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SP(白人
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即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的简称,是指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裔的、富裕的、有广泛政治经济人脉的
上流社会美国人,多用于泛指信奉
新教的欧裔美国人。这些人是
美国共和党的重要支持者,共和党也一直将实现他们的价值观作为自己的目标之一。
简介
1964年迪格比·波茨尔(E. Digby Baltzell)在其书《新教当权者:美国的贵族和社会等级》中使用后,这个词便逐渐在美国社会传播开来(注意此词是1962年另一位学者首创的)。WASP的原义是指美国的
新教上流社会,即殖民时代来自英国(尤其是
英格兰和
苏格兰)的移民,这些人属于基督新教中的
长老教会、
公理会和
美国圣公会等教派。现在这个词也岀现在其它一些有过相同殖民历史的英语国家中,如
澳大利亚。
现在的WASP词义比当初创建时涵盖的内容要广泛得多。今日所有讲英语的欧裔新教徒都能称作WASP,即使不是盎格鲁人、
撒克逊人和相近族群的后裔也可以。不过
犹太人、
天主教徒和东正教徒则不包括在内。这个用法其实陈腐且不严谨,因为美国国内的新教徒拥有错综复杂的血统,分散在很多教派中。祖先可以来自英格兰、
苏格兰、
威尔士、
康沃尔、
爱尔兰、德国、
荷兰、
斯堪的纳维亚或法国的雨格诺派;可以属于美国圣公会、
长老会、信义宗(路德宗)、
卫理公会、公理会、荷兰
改革派、
贵格会、浸信会、福音派甚至
摩门教等等。不光是
精英阶层,各个
社会阶层都有他们的身影,即使被讽刺为“白色垃圾”的下层贫困白人也可能是WASP。
美国东海岸WASP这个词可以经常听到,一般用来比较最初的
殖民者和后来的欧洲移民,如爱尔兰裔天主教徒、犹太人、意大利裔和其它“少数白人民族”等。
美国南方则不同,因为
南北战争后迁至此地的移民相对很少,所以WASP这个词也就不常听到。
路易斯安那州南方和
佛罗里达州南部是例外,因为法国和
拉丁美洲移民者占大多数。除这些地方外,美国南方的白人则大部分都是
不列颠群岛人的后裔。不过由于历史矛盾等原因,居住在
弗吉尼亚州、南、北卡罗莱那州海岸的英格兰人后裔和居住在高地的苏格兰-爱尔兰人后裔之间也在语言、文化上有很大不同。
美国西部则经常用“Anglo”(盎格鲁)这个词形容非拉美裔的欧裔英语使用者,所以这个词也就比WASP范围要更广一些。英裔美国人和其它族群之间的区别并没有像在东海岸那么明显。
近年情况
美国研究机构PRRI2016年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只有43%的美国人是白人基督徒,30%是白人新教徒。
而追溯到1976年,白人基督徒的比例高达81%,白人新教徒的比例也达到55%。
近年来美国保守和宗教势力一直在扩大,很多WASP从
原教旨主义基督教的教义出发,反对堕胎、
同性婚姻甚至
同性恋等自由主义者支持的事务,希望能够“恢复美国式的生活”。
WASP价值观是
美国共和党主流价值观,它并不仅存在于WASP这个阶层也影响到其他阶层。
民主党中白人基督徒比例已经从十年前的50%缩水至如今的29%,18-29岁的民主党人中仅有14%为白人基督徒。而在共和党人中,约有73%属于白人基督徒宗教团体。所以,这种价值观和肤色无关,甚至和党派无关,和
社会地位有关,和
教育背景有关。
美国社会历来是多元的,但“多”中有“一”,即WASP(白人
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自美国建国以来,WASP一直是美国社会的主流,这即是“美国特性”所在。
多元文化主义反对这一传统,它要求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和企业等,对移民、少数族裔、
单亲家庭、女性、
同性恋者等“下层阶级”和不同社会
文化群体予以“政治承认”,希望借助议会立法和政府
行政命令,扩大和完善
社会福利计划,增加教育资助基金,让少数族裔和
弱势群体在就业、晋升、
银行贷款、获取合同等方面享有优先权利。
在
多元文化主义的推动下,原本志于机会均等和反对种族歧视的平权政策,在相当多美国人眼中已经演变成“歧视”
强势群体的种族优待。比如在特别关系公平、最容易引起关注的教育领域,不少美国大学曾出台措施,对少数族裔和妇女给予特殊优惠,结果是任何一个白人孩子都可能在考试分数高于黑人孩子时遭到投考大学的拒绝,而考分相对较低的黑人孩子可能被录取。
多元文化主义还使“
政治正确”成为流行时尚,这使一个标榜“言论自由”的国家,出现了大量言论禁区,而犯禁者将受到有形无形的惩罚。“DNA之父”、
诺贝尔奖获得者
詹姆斯·杜威·沃森(James D. Watson)就曾因发表关于“黑人智商不如白人”的言论而遭到黑人社群的谴责和美国科学界的抵制,结果因此丧失收入来源,乃至在2014年不得不靠出售自己的诺贝尔奖牌化解生活困难。
美国最初是一个以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为主体的国家,至今也将该群体的文化视为美国国民身份的核心。非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移民往往被视为“低劣”种族。
相关笑话
WASP是美国的主流族群,别的种族要经过他们的文化道德标准来评判,因为经济政治实力存在巨大差异,很自然会被他们视为劣等,所以有关这类人的笑话一般都有嘲讽的情绪在内,并不一定是因为WASP本身有多逗乐——这一点正好和他们“无趣、冷漠、没有人情味”的
典型形象呼应。
·什么情况下屋子里会聚集4个以上的WASP? 聚餐时。(讽刺爱独处、爱安静、不活泼)
Q: What happens when four WASPs find themselves in the same room? A: A dinner party.
·WASP妈妈晚饭会做什么? 汤、色拉、面包、主菜、蔬菜和甜点。(讽刺死板、一成不变)
·换个灯泡需要多少个WASP? 三个:两个人调酒,一个人去叫电工。(讽刺爱喝酒,厌恶
体力劳动)
典型形象
此词本身含义重复,因为盎格鲁撒克逊人就是白人,White(白)是没有必要的。同时小写的“wasp”又是“黄蜂”的意思,会给人一种讨厌蜇人的感觉。曾有一段时间人们用ASP来替代,既省略了累赘的部分(W),又保留了和
有毒生物的联系(asp是
角蝰,一种
毒蛇)。此词经常用作贬义,用来打趣、嘲讽这类白人在历史上盛行的
种族主义、
排外主义、
反犹太主义、反天主教和文化
种族优越感心态。
有人说,在今日的美国,WASP群体是唯一能够让大家随便嘲笑又不会激发严重抗议的族群。一说到WASP,人们通常就会联想起一些典型的形象,如古板、贪婪、自私、节俭、势利、冷淡、
工作狂、无表情、高傲等等。另一方,有的美国人倒很乐意称自己为WASP,不过总是带有一种
负罪感(另一个特点)。因为这个词中的“白”是根据肤色来评判的,所以一般认为是种族歧视词汇,不过迄今为止的用法相对其他一些蔑称来说(如
nigger,
黑鬼)还是很温和的。
从外观上来讲,这类人看起来像典型的“
英格兰”人:身材瘦长,肤色苍白里透着红斑,金发碧眼。总喝酒所以脸色通常是
甜菜红;由于基因等生理原因,皮肤无法晒成
古铜色,最多是晒伤红:这两点加在一起产生了另一个贬义词“redneck”(直译:
红脖子),用来形容在户外辛苦工作被晒得通红的白人,而这种白人一般都是下层社会的工人或农民,所以“redneck”就是“乡巴佬、没文化的下等白人”等意思。
早期WASP
最早的WASP精英阶层自从19世纪早期起便牢牢占据着美国的上流社会。子女从私立中学直接升入
常春藤盟校,学习上流社会的习俗、礼仪、举止,与其它名门望族建立关系,掌控着美国的财经、文化和政治等重大领域。族内通婚防止遗产外流;
马球、游艇等是有钱、休闲阶层的独有娱乐方式。《社会名流录》等手册记录着
上流社会家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他们流连于相同的私人俱乐部,去相同的教堂,居住在一起(
费城的Main Line和
波士顿的Back Bay富人区是最明显的两个例子),一切都和暴发户严格区分开来。随时间推移,这些人也逐渐在
美国中西部和西部定居,开始分散至全国。
而后来迁至美国的移民者并不富裕,和上流社会也没什么联系,所以在宗教、文化等各个方面与最开始的WASP相去甚远。这些人成立了独立的政治、经济、学术机构团体来与上流社会抗衡,削弱了原来精英手中的权势和财富。不过直到
二战后,老上流社会的声势才开始显著下滑。《士兵权利法案》规定贫困移民的孩子也可以接受
高等教育;
公民权立法宣布工作场所的各种歧视为非法。美国战后1945年至1964年的繁荣期带来大量的财富和机会,规模庞大的
中产阶级兴起。尽管如此,旧有的WASP阶层仍然在美国文化、政治和经济界精英中拥有极大的势力。
WASP族群在美国社会依旧随处可见。这些人依然处于中上阶级以上,家境富庶,出没于上流社会,子女仍然在私立中学和常春藤盟校学习;如今主要聚居在新英格兰和东北部地区。不过因为移民的关系,这些地区的人口是以天主教为主,再也不是WASP的主宰地带,而且常春藤盟校也开始避免过分地招收WASP学生。在美国中西部地区,虽然主要居民是来自东北部、
宾夕法尼亚州、弗吉尼亚州等先锋的后裔,而且大多数人信奉新教,但这个词并不适用。在南方这个词要常用一些,不过因为南方主要是福音派,和北方的WASP在教育和
文化价值观上有分歧,所以这个词在南方的含义和在东海岸并不一样。总而言之,美国新教徒的主要聚居地已经转移到了中西部和南部,随着这些地区势力逐渐扩大,他们所代表的形象和文化风貌与原来东海岸的WASP已经大相径庭。
按血统来划分的话,WASP在美国仍然是多数族群(用宗教派别划分并不一定准确,因为东海岸的很多人已经转而相信
不可知论)。因此,WASP所代表的这个阶级或人群通常地位不俗,有钱有势,于是也成为美国其它种族反感、厌恶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