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都国际机场(Beijing Capital International Airport,
IATA:PEK,
ICAO:ZBAA),位于中国北京市朝阳区、顺义区,西南距
北京市中心25千米,南距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67千米,为4F级国际机场,世界一流大型国际枢纽、中国第一国门、国家门户枢纽。
历史沿革
1950年,机场建设计划提出,选址在东郊的孙河地区。后因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工程被暂时搁置。
1954年,民航局选定原顺义县天竺村以北、二十里堡以东地区为机场场址。
1955年6月10日,机场建设项目正式开工。
1957年12月,机场竣工并通过国家验收。
1958年3月2日,机场正式投入使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首个投入使用的
民用机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四个开通国际航班的机场(前三个开通国际航班的分别是上海龙华机场,1926年;
昆明巫家坝机场,1937年;
重庆白市驿机场,1939年)。机场建成时仅有一座小型候机楼,称为机场南楼,主要用于VIP乘客和包租的飞机。
1965年,机场进行了第一次扩建,将原2500米的跑道延长至3200米、增建了6个停机位。同年,中央政府也决定开放北京作为国际通航点。
到1965年底,机场已开通国内航线46条,有通航城市76个。
1965年3月1日,北京—成都—拉萨航线开通,通航的省会城市到达27个。
1972年4月29日,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向国务院报送《关于修建首都机场国际候机楼的请示》。
1973年5月13日,国家批复同意《关于修建首都机场国际候机楼的请示》,并确定投资6600万元人民币。
1974年8月,机场的第二次大规模扩建正式动工,并被列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
1980年1月1日,机场内面积为6万平方米的T1航站楼及停机坪、楼前停车场等配套工程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
1982年1月,机场东跑道向南头延长600米的扩建工程和一号航管楼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同时,扩建工程还修建了6万平米的新航站楼。楼内设置有中国民航首次采用的自动门、自动人行步道、自动扶梯以及行李系统、飞行动态显示牌、闭路电视等。
从1988年开始,T1航站区经历了前后七次改扩建,在这七次改扩建中,T1航站区改建了行李分拣大厅,扩建了主楼及引桥等,并将航站楼面积增至8万平方米,旅客吞吐量保障能力提高到800万人次。
1988年3月,随着中国民航体制的改革,当时的北京管理局分拆组建了中国民用航空华北地区管理局、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等三个单位。“首都机场”也正式更名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1992年,国家计委批复机场二号航站楼(又称“T2”)可行性报告。
1995年10月,机场开始建设T2航站楼,并列入国家重点工程。
1999年10月,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公司正式成立。
1999年11月01日,机场T2航站楼正式投入使用。T2航站楼投入使用的同时,T1航站楼开始停用装修。
2000年1月,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公司通过国际配售及在香港公开发售的方式发行新股,共募集资金约3.52亿美元。2月1日,股票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交易。
2004年3月,机场第三次大规模扩建工程顺利开工。
2004年9月20日,机场整修完成的T1航站楼重新投入使用,专门承载中国南方航空航班。
2007年12月,机场扩建工程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2008年春,配合机场扩建工程(T3航站楼)完工,T1航站楼封闭改造,中国南方航空转往T2航站楼运营。在T1航站楼改造完工后,海南航空集团(国内航线)旗下的
海南航空、大新华航空、
天津航空、金鹿航空(现为北京首都航空)取代中国南方航空成为T1航站楼的独家运营公司。
2005年1月29日,56年来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首次不中停香港的台商包机在机场降落。
2008年2月29日,位于T1和T2航站楼东边的T3航站楼和第三条跑道建成投入使用,能承载
空中客车A380等新型超大型客机。3月26日,有20家航空公司转至T3航站楼,转场后T3航站楼承担机场60%旅客吞吐量。
2019年1月,民航局印发《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转场投运及“一市两场”航班时刻资源配置方案》和《北京“一市两场”转场投运期资源协调方案》。配置方案和协调方案规划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定位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亚太地区重要复合枢纽、服务于首都核心功能,将在现有基础上,缓解“拥堵”,提质增效,实现旅客吞吐量8200万人次的工作目标。
2020年5月3日,北京首都机场T1航站楼所有国内航班全面转场至T2航站楼运营。8月25日,首都机场西跑道大修系列工程开工。10月19日上午完成了工程竣工验收,下午进行了行业验收并形成了行业验收意见。10月19日晚间,首都机场方面发布公告称,西跑道大修系列工程圆满完成,于24:00开放运行。11月18日消息,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北京移动)近日宣布,继北京大兴新机场后,公司已经全面完成首都国际机场的5G网络建设和开通。
2021年,首都机场新增三个国内航点,分别为淮安、图木舒克和荆州。
2021年12月10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以下简称“国航”)航班于12:05降落于上饶三清山机场,13:10搭载100名旅客飞往首都国际机场,这是首次架起上饶至首都机场的空中桥梁。
2021年12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将至,首都国际机场成为唯一官方入境口岸。
2022年6月,地铁首都机场线3号航站楼站乘客候车大厅正式开放启用。
2023年1月,首都机场T3航站楼增设入境查验通道。
2023年1月8日,首都机场入境客运航班恢复至T2及T3-E运行后,T3-D暂停使用并实施改造。
2023年3月9日凌晨,搭载200余名中外旅客的埃及航空客机从北京首都机场起飞往埃及首都开罗机场。这是暂别3年多后,埃及航空重新执行从北京直飞开罗的航班。
2023年3月26日零点,恢复使用T3-D(3号航站楼D区);北京时间4月2日13:11,海南航空北京—西雅图HU495直飞航班从北京首都机场起飞,于当地时间9:00到达西雅图塔科马国际机场,这标志着海南航空正式复航北京—西雅图国际航线。6月24日,海南航空恢复北京—布拉格直飞航线。
2023年8月1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二号航站楼将启用西区卫星厅。
2024年5月,据华北空管数据统计,2024年“五一”假期,华北空管共保障首都、大兴两机场进出港航班10124架次,比去年“五一”假期增长5.4%。其中首都机场进出港航班5695架次。
2024年7月12日,海南航空正式开通北京—蒂华纳—墨西哥城航线。7月15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公告,新增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丽江三义国际机场和磨憨铁路口岸等3个口岸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口岸。9月1日,海南航空开通北京=东京(羽田)直飞航线。
2024年10月27日零时起,首都机场正式执行冬航季航班计划,新航季将持续至2025年3月29日结束,共计154天。新航季,首都机场客运航班量略有增加,国航部分国内航班所在航站楼进行调整。数据显示,新航季首都机场日均计划执行航班1248架次,较2023年冬航季增加3架次,其中,国际客运航班预计达到日均176班,较2023年冬航季增加10班。首都机场计划通航航点共计211个,客运航点206个,其中,国内客运航点(含港澳台地区)为124个;国际航点预计达到82个,较2024年夏航季新增巴士拉、海参崴2个航点。新航季,国航部分国内航班所在航站楼将进行调整,其中,合肥、黄山、赣州、南宁、义乌等12个航点将从2号航站楼转至3号航站楼运营;绵阳、南昌2个航点将从3号航站楼转至2号航站楼运营。
2024年11月10日,海南航空执飞的北京至多伦多之间的航班从北京首都机场起飞,这也是中国和加拿大直航增班启动后最早恢复直航的航班。
2024年11月13日上午10时24分,该航司CA1405航班搭载119名乘客从北京飞抵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这标志着国航第二架C919国产大飞机正式投入运行,这也是该架飞机执飞北京首都-成都双流航线的成功首航。
2024年11月27日起至2025年3月29日,调整北京—阿斯塔纳航班的航班时刻。优化后的KC227航班时刻为每周三、周六13:45从阿斯塔纳出发,22:00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KC228为每周三、周六23:00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出发,次日2点抵达阿斯塔纳,以上均为当地时间。
建设规模
建设分期
1958年3月2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投入使用,但仅有一座机场南楼。1965年,机场进行了第一次扩建,将原2500米的跑道延长至3200米、增建了6个停机位,并增添了无线电通信导航等设施,局部改建了候机楼、新建了贵宾候机楼。
1974年8月,机场的第二次大规模扩建正式动工,并被列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1980年1月1日,机场内面积为6万平方米的T1航站楼及停机坪、楼前停车场等配套工程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1982年1月,机场东跑道向南头延长600米的扩建工程和一号航管楼工程建成投入使用。
1995年10月,机场开始建设T2航站楼,并列入国家重点工程。1999年11月1日,二期工程T2航站楼投入使用。T2航站楼比T1航站楼面积更大,可以同时处理20架飞机的停靠。T2航站楼在T1航站楼翻新期间取代了其功能,同时还要承担国内及国际航班的服务。T2航站楼主体33.6万平方米,配套工程16项、包括46.4万平方米的候机楼停机坪,以及停车楼、货运站等。航站区扩建工程完成后,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可达3500万人次,高峰小时旅客吞吐量可达1.2万人次,年起降架次可达19.32万架次。T2航站楼开放之后,T1航站楼随后关闭翻新。
2004年9月20日,T1航站楼重新开放,专门为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和厦门航空(已转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运营)的国内航班使用(两公司的国际航班仍在T2航站楼)。在T3航站楼投入使用后,T2航站楼一部分航空公司航班2008年2月29日和3月26日分两期搬迁往T3航站楼。
T3航站楼
T3航站楼主楼由荷兰机场顾问公司(
NACO)、英国
诺曼·福斯特建筑事务所负责设计,2004年3月26日完成航站楼T3主楼工程及监理合同的签定,机场开始三期扩建工程。2007年12月,扩建工程完工。T3主楼及其配套工程位于现有东跑道和新建跑道之间。T3航站楼的T3C主楼工程是整个扩建中最集中体现功能和形象的关键工程,工程量最大,技术最复杂,建设任务最为艰巨的T3C主楼及其配套工程位于现有东跑道和新建跑道之间。
T3航站楼耗资270亿元人民币建成,是国际上最大的民用航空港、国内面积最大的单体建筑。其总建筑面积98.6万平方米。3号主楼建筑面积为58万余平方米,单层面积18万平方米,拥有地面五层和地下两层,由T3C主楼、T3D、T3E国际候机廊和楼前交通系统组成。3号航站楼南北两座建筑(T3C和T3E)由于距离过长,两座楼之间建造有旅客捷运系统以方便乘客。
T3航站楼于2008年2月29日和3月26日分两期投入运营。2008年,T1航站楼再次关闭改造。中国南方航空和厦门航空搬迁往T2航站楼。2008年6月27日起,海南航空转场T2航站楼,T1航站楼成为海南航空集团国内航班的专用航站楼。
特殊候机楼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专机候机楼位于T3航站楼西侧,2003年,由中国航空设计院通过招标担任设计。2006年10月31日,候机楼正式启用,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造价6亿元。该楼主要用于政府出行,以及接待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来访等正式活动。机场公务机候机楼位于专机候机楼西南侧,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于2008年7月27日启用。
廊坊城市航站楼
廊坊城市航站楼位于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紧邻京沪高速、京津高速等主要交通线路。旅客可在此享受值机、行李安检、行李托运、机场巴士于一体的顺畅乘机服务。
2023年2月20日,首都机场廊坊城市航站楼开启试运行。廊坊城市航站楼是首都机场首座具有全服务功能的跨省城市航站楼。
设计参数
运营情况
航线航点
截至2016年底,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拥有基地航空6家,分别为中国国际航空、中国东方航空、海南航空、首都航空、顺丰航空,厦门航空在北京朝阳区设立分公司;截至2018年12月,有国内(含地区)航点160个,国际航点136个;共开通国内航线132条、国际航线120条。
截至2024年,英国航空(已转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尼泊尔喜马拉雅航空、文莱皇家航空、俄罗斯艾菲航空、摩洛哥皇家航空、首都航空(已转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河北航空(已转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吉祥航空、芬兰航空(已转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美国航空(已转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中国东方航空(除“京沪快线”外,其余已转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马来西亚国际航空(已转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澳门航空、摩洛哥皇家航空、波兰航空、阿提哈德航空(已转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韩国济州航空、乌拉尔航空(已转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先后入驻机场。
2024年10月27日至2025年3月29日,执行2024/25年冬春季航班计划。在新航季,首都机场日均计划执行航班1248架次,较2023年冬航季增加3架次。
备注:①中国南方航空(含厦门航空、河北航空)往返北京的航班全部转场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运营;②中国东方航空除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往返上海虹桥国际机场的“京沪快线”继续运营外,其余航班全部转场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运行。
人工值机
截至2017年7月,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拥有三座航站楼。T1航站楼为海南航空集团国内航班专用(包括海南航空、大新华航空、大新华快运、首都航空、天津航空);T2航站楼为中国东方航空、中国南方航空、厦门航空、深圳航空、重庆航空、海南航空(国际航班),以及
天合联盟和非联盟的国外航空公司运营航班。T3航站楼为中国国际航空、深圳航空、山东航空、上海航空、四川航空,以及
星空联盟、
寰宇一家和非联盟的国外航空公司运营航班。
自2021年9月30日零时起,国航、汉莎航空、国泰航空、长荣航空、中华航空、西伯利亚航空的国际及港澳台地区客运出港航班,澳门航空的进、出港航班将转场至2号航站楼运营。其中,CA867航班(北京-深圳-约翰内斯堡)仍在3号航站楼运营。
便民服务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顾客服务中提供航站楼内的一站式服务,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面向旅客、航空公司以及其他驻航站楼客户的唯一对外服务窗口。提供问讯服务、指路服务、会议接站服务、航站楼活动审核、特殊旅客服务等服务。问讯服务柜台的机场服务大使为进出航站楼的旅客提供旅客流程、航班信息、航站楼旅客服务设施等方面信息的问讯服务。
忘记车辆停放位置时,可前往停车楼场问讯柜台或者“黄马甲”人员,机场提供24小时免费寻车服务。
2018年10月26日起,首都机场各停车楼(场)将新增停车费“提前支付”方式,这是继开通支付宝“无感支付”、银联闪付等便捷缴费方式后,首都机场再次升级“智慧停车”服务。
银行服务为旅客提供人民币、主要外币币种的存款、信用卡服务,并可办理国内汇票、支票、汇兑及国际汇兑、外币兑换、代售代兑旅行支票等业务;航站楼里多处设有ATM自动提款机和自动货币兑换机。
医疗急救站为旅客提供航站楼内出诊,急救及转送病人等服务,并备有各种常用的急救药品。
母婴室为携带婴儿出行的父母提供便利,室内设有婴儿打理台、水池、座椅等设施,并提供小号纸尿裤与婴儿湿纸巾,母婴室还加装了220V的安全电源。
服务地点:
T1航站楼:二层出发层隔离区内东、西卫星厅
T2航站楼:大部分洗手间的旁侧
T3航站楼:大部分洗手间的旁侧
备注:更多服务请参阅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官方网站:机场服务
2024年2月5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境外来宾支付服务示范区正式启用,与机场内各场景支付服务设施有机联动,为境外来华人员提供境外银行卡刷卡、扫码支付、外币兑换、现金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等多元化支付体验,覆盖购物、餐饮、交通等场景。
客货运量
1993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
1995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500万,比1994年增长29.23%。
2000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达到2169万人次。
2004年11月09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万人次,全年旅客吞吐量达到3500万人次。
2005年12月23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万人次。
2007年12月5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万人次。
2008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500万人次,达到5592万人次,同比增长4.4%。
2009年11月30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突破6000万人次,使得机场成为世界第四大机场。
2010年12月9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7000万人次。
2012年12月26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000万人次。
2016年12月14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9000万人次。
2018年12月28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亿人次,成为中国第一个年旅客吞吐量过亿人次的机场;也是继美国亚特兰大机场后,全球第二个年旅客吞吐量过亿人次的机场。
截至2024年5月19日已达到2505万人次,日均旅客量达到17.9万人次,其中国内旅客吞吐量1992万人次,日均14.2万人次;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连续4个月超过100万人次,并于5月16日突破500万人次,日均3.7万人次,国际及地区旅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300%。4月,首都机场国际及地区旅客量达到119万人次,日均接近4万人次。
截至2024年6月26日,北京口岸2024年出入境人员总量已达800万人次,是去年同期的2.9倍。随着暑期的到来,首都国际机场口岸将迎来出入境高峰。2024年以来,首都国际机场口岸出入境人员量超600万人次,同比增长1.6倍。
截至2024年7月,首都机场:国际及地区日均旅客吞吐量达4.4万人次创4年来新高。
截至2024年8月7日,首都机场累计保障进出港旅客4002万人次,相比去年提前66天突破4000万人次。
2024年9月2日,首都机场集团亮出暑运“成绩单”。暑运期间(7月1日至8月31日),首都机场所辖成员机场共保障航班起降32.6万架次,客流量达4694.7万人次,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4.9%、11.4%,分别较2019年同期增长17.5%、15.3%,均创暑运保障历史最好成绩。
截至2024年9月8日,在免签政策利好以及暑期航空市场的强劲推动下,2024年首都机场国际及地区航线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30%。
2024年,北京首都机场和大兴机场两场旅客吞吐量预计将突破1.1亿人次,超过2019年水平。预计在“十一”假期期间,首都机场2024年旅客吞吐量将突破5000万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超过30%。
截至2024年9月25日,首都国际机场口岸2024年以来出入境人员量已突破1000万人次,已超口岸去年全年出入境人员总量,较去年全年增长33%。2024年国庆假期,首都机场进出港航班8391架次。
截至2024年11月7日,首都机场集团下辖的首都机场、大兴机场2024年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10005.9万人次,较2023年同期增长29%,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8%。标志着北京航空市场经历疫情冲击之后,继2018年和2019年两年旅客量突破1亿人次后,再次实现旅客吞吐量的显著增长。
2024年11月20日,首都机场旅客2024年度吞吐量突破6000万人次,同比增长29%,其中国内旅客占比78%,同比增长17%,国际及地区旅客占比22%,同比增长103%。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首都国际机场口岸入境外国人约191万人次,免签入境71万人次,超2.8万人次外国人在口岸享受144小时和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特色服务
进口口岸
截至2013年,中国有14个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多为海港口岸,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中国首家空港型整车进口口岸。
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管委会与相关部门,于2013年6月前完成有关部门对整车进口口岸的联合验收工作,使之投入运营。口岸建设仅涉及到的设施投入资金就达到近10亿元人民币。
消费者可直接在北京口岸办理各种手续并取车,不仅降低因中转环节产生的运费等各种成本,而且时间可减少一半以上。
自助值机
2015年11月,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推出全自助行李托运及自助登机服务。
自助登机服务就是实现旅客持着登机牌通过闸门登机的自助登机体验,机场T3C楼国内出发部,如C02、C03、C05、C07、C08等登机口的自助登机设备已经安装,并且调试完毕,不仅可以识别全新的二维码登机牌,还同时兼容一维码识别。旅客只要扫描登机牌上的一维或者二维条码,便可自行完成通道验票,实现登机。根据实际测试,单个登机口双通道旅客登机速度可达24人/分钟,有效缩短了航班保障时间。
自助登机系统在发现前、后两名旅客间隔过近或者旅客在登机通道停留时间超时等特殊情况后,自助登机通道在发出报警的同时,自助登机控制系统终端会自动弹出提示框,显示发生登机异常情况的旅客姓名、登机号、座位号、异常原因及自助登机通道号信息。自助登机服务的实施有效缓解了登机服务人员的现场压力,使工作人员能有更加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关注需要帮助的旅客。
自助登机流程:
1.在航班允许登机,自助登机通道条码阅读区的指示灯显示为绿色后,旅客自助扫描登机牌上的一维或二维条码。
2.自助登机系统确认旅客登机牌信息正确,将自动开启登机闸门,允许旅客通过。旅客通过自助登机闸门,闸门关闭,系统自动识别旅客离开自助登机通道区域后,自动将旅客在系统记录为已登机旅客。
3.自助登机系统可为持电子登机牌、或者原登机牌舱位、座位有更新信息的旅客自动重新打印纸质登机凭条,系统在确认旅客信息无误后,登机闸门开启,允许旅客通过。
“全自助行李托运”服务是指由旅客自助完成办理登机牌、打印行李条、交运行李、领取行李凭证的全流程值机手续。行李处理采用自动分拣和高速传输系统。该系统输送线路总长60公里,传输速度最高7米/秒,每小时可处理行李2万件。旅客的行李在通过设备时,会进行安检,因此如果行李当中夹杂有易燃易爆、充电宝以及超量的液体时,都会被自动退回,这样保证了行李在后续机上运输的安全。
过境服务
自2015年04月15日零时起,搭乘国际或地区航班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过境前往国际或地区,在机场停留不超过24小时,中途不离开机场口岸限定区域的旅客,可免除边检查验手续。符合上述条件的旅客将改由地服人员采集旅客信息。信息采集时间由原来约45秒每人缩短至10秒每人,实现中国国内速度最快、效率最高的过境旅客信息采集,提高机场国际转国际中转能力与效率。据机场有关负责人介绍,享受24小时过境免办边检手续政策的旅客范围不存在国籍限制,外籍人士、中国内地居民和港澳台居民均可享受。航班路径范围可包括前往第三国、地区或返回来自国的中转航线。
自2013年1月1日起,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对部分持有第三国签证的外籍人士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如果旅客持有的护照国籍在北京72小时过境免签名单范围内,需要在北京转机时短暂停留,且停留时间不超过72小时,无需申请过境签证,只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边检机关申请办理北京72小时过境免签手续即可。北京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只适用于从北京入境,在结束短时停留后,仍从北京离境的外籍人士。
根据公安部的规定,外国人在北京首都机场入境时,北京边检经审核认为同时符合以下免签条件的,将按照规定办理过境手续:①符合72小时过境免签范围国家的公民;②持有能证明其国籍身份的有效国际旅行证件;③符合前往国家或地区入境条件;④持有72小时内已确定日期及座位的从首都机场出境前往第三国或地区的联程机票或者相关证明。
在北京口岸适用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国家名单共51个:
奥地利、比利时、捷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意大利、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马耳他、荷兰、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俄罗斯、英国、爱尔兰、塞浦路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波黑、黑山、马其顿、阿尔巴尼亚、美国、加拿大、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智利、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新加坡、文莱、阿联酋、卡塔尔。
智慧停车
从2018年10月26日起,首都机场各停车楼(场)继开通支付宝“无感支付”、银联闪付等便捷缴费方式后,将新增停车费“提前支付”方式,再次升级“智慧停车”服务。停车费“提前支付”过程非常简单,旅客可使用手机微信、支付宝客户端扫描车区内的提前支付二维码,在提前支付页面输入车牌号,确认进场时间、停放时长及收费金额后进行停车费支付。支付成功后,旅客可直接驶离停车楼(场),免去排队缴费的时间。
交通换乘
高速公路
轨道交通
地铁
首都机场线连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与北新桥,2008年建成通车,全线共有5座车站:北新桥站(可换乘
北京地铁5号线)、东直门站(可换乘
北京地铁2号线、
北京地铁13号线)、三元桥站(可换乘
北京地铁10号线)、2号航站楼站、3号航站楼站。
T3航站楼:6:22-22:52
T2航站楼:6:36-23:10
三元桥:6:04-22:34(去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方向);6:55-23:28(去往北新桥方向)
东直门:6:00-22:30(去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方向);7:01-23:34(去往北新桥方向)
北新桥:5:56-22:26
发车间隔全天约为10分钟一班,以京城地铁公司实际公布为准。
T2航站楼:2号停车楼地下二层
T3航站楼:3号停车楼二层
单程:25元/人
1.三元桥站可换乘10号线
2.东直门站可换乘2号线和13号线
3.北新桥站可换乘5号线
地铁首都机场线共设5站,北新桥、东直门、三元桥、3号航站楼、2号航站楼
出租车
在航站楼到达区有出租车停靠站。
1号航站楼:一层1号门外外车道
2号航站楼:一层5~9号门外中车道
3号航站楼:请参照航站楼内指示牌
1.公里租价2.3元,基价公里3公里,起租价13元;
2.燃油附加费每运次1元;
3.低速行驶和等候费,时速低于12公里时,每5分钟早晚高峰期间加收2公里租价(不含空驶费),其他时段加收1公里租价(不含空驶费);
4.提前4小时以上预约每次6元,4小时以内预约每次5元;
5.单程载客15公里以上部分,每公里租价加收50%费用;
6.往返载客(即起点和终点在2公里(含)范围以内)不加收空驶费;
7.23:00(含)至次日05:00(不含)运营时,每公里租价加收20%费用
*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以出租车管理部门的实际规定为准
**早高峰时间:07:00(含)至09:00(不含);晚高峰时间:17:00(含)至19:00(不含)
机场巴士
机场巴士的线路、站点、时刻调整均以机场调度站公布信息为准。客满随时发车,机场及市内各站点均有售票。
旅客可在机场3号航站楼一层1号门及2号航站楼一层15号门搭乘省际巴士。
空港巴士
捷运系统
旅客捷运系统(APM)是无人驾驶的全自动旅客运输系统。机场为了满足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日益增长的旅客流量需求,在T3航站楼A座,B座和C座之间修建了该系统。捷运系统采用
加拿大庞巴迪公司的设计方案,该系统采用轨旁和中控传递信号控制车辆的运行。
捷运系统承担了旅客从T3A到达T3B的运输工作,国际旅客、国内中转国际旅客可以免费乘坐APM。该系统全程无人驾驶,采用轨旁和中控传递信号控制车辆的运行,无线电视监控系统监控车厢内旅客情况。系统的行车路线是从T3A二层站台出发,下坡到地下7米穿过机坪,从机坪穿出上坡到T3B二层站台,全程共有3个车站,分别设置在T3A、T3B、T3C,拥有东西两条轨道,称为1线和2线,单程长2080米。最大发车间隔为3分钟,每小时可单向运送旅客4100人,高峰时可达4227名。
捷运系统站台使用玻璃幕墙阻挡旅客进入轨道区域,只有在列车到站后,车门和站台门同时打开时,旅客方可进入车厢。为防止进出港旅客混流,采用单侧开门的方式,待进/出港旅客全部下车后,关闭车门和站台门,再打开另一侧的车门和站台门,供出/进港旅客上车。在满足航站楼旅客流程需要的同时,最大程度确保了旅客的安全。站台上显示列车到达时间,可播放背景音乐,并设有紧急呼叫电话,可在紧急情况下呼叫中控,协助排除故障。
中转摆渡车
旅客乘机前需要确认不同的航站楼.为了方便旅客在不同航站楼之间换乘航班,机场新建连接T1、T2、T3三个航站楼之间的中转路侧摆渡车。
文化传统
诚效知行,和谐共赢
践行中国服务,展示国门形象
所获荣誉
建设规划
2016年,为了缓解运输资源紧张、保障航班“正点率”,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启动建设第四跑道。第四跑道位于东跑道东侧,与现有的三条跑道平行,长3000米、宽约60米。第四跑道不是主跑道,而是与东跑道辅助运行,计划2017年底完工,2018年投入使用。第四跑道建成后,有望缓解三条跑道的压力,给跑道维护赢得更充足的时间,预计第四跑道或将带来年吞吐量800万人次的运力提升。
由于首都机场航班时刻饱和,限制了新进入者的扩张,由于首都机场航班时刻饱和,为缓解首都机场的客流量压力,北京决定修建新机场。新机场位于北京市大兴区,主要建设4条跑道、70万平方米航站楼,计划2019年建成并投入运营。新机场建设完成后,京津冀地区也将形成首都机场、北京新机场、天津机场和石家庄机场协同作业的新格局。
价值意义
2008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时指出,机场是“中国第一国门”。机场以“打造大型国际枢纽、助力世界城市建设”为目标,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实现与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的统一,服务于国家建设和北京市经济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保障北京地区经济发展和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首都机场提供的快捷、高效、安全的航空客货运辆,对于保障北京市经济和社会运行,推动北京市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加强京津冀区域互连互通至关重要;机场是保障北京地区经济发展和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先导性产业之一。机场作为航空交通运输设施,机场建设和发展是保障北京市经济和社会运行的前提,也是推动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纽带;首都机场是北京地区和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核心之一。基于机场所处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地位,以及机场对经济的深远影响,机场的建设和发展是机场临空区以及北京市产业升级、布局优化的引擎,也是实现京津冀综合交通、物流一体化合作的主推力,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
驱鸟猎鹰
2019年,首都机场利用猛禽在鸟类食物链当中的顶端优势,在全国率先引入猎鹰驱赶机场上空的鸟类。最早引入机场的哈里斯鹰,已经在首都机场服役多年,为首都机场驱鸟工作立下了“赫赫战功”。2024年5月,首都机场驱鸟人员惊喜地发现,猎鹰“王者”们迎来了驱鸟“第二代”,它们是国内首个在机场繁育的猎鹰。驱鸟“鹰二代”长大后,也将加入首都机场的鸟击防范队伍。
相关事件
2021年6月28日,首都机场正式开通“大阪-北京首都-大阪-安格雷奇”航线,这是自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以来开通的首条第五航权应用航线。该航线的开通使得首都机场每周新增12个国际往返货运航班。
2024年7月30日,受早间强对流天气影响,北京首都机场航班运行出现一定程度的积压,正启动运管委协同运行一级响应机制,与空管部门、航空公司及驻场单位携手,动态调整航班运行方案,全力降低特殊天气对机场运行的影响。
据气象消息,首都机场目前为中雷雨,预计17时至20时有中到大阵雨。首都机场今天计划起降航班1265架次,运送旅客19.23万人次,截至15时,已执行539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