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VHC检测是指
REACH法规中SVHC所控制的物质含量检测
监测内容
REACH法规附件XIV候选清单即SVHC清单,满足一定要求条件的制造商或进口商应向
ECHA进行
SVHC通报,否则产品将禁止进入欧盟市场。检测只是分析产品中SVHC存在情况的手段,但不是
REACH法规的强制要求;检测以及符合性评估报告,有实验室资格的机构才能很好的完成整个
REACH服务,而不仅仅是检测。如何衡量一个企业的REACH能力,
国家实验室认可委所颁布的
CNAS证书是重要的衡量依据。CNAS证书证明一个实验室是按照ISO17025来进行管理的,这一认可目前受到世界58个国家互认。
通报对象
REACH法规附件XIV候选清单即为
SVHC清单,REACH法规规定,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高度关注物质(SVHC),物品的制造商或进口商应向ECHA进行通报:
● SVHC物质在物品中的
总含量超过1t/y/生产商或进口商;
● SVHC物质在物品中的总含量以质量分数计超过0.1%的浓度。
● 欧盟制造商
● 欧盟进口商
● 非欧盟生产商(必须委托唯一代表OR进行)
通报时间
何时进行通报
● 2010年12月1日之前列入SVHC清单的物质,通报须在2011年6月1日起6个月内提交;
● 2010年12月1日之后列入SVHC清单的物质,通报须在公布之日起6个月内提交。
清单发布过程
SVHC清单发布过程
SVHC预计将产生1400到2000项。
● SVHC第一批清单(15项)于2008年10月正式公布生效
● SVHC第二批清单(14项)于2010年1月正式公布生效
● 2010年3月30日,
丙烯酰胺被列入SVHC清单
● SVHC第三批清单(8项)于2010年6月18日正式公布生效
● SVHC第四批清单(8项)于2010年12月15日正式公布生效
● SVHC第五批清单(7项)于2011年6月20日正式公布生效
● SVHC第六批清单(20项)于2011年12月19日正式公布生效
● SVHC第7批清单(13项)于2012年6月18日正式公布生效
● SVHC第8批清单(54项)于2012年12月19日正式公布生效
通报原因
欧盟对境内流通产品执行
REACH法规。欧盟境内产品必须履行REACH法规的各项义务,才能合法生产或进口。各国针对REACH法规立法通过了严厉的监管和惩罚措施,欧盟海关可进行REACH符合性审查,若违反REACH法规,将面临
产品召回、罚款甚至监禁。
企业的责任和义务
·作为物质进行销售时,需要像下游用户提供
SDS(安全
数据表)。
·作为混合物(配制品)中的一种物质,当此物质含量≥0.1%时,需要向下游用户提供SDS。
·在物品中SVHC质量
百分比>0.1%时,必须向物品的
接受者或者应消费者要求,在45日免费提供可获取的充足信息,包括物质名称及其含量等。
·2010年12月1日前被列入清单的SVHC,在物品中
质量百分浓度超过0.1%且总量大于1吨/年,则必须在2011年6月1日完成向ECHA通报的义务。2010年12月1日后被列入清单的SVHC,满足通报条件的,必须在列入后的6个月内完成通报。
分析方法
SVHC检测方法
玩具、
电子电器、纺织皮革、
机械设备、金属表面处理、
橡塑产品、涂料、贵金属生产等企业及其供应链上的企业,经常会收到来自进口商或下游
采购商的关于SVHC要求——提供SVHC检测报告,那么SVHC如何检测呢?
(1)同类材料混合测试方案
(2)单批SVHC检测方案(适合产品工艺未发生改变的产品)
(3)人工分析排除产品无需检测的SVHC项目
(4)运用
HENZ系统进行材料
风险分析,筛选出
高风险材料进行针对性SVHC检测
对自己产品中是否含有高
关注度物质(SVHC)进行检测,排查是否含有高关注度物质。最好是跟供应商一同应对,分摊费用,把供应商提供给自己的产品的原材料进行搜集,然后对原材料进行
中测检测,最终整合成产品的
符合性CHB评估报告,再进行
费用分摊。而符合性评估报告就是体现产品最终符合
REACH法规情况的说明,进口商只要获得这个报告,那么企业就是履行了该履行的义务了。如果确认产品符合了通报的规定,那么还需要尽早做好通报工作准备。
检测只是分析产品中
有害物质存在情况的手段,但不是
REACH法规的强制要求。分析产品中的SVHC存在情况,目前工业界普遍采用并且
ECHA在指南文件中推荐的方式是:“材料学分析与供应链材料物质数据信息传递”!区别于SVHC检测。
“材料学分析与供应链材料物质数据信息传递”的特点:
1、工业界普遍认同进行扫描式的材料学分析是识别产品中物质存在的合理步骤
2、通过供应链材料物质
数据收集且传递给下游进口商,今后在工艺,原材料不变的情况下不需要做
数据修改。
3、通过材料学分析,减少需要进行检测的材料和物质,将大大减少物质的
控制成本。
4、不需要检测的材料和项目,在不同供应链层次中,都不需要检测,将进一步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法规应对成本。
5、法规符合
兼容性强。面对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法规标准,通过材料学分析与供应链材料物质数据信息传递,将 “一劳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