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10月,当时属
中国科学院。1959年9月,划归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设有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上海史五个研究室和《史林》编辑部、图书资料室和办公室。本所已成为海内外学术界公认的史学重镇。今后历史所将在继续保持城市史,特别是上海史学科传统优势和特点的基础上,深化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拓展江南史和当代史研究。
重点学科
城市史研究
近年来,
上海城市史研究引起海内外学者的浓厚兴趣,成果丰硕。这种研究状况与上海在中国的地位密切相关。1949年以前,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多功能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政治重镇,是与西方联系最广泛最密切的中国城市。1949年以后,上海在前30年是中国的工业中心、商业中心,是中国除了北京以外的政治、文化重镇。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以后,上海走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其发展之快,成就之大,世界瞩目。上海的地位决定了要研究近代、现代、当代中国,都一定要研究上海。
上海城市史研究特别受到上海学者的重视。早在20世纪30年代,
柳亚子先生领导的上海通志馆,就对上海史研究作了全面规划,搜集了相当丰富的资料,出版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建国以后,中央政府于1956年在上海建立了历史研究所与经济研究所,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开展对于上海城市史的研究。
上海城市史研究是历史研究所传统优势项目。历史所自建立以来,一直将上海史列为全所研究重点,在“
文化大革命”以前,已经编写、出版《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辛亥革命在上海》、《五四运动在上海》等资料汇编。1978年恢复研究工作以来,又编写、出版了《上海史》、《上海史研究》论文集两辑、《上海滩与上海人》丛书两辑二十种、《近代上海大事记》、《
现代上海大事记》、《上海工人运动史》、《
近代上海城市研究》(合作)、《
近代上海繁华录》、《五卅运动史》、《上海外事志》、《东南沿海城市与中国近代化》等一大批专著与资料书。1999年出版15卷本《上海通史》,2007年出版近700万字的《
上海大辞典》,2009、2010年相继出版20多卷本《
上海城市社会生活史》。2010年出版“上海的外国文化丛书”第一辑、《上海城市嬗变及展望》、《上海卢湾城区史》、《西学东渐第一校:徐汇公学研究》等书。2005年至2009年,历史研究所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海市哲社规划项目共3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9项,大多选题与上海史、城市史研究有关。
根据上海城市史研究重点学科建设的总体规划,本重点学科已启动“近代上海工部局研究”、“近代上海公董局研究”两个重大项目,并着手规划“外语文献中的中国城市”、“中国城市史研究译丛”等项目。历史所与相关单位联合成立“上海人文纪念研究所”,重点开展上海名人研究。
在多年的研究中,本重点学科学者与海外学术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历史所与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所、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康乃尔大学历史系、德国海德堡大学汉学研究所、哥廷根大学汉学研究所、日本上海史研究会、
韩国国民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等机构和有关学者,建立了相对固定的合作关系,多次联合召开学术讨论会,交流频繁。2010年11月,历史所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所联合举办“近代知识·职业·组织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
历史所汇集了一批从事上海历史研究的专门人才,队伍整齐。今后,将在《上海通史》丛书、《上海城市社会生活史》系列研究和《上海大辞典》大型工具书的基础上,进行“上海学”理论概括和理论提升,形成富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上海特点的都市学或城市学研究。
近代中国研究
近代中国研究也是历史所传统的优势学科,
熊月之研究员的西学东渐研究,
杨国强研究员的晚清上流社会研究、罗苏文研究员的女性研究,
周武研究员的江南社会研究,马军研究员的国民党政权研究,张剑研究员的科学社团研究、
李志茗研究员的近代政治制度与晚清幕府研究,都极具特色。
所长
历任所长
前辈学人
师资力量
上海史室:
马学强、葛涛、褚晓琦、何方昱、牟振宇、徐涛、陆烨
古代史室:司马朝军、叶舟、陈磊、池桢、王健、秦蓁、张晓东、徐佳贵
近代史室:
周武、
李志茗、叶斌、沈洁、冯志阳、罗婧、于广
现代史室:
马军、江文君、张剑、段炼、蒋宝麟、赵婧、甘慧杰、蒋凌楠
当代史室:张秀莉、高俊、徐锋华、张生、吴健熙、林超超、蒋宏达
主办刊物
《
史林》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学术刊物,创刊于1986年。初为季刊,2003年改为双月刊。
《史林》为综合性专业历史刊物,设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城市史、世界史和研究述评(包括书评)等栏目,其中中国古代史侧重明清江南区域史研究,城市史侧重上海城市发展史研究。
《史林》于1996年入选“中文核心刊物”,1997年获华东六省一市优秀期刊提名奖。为中国
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高等院校历史教学与历史研究源刊物、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据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5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统计,《史林》名列第3位。2006年初《2006年度CSSCI来源期刊》公布25种入选刊物,《史林》在历史学类刊物中名列第8位。
《史林》以稿件质量为录用标准。一如既往地坚持创刊号宗旨,“推动历史学术研究、提高历史专业的学术水平”,“决不以自己的学术观点或好恶作为取舍稿件的标准。”既高度重视名家的论文,同时也积极刊载青年才俊的佳作。《史林》是所有历史从业者的耕耘园地,期待着国内外学者赐稿支持。
研究生教育
历史所自195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现已拥有
历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六个二级学科(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历史文献学、
专门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硕士点。
历史所的硕士学位点中,以
专门史(上海史)和
中国近现代史学位点设立的时间最久,培养的研究生最多,优势也最明显。其他四个新设立的学位点,也都配备了强大且富有经验的导师队伍。
历史研究所经过六十年的积累和几代研究者的不懈努力,在许多领域的研究已居于国内外学术界的前沿,并累积了丰富的研究生培养经验。由于历史所招收的研究生较少,相关学科的研究特色明显,研究实力强劲,因此每一位来所就读的研究生都有可能得到最悉心的指导;同时,本所与国际学术界有着广泛的联系,因此研究生有机会更多地了解国际学术界的前沿动态和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以及到海外著名学府访问或深造;本所近年来承担众多的重大研究项目,因此本所研究生有机会提前参与到更多的研究实践中去,获得更直接的学术训练;此外,本所拥有学术期刊《
史林》杂志以及独立的专业图书馆(馆藏历史专业图书资料达30余万册,许多都是孤本、珍本),因此本所研究生又拥有更直接地展示自己才华的学术平台。基于这些优势,历史所培养的研究生大都表现优秀,成绩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