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
经济学术语
世界经济相互依存、 相互联系的全球经济有机整体。研究相互依存、 相互联系的全球经济有机整体产生、发展及其运动规律的经济学科。科学意义的世界经济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产业革命把许多国家纳入以大机器生产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并为世界经济的形成准备了世界市场、世界货币、世界资本等必要条件。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输出使各国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密切联系在一起,最终形成了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资本主义体系和社会主义体系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阶段。两大体系斗争的结果,将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统一的共产主义的世界经济。
形成
世界经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和发展紧密相连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人类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国际经济交往,但只是偶然的、个别的、局部的现象,不能形成真正的世界经济。世界经济的形成发轫于18世纪中叶。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英、法、美德等欧洲国家相继发生并完成了以蒸汽机的改进和推广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动力和机器的广泛应用,不仅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大幅增长,而且引起铁路、轮船等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从而扩大了国际商品流通社会分工也日益超越了一国的范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胜利。生产力的懵懂和世界市场的扩大,把各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卷入了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范围,这就是初步了各国之间相互依赖的经济联系。
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建立,工业从农业中彻底分离出来,工业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细,新的生产部门不断出现。大规模专门化生产要求社会分工超越民族经济的狭窄范围,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原料和市场的需要。于是社会分工迅速向国际领域扩展,过去一国范围内的城乡分离和对立状况,开始在更大规模和世界内再现出来,形成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工业生产的中心,亚非拉地区的国家则成为工业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国际分工的发展,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各类商品交换关系和世界市场随之出现。此后,贸易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国际分工伯懵懂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货币也随之出现。它是国际商品流通广泛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国际商品流通中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世界货币的出现又大大地使得了国际商品流通,扩大了国际贸易规模,密切了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以电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和电动机代替了蒸汽机,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更大发展,一系列重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电器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冶金工业、机械工业等迅速成长,使工业结构发生变化,重工业比重急剧增加。与此同时,生产更加集中,股份公司和联合企业不断涌现,出现了垄断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的组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垄断取代自由竞争,并成为经济生活的主要现象。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后,在工业垄断和银行垄断融合基础上形成了金融资本实现了对各个经济部门的控制。金融资本不仅扩大了商品输出,而且开始大量输出资本。各国的垄断集团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但从经济上分割世界,而且从领土上将世界瓜分完毕,建立起帝国主义殖民体系。20世纪初,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意味着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综上所述,世界经济的前提条件可归纳为:
第一,生产力发展到机器大工业时代。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动力。机器大工业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分工、交换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歇后语,为国际商品交换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第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巩固。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的集中,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是人类大历史上的一大进步。它空前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从而将国际商品交换和国际分工推向历史上未曾有过的高度,形成了世界市场,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世界经济--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
第三、国际商品交换极大地发展。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后,机器大工业释放出巨大生产力,生产出的商品远远超出一个国宝、一个地区的消费能力,需要丑陋在国外寻找销售市场;另一方面,机器大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原料以及城市人口增长需要的粮食和其他日用品的消费,又是一国生产能力在一定历史时期和空间所难以满足的,这就使得各国资本家竞相去国外寻找原料和粮食等家产品来源,致使国际商品交换的范围扩大成为不可避免。国际商品交换的极大发展,推动了平均化的国际价值、世界价格的形成,也使货币发展成为世界货币,从而为世界经济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第四,国际分工的形成。国际分工是一国分工超出国界在世界范围内的延伸。机器大工业不仅使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工业从农业和其他产业中完全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生产部门,而且使工业、农业间的分工和对立超出民族经济的狭小范围,向世界扩展,形成世界范围内工业国和农业国之间的分工和对立。
第五,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近一个世纪的资源掠夺和工业品倾销,到19世纪中期,世界五大洲的多数国家和地区被殖民主义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强行卷进了分工和商品交换之中,形成了统一的世界市场。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标志着世界经济的基本形成。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已经具备了世界性。
发展
世界经济从出现至今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18世纪中叶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统一的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时期。这个时期,一方面表现为资本主义用其殖民地、半殖民地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另一方面,明显地表现为未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东方从属于西方,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存在极度不平等的国际经济贸易关系。
第二个时期,从20世纪初期俄国十月革命到20世纪80年代,由于出现了新社会主义经济,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打破,世界经济一分为二,形成两个对立的经济体系。在这不到100年间,世界经济的前后经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十月革命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同资本主义经济相互并存、相互斗争。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末为第二阶段。在此期间,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形成了社会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大批新兴的民族国家经济开始兴起,它们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相互渗透,相互斗争,世界经济关系错综复杂。
第三个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之后,世界经济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随着世界范围内“冷战”的结束和科技革命向纵深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各国经济按照其自身的规律向全球化、集团化的方向发展,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构成
世界经济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国家集团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运动的经济有机整体。其中包括世界市场、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和国际经济协调等。当代世界经济基本包括三类国家经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
行为主体
世界经济的行为主体主要有主权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主体两大类,其中非国家行为主体又可分为国际经济组织(包括世界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经济组织)和跨国公司。迄今为止,主权国家依然是世界经济运行的基本主体,构成世界经济的最主要部分。
在主权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主要行为主体的今天,国家利益仍然是国际关系行为的基本动因,不同的国家利益必然导致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摩擦和矛盾;同时,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程度也大大提高。因此,为了避免国家间经济矛盾发展到激烈对抗的地步,同时避免由于一国经济危机或政策失误对别国造成危害,国际社会产生了加强协调与合作的共同要求。有关国家或国际机构为实现世界经济的稳定,对国际经济活动进行联合磋商和调节,逐步建立并完善了世界经济的协调机制,重点就是建立了各种世界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经济组织。
其中,主要世界经济组织是指在当今具有较大影响的全球性经济组织,主要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学科
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专业是全国高校中建立最早、培养人才层次最为齐全的教学和科研单位。1958年中国人民大学就建立了世界经济教研室并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88年建立国际经济系,2001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现在国内很多院校都开设有世界经济专业。
研究方向
世界经济专业现有4个研究方向:国际金融与投资、开放宏观经济学、中国开放经济学与政策研究、世界经济运行与国别经济研究。
研究内容
(1)全面考察世界经济的基本格局和特征,探讨其运动规律,努力做出具有理论性、前瞻性、应用性和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逐渐形成了学科标识性的基本理论观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传统世界经济理论进行系统改进,吸收新制度学派、年鉴学派以及新东方学等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阐述当代世界经济体系发展规律、基本特点、利益格局的理论体系。
(2)全面研究美国经济、金融的运行过程、特征和规律。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对美国经济和金融重大问题展开研究,深刻把握作为世界经济中心的美国经济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潜在影响。从美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趋势中探询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前景,寻找对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和整体经济发展战略的启示。
(3)以欧盟和东亚经济合作为切入点,深入分析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趋势、特征、规律及影响;研究世界经济和区域经济合作的新趋势,为中国经济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新变化提供政策咨询。
(4)研究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研究中国加入WTO以后的制度安排和体制改革以及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制度框架的可能接轨问题。对国际经济关系中的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进行跟踪研究;注重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国经济关系展开研究,特别是中美、中日和中欧之间的经贸和政治关系的研究;注重在国别经济研究的基础上,从深层次把握主要大国对外经济政策演变的国内经济和政治背景;研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利益分配和协调;研究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经济政策摩擦、冲突与协调。
(5)在对现代开放经济学进行批评性总结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提出开放经济学的中国体系,以解释中国渐进性开放的进程、规律以及发展方向。开放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不仅注重对基础理论把握的准确性,更关注现有开放宏观经济分析模型中的缺陷。通过缜密的理论推演和全面的案例分析,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数据,围绕着中国经济开放的宏观经济绩效、中国开放经济分析体系以及中国的贸易开放进程、金融开放进程、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等问题展开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以此作为分析中国经济开放战略选择、政策调整、具体步骤涉及和相关对策的支撑。
培养目标
适应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和发展的需求,不断将理论前沿研究成果和最新实践引入教学过程,逐步实现教学的国际化、数字化、数量化、应用化,努力和国际一流大学接轨;培养出一批了解世界经济运行规律和国际经济关系特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掌握现代经济学分析工具、能够熟练进行国际交流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国家政府部门、公司和企事业单位对于高级国际经贸战略人才的要求。
学术交流
与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金融研究所、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银行研究所、中国外汇管理局、商务部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建立有固定的联系,定期就世界经济重大问题、中国开放宏观经济热点问题、国际经济关系、中国对外经济政策展开学术研讨。
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岛根大学、同志社大学、山口大学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等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互派师生并就国内外重大的热点经济问题和世界经济基础理论展开共同研究。
共同承办“中俄高级经济论坛”、“中日经贸关系的现状与前景学术研讨会”、“开放的政治经济体制:全球化与制度变迁”国际学术会议、安第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研修班”、“加勒比贸易与相互投资研修班”、“拉美贸易与相互投资研修班”、“南太经贸官员研修班”、“非洲国家贸易投资研修班”。
定期派送教研人员赴美国、日本、意大利、韩国、瑞士和欧盟总部进行学术交流、研讨和参加国际会议。
专业课程
中高级国际经济学、世界经济专题研究、开放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专题研究、开放经济学与中国案例研究、国际经济关系研究、国际资本市场研究、应用时间序列、利率理论与利率风险管理贫困经济学转轨经济学、数量分析方法、计量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中级金融学。
毕业去向
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国家政府部门、国有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会计事务所、高等院校和大型企事业单位。
最新资讯
近日对60位知名经济学家的调查显示,美国第三季经济成长2.0%的环比年增长率有可能比预期上调至2.8%. 虽然目前的经济形势虽有一些不确定性,但可以很肯定地说:美国经济在明年将再度遥遥领先于欧元区和日本.
美国经济的增长的动力将来自几个方面:
首先,奥巴马的成功连任和参议院保持在民主党手中,给了下一届奥巴马政府更多进行改革的动力,包括对财政赤字状况的改善,加大政府对经济的推动。经济学家预测如果美国政治家能够避免所财政悬崖,美国国明年的经济将会一片光明.
第二,美国将继续解决就业市场问题,从而提振消费者信心。周二即将出炉的11月美国消费者信心调查报告,将指明对财政悬崖问题的担忧是否损及信心. 近几个月来,在颇佳的就业数据支撑下,消费者信心有所改善.
第三,美国房地产市场回暖亦提振了市场人气.周二即将公布的Case-Shiller房价指数将表明是否房价上涨之势正在全国蔓延. 如果是这样,对经济来说将是个好兆头.
德意志银行外汇策略师James Malcolm说,美国楼市的上升趋势若能持续几年,应会对就业,税收,个人财富乃至信心产生很强的放大效果--这些都利多美元.
第四,美国的能源行业的重新崛起,因为美国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特别是页岩气的储量丰富。依靠高效成熟的社会体系,尤其是先进的开发生产技术以及完善的管网设施,使得美国页岩气的开发成本具有了商业竞争性,美国正成为世界上唯一实现页岩气大规模商业性开采的国家。在奥巴马政府的推动下,美国正朝着能源独立的方向快速推进。
以上四个原因加上美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将给美国2013的经济发展提供增长的动力。
Pictet资产管理公司首席策略师Luca Paolini预计明年第一季美国经济环比增长年率为1%左右,不过之后情况应会改善.
同样的,摩根士丹利预计,2013年全球经济仍将徘徊在增长与萎缩的边缘.
经济与企业研究咨询公司IMA Asia的董事总经理Richard Martin亦认为美国和中国颇具吸引力.
Martin认为,到明年第二季,全球性风险应会消退.美国当前最为紧迫的财政紧缩问题到那时应已得到解决.
贸易保护主义与危机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参加《2013财经年会》时,又一次批评了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行为。他表示,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监测,2008年10月到今年10月,出台了858套贸易措施,成员们说一套做一套,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形成巨大的障碍。
会上,陈德铭首先分析了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他分析称,世界复苏一波三折,充分说明了危机仍未消除,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到2008年国际危机, 发达国家的企业政府在去杠杆的过程当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几乎达到了极限,从经济周期看,世界经济仍然处于长周期的底部,要真正走出危机步入较快的增长轨道可能还有待时日。
接着,他称技术和贸易是拉动经济的两个大的引擎。技术的重大突破提高效率创造新的供给能力消费需求,能够催生新一轮经济的繁荣,而贸易和投资的快速发展可以充分发挥国别和地区的比较优势,整合利用全球的资源,形成规模经济,加快世界经济的步伐。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世界经济想要早点走出危机,应该把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遗憾的是世界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一些国家采取了很多和自然贸易背道而驰的做法,出台了很多贸易的保护措施,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监测,2008年10月到今年10月,出台了 858套贸易措施,成员们说一套做一套,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形成巨大的障碍,我们希望各国能够摒弃独善其身的做法,坚持反对各种保护主义,坚持开放,携手推 进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接着,他重申了中国坚持实施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201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达到了20%以上,进口额达到了1.7万亿美元,贸易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7.6%下降到了仅有2.1%,处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区间。
世界经济到底缺什么
显而易见,当今世界不缺资金。发达国家、国际货币的发行国争先恐后地出台了一轮又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大量的资金积聚在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据 美国方面统计,仅仅是美国的跨国公司,在全球就存有两万亿美元的现金。可惜的是,这些资金并没有转换为实际的投资。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也是资金充 裕,大量的外汇储备不断刷新历史纪录。这是一个不差钱的时代。
这个世界显然也不缺技术。有人认为,新的世界期待技术突破。事实上,有大量现成的技术正等待资金去投资,等待市场去挖掘。碳纤维、纳米等新材料 技术完全有可能改变世界;互联网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完全有可能在未来十年之内让马路上的汽车基本实现自动驾驶;互联网技术正在使人类的交流方式发生改变; 还有在生命科学领域,人造器官、基因疗法、干细胞等技术突飞猛进。
当今世界缺少资源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石油开采领域裂压技术的突破已经带来了美国的页岩气革命,据美国统计,其在3年内不仅可以实现能源的自 给自足,而且还能出口。印度尼西亚、南非、智利、俄罗斯等资源发达国家有大量的自然资源等待开发,它们担心的是未来供过于求,资源价格太低。亚洲的蒙古, 非洲的津巴布韦、莫桑比克等国家大量已经探明的矿山也等待着实业投资者去开发。
这个世界也不缺人才。中国、美国、欧洲合计每年有上千万的年轻人经过高等教育的培养,走进不同工作领域。创新的精神在史蒂夫乔布斯、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等人引导下比任何时代都高涨。
这个世界真正缺少的是良好的公共政策,是应对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种种国际挑战的对策。在公共政策方面稍微取得一些进步,摆出前进姿态的国家,都得 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比如英国,尽管基本财政赤字的GDP占比仍然高达6%,却以过去200多年来创纪录的最低利率水平吸引了大量投资。而在中国,大量的 资金沉淀在银行账户,寄存于在上一轮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获得巨大收益的民营投资者名下,他们看不清投资方向,摸不准下一轮政策的走势,因此不愿进行实业投资。
经济日报联合国5月29日讯(记者 张伟)联合国日前在其更新的《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中预计,全球经济前景在2014年和2015年将有所增强,增长率将分别为2.8%和3.2%,但这比联合国在2013年底所作的预测分别降低了0.2个和0.1个百分点。报告认为,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调整仍是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主要风险之一。
该报告称,下调经济预测的原因是2014年年初以来出现了一些变化因素,超出了原来的预期。这些变化包括北美遭遇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影响了美国第一季度经济增长;虽然原来的预测中已经考虑到世界一些地缘政治局势可能会给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但乌克兰的政局动荡和克里米亚危机超出了预料;此外,2014年年初,美联储开始减少月度资产购买量,再一次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不小的金融动荡,许多新兴经济体经历了资金外流、股票下跌和货币贬值。
报告显示,全球经济在2014年至2015年继续向好的方面发展。预计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在2014年和2015年为2.0%和2.4%,比前两年的增长高出约一个百分点。这是2011年以来,所有主要发达国家第一次同时呈现增长,有望形成良性循环,相互促进各国复苏。
宋清辉:中国将真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动机
长江商报消息 今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5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因此可以预见2015年中国经济走势将呈现出一股强大的新常态,如放弃以往依赖基础设施建设和出口来拉动经济的增长方式、央行降息推动无风险利率下行、地方债改革促使市场整体风险下降以及股市改革红利等将会进一步释放,并促进经济更快增长。
2014年以来,中国深化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改革所带来的红利开始越来越为世界所关注,这标志着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中国的经济改革稳健,世界经济也会稳健,中国不断深化改革对世界各国来说也是重要机遇。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算,2014年中国经济增量对全球经济增量的贡献率已居世界首位,达到27.8%。另外,中国通过经济结构调整改革带来的经济增长动力,对G20未来5年实现2%额外增长目标的贡献率预计高达40%左右。不少外媒刊文指出,世界经济应跟上中国步伐。
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明年经济增长步伐看似慢了下来,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实际的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我国中央高层意在通过调整未来的经济增速来控制未来经济走势,这种经济减速的“新常态”,只会让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更加平稳和有质量,如2013年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减速而并未失速,增长率达到7.7%。
部分国外经济学家担心明年世界经济,尤其是严重依赖通过对中国出口实现经济增长的资源型国家,会因2015年中国经济目标调整而受到影响,这是多虑了。中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所产生的巨大需求,不仅利于中国以内需为引擎拉动经济,而且对复苏中的世界经济也是巨大推力。
2015年,中国经济发展动力仍然十分强劲。明年我国经济发展中将更偏向于国内市场,总体目标即释放内需潜力,引进外资、促进进出口和对外投资平衡,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打个比方,过去经济增长主要靠“汗水”,即固定资产投资等,未来则主要靠“创新驱动”,即明年国家会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服务业发展,探寻经济发展新动力新常态。
通俗来讲,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中国经济的最大优势,明年起创新将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经济的发展与资本市场是一脉相连的。作为反映经济大趋势的“晴雨表”,我国A股投机迹象大于投资,股市基本偏离了宏观经济基本面,因此,新一届政府明年起对股市的改革力度将会剧烈加码。如从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注册制呼之欲出到沪港股市互联互通的成功实现,都体现了政府高层的意志和决心。
当前,我国股市表现相对于过去两年已有明显好转。A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拓展了企业融资渠道,基本上解决企业杠杆率问题。随着明年股市改革红利的进一步释放和人气的累积,股市将会进一步好转。
作为2014年资本市场最为重要的改革,金融体系改革无疑是今年最显著的改革。如作为“总理战略”,沪港通迈出了资本账户开放的重要一步,通过它中国经济基本成功融入到了全球市场经济中去。可以预料,明年沪港通将会进一步扩大,限额也会提升,两地商品交易亦会实施互通。
2015年开放深港通后,未来高层甚至还会开放内地与新加坡、中国台湾及伦敦的股市互通。届时,中国将真正建立起来一个更加以市场为导向、与全球市场相融合的资本市场。
中国正在从“世界工厂”向投资输出国转变,如作为“主席战略”的“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促进了相关承接国家产业升级和自主发展的能力,也推动着中国致力于建设更加开放和稳健型的世界经济。
根据官方预计,未来10年,中国对外投资将高达1.25万亿美元。中国市场和资本对世界经济而言,意味着巨大的经济增长动能,中国将真正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
2015年或将成为世界经济再平衡的关键一年。
2014年12月30日,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发布《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指出,世界经济增长结构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全球经济新平衡正在被塑造。报告指出,2015年世界经济增长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美国升息或将引发新兴经济体外资的大量撤离,并可能重创多国货币;地缘政治的持续恶化导致俄罗斯经济动荡加剧,以石油为主的国际能源价格持续下跌,可能会使全球经济陷入低利率、低通胀、低增长三者相互叠加的恶性循环;欧洲货币政策的不平衡性、日本经济政策的内在矛盾都增加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新兴经济体启动的结构性改革与创新或将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新动力。此外,以中国“一带一路”为主的经济发展新战略、以页岩气开发为代表的新能源及工业4.0为核心的新工业方式有望为全球经济复苏打开新空间。
英国
当前国际环境十分恶劣,同时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若想在英国找到快速或简单的解决办法来推动其经济增长可能不大,特别是考虑到当前英国政府的财政限制。
然而,我认为在未来十年,英国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回潮和技术、服务支持。
增长和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是加强政府和商业合作。从我和一些商业领袖的谈话中可以得知,这点很有可能会实行。
在最近的预算案中,政府宣布从2015年开始,直到2020年,每年拿出30亿英镑的政府预算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尽管这样,和其他国家相比,英国基础设施投资占GDP的比例仍然不高,例如,中国、日本、墨西哥和美国。而且,如果英国想要在一些关键领域加强现代化建设,如发电和传输网络,就需要寻找替代资金。
经济展望
2022年4月1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6%,较此前预测下调0.8个百分点。
主词条:《世界经济展望报告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4 02:18
目录
概述
形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