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3年
中国纪年
683年,农历癸未年(羊年)。唐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弘道元年。
历史大事
东突厥攻定、妫等州
东突厥骨咄禄重建汗国之后,永淳二年(六八三)二月十二日,率兵扰定州(今河北定县),刺史霍王元轨击退之。十七日,扰妫州(今河北涿鹿西南)。三月二日,围单于都护府(今山西和林格尔北),杀司马张行师。唐遣胜州都督王立本、夏州都督李崇义率兵分道救之。五月十八日,又攻蔚州(今山西灵丘),杀刺史李思俭,丰州都督崔智辩率兵击之,兵败被俘。六月,掠岚州(今山西岚县北),偏将杨玄基击走之。十一月十五日,唐以右武卫将军程务挺为单于道安抚大使,讨伐突厥。明年七月,骨咄禄又扰朔州(今山西朔县)。
议废丰州
永淳二年(六八三),丰州都督兵败被东突厥俘获,唐廷议废丰州(今内蒙古五原以南),徙丰州民于灵、夏二州。丰州都督司马唐休璟上言:丰州居地冲要,以黄河天险为固,秦汉以来,列为郡县,土宜耕牧。今弃之,则使东突厥占有河滨之地,灵、夏等州成为边境,人将不安其业,于国不利。又举隋末徙丰州民于宁、庆二州,致使突厥得以深入侵扰之鉴,其议乃止。
永淳二年(六八三)二月二十一日,薛仁贵卒,年七十。仁贵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少贫贱,贞观中(六四五)应募征高丽,至安地,斩高丽将,悬其头于马鞍,解郎将刘君昂之围,遂知名。唐师二十五万攻安市城,仁贵欲立奇功,着白色服,冲锋在前,太宗见而赏之,授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令北门长上。军还,太宗谓喜得骁雄,擢为右领军郎将。显庆二年(六五七),从苏定方讨伐突厥贺鲁,献计归所俘突厥泥熟家口,使泥熟等随军击贺鲁。五年,破契丹于黑山,擒其王阿卜固,及诸首领。以功封河东县男、左武卫将军。同年为铁勒道行军副总管,伐突厥九姓,擒叶护三兄弟,九姓自此衰落,不复为边患。乾封元年(六六六)随李勣攻灭高丽,率兵留守平壤,授右威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检校安东都护咸亨元年(六七0),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击吐蕃,副将郭待封违令,大军败于大非川,由是免官。后起为鸡林道总管,平高丽之叛。上元中(六七四至六七六),因事谪徙象州,遇赦而归。开耀元年(六八二),高宗思其功,起为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率兵击突厥阿史德元珍于云州,大胜。
知温字礼仁,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初为左千牛,麟德中(六六四至六六五)转灵州都督府司马。灵州界内有浑,斛薛部落万余帐,数侵居民。百姓废农业,习骑射以备。知温上表请徙浑、斛薛于河北,凡十五报乃准。自此,百姓始得农耕。浑、斛薛初不愿徙,及徙,河北水草丰盛,皆谢知温之恩。知温四迁至兰州刺史。时有党项羌三万人来扰,州兵寡,众大惧,知温令开城门,羌人以为城内有备,不敢进。将军权善才率兵来救,大破之。善才欲追余党,并坑降者,知温阻之,由是降者益众。善才欲分降口与知温,知温言己谋为公事,非图私利,固辞不受。后迁尚书左丞黄门侍郎,修国史。永隆初(六八0),以秩卑,特诏同门下三品。二年(六八一)七月,迁中书令。永淳二年(六八三)三月二十五日卒,年五十七。
白铁余起事
永淳十年(六八三)四月,绥州城平县(今陕西绥德以南)少数族步落稽人白铁余率众起事。初,铁余私埋铜佛于地中,待其上长草,谓乡人曰己于此处数见佛光,择日集众掘之,得铜佛。又言见圣佛者百疾皆愈,由是数年间获众多信徒及钱帛,遂据城平县反。铁余自称光明圣皇帝,置百官,率众攻打绥德、大斌二县,杀官吏,焚村落。唐遣右武卫将军程务挺夏州都督王方翼率军镇压,二十七日,拔其城,俘铁余,平之。
改元弘道
永淳二年(六八三)十二月四日,改元弘道,大赦天下,版授百岁、九十岁、八十岁老人下州刺史、郡君、上州司马、县君、县令不等。又加内外官之阶。高宗欲亲上则天门楼宣赦,然气逆不能上马,乃召百姓于殿前宣之。
令诸州置道土观
永淳二年(六八三)十二月四日,诏诸州置道士观,上州三所,中州二所,下州一所,每观各度道士七人。
唐高宗李治卒
弘道元年(六八三)十二月四日,高宗李治卒于贞观殿,终年五十六。在位三十五年,东灭百济、高丽,西灭突厥贺鲁,国家版图扩至最大。在国内则推行均田制及垦荒,国家编户数字上升。又发展科举制,选用有才能较低级官吏任宰相。修订律令格式,撰成《唐律疏议》。
中宗李显即位
弘道元年(六八三)十二月四日高宗卒,十一日,太子李显即位,是为中宗。尊武后为皇太后,政事均决于太后,裴炎受遗诏辅政。
迁政事堂于中书省
弘道元年(六八三)十二月二十一日,裴炎为中书令,迁政事堂于中书省。初,政事堂置于门下省门下省处中书、尚书两省之间,乃诏令文书下达上呈的中转站,政事堂置于此,便于三省首长(宰相)集中办事,体现三省制的平衡。弘道元年十二月,高宗刚死,武后开始擅权,其时三省六首长,尚书省仅左仆射刘仁轨在位,仁轨年八十二,不能问政事;门下省仅刘景先侍中(即见习侍中),景先原为裴炎下属,不敢与炎争权,炎任中书令,既主管政事堂公务,又同时兼管本省事务,为方便工作,遂迁政事堂至中书省。此迁实际上是三省制破坏的表现,中书令在与侍中的较量中占了优势,由此确立了中书省在三省中暂时的主导地位。
黄河溢
弘道元年(六八三),黄河溢,坏河阳城(今河南孟县南),水面比城内高五尺。
弘机京兆万年(今属陕西)人。贞观中为左千牛胄曹参军,出使西突厥,册拜同俄设为可汗,恰石国反,道路不通,三年不得归。弘机将所见诸国风俗物产书于衣裳,名为《西征记》。及还,奏上,太宗悦而授朝散大夫,累迁殿中监显庆中(六五六至六六一)为檀州刺史,于州修学馆,劝儒学,民风大化。契苾何力高丽,途经此地,因滦河泛涨,留师三日,弘机供输不乏。高宗嘉之,超拜司农少卿,兼知东都营田事。上元中(六七四至六七六)迁司农卿,后兼将作、少尉二官。任职期间,改建太子弘之陵,营造宿羽、高山、上阳等宫,又徙洛中桥于长夏门。曾有道士朱钦遂为武后宠信,横恣不法,弘机囚而奏曰:道士假称中宫驱使,乃祸乱之始。高宗流钦遂于边州,武后由是不悦。弘机后因家人犯盗免官。永淳中(六八二至六八三),高宗欲起复本官,武后止之,终检校司农少卿。
高智周卒
智周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少好学,举进士。补越王府参军。迁费县令,与丞、尉均分俸钱,人刊石以颂。后授秘书郎,弘文馆直学士,参预撰写《瑶山玉彩》、《文馆辞林》等。再迁兰台大夫。以儒学诏为太子侍读。后辞职,起授为寿州刺史。在州政存宽惠,治尚文雅。每行部,先见诸生,试经义讲诵,问时政得失,再问垦田狱讼之事。咸亨二年(六七一),拜正谏大夫,兼检校礼部侍郎。再迁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修国史,拜右散骑常侍永淳二年(六八三)十月卒。
通鉴记载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下弘道元年(癸未,公元六八三年)
春,正月,甲午朔,上行幸奉天宫。
二月,庚午,突厥寇定州,刺史霍王元轨击却之。乙亥,复寇妫州。三月,庚寅,阿史那骨笃禄、阿史德元珍围单于都护府,执司马张行师,杀之。遣胜州都督王本立夏州都督李崇义将兵分道救之。
太子右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义琰改葬父母,使其舅氏迁旧墓;上闻之,怒曰:“义琰倚势,乃陵其舅家,不可复知政事!”义琰闻之,不自安,以足疾乞骸骨。庚子,以义琰为银青光禄大夫,致仕。
癸丑,守中书令崔知温薨。
夏,四月,己未,车驾还东都。
绥州步落稽白铁余,埋铜佛于地中,久之,草生其上,绐其乡人曰:“吾于此数见佛光。”择日集众掘地,果得之,因曰:“得见圣佛者,百疾皆愈。”远近赴之。铁余以杂色囊盛之数十重,得厚施,乃去一囊。数年间,归信者众,遂谋作乱。据城平县,自称光明圣皇帝,置百官,进攻绥德、大斌二县,杀官吏,焚民居。遣右武卫将军程务挺与夏州都督王方翼讨之,甲申,攻拔其城,擒铁余,馀党悉平。
五月,庚寅,上幸芳桂宫,至合璧宫,遇大雨而还。
乙巳,突厥阿史那骨笃禄等寇蔚州,杀刺史李思俭,丰州都督崔智辩将兵邀之于朝那山北,兵败,为虏所擒。朝议欲废丰州,迁其百姓于灵、夏。丰州司马唐休璟上言,以为:“丰州阻河为固,居贼冲要,自秦、汉已来,列为郡县,土宜耕牧。隋季丧乱,迁百姓于宁、庆二州,致胡虏深侵,以灵、夏为边境。贞观之末,募人实之,西北始安。今废之则河滨之地复为贼有,灵、夏等州人不安业,非国家之利也!”乃止。
六月,突厥别部寇掠岚州,偏将杨玄基击走之。
秋,七月,己丑,立皇孙重福为唐昌王。
庚辰,诏以今年十月有事于嵩山;寻以上不豫,改用来年正月。
甲辰,徙相王轮为豫王,更名旦。
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薛元超病喑,乞骸骨;许之。
八月,己丑,以将封嵩山,召太子赴东都;留唐昌王重福守京师,以刘仁轨为之副。冬,十月,己卯,太子至东都。
癸亥,车驾幸奉天宫。十一月,丙戌,诏罢来年封嵩山,上疾甚故也。上苦头重,不能视,召侍医秦鸣鹤诊之,鸣鹤请刺头出血,可愈。天后在帘中,不欲上疾愈,怒曰:“此可斩也,乃欲于天子头刺血!”鸣鹤叩头请命。上曰:“但刺之,未必不佳。”乃刺百会、脑户二穴。上曰:“吾目似明矣。”后举手加额曰:“天赐也!”自负彩百匹以赐鸣鹤。
戊戌,以右武卫将军程务挺为单于道安抚大使,招讨阿史那骨笃禄等。
太子监国,以裴炎刘景先郭正一兼东宫平章事。
上自奉天宫疾甚,宰相皆不得见。丁未,还东都,百官见于天津桥南。
十二月,丁巳,改元,赦天下。上欲御则天门楼宣赦,气逆不能乘马,乃召百姓入殿前宣之。是夜,召裴炎入,受遗诏辅政,上崩于贞观殿。遗诏太子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废万泉、芳桂、奉天等宫。庚申,裴炎奏太子未即位,未应宣敕,有要速处分,望宣天后令于中书、门下施行。甲子,中宗即位,尊天后为皇太后,政事咸取决焉。太后以泽州刺史韩王元嘉等,地尊望重,恐其为变,并加三公等官以慰其心。
甲戌,以刘仁轨为左仆射,裴炎中书令;戊寅,以刘景先侍中
故事,宰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故长孙无忌为司空,房玄龄为仆射,魏征太子太师,皆知门下省事。及裴炎迁中书令,始迁政事堂于中书省。
壬午,遣左威卫将军王果、左监门将军令狐智通、右金吾将军杨玄俭、右千牛将军郭齐宗分往并、益、荆、扬四大都督府,与府司相知镇守。
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郭正一为国子祭酒,罢政事。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18 12:05
目录
概述
历史大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