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军阀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三大军阀派系
三大军阀(Three major warlords),指的是北洋政府时期的皖系、直系和奉系三大军阀派系。
皖系军阀
中华民国军阀中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派系。
因段祺瑞为安徽人,而安徽省又简称皖而得名。主要成员有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傅良佐倪嗣冲等。1916年袁世凯死后,掌握北京政府大权的段祺瑞,急欲取得日本援助,积极主张对德国、奥匈帝国宣战,但遭到黎元洪和多数国会议员的反对。1917年5月,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的国务总理职务。段祺瑞煽动10余省区军阀宣布“独立”,并以讨平张勋复辟、“再造共和”之功,重握北京政权。之后,段祺瑞不惜以国家利权,换取日本的借款,编练“参战军”,扩充实力,鼓吹武力统一。1917年秋发动内战,妄图消灭以孙中山为首的南方护法势力。同时,搜罗政客,组织安福俱乐部,指使地方军阀操纵选举,改选议员,组成以安福系议员占绝对多数的新国会,俗称安福国会。又利用安福国会选举徐世昌为大总统,压制直系。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皖系被直、奉系军阀击败。段祺瑞被迫下野,皖系重要头目被通缉,安福国会被解散。北京政府由直系控制,皖系军阀从此走向衰亡。
直系军阀
中华民国军阀中以冯国璋为首的北洋军阀派系。
因冯国璋为直隶(今河北省)人而得名。冯国璋死后,由曹锟吴佩孚继任首领。主要成员有李纯王占元萧耀南陈光远蔡成勋孙传芳等。1916年袁世凯死后,直系为争夺北京中央政权与皖系展开激烈角逐。1920年7月,曹琨、吴佩孚联合奉系张作霖打败皖系,开始与奉系共掌北京政权。1922年4月,日益尖锐的直奉矛盾,导致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果奉系战败,退出关外,北京政府完全为直系所控制。随后,直系在中央采取“恢复法统”办法,先将黎元洪重新扶上总统虚位,继而于1923年10月利用旧国会,贿选曹锟为大总统。在地方则极力发展势力,推行武力统一政策,排斥异己,镇压革命,声势达到极点。但同时也招致全国舆论和各派军阀的反对。1924年9月,奉系乘机联络皖系和南方的孙中山结成反直系“三角同盟”,出兵讨伐曹琨、吴佩孚。10月,曹锟被回师北京的直系冯玉祥部囚禁,吴佩孚仓皇南逃。直系从此走上末路。1925年10月,浙江孙传芳虽然取得反奉战争的局部胜利,但次年下半年即与吴佩孚部一起被从广州出发的北伐军消灭。
奉系军阀
中华民国时期军阀中以张作霖为首的北洋军阀派系。
因张作霖为奉天(今辽宁省)人而得名。主要成员有吴俊陞张作相、孙烈臣、张景惠、杨宇霆、张宗昌等。民国初年,奉系借助日本的支持,逐渐控制了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20年7月,乘直皖战争之机,助直系打败皖系,首次与直系共掌北京政权。但不到两年时间,又被直系逐出关外。1924年10月,依靠直系将领冯玉祥的倒戈,再次控制北京政权,势力范围一度扩张到热河、直隶、山东、安徽、江苏等省。1925年11月,为孙传芳等五省联军所败,失去江苏、安徽及淞沪地区。12月,在日本支持下,取得讨伐郭松龄倒戈战事的胜利。1926年初,与直系重新联合,夹击冯玉祥国民联军。翌年6月,在北京正式成立以张作霖为陆海军大元帅的安国军政府,声势达到顶峰。1928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再次遣师北伐。6月2日,张作霖被迫发表出关通电,4日晨在皇姑屯被日军炸毙。12月29日,其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所辖军队改编为东北边防军,奉系军阀历史结束。
参考资料
奉系军阀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皖系军阀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直系军阀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最新修订时间:2025-04-01 10:51
目录
概述
皖系军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