峰期中的杰出代表,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的重要标设。
成立背景
玉文化源远流长,玉石之作既工且雅。中国自古就有“君子比德于玉”的观念。玉器经过数千年的继承和发展,从史前的古朴、雅拙到秦汉的雄浑豪放,再发展到明清的玲珑剔透、博大精深,经历了一个由“物-神-人-物”的发展历程,是不同时代、不同思想观念下的不同产物,长期以来,相辅相成,取长补短,最终百川归流,共同构成八千年璀璨夺目的中华玉文化。玉文化作为中华文化宝库中一个分支而享誉世界。
良渚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第一个玉器制作和使用高峰期中最杰出的代表。它发现于上世纪30年代,因浙江省杭州市
余杭区的
良渚遗址得名,年代约为距今5300—4200年。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已知的
良渚文化玉器数目不在20000件之下。良渚文化玉器在数量和器类上的绝对优势,标志着其制作和使用都达到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独一无二的高度。作为物质与技术结晶的良渚文化玉器,渗透着宗教、政治、军事、礼制等诸方面的重要内容,与中国文明起源阶段社会等级的分野、集中权力的形成、礼制的规范化、大规模社会资源的调度、大型土木工程的营建以及“天人合一”东方理念的形成,都有着密切的关联,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关键所在。其数量之众多,器形之丰富,工艺之先进,纹饰之精美,功能之复杂,影响之深远,不仅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也为世界同时期绝无仅有,在中国玉器文化传统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
王国平,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敏尔等省市领导在余杭调研时均对余杭文化工作寄予了厚望,要求余杭进一步做好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发扬和利用工作,“做深做透玉文化”文章。根据省市领导的指示精神,为进一步挖掘良渚文化、玉文化的精神内涵,弘扬玉文化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促进余杭文化的新一轮发展,余杭区委、区政府创新思路、拓展渠道,积极寻求玉文化研究工作平台。这与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设立玉
文化工作委员会的思路不谋而合。
中华文化促进会是一个成功的、全国性的社会组织,成立15年来,本着“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国际交流”的宗旨,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保护和传承我国民族民间艺术,促进国内外文化交流。经过15年的发展,逐步设立和健全了常驻机构、分支机构和协作机构,会员遍及31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台地区和16个华侨华人所在国。经中华文化促进会与余杭区委、区政府商议,双方决定在良渚文化发源所在地——余杭良渚成立全国性的玉文化研究组织。即中华文促会玉文化研究交流中心(简称:中华玉文化中心)和玉文化工作委员会。中华玉文化中心和文促会玉文化工作委员会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模式运行。
组织架构
中华玉文化中心(文促会玉文化工作委员会)是一个由国内外学术界、文化界人士交叉合作的综合性研究机构,是全国性、专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办公地址为杭州市余杭区良渚文化博物馆(新馆)。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为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社团登记管理单位为民政部,接受文化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中华玉文化中心(文促会玉文化工作委员会)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
金坚范和爱国人士、全国政协常委
何柱国任名誉主任,故宫博物院前院长
张忠培任主任,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
朱金坤任常务副主任,
浙江省文物局局长
鲍贤伦、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区长姜军任副主任,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叶茂林、台南艺术大学教授黄翠梅以及浙江省考古所研究员
曹锦炎等国内和海内外的专家、学者为顾问(委员)。
成立宗旨
中华玉文化中心(文促会玉文化工作委员会)旨在弘扬中华玉文化,促进玉文化的国内国际交流。将充分发挥中华玉文化中心(文促会玉文化工作委员会)这一全国性载体的作用,组织开展玉文化、良渚玉文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通过举办主题玉器展览,学术交流等活动,将该机构打造成为全国民间最具影响力的玉文化研究交流基地。
工作范围
整合全国各地玉文化研究资源
搭建全国性的平台,组织开展玉文化、良渚玉文化的理论研究,玉文化主题展览、研讨活动,大力推广中华玉文化。
支持和帮助玉文化研究者
爱好者挖掘整理玉文化遗产,发布最新的研究成果,整理、出版玉器图录与专著。
组织国内外玉文化研究者
爱好者的交流活动,征集弘扬和促进中华玉文化发展的意见建议;
组织玉文化信息交流
适时开办网站,为玉文化研究者、爱好者、从业者提供国内外玉文化研究、玉文化产业等方面的信息和服务。
开展促进中华玉文化发展的其他工作
中华玉文化博物馆又称中华玉文化中心,它位于河南省
镇平县“中国玉雕之乡”
石佛寺镇中心商贸区
玉雕湾。是全国最大的玉文化研究中心。
它是”玉雕之乡“标志性建筑,总投资1000万元,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由被国际上誉为八大青年杰出建筑师之一的赵冰博士设计,以行书“玉”字为整体造型,由展销大厅、
多功能会议厅、玉雕精品博物馆和玉文化研究中心四部分组成,集玉器展销、商贸、科研、学术交流于一体,汇集、展评和销售各类玉雕精品。玉文化中心不但是经商、购物的理想场所,被省内外30多家旅行社定为定点旅游和购物单位。而且也将成为豫西南玉雕产业人流、物流、经济流的汇集中心。
它是我国第一家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玉文化之光和展示“中国玉雕之乡”风韵的
玉文化博物馆。它于2002年2月开工建设,2003年9月6日正式开馆。是全国玉雕行业唯一的专业博物馆。
博物馆主体建设以行书“玉”字为造型,寓意深远,玉润彰显,任名誉馆长的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中国玉器专业委员会会长杨伯达先生题词“中国玉雕第一馆”内闪耀着迷人的光彩。博物馆现有馆员46人(国家级大师5人,省大师、高工、技术权威人士41人)负责馆内正常业务往来,热诚欢迎各界同仁给予通力合作!
博物馆展馆有玉渊厅、玉石观、玉作坊、大师榜、精品苑和百玉图六个展区,展示了玉文化悠久辉煌的历史及其内涵。同时200余幅珍贵玉照、120余种来自全球的玉石标本,30余件古玉文物、200余件现代玉器精品,自古至今玉雕加工流程及现场表演,魅力无穷的“百玉图”将你带进玉器的世界,遨游玉文化的海洋,教你崇玉把玩使你金玉满堂……
参观者不仅可以了解玉文化知识,还可以观看或亲自操作, 掌握制玉的工艺流程。馆内搜集的“百玉图”和“玉词集”汇集王羲之、柳公权、赵孟頫、颜真卿、岳飞、苏轼、毛泽东等古今百名书法家的“玉”字和带“玉”的诗词,具有很高的知识性、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