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甘
中草药材
万年甘,直径约1mm,青绿色,豆科植物的茎叶,因嚼之有甘味而得名,在《广西药植图志》最早出现,分布于台湾、海南、广西等地。泡茶服用,可以解酒护肝,是一种名贵的中草药材。
基本信息
《辞典》万年甘
【出处】《广西药植图志》
【类型】名贵中草药材
【拼音】 wan nian gan
【梵文发音】 aaananda
【别名】万年草(《广西药植图志》),甘万年(《广西中草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出处】出自《广西药植图志》:万年甘,嚼之有甘味,故俗称万年甘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万年甘的茎叶。
采收和储藏:5-10月茎叶生长旺盛时,割取带叶幼藤(除净荚果),切成小段,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万年甘 攀援灌木。枝细弱,有平伏短刚毛。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8-15对,具短柄,长圆形,两端圆形,先端有极小尖头,长1-2cm,宽0.3-0.3cm,上面无乞求,下面被稀疏的伏贴细毛。总状花序很小,长3-6cm,成头状,生在短枝上,无总花梗,花序轴短而粗,肉质。花小,排列紧密,长约9mm,具短梗;花萼黄绿色。荚果黄绿色,革质,菱状长圆形,扁平或膨胀,长2-4.5cm,宽1.2-1.4cm,先端有弯曲的喙,被刚毛状细毛。种子4-6颗,椭圆形,在脐的一端黑色,上端朱红色,长6.5mm,有光泽。
性状
性状鉴别 茎纤细,直径约1mm,青绿色,表面被有稀疏刚毛,质坚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偶数羽状复叶,小叶片长方形至长方状倒卵形,上面光滑,下面有稀疏刚毛。气微,味甘回凉。以叶多、色青绿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木栓层细胞排列紧密,内含棕色物质;栓内层薄壁细胞含有众多草酸钙棱晶。中柱鞘厚壁细胞环的细胞2-3列,邻近的薄壁细胞中有较多的草酸钙棱晶韧皮纤维径向排列成束,射线1-4列,木质部导管径向排列。髓部细胞类圆形,表面有点状壁孔,细胞内亦含有草酸钙棱晶。叶表面观: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胞壁呈波状弯曲,气孔主为不定式副卫细胞2-7个。单细胞非腺毛长144-165(-578)μm,直径13-17μm,平直,先端锐尖,表面平滑。
生长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丘陵地带或山间、路旁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海南、广西、等地。
药用价值
【性味】甘;凉;无毒
【归经】肺;脾;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主感冒,咽喉肿痛,肺热咳嗽,乳痈,疮疖,肝炎
生津,润肺,清热,利尿,治喉痛,肝炎,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 1.《生草药手册》:生津,止渴,润肺,清热。凉茶料多用。
2.《南宁市药物志》:叶:治乳疮。
3.《中国药植图鉴》:叶:利尿,治支气管炎。
4.《中国中草药》:清热利尿。治咽喉肿痛,肝炎,支气管炎。
功效与作用
护肝
1、万年甘泡茶能帮助肝脏排毒并提升肝脏自身的解毒的功能,同时提升肝脏抵抗毒素的能力,提升肝脏对毒素的耐受性。
2、疏肝郁,万年甘茶疏肝解郁、疏肝理气。
3、调肝气,肝气逆则肋胀痛、胸闷不舒,并常见消化机能紊乱或月经不调等症状。
解酒
万年甘草本中富含护肝因子及生物酶能把酒精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醇分解变成乙醛。而乙醛脱氢酶则能把乙醛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醛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化学成份
【摘录】《中华本草》
万年甘叶中含万年甘三萜甙(abrusoside)A、B、C、D,5,7,4ˊ-三羟基黄烷甙(5,7,4ˊ-trihydroxyflavane glycoside),7,4ˊ-二羟基黄酮醇二糖甙(7,4ˊ-dihydroxyflavonol diglycoside)花旗松素-3-葡萄糖甙[taxifolin(e)-3-glucoside],甘草甜素(glycyrrhizin),半乳糖(galactose),阿拉伯糖(arabinose),木糖(xylose),万年甘内酯(abruslactone)A,万年甘原酸甲酯(methyl abrusgenate),万年甘原酸(abrusgenic acid)。
来源
相传 当年达摩老祖云游四海,经过这个村庄时,发现这里山清水秀适合种植,就把带来得种子遗留了下来。因为当时是以梵文命名的,当地居民又是口述相传, 阿南达听起来很像万年甘,而更生动的是这种茶的的确确让人入口生甘,喝一次便不能忘记。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01-29 04:04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