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太平洋台风季
2019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跃时间段
2019年太平洋台风季(2019 Pacific Typhoon Season),是2019年西北太平洋南海水域中热带气旋的活跃时间段。因该年厄尔尼诺出现早季发展、春夏季衰退、秋季再发展的非典型多峰特征等因素影响,该年西北太平洋台风亦出现早季异常活跃、春夏季活跃低迷、秋冬季高度集中活跃等特征;全年台风活跃程度与常年平均相当,生成数量则较常年平均偏多且集中于秋季。
风季总述
范围总述
太平洋台风季的地域范围仅局限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东的太平洋水域产生的热带气旋则被称为飓风,属于太平洋飓风季范畴。在西北太平洋产生的热带风暴级以上的热带气旋是由日本气象厅(JMA)东京台风中心命名,国际编号为19xx,而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会给予该地区其认定的热带低压以上级别的热带气旋以正式编号,通常以三位略缩编号xxW或八位完整编号WPxx2019表示(W与WP指代西北太平洋)。
活跃特征
2019年为厄尔尼诺持续年,该年厄尔尼诺出现了早季发展、春夏季衰退、秋季再发展的非典型多峰特征,在前后两年的时间尺度上分别各形成了一次中部型弱厄尔尼诺事件。该年厄尔尼诺早季发展叠加热带大气低频振荡异常激发西北太平洋赤道西风爆发,促成了早季超强台风(台风蝴蝶)的生成与活跃;春夏季的衰退则使得菲律宾东侧海盆大尺度大气响应为反气旋,加上春夏季热带北印度洋海水持续增暖,导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自3月以来持续偏强偏南,西北太平洋与南海季风槽偏弱,对流活动受到抑制,不利于热带气旋活跃发展,导致该年西北太平洋前期台风生成偏少;秋季以后赤道中东太平洋再次发展进入并维持厄尔尼诺状态,伴随热带北印度洋海水持续降温,使得热带大气低频振荡处于较利于西北太平洋台风活跃的相位,从而促进西北太平洋低纬地区赤道西风、水汽与热带辐合带高度活跃,使得该年西太平洋秋冬季台风出现高度集中活跃。早季异常活跃、春夏季活跃低迷与后期高度集中活跃的累加使得2019年全年台风活跃程度最终达到与常年平均相当的水平。
2019年全年最终一共有29个台风获得国际命名,生成数量较常年统计平均偏多3.5个,秋季以前台风数量偏少、整体强度偏弱,生成源地整体明显偏西偏北;秋季以后台风生成数量转为偏多,整体强度转为偏强,生成源地逐渐转为偏东偏南,前后期台风活跃特征变化明显。该年秋季台风生成数达16个,占全年台风总生成数的55%,比常年同期(10.8个)偏多5.2个,其中11月生成6个,与1991年11月并列为1949年以来同期最多。该年登陆中国的台风数量为5个,较常年(7.2个)偏少2.2个,平均登陆强度为27.4米/秒(10级),明显低于常年值(30.7米/秒),但个别极端强度突出,大范围降雨影响突出,其中台风利奇马为该年中国最强登陆台风,以中央气象台认定的超强台风级(52米/秒,930百帕)登陆浙江温岭。尽管该年在春夏季节出现了明显的活跃低迷期,但秋季以后亦出现了明显的高度集中活跃期,整体而言仍是一个活跃期突出明显,局部高度集中活跃的台风季。
总述清单
活跃时间线
2019年太平洋台风季由29个被命名的风暴和若干未被命名的热带低压组成,作为厄尔尼诺持续年,该年的台风活跃亦随着该年厄尔尼诺的发展变化表现出相应的变化趋势。2018年末,原2018年热带低压36W吸收了热带低压乌斯曼的残余后逐渐发展增强,于2019年元旦发展为台风帕布,成为本季首个被命名的风暴,达到中央气象台认定历史下第二早;四天后,帕布穿过马来半岛离开西北太平洋,进入北印度洋。同月,热带低压01W(Amang)影响菲律宾东部,带来暴雨。2月,得益于厄尔尼诺早季发展叠加热带大气低频振荡异常激发西北太平洋赤道西风爆发,台风蝴蝶在远洋低纬海域生成并发展增强为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认定的五级超级台风与日本气象厅认定的猛烈台风,超过2015年台风海高斯成为有记录以来2月的最强台风。3~5月,厄尔尼诺进入衰退阶段,其带来的反气旋响应对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产生抑制作用,该时期未有一个命名台风生成。6月下旬,台风圣帕生成并东北行进影响日本,带来了阵风和龙卷风,但被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判定为副热带风暴。
进入7月,台风生成数量开始逐渐增多,但7月生成的4个台风台风木恩台风丹娜丝台风百合台风韦帕都仅有热带风暴强度且寿命短暂,为七月之罕见。8月共生成5个台风,随着台风范斯高台风利奇马台风罗莎三个台风短时间接连生成并发展达到台风级以上,西北太平洋夏季后期活动开始逐渐上升。台风范斯高影响了日本和朝鲜半岛;台风利奇马在台湾岛以东达到中央气象台认定的17级以上超强台风,并以中央气象台认定的超强台风级登陆浙江而后北上肆虐华东多地,造成超过500亿元经济损失,达中国历史前列;台风罗莎发展为强台风级并北上影响日本。9月共生成5个台风,台风玲玲在菲律宾以东生成并北上发展为超强台风,对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造成影响;台风法茜在远洋海域生成并发展为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认定的四级台风强度,对日本造成超过1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台风塔巴在菲东近海生成并发展为台风级,对朝鲜半岛与日本造成影响;台风米娜于菲东近海生成并发展为台风级,以台风级强度登陆浙江舟山,对中国华东、朝鲜半岛与日本造成影响。
秋季以后,得益于厄尔尼诺再发展与印度洋降温带来的热带大气低频振荡有利相位与低纬热带系统活跃,西北太平洋逐渐出现台风高强度集中活跃,大部分台风都发展达到台风级以上。10月有4个台风形成,包括2019年全球第四强热带气旋台风海贝思,于10月上旬在马绍尔群岛附近形成,并很快成为本季第二强热带气旋,爆炸性增强为五级超级台风,以强台风强度登陆日本,在该国造成重大破坏,造成近百人死亡,总损失达180亿美元,成为西北太平洋有记录以来经济损失最重的台风之一。11月生成台风数达到6个,持平1991年达到有记录以来之最多,包括本季最强风暴台风夏浪,于11月上旬在远洋低纬海域形成,4天后发展为五级超级台风,最大风速达到中央气象台认定的68米/秒。11月下旬,台风北冕在远洋低纬水域形成,起初被预计上望达到极端强度,但受困于强烈垂直风切变影响,长时间陷于发展停滞并一度爆发出极端冷云盖,最终在登陆菲律宾前达到中央气象台认定的强台风上限水平,而后对菲律宾造成严重灾害。12月台风活动逐渐趋于平静,但该年末台台风巴蓬仍于下旬在菲东低纬水域生成并西行增强、穿越菲律宾,在菲律宾群岛中部达到强台风级,成为2016年台风洛坦以来时隔3年再次于圣诞节期间袭击菲律宾并造成严重灾害的台风。至此,2019年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活动全部结束。
机构业务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将热带气旋划分为六个等级,最弱的三个等级和日本气象厅所规定的是同样风速,“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日本称“猛烈台风”)和日本气象厅不同。中国采用二分钟平均风速来作为持续风速来区分热带气旋等级。
以下是等级表:
注:本词条中描述每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的最高强度以中国国家气象中心认定的二分钟平均风速为准。
日本气象厅将热带气旋划分为四个等级,最高“台风”等级再细化为三种不同的强度,最弱的三个等级与中国气象局规定风速相同。日本气象厅是西北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气旋区域专责气象中心(RSMC),热带风暴及以上等级气旋会被日本气象厅命名,采用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认证使用的台风命名系统进行命名。日本采用世界气象组织建议的十分钟平均风速作为持续风速来区分热带气旋等级。
以下是等级表:
注:日本的“猛烈”“非常强”“强”之说法分别对应中国的“超强台风”“强台风”“台风”之说法,且对于同一强度的热带气旋,由于计量标准不同,台风级以上的热带气旋定强数值方面日本十分钟平均风速<中国二分钟平均风速<美国一分钟平均风速。
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采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力等级分级法来区分热带气旋等级,采用一分钟平均风速作为持续风速来区分热带气旋等级。
以下是等级表:
注:三级台风以上等级的热带气旋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力等级中属于“强飓风”(Major Hurricane)水平,持续风速达到150英里/小时(130海里/小时)以上的热带气旋在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的非官方分级中属于“超级台风”(Super Typhoon)水平。
注:下表的风速数据为各机构在台风公报中所给的最常见的数据,定强依据来自德沃夏克分析法等主要分析方法。本表只反映相对大致对应强度,实际定强并非完全与本表数据一一对应。
以下是对应表:
命名法则
国际名单
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是由日本东京台风中心命名(即国际命名)。当该热带气旋被日本气象厅升格为热带风暴后,就会使用下列名单中的名称。名称是根据以下名单而定,不按年度划分。风暴名称是由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小组的成员提供,14个成员国和地区各自提交10个名称,并以该国英文名称按字母顺序排列(加粗表示该风暴因造成重大损失已经被永久除名)。在2019年的风暴名称中,新名称“木恩”、“白鹿”、”博罗依“分别取代已被除名的“菲特”、“海燕”、“威马逊”。2019年的风暴名称与2001年至2002年、2007至2008年及2013至2014年的部分风暴名称相同。
以下是命名名单:
菲律宾名单
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英文缩写:PAGASA)使用自己一套命名法,作于该国风暴责任范围内的热带气旋命名之用。与日本气象厅不同,只要该热带气旋会很间接地吹袭菲律宾或会影响周边国家的话(不论强度高低,热带扰动以上强度级别,不包括热带扰动),就会使用以下之热带气旋名字。名单每四年循环使用一次,故2019年名单与2015年名单相同。其中旧名称“Lando”(台风巨爵)和“Nona”(台风茉莉)分别被新名称“Liwayway”和“Nimfa”取代。2019年未用名称以斜体字表示,黑体字表示2019年已经使用过,粗体名称则表示该风暴名称已被除名。
以下是命名表:
除名台风
台风利奇马(1909):“利奇马”风雨强度大,影响区域又位于中国东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加之北方沿海地区面对台风灾害防御能力较弱,造成了严重的灾害损失。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统计,截至2019年8月14日,“利奇马”共造成1402.4万人受灾,56人死亡,14人失踪,1.5万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灾面积113.7万公顷,其中绝收面积9.35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15.3亿元。“利奇马”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2000年以来第二多,仅次于2013年1323号台风菲特(631.4亿元)。
台风法茜(1915):截至2019年9月9日7时,“法茜”已造成日本千叶县至少10人受伤,多处建筑被毁,千叶县、神奈川县约92万户居民停电。登陆千叶县时,中心附近最大风速为40m/s,瞬间最大风速达57.5m/s,这是日本关东地区观测到的有台风统计以来的最强级别风力。静冈县伊豆市9月9日清晨的降雨量为每小时109毫米,24小时的降雨量超过440毫米。“法茜”在伊豆群岛、千叶县、羽田机场等地的风力级别均达到历史最高,其中伊豆群岛的最大瞬间风速达到58.1m/s。由于“法茜”造成的灾害巨大,因此为后世纪念,日本气象厅将其定名为“令和元年房总半岛台风”,是为日本2000年以来首次申请除名台风与1977年以来首次对重灾台风给予定名。
台风海贝思(1919):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国土交通省截至当地时间2019年11月6日上午8点的统计显示,2019年1919号台风“海贝思”造成的地质灾害已达到821起,单个台风造成的灾害是自1982年有记录以来最多的一次。据报道,日本20个都县发生山体塌方、泥石流、滑坡。此前最多的一次是2004年0423号台风马鞍,当时共发生地质灾害800起。由于“海贝思”造成的灾害巨大,因此为后世纪念,日本气象厅将其定名为“令和元年东日本台风”,是为日本2000年以来首次申请除名台风与1977年以来首次对重灾台风给予定名。
台风北冕(1928):11月28日17时许被中央气象台升格为台风,此后台风发展停滞,直至12月2日5时被中央气象台升格为强台风,并于12月3日0时10分许以近巅峰强度在菲律宾中部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5级(50m/s),已造成11人死亡。截至12月3日,菲律宾地方政府在台风“北冕”抵达前夕,疏散了约22.5万人。正在菲律宾举办的东南亚运动会赛事将持续到12月11日,中心曾出现极为强烈的冷云区,最低温之处,达到了难以置信的-109.4摄氏度,在一大片-90℃的紫色高空对流云层中,显示出了罕见的黄色,这可能是已知地球上观测到的最冷红外亮温。菲律宾已提前决定将北冕的当地名称“Tisoy”除名,次年公布替补名为“Tamaraw”。
台风巴蓬(1929):12月24日登陆菲律宾至12月27日,菲中部米沙鄢群岛和南部棉兰老岛部分地区共有584个村庄的约18.5万人受到影响,其中4.3万人因台风及其引发的暴雨、洪水等灾害被迫转移到临时避难所,共有包括55所学校在内的2000余座房屋遭到不同程度损毁,近150个国内国际航班取消,截至12月31日,台风“巴蓬”已造成菲律宾50人死亡、5人失踪、142人受伤。其当地名称“Ursula”提前退役,次年宣布替补名是“Ugong”。
活跃系统
国际命名系统
其他系统
除了被日本气象厅命名的热带气旋外,还有一些热带气旋为未获得国际命名的热带低压,或被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认定为热带风暴,或获得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本地命名。
风季影响
每年太平洋台风季热带系统的活跃都将对人类社会产生一定影响。下表列出所有于2019年在西北太平洋活跃的热带气旋相关影响数据,包括该热带气旋影响地区、登陆地区、人员伤亡以及经济损失总计等。括号内的名称为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所使用的当地命名;未获日本气象厅国际命名的热带低压,则采用由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提供的热带气旋编号(如果有)或中国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热带低压编号(如果有)或菲律宾本地命名(如果有)。
2019年太平洋台风季期间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台风灾害极端严重,经济损失为有记录以来最重的一年,中国、日本、菲律宾等多国多地都遭遇严重台风灾害。其中,台风利奇马对中国华东多地造成严重灾害,造成超过50人死亡的重大人员伤亡与超过500亿元重大经济损失,居历史前列;台风法茜台风海贝思对日本造成严重建筑破坏与超过100亿美元重大经济损失;台风北冕台风巴蓬对菲律宾造成严重灾害。此外,该年也是日本自2000年以来首次提出除名台风并对其给予正式定名,其中台风海贝思被定名为“令和元年东日本台风”,台风法茜被定名为“令和元年房总半岛台风”。下表加粗内容表示该风暴因造成重大损失已经被永久除名。
参考资料
热带气旋特区.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官网.
台风情报.日本气象台官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3 09:39
目录
概述
风季总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