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事
春季,正月,
王基、
州泰进击吴国军队,都获得胜利,投降者有数千人。
夏,四月,甲申,以王昶为征南大将军。
壬辰,大赦。
壬辰(十七日),实行大赦。
太尉
王凌闻吴人塞
涂水,欲因此发兵,大严诸军,表求讨贼;诏报不听。凌遣将军
杨弘以废立事告兖州刺史黄华,华、弘连名以白司马懿,懿将中军乘水道讨凌,先下赦赦凌罪,又为书谕凌,已而大军掩至百尺。凌自知势穷,乃乘船单出迎懿,遣掾王谢罪,送印绶、
节钺。懿军到丘头,凌面缚水次,懿承诏遣主簿解其缚。
太尉
王凌听说吴人占据了
涂水地区,想要因此发兵进攻,于是加紧整顿各路军队,并上表请求讨伐吴军,但朝廷不采纳他的意见。
王凌派遣将军
杨弘把废立君主的打算告诉兖州刺史黄华,但黄华、杨弘却连名把此事报告了
司马懿,于是司马懿率领中军乘船从水路去讨伐王凌,先下达赦令赦免王凌之罪,然后又写信晓谕王凌,不久大军突然到达百尺堰。
王凌自知大势已去,于是就乘船独自一人出去迎接司马懿,派佐官王前去谢罪,送去官印和
符节、斧钺。司马懿的军队到达丘头,
王凌把双手绑在背后,面向司马懿,跪在水边,司马懿按诏书旨意让主簿给他松了绑。
凌既蒙赦,加恃旧好,不复自疑,径乘小船欲趋懿。懿使人逆止之,住船淮中,相去十余丈。凌知见外,乃遥谓懿曰:“卿直以折简召我,我当敢不至邪,而乃引军来乎!”懿曰:“以卿非肯逐折简者故也。”凌曰:“卿负我!”懿曰:“我宁负卿,不负国家!”遂遣步骑六百送凌西诣京师,凌试索棺钉以观懿意,懿命给之。五月,甲寅,凌行到项,遂饮药死。
王凌既已得到赦免,再加上仗着与司马懿有旧交,也就不再疑惑,径直乘小船想要靠近司马懿。司马懿派人迎上去挡住他,把船停在
淮河中间,与司马懿的船相隔十余丈。
王凌知道这是因自己有罪而见外,就远远地对司马懿说:“你就是随随便便直接写封书信召我,我又怎敢不来?没想到你竟率军前来!”司马懿说:“那是因为你不肯追随写信人的缘故。”
王凌说:“你辜负了我!”司马懿说:“我宁肯辜负你,也不能辜负国家!”于是就派步骑兵六百人送王凌由西路回京师洛阳。
王凌试着向司马懿索要棺钉,以观察司马懿的意思,结果司马懿果真命人给了他棺钉。五月,甲寅(初十),
王凌走到
项县,终于服毒而死。
懿进至
寿春,
张式等皆自首。懿穷治其事,诸相连者悉夷三族。发凌、愚冢,剖棺暴尸于所近市三日,烧其印绶、章服,亲土埋之。
司马懿到达
寿春,张式等人都自首了。司马懿十分严酷绝决地处理此事,把各个有关连的人都杀灭三族。挖开王凌、
令狐愚的坟墓,劈开棺材在附近的城镇暴尸三日,烧了他们的官印、章服,把他们裸埋于地下。
初,
令狐愚为白衣时,常有高志,众人谓愚必兴令狐氏。族父弘农太守邵独以为:“愚性倜傥,不修德而愿大,必灭我宗。”愚闻之,心甚不平。及邵为
虎贲中郎将,而愚仕进已多所更历,所在有名称。愚从容谓邵曰:“先时闻大人谓愚为不继,今竟云何邪?”邵熟视而不答,私谓妻子曰:“公治性度,犹如故也。以吾观之,终当败灭,但不知我久当坐之不邪,将逮汝曹耳。”邵没后十余年而愚族灭。
当初,
令狐愚还是普通百姓时,常常胸怀高远之志,众人都说
令狐愚必能兴盛令狐氏家族。只有同族的父辈
弘农太守令狐邵却认为:“
令狐愚性情豪爽不受拘束,不修养道德而志愿极大,必定会灭我宗族。”
令狐愚听了,心中忿忿不平。等到令狐邵担任
虎贲中郎将时,
令狐愚官职已经多次提升,到处都很有名望。这时
令狐愚从容地对令狐邵说:“以前曾听您说我不能承继光大宗族,今天您还说什么呢?”令狐邵只是久久地看着他而不回答,然后却私下里对妻子说:“令狐愚的性情器量仍跟以前一样。以我来看,他终究会败灭家族,但不知我能否活到受牵连的那一天,不过你们将会赶上的。”果然令狐邵死后十余年,
令狐愚家族被诛灭。
愚在兖州,辟山阳单固为别驾,与治中杨康并为愚腹心。及愚卒,康应司徒辟,至洛阳,露愚阴事,愚由是败。懿至寿春,见单固,问曰:“令狐反乎?”曰:“无有。”杨康白事,事与固连,遂收捕固及家属皆系廷尉,考实数十,固固云无有。懿录杨康,与固对相诘,固辞穷,乃骂康曰:“老佣!既负使君,又灭我族,顾汝当活邪!”康初自冀封侯,后以辞颇参错,亦并斩之。临刑,俱出狱,固又骂康曰:“老奴!汝死自分耳。若令死者有知,汝何面目以行地下乎!”
令狐愚在兖州时,召聘山阳人单固任别驾,单固与
治中杨康同为令狐愚的心腹。等
令狐愚死后,杨康应司徒的召聘到洛阳。泄露了
令狐愚暗地里的行事,令狐愚因此而败露。司马懿到
寿春,见到单固,问他说:“
令狐愚谋反了吗?”回答说:“没有。”杨康告发的事情,与单固有牵连,于是收捕了单固及其家属,都绑送廷尉处,拷问数址次,单固都坚持说没有。司马懿收捕了杨康,让他与单固对质,单固辞穷,就大骂杨康:“你这老奴!既背叛使君,又灭我家族,看你还能活多久!”杨康起初还希望自己能封侯,后因为供词颇多参差矛盾之处,也把他一起斩首。临刑时,他们一起出狱,单固又大骂杨康说:“老奴!你死是活该,如果死者有知,看你有什么面目在地下行走。”
诏令任命
扬州刺史诸葛诞为
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
六月,赐楚王彪死。尽录诸王公置邺,使有司察之,不得与人交关。
六月,赐楚王
曹彪死。又全部逮捕了各个王公并安置在
邺都,派有关的官吏监察,不许他们与人交往。
秋,七月,壬戍,皇后甄氏殂。
秋季,七月,壬戌(十九日),魏国皇后甄氏去世。
八月,戊寅,舞阳宣文侯司马懿卒。诏以其子卫将
军师为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
八月,戊寅(初五),舞阳宣文侯司马懿去世。诏令任命司马懿之子
司马师为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
初,
南匈奴自谓其先本汉室之甥,因冒姓刘氏。太祖留单于呼厨泉于邺,分其众为五部,居并州境内。
左贤王豹,单于於扶罗之子也,为左部帅,部族最强。城阳太守
邓艾上言:“单于在内,羌夷失统,合散无主。今单于之尊日疏而外土之威日重,则胡虏不可不深备也。闻刘豹部有叛胡,可固叛割为二国,以分其势。
去卑功显前朝而子不
继业,宜加其子显号,使居雁门。离国弱寇,追录旧勋,此御边长计也。”又陈“羌胡与民同处者,宜以渐出之,使居民表,以崇廉耻之教,塞奸宄之路。”
司马师皆从之”
起初,南匈奴人自称其先人本是汉室的外甥,于是就冒充姓刘氏。太祖曹操把单于呼厨泉留在邺都,把他的人分成五部,居住在
并州境内。左贤王刘豹,是单于於扶罗之子,任左部统帅,他的部族实力最强。城阳太守
邓艾上书说:“单于在内地,羌夷人失去统治,合合散散没有主脑。如今单于的尊严日见微弱,而外地的威势日见加重,这样对胡人就不可不深加戒备。听说
刘豹的部族中有背叛的胡人,可以利用其背叛的情况分割为二国,以分散刘豹的势力。
去卑的功劳显赫于前朝,而他的儿子却不能继承父业,应该给他的儿子加封显赫的名号,让其居住在
雁门。割裂他们的国家,削弱敌人,追记他们旧日的功勋,这是统治边境地区的长久之计。”又进言说:“羌胡之人与百姓同居一处的,应逐渐把他们分出,让他们居于百姓编户之外,以便推行礼义廉耻的教育,阻塞奸恶作乱之路。”
司马师全部采用了他的主张。
吴立节中郎将
陆抗屯柴桑,诣
建业治病。病差,当还,吴主涕泣与别,谓曰:“吾前听用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前后所问,一焚灭之,莫令人见也。”
吴国立节中郎将陆抗驻扎在
柴桑,到
建业治病。病好将还之时,吴王流着泪与他告别,对他说:“我以前听信谗言,对你父亲在君臣大义上没有能真诚纯厚,因此也对不住你;我前后责问你父亲的诏书,一切都焚毁消灭,不要再让人看到了。”
是时,吴主颇寤太子和之无罪,冬,十一月,吴主祀南郊还,得风疾,欲召和还;全公主及
侍中孙峻、
中书令孙弘固争之,乃止。
这时,吴王已经明白太子孙和是无罪的。冬季,十一月,吴王祭祀南郊,回来后得了中风病,想要召
孙和回来,但全公主以及
侍中孙峻、
中书令孙弘等坚持争辩说不能让孙和回来,于是就不召了。
吴主以太子亮幼少,议所付托,孙峻荐大将军
诸葛恪可付大事。吴主嫌恪刚很自用,峻曰:“当今朝臣之才,无及恪者。”乃召恪于武昌。恪将行,上大将军
吕岱戒之曰:“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恪曰:“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曰:‘再思可矣。’今君令恪十思,明恪之劣也!”岱无以答,时咸谓之失言。
吴主因为太子孙亮年幼,商议找个可以托付国事之人,
孙峻推荐大将军
诸葛恪,认为他可承担大事。吴王嫌
诸葛恪刚愎自用,
孙峻说:“当今朝廷大臣之才,没有能赶得上诸葛恪的。”于是就召
诸葛恪到武昌来。
诸葛恪临行之时,上大将军
吕岱告诫他说:“现在世上正是多难之时,望你每件事必先想十次再做。”
诸葛恪说:“从前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孔子说:‘只要想两次就可以了’。而您却让我想十次,这明明是认为我才能低劣!”
吕岱无言以对,当时人都认为他失言。
虞喜论曰:夫托以天下,至重也;以人臣行主威,至难也;兼二至而管万机,能胜之者鲜矣。吕侯,国之元耆,志度经远,甫以十思戒之,而便以示劣见拒;此元逊之疏,机神不俱者也!若因十思之义,广谘当世之务,闻善速于雷动,从谏急于风移,岂得陨身殿堂,死于凶竖之刃!世人奇其英辩,造次可观,而哂吕侯无对为陋,不思安危终始之虑;是乐春藻之繁华,忘秋实之甘口也。昔魏人伐蜀,蜀人御之,精严垂发,而费方与
来敏对棋,意无厌倦。敏以为必能办贼,言其明略内定,貌无忧色也。
况长宁以为君子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蜀为蕞尔之国,而方向大敌,所规所图,唯守与战,何可矜己有余,晏然无戚!斯乃性于宽简,不防细微,卒为降人
郭循所害,岂非兆见于彼而祸成于此哉!往闻长宁之甄文伟,今睹元逊之逆吕侯,二事体同,皆足以为世鉴也。
虞喜论:接受管理天下大事的托付,是最重的担子;以大臣的身分行使君主的权威,是最难的事情;一身同时承担这两件事而日理万机,能够胜任者是很少的。吕侯是国家的元老,经过深思远虑,才以十思告诫他,但被认为是说他低能而受到拒绝,这就是
诸葛恪的疏漏,不具备机敏灵慧之处。如果顺着十思的意思行事,广泛地征询了解当时社会的事务,采纳善言比迅雷还快,听取谏议比刮风还急,怎能丧身殿堂,死于凶恶小人的刀下?世人注重他突出的辩才,欣赏他仓卒之间的应对,而耻笑吕侯的无言以对为浅陋,却不考虑安危、不思虑始终。这是只喜欢春天草木的繁花似锦、而忘记秋天果实的甘甜爽口。从前魏人伐蜀,蜀人去抵御,精兵整肃待命出发,而费却正在与
来敏下棋,毫无厌倦之意。
来敏认为他必能打败敌人,这是说他内心已确定高明的策略,而外表毫无忧色。何况长宁认为君子面临大事就恐惧谨慎,善于谋略才能成功。蜀是个小国,而且面临大敌,其所谋划的只应是坚守或交战,怎能过多地自负自傲,而安然对敌毫无忧患之意呢?这就是费的性情宽厚简忽,不提防细微之处,所以终究被投降之人
郭循所害。这难道不是凶兆见于彼而灾祸成于此吗?以前听说长宁鉴别文伟,而今见到
诸葛恪拒绝吕侯,二事大体相同,都足以成为后世的借鉴。
恪至
建业,见吴主于卧内,受诏床下,以大将军领
太子太傅,孙弘领少傅;诏有司诸事一统于恪,惟杀生大事,然后以闻。为制群官百司拜揖之仪,各有吕序。又以会稽太守北海
滕胤为
太常。胤,吴主婿也。
诸葛恪到达
建业,在卧室内谒见
吴王,在床下接受诏命,以大将军的身分兼任
太子太傅,
孙弘兼少傅;诏命有司各种事务一切听命于诸葛恪,只有生杀大事,事后要报告。并为他制定了群官和各部门拜见的礼仪,各有不同的规格。又任命会稽太守、北海郡人
滕胤为
太常。
滕胤是
吴主的女婿。
汉费还成都,望气者云:“都邑无宰相位。”乃复北屯汉寿。
蜀汉的费回到成都,看风水的人说:“都城里没有宰相的位置。”于是他又向北去驻扎在汉寿县。
这一年,
蜀汉的尚书令吕又去世,任命
侍中陈祗为尚书令。
国外大事
哥特王克尼瓦在阿布里图斯战役中杀死了罗马皇帝
德基乌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