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兴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
李华兴,1933年生.湖北武汉人。中国思想文化史专家。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
人物经历
196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留校后师从蔡尚思教授攻读在职研究生。1986年起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筹职。
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思想文化史的教学和研究。
主要贡献
著有《中国近代思想史》、《近代思潮纵横》、《中国近代史》、《人世楷模蔡元培》等;主编《民国教育史》、《近代中国百年史辞典》、《中华民国史辞典》等;编有《梁启超选集》、《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简编》第2和5卷、发表论文《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下卷,《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交融的历史考察》、《梁启超与中国近代化》、《民主的追求与理性的反思》、《中国近代国家学说的发展》、《民国教育与中国现代化》等。
出版图书
出版著作
《中国近代简史》(复旦大学历史系编),撰写第1、2、3、4、5、9、10章及大事年表及全书通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后被译成日、法、西班牙文版。1986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又出改写本《中国近代史》
《孔子思想体系》(蔡尚思编),撰写第2、3、4、9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近代中国八十年》(陈旭麓主编),撰写第1、2、3、4、30、31、32、33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人世楷模蔡元培》,专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1月版。
《中国近代思想史》,专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9月版。
《五四后三十年》(陈旭麓主编),撰写第1、2、3、4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3月版。
《近代思潮纵横》,专著,香港:中华书局1992年版。
《民国教育史》,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索我理想之中华──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与张元隆、李海生合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民主与近代中国》,论文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8月版。
《白龙山人:王一亭传》,与陈祖恩合著,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工具书
《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1919─1949年)》下卷第1、2分册(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组编),参与选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中国近代史词典》,与陈旭麓等合作,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版。
《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简编》第2、5卷(蔡尚思主编),选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1983、1986年版。
《梁启超选集》,与吴嘉勋合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近代中国百年史辞典(1840年─1949年)》,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辞海》,参与撰写修订中国近代史部分条目,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
《中国人名大辞典》(廖盖隆等主编),撰写历史人物卷部分条目,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版。
《中华民国史辞典》,与陈旭麓共同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版。
论文书评
《编写工厂史的几点体会——历史系三年级工厂史编写组部份同学讨论》,与刘绵生、潘如昌合作,《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9年第4期。
《论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阶级到自为阶级的转变》,署名李星,与赵亲(赵清)、黄杜(黄美真)合作,《学术月刊》1961年第2期。
《马克思列宁主义最初在上海工人中的传播》,《解放日报》1961年6月30日。
《试论五四运动的革命性质》,《学术月刊》1963年第5期。
《论“神圣同盟” 》,署名李星,与维谷合作,《浙江学刊》1964年第1期。
《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文汇报》1964年5月1日。
《关于司马迁的政治思想》,《学术月刊》1964年第6期。
《刽子手为什么空喊“和平”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美蒋“和平”阴谋的破产》,笔名李星,与许道勋合作,《解放日报》1965年6月6日,同年6月21日《人民日报》转载。
《高举反帝旗帜的五卅运动》,署名李星,与刘兵、姚河合作,《新建设》1965年第5期。
《怎样认识农民战争的失败和胜利——兼与范大声同志商榷》, 署名李星,与维谷合作,《文汇报》1965年8月26日。
《落后者是要挨打的──中国近代史的一个血的教训》,《解放日报》1978年3月27日。
《禁烟运动的思想前驱──评新发现的朱嶟、许球奏折》,与田汝康合作,《复旦学报》第1期试刊,1978年10月。
《学习毛主席有关孔子论述的一些体会》,与蔡尚思合作,《文史哲》1978年第6期。又载山东大学历史系编《孔子及孔子思想再评价论文集》,长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重评李秀成──兼论历史人物评价》,《文汇报·学林(1)》1979年1月5日。
《民主·科学·社会主义──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文汇报》1979年5月3日。
《“五四”时期民主与专制主义的斗争》,与朱维铮、姜义华合作,《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3期。
《“五四”时期科学与蒙昧主义的斗争》,与朱维铮、姜义华合作,《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3期。
《漫话“人权”》,《青年一代》1979年第3辑。
《上海工人阶级“六三”政治大罢工》,《学术月刊》1979年第5期。
《“恐人不言,导之使谏” ──略论唐太宗政治思想》,许道勋合作,《文汇报》1979年7月13日。又载历史研究编辑部编《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论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梁启超与清末民权运动》,与姜义华合作,《复旦学报》1979年第5期。又载刘晴波等选编《中国近代史百题》,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民主科学的旗帜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与姜义华合作,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 《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1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4月版。又载李华兴著《民主与近代中国》。
《民主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复合体──蔡元培政治思想初探》,《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4期。
《魏源的人才论》,《文汇报》1980年10月27日。
《官僚政治与官民关系》,《解放日报》1981年1月21日。又载李华兴著《民主与近代中国》。
《农民民主主义的悲壮史话──纪念太平天国革命130周年》,与刘翚合作,《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1期。
《历史的选择:马克思主义》,《文汇报》1981年8月17日。
《引人入胜的爱国主义教材──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文汇报》1982年7月23日。
《蔡元培传略》,载晋阳学刊编辑部编 《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传略》第2辑,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10月版。
《论马克思学说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载《上海市历史学会1982年年会论文选》,1982年12月发行。又载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编《沿着马克思的理论道路前进──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2月版。又载李华兴著《民主与近代中国》。
《推进高校文科科研必须解决的问题》,与朱维铮、姜义华、 汤纲合作,《教育发展研究》1983年第1期。
《简论洪秀全的思想》,《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2期。
《辛亥革命时期的胡汉民》,载李新、任一民等编 《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人物》,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年3月版。
《辛亥革命时期的汪精卫》与黄美真合作,载李新、任一民等编 《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人物》,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年3月版。
《论梁启超的变与不变》,《南方日报》1983年10月3日。
《从“前清翰林”到民主先锋》,与张惟中合作,载陈思、司徒伟智主编 《探索者的足迹》,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版。
《评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载蔡沿思等著《论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又载吴玉章等著 《孙中山研究论文集(1949─1984)》上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版。又载李华兴著《民主与近代中国》。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程洪合作,《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1期。
《近代中国的风云与梁启超的变幻》,《近代史研究》1984年第2期。又载李华兴著《民主与近代中国》。
《爱国主义与近代中国》,与张国伟合作,《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6期。又载上海市历史学会《中国近代爱国主义论文集》,1984年6月印。
《一部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的重要文献——<饮冰室合集>》,《文史知识》1984年第9期。又载李华兴著《民主与近代中国》。
《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交融的历史考察》,《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1期。又载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中国传统文化的再估计:首届国际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1986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年7版。又载李华兴著《民主与近代中国》。
《可贵的尝试——评介<孙中山社会科学研究>》,《文汇读书周报》1986年3月8日。
《论孙中山的时代观》,《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6年第4期。又载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编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 1980-1989年论文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1年7月版。 又载中国孙中山研究学会编《孙中山和他的时代:孙中山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上)》,中华书局 1989年版。
《愿<学林>更上一层楼》,《文汇报》1987年5月12日。
《上海修志三议》,载《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立大会会刊》,1987年5月25日。
《从向西方学习到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坎坷历程及其启示》,《史林》1987年第4期。
《<中国历代一百名人传>评介》,《教育书讯》1988年第2期。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评<剑桥中国晚清史>》,《历史研究》1988年第2期。又载《历史研究》编辑部编《历史研究五十年论文选:书评》,2005年5月版。 又载李华兴著《民主与近代中国》。
《租界研究反思》,《社会科学报》第116期,1988年8月18日。
《消肿后的隐忧——史学如何走出低谷》,《史学理论》1988年第4期。
《灾难:新的“读书无用论”》,《书林》1988年第9期。
《背着历史因袭的重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体制改革探源》,与人合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研究》内刊第6期,1988年12月。
《西学东渐和近代中国自然观的演进》,《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9年第1期。又载中华近代文化史丛书编委会编《中国近代文化问题》,中华书局1989年2月版。
《回归传统的反刍》,《文汇报》1989年4月4日。
《论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民主思潮》,《解放日报》1989年4月12日。
《民主的追求与理性的反思——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民主思想研究》,载《五四:中国文化的转机》,知识出版社1989年9月版。又载夏禹龙主编《中国文化发展的转机》,北京:知识出版社1989年版。 又载《历史的反响》,香港三联书店1990年5月版。又载刘青峰编 《历史的反响》,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0年版。 又载李华兴著《民主与近代中国》。
《维新志士的心态与变革的文化链》,与张元隆合作,《社会科学》1989年第10期。又载李华兴著《民主与近代中国》。
《中国近代史体系散论》,《历史教学》1990年第2期。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四十年》,《社会科学动态》1990年第6期。又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1990年第8期 。又载上海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编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1991年6月版。
《鸦片战争与民族觉醒》,《探索与争鸣》1990年第4期。
《孙中山对中国现代化的构想》,《史林》1990年第4期。
《探寻结合部和公允点》,《社会科学报》1991年3月7日。
《图文并茂,一部生动形象的历史教材——评介<中国古代史参考图录>》,《书友》1991年第4期。
《梁启超与中国近代化》,《历史研究》1991年第3期。又载《新华文摘》1991年第8期。又载复旦大学历史系编《切问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又载李华兴著《民主与近代中国》。
《论毛泽东的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思想》, 与王泠一合作,《历史的新起点——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文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6月版。又载《史林》1991年第3期。又载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理论处编《党史党建论文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专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辛亥前后教育思潮的变迁》,与张元隆合作,《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1年第4期。又载中华书局编辑部编《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下)》,中华书局1994年版。
《论孙中山的文化取向》,《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5期。又载李华兴著《民主与近代中国》。
《孙中山与中西文化》,《解放日报》1991年10月9日。又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1991年第12期。
《“海禁”与开放》,《社会科学报》1991年10月24日。
《方兴未艾,任重道远——中国社会史研究笔谈》,《历史研究》1993年第2期。
《近代中国国情透视·序二》,潘君祥、沈祖炜主编《近代中国国情透视》,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2年12月版。
《近代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及其演变》,《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2期。
《迁移·涵化·共生——美国华侨华人文化变迁考察》,与吴前进合作,《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3年第4期。
《上海: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枢纽》,《上海研究论丛》第9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年8月版。
《加强宋庆龄研究的几点建议》,宋庆龄基金会办公室编《纪念宋庆龄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版。
《引以为戒——读<甲申三百年祭>》,《社会科学报》1994年5月19日。又载李华兴著《民主与近代中国》。
《儒家人文精神与孙中山的政治哲学》,《改革与理论》1994年第3期。又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史》1994年第5期。
《中国近代国家学说的发展》,《中华文史论丛》第53辑,1994年6月。
《论钟天纬——中国近代化和富强之路的探索者》,《史林》1994年第3期。又载李华兴著《民主与近代中国》。
《中国早期现代化中的传播媒介·序二》,载闾小波著《中国早期现代化中的传播媒介》,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2月版。
《顺乎天理,合乎人心——访台归来谈统一》,《文汇报》1995年3月4日。
《民国学制的演进与启迪》,与陈祖怀合作,《现代与传统》第6、7辑,1995年3月、6月。又载李华兴著《民主与近代中国》。
《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剖析》,《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5年第2期。又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1995年第11期。 又载李华兴著《民主与近代中国》。
《均富大同——民生主义的目标和理想》,台北《中央日报》1995年5月4日。
《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伟大转折》,《探索与争鸣》1995年第7期。
《孙中山的教育思想》,与张元隆合作,《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4期。又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1995年第3期 。
《抗日战争:历史的丰碑》,《解放日报》1995年8月2日。又载《民主与近代中国》。
《学界泰斗蔡元培》,载康捷等主编《学海行舟人物》,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从传播欧洲思想到回归传统文化—— <甲寅>时期章士钊思想研究》,《史林》1996年第1期。又载李华兴著《民主与近代中国》。
《科教兴国:神圣的历史召唤》,《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1996年第3期。
《留学教育与近代中国》,与陈祖怀合作,《史林》1996年第3期。
《论孙中山对中国近代化的目标设定》,《学术月刊》1996年第11期。又载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编《孙中山与现代文明》,苏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又载李华兴著《民主与近代中国》。
《梁启超与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载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主编《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爱国志士的丰碑——读俞兆鹏的<谢叠山大传>》,《社会科学报》1997年2月20日。
《论民国教育史的分期》,《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
《正气:中国的脊梁》,《文汇报》1997年5月26日。《科技文萃》1997年第8期 。又载李华兴著《民主与近代中国》。
《孙中山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与局限》,《探索与争鸣》1997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1997年第9期。
《民国教育与中国现代化》,《江海学刊》1997年第3期。又载李华兴著《民主与近代中国》。
《卢沟桥事变:历史的转折点》,与杨宏雨合作,《史林》1997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1997年第10期。
《社会转型与道德重构》,《中国文化与世界》第5辑,1997年。
《论严复的国家学说》,《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又载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 1998年第9期 。又载福建省严复学术研究会、福州市严复研究会编《严复与中国近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又载李华兴著《民主与近代中国》。
《关于民国教育及教育现代化的对话》,《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1998年第2期。
《戊戌维新与国家观念的转型》,《史林》1998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1998年第9期。
《“古为今用”然否论——与李新同志商榷》,《百年潮》1998年第3期。
《戊戌维新与中国教育近代化》,《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8年第3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1998年第11期。又载王晓秋主编《戊戌维新与近代中国的改革:戊戌维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戊戌百年祭先贤》,《史学月刊》1998年第4期。
《美国华侨华人文化变迁论·序言》,载吴前进著《美国华侨华人文化变迁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戊戌变法的现代意义》,日本爱知大学《中国21》第5卷,1998年10月。
《梁启超》,载冯林主编《重新认识百年中国:近代史热点问题研究与争鸣(下)》,北京:改革出版社1998年版。
《史家访谈:李华兴教授访谈录》,张元隆采访,《历史教学问题》1999年第4期。
《永垂青史昭后世——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大江南北》1999年第5期。
《1957年:良机与逆转》,《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又载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2000年第2期。又载李华兴著《民主与近代中国》。又载黄颂杰主编《光华文存:<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复刊30周年论文精选(史学卷)》2008年5月版。又载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史苑英华: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论文精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7月版。
《论孙中山教育为立国之本的理念》,《广东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理论创新四题》,《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道德·大同·世界和平——简论孙中山的和平思想》,《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又载【日】高桥强、林家有主编《理想·道德·大同:孙中山与世界和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方平撰<清末上海公共领域的整合与市民阶级的兴起>点评》,丁日初主编《近代中国》第12辑,2002年12月。
《蔡锷将军:立志救民,与时俱进》,《近代中国》第13辑,2003年8月。
《清史体例刍议》,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体裁体例工作小组编 《清史编纂体裁体例讨论集》上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版。
《“学术是学者的生命” ——简述蔡尚思教授的治学精神》,《史林》2004年第6期。
《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与张元隆合作,《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又载李华兴著《民主与近代中国》。
《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发展》,与张元隆合作,《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又载江中孝、王杰主编《跨世纪的解读与审视:孙中山研究论文选辑(1996-2006)》,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以史为鉴的启示——读曹天忠》,《历史教学》2005年第5期。
《容闳:中国近代化的卓越先驱》,《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复旦大学百年校庆特辑)》2005年第5期。又载珠海容闳与留美幼童研究会主编《容闳与科教兴国:纪念容闳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一百五十周年论文集》,珠海出版社2006年10月版。又载李华兴著《民主与近代中国》。
《情系<学术月刊>》,《学术月刊》2007年第2期。
《终身难忘的教诲——缅怀恩师蔡尚思教授》,载周桂发、施宣圆、傅德华主编《永不毕业的世纪学人蔡尚思》,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版。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6 12:18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研究方向
主要贡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