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姓
以地名命名的复姓
上官姓,汉族复姓,在中国大陆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一十一位。根据2021年全国姓名报告,复姓“上官”22.05%的人口分布在福建。
历史发展
姓氏源流
上官姓源流单一,出自芈姓。上官氏的始祖是战国时楚国公子子兰。一说上官姓以地名为姓氏。据《史记·楚世家》记载,“上官”为地名,在今河南滑县东南。战国时,楚怀王时他的小儿子兰为上官邑大夫,子兰的后代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上官氏。一说上官姓是以官职命名的复姓。据《元和姓纂》和《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上官氏的得姓始祖是春秋时楚怀王的少子子兰。公子兰官拜上官大夫。于是,以官衔为氏而姓了上官。
得姓始祖
古代春秋时期,楚国有处地名叫上官,就在现今河南滑县东南一带。那时楚国君主楚庄王将他的小儿子封为上官大夫。这位公子名叫子兰,他的子孙就居住在上官地方,后来以地名为姓,形成了上官姓。故上官氏的始祖就是子兰。
迁徙分布
战国末期,秦灭六国后,楚国的上官氏族迁往陕西地区,并逐渐发展为当地的望族。
唐朝时期,上官姓迁居河南地区,在当地也形成大家望族。到了唐朝末期,硝烟四起,中原的上官氏家族大规模南迁,到达了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
经历了宋,元、明、清,上官姓已经散播到中国的大江南北。
西汉昭帝时,安阳侯上官桀觉得大将军霍光权势太盛,便想办法制衡霍光,不料夺权失败,上官桀被满门抄斩。有族人侥幸逃脱,为逃避追杀从此改为官姓。唐朝时,武则天想要称帝,遭到以上官仪为代表的重臣反对,为了扫清障碍,她将上官仪一家满门抄斩。上官家族不少人为了避难改姓为官。此外,历史上不少上官族人“畏繁就简”,将姓氏中的“上”字省略,简化成为“官”姓。官姓也有其他来源,据统计,以复姓上官改姓而来的占大多数。
人口分布
上官姓在山西省的运城市,四川省的内江市,广西的玉林市,江西省的南昌市、萍乡市、奉新县、吉安市,遂川县,东乡区、宁都县、吉水县、临川县、赣州市,上饶市,福建省的三明市尤溪县、清流县、大田县、宁化县、沙县、邵武市、漳州市平和县、龙岩市长汀县、上杭县、连城县、厦门市、南平市光泽县、武夷山市、泉州市安溪县,山东省的济宁市、荷泽市、滕州市·金乡县、临沂市,贵州省的遵义市,广东省的东莞市、贺县、汕头市、梅州市五华县、梅州市丰顺县、梅州市平远县、东兴市、珠海市、韶关市始兴县、深圳市,河南省的三门峡市渑池县、信阳市光山县、仙居县、唐河县、滑县,信阳市平桥区长台关冯楼村,湖北省的荆门市、长阳县、沙市区、恩施州、十堰市,湖南省的益阳市、沅江市、浏阳市、郴州市,陕西省的榆林市定边县、扶风县、岐山县、乾县,江苏省的常州市、南京市六合区、泗洪县,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苍南县、宁波市奉化县,衢州市龙游县,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临汾市翼城县,临海市、宁海县、遂昌县、缙云县,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重庆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等地,均有族人分布。
2022年1月24日,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全国姓名报告。根据报告,复姓“上官”22.05%的人口分布在福建。
传统文化
郡望堂号
上官姓主要郡望有天水郡。
天水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今甘肃天水、陇西以东地区。
上官姓主要堂号有天水堂、孝友堂、群卿堂、冀纶堂。
天水堂:其出处系以郡望“天水”为堂号。河南三门峡渑池,福建邵武一带,俱挂天水堂。
孝友堂:上官怡,宋邵武人。年十六,试太学居第一。哲宗元祐六年进士。母年高多病,辞官不授,早晚侍侧,奉事汤药,不离左右,暑天驱赶蚊蚋,母丧极哀。二兄亡,养嫂抚孤,敬爱兼笃。人言他“既孝于母,又友兄弟”,故称孝友堂。
群卿堂:苍南上官姓于五代后晋天福七年(942)由福建福宁府长溪(今霞浦)县赤岸人迁钱库官店桥之后,至十世上官鼎,高中南宋庆元五年(1199)己未科曾从龙榜第五名进士。尔后人才辈出,至十八世,自县级吏掾以上者30多人,因之起名为“群卿堂”。不仅昭示人文蔚起,抑且激励后人勤学向上,不坠先人之志。
冀纶(音冠)堂:原是福建汀州府上杭县和田、上官坊、贴长三地(今上杭县步云乡)为子孙人府学读书,合建一幢三合院房子,作为学堂、膳食、住宿之处。希望学子功名成就,头戴纶巾。清康熙年间著名诗人、画家上官周就在此处学习诗、画,现为长汀县文物保护单位,改称“上官周纪念馆”。
宗祠楹联
上官氏宗祠:位于福建长汀县城,1997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望出天水;源自子兰。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上官姓的郡望和源流。
天水世泽;西台家声。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上官姓望族居天水郡。下联典指唐·上官仪,永徽初进西台侍郎。
工诗创体;奉法还金。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陕州人上官仪,字游韶,贞观年间进士,历官弘文馆直学士、秘书郎、西台侍郎,太宗写诏谕,常派他修改。擅长五言诗,婉媚华丽,达官贵人多仿效,称为“上官体”。下联典指宋代邵武人上官凝,字成叔,庆历年间进士,官铜陵尉,期满离任时,有十几位老人送他几箱药,打开一看,都是金子,他急忙追回老人,退还了金子。后官至尚书职方员外郎。
杖巫立社;练勇击兵。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上官均,字彦衡,上官凝次子,熙宁年间进士,历官北京留守推官、监察御史、给事中、龙图阁待制,遇事敢言,往往切中时弊。据载,有巫声称可托神为人带来祸福,因此致富,上官均焚烧神像,用杖击巫,并驱逐出境。下联典指宋代开封人上官正,字常清,历官殿前承旨、作坊副使、西川招讨使、左龙武大将军、平州防御使。在四川时,逢李顺之乱,他率数百疲惫之兵,合成都监军,奋力敌数千人。
刳肝愈母;视业西台。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上官超,母病笃,超刳肋取肝进之,遂愈。下联典指唐·上官仪。
上正下必顺;官清民自安。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上官复姓之“上官”二字的嵌字联。
率疲卒激义破贼;杖妖巫善政福民。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左龙大将军上官正,字常清,宋代开封人。曾平西川有功,累官西川招讨使,左龙武大将军。下联典指宋代龙图待制上官均,有巫声称可托神为人带来祸福,因此致富,上官均焚烧神像,用杖击巫,并驱逐出境。
论青苗而力苏民困;返白金而志矢天知。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上官均,哲宗初为御史,论罢《青苗法》。下联典指唐·上官凝还金事典。
奉嫂抚孤,名扬宋史;量才评士,梦应昭容。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邵武人上官怡,字友先,十六岁时试太学居第一。母亲年高病重,他在暑天里从早到晚侍侯在侧,驱赶蚊蚋,母亲去世,居丧极哀。二兄死后,他又侍奉嫂嫂,抚养孤儿,敬爱兼备。下联典指唐代上官婉儿,上官仪孙女,其母郑氏怀孕时,梦中见神人给六大秤,说:“拿这可称量天下才。”婉儿聪慧能文,又习吏事,受武后喜爱,十四岁入宫为婕妤(妃嫔的称号),中宗时立为昭容,每引名儒赐宴赋诗,则令他品评等级,量才选士。
才擅吟哦,竟称上官新体;性惟清俭,追还老叟遗佥。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初诗人上官仪,字游韶,陕州陕县(今河南省三门峡)人。官至西台侍郎。其诗多应酬、奉和之作;其词绮丽而婉媚;人多仿效,称“上官体”。下联典指宋代进士上官凝,字成叔,邵武人。任铜陵尉,秩满去,有老叟十数人馈药数器,发之皆金,追而反之。终官尚书职今员外郎,通判处州,所至有声。
参考资料:
家谱文献
字辈排序
故居墓葬
姓氏名望
上官桀,武帝时任太仆。武帝临终时,被为左将军,与霍光同受遗诏辅佐少主,封为安阳侯。
上官凤儿(前89年—前37年),即上官皇后,中国历史上最年幼的皇后。
上官仪(608—665年),唐朝诗人,开创“绮错婉媚”的上官体诗风。
上官洎,唐僖宗乾符末镇将,战死,封赠忠勇将军,敕建专祠名“惠安祠”。
上官涚,唐德宗时期将领,贞元十五年官拜陈许节度使,第二年兼蔡州行营招讨副使。
上官婉儿,唐朝女诗人、政治家,有巾帼宰相之称。
上官凝(1013—1070),宋朝学者,为人正直刚毅,为官清廉。
上官正(936—1007),宋初将领,多立有战功,官至左龙武军大将军、平州防御使。
上官均(1038—1115),熙宁三年进士,著有《曲礼讲义》二卷、《广陵文集》五十卷等。
上官音,宋政和二年进士,尚书吏部员外郎。著有《尚书小传》、《论孟略解》等。
上官恢,元丰五年进士,历知深州、南剑州、徽州。官至中大夫。
上官鼎(1179—1234),官居礼部尚书、两广节度使。守英州上万言书,主对金作战。
上官涣然,淳佑元年进士,历官至朝奉大夫、司农丞、右司郎。
上官周(1665—1752),能诗,善画山水。
上官云相(1895—1969),军人,陆军二级上将,上将参议。
上官世盘(1934—?),少将军衔,原中国卫星测控中心副司令员。
上官志标(?—1967),历任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排长、连长、营副、营长等。
上官兴(1939—?),桥梁专家。
上官超英(1957—?),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北方画院艺术顾问,中国人民大学十佳书法研究生。中国慕鸿书社副社长。
参考资料:
古籍记载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卷七十三下):上官氏出自芈姓,楚王子兰为上官大夫。以族为氏。汉徙大姓以实关中,上官氏徙陇西上邦。唐有宰相上官仪。上官仪有子二:庭芝、庭璋。庭璋子三:经野、经国、经纬。纬子诏,诏子煜,煜子偕(唐宪宗元和四年进士官福州户曹参军),生子三:大道(甲遒)居福州、丙遒(徙邵武)、辛遒(徙尤溪)。入闽始祖上官偕,迁居苍南先祖上官大道;苍南鼻祖上官一聪。《通志》、《元和姓纂》和《认祖归宗》等书都按此说。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只说“楚王子兰为上官大夫”,没有提及其父是谁,今据《史记·楚世家》记载,应是楚怀王次子公子兰,得到上官姓认同。
研究考证
在河南,上官后裔主要有两大分支,除了三门峡地区,另一脉主要分布地在信阳光山。
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有篇人尽皆知的故事《司马光砸缸》,讲述了北宋文学家司马光小时候和伙伴们在后院玩耍,一小伙伴不慎掉入有水的深缸,他急中生智,用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史载,司马光父亲司马池曾任光州光山县令,司马光出生信阳光山,于是便给他取名 “光”。鲜为人知的是,司马光所救的小孩便是上官后裔。“司马光当时砸缸所救的小孩叫上官尚光。”上官同君,深圳王牌城市研究院董事长,信阳光山县人。他说,现存的光山县上官姓氏家谱中有记载,上官姓氏后裔大多知晓此故事。
据考证,上官尚光成人后移居光山城西的龙堤南坡,并建造了一座“感恩亭”,以报司马光救命之恩,后人为了纪念此举,遂将此坡改称上官岗或尚光岗。这也是光山县城西上官岗村地名的由来。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1 08:13
目录
概述
历史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