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洛坦
2016年第26号台风
超强台风洛坦(英语:Super Typhoon Nock-ten,中国台湾译名:纳坦,国际编号:1626,联合台风警报中心:30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Nina)为2016年太平洋台风季第26个被命名的风暴。“洛坦”一名由老挝提供,意为翠鸟,是一种鸟。
命名由来
为避免台风名称的混乱,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关国家和地区在中国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决定规范台风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照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该命名表共140个名字,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其中“洛坦”是老挝提供的10个名字之一,名字意义为翠鸟,是一种鸟。
由于“洛坦”在菲律宾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提出将“洛坦”的菲律宾名称“Nina”除名。2017年1月17日,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公布其替补名为Nika。
在2017年2月21~24日于日本横滨举行的台风委员会第49届年度会议上,菲律宾代表团亦提出将“洛坦”除名的提议并获得台风委员会通过,新台风名称将于2018年2月在越南举行的台风委员会第50次届会上选出。
在2018年2月28日~3月3日于越南河内举行的第50届台风委员会年度会议上,台风委员会决议通过由老挝提供的新名称“轩岚诺”(Hinnamnor)替代“洛坦”,其意义为老挝当地的一处保护区的名称。然而作为其替补名的“轩岚诺”仅在2022年使用一次即因在韩国严重致灾而在2023年台风委员会第55届会议中再被退役。2024年,台风委员会第56届会议决议通过老挝提供的新名称“坡鹿”(Ong-mang)成为“轩岚诺”的再替补名,意为一种被列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珍稀濒危物种及老挝的濒危物种(坡鹿)。
发展过程
2016年12月19日7时许,一个热带扰动雅浦岛东南方向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其扰动编号92W。
12月20日9时许,日本气象厅将其认定为低压区。此时受到偏强的垂直风切变抑制,该系统组织松散,低层环流中心外露,对流向北切离,但炎热海水有利该系统发展。当日14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
12月21日9时30分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提升为“MEDIUM”,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对其发布烈风警报(GW)。当日11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提升为“HIGH”,并同步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TCFA)。当日15时许,因该系统对流变得活跃,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其正式编号30W。
12月22日3时许,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其国际编号1626,并将其命名为洛坦,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和中央气象台亦相继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此时,副热带高压脊南面的东风气流引导“洛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洛坦”同时受惠于明显缓和的垂直风切变,并有热带对流层上部槽强化高空辐散,再加上接近29℃的海面温度,使洛坦在晚上组成中心密集云团。当日20时许,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12月23日2时许,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当日5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指出一个细小的针眼在“洛坦”中心处形成。当日20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台风,中央气象台和日本气象厅相继将其升格为台风。
12月24日2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台风。随后“洛坦”发展出乎意料,受优良的高空流出影响,其迅速构建眼区并清空,使得机构纷纷上调上望强度。当日8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三级台风,中央气象台直接将其升格为超强台风。当日14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四级台风。当日16时许,“洛坦”双眼墙建立,开始眼壁置换,期间强度变化不大。
12月25日6时许,“洛坦”完成眼壁置换,开始再度增强。当日11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五级台风,中央气象台认定其达到巅峰强度(17级以上,65米/秒)。此后,“洛坦”受到陆地摩擦和其针眼稳定性差的影响,强度开始缓慢减弱。当日14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四级台风。当日18时30分,“洛坦”在菲律宾卡坦端内斯省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7级(60米/秒)。当日22时许,“洛坦”在菲律宾吕宋岛东南部沿海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7级(5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20百帕。登陆后“洛坦”的结构遭受地形破坏,加上垂直风切变有所增强,洛坦的对流被切离到西南,风眼亦变为“云塞风眼”。
12月26日2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三级台风,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强台风。当日8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台风。当日14时许,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台风。当日16时许,“洛坦”移入南海东部海面。当日23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表示“洛坦”已恢复水汽供应,深层对流重新卷入中心。
12月27日8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当日11时许,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此后,“洛坦”受到冷空气影响而在南海中部转向西南方向移动,并卷入东北季风的干空气,使其无法修复环流,强度继续减弱。当日17时许,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当日20时许,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12月28日2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中央气象台和日本气象厅相继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此时“洛坦”已失去所有对流,低层环流中心完全外露。当日8时,中央气象台对其停止编号。当日11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最后警报(FW)。此后“洛坦”的残余继续受到东北季风的干冷空气和强烈的垂直风切变摧残,次日3时许,日本气象厅认定其完全消散。
在事后发布的最佳路径中,中央气象台将“洛坦”的巅峰强度由65米/秒下调至62米/秒,日本气象厅则将“洛坦”的巅峰强度由100节上调至105节。这使得2016年太平洋台风季成为了极其少有的以五级台风和“猛烈”台风开头,并以其结尾的风季,其头尾两台平均风速是有记录以来最大的。
台风特点
作为在深冬季节生成的台风,“洛坦”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强度发展快。在“洛坦”生成期间,副热带高压位置较常年偏北,加之赤道西风较为活跃,从而在菲律宾以东洋面底层形成了一个偏东风和西南风的辐合区,热带对流云团随之发展。此外,进入秋季后,由于太阳直射角逐渐向南移动,热带太平洋海域海温仍然较高,也为其强度增强提供较好的热力条件,有利于其从热带海洋获取更多的能量。而12月菲律宾以东洋面海表温度处于较常年明显偏高的状态,为台风的生成提供了较好的热力和动力条件。“洛坦”自生成后,于24日8时迅速加强为超强台风,在短短54小时内,就由一个中心风力8级的普通台风加强为中心风力达16级的超强台风。在24小时内,风速由28米/秒增加到52米/秒,属于强度快速增强台风,有利的海温条件和高层大气环境是其强度快速增强的主要原因。
二是减弱速度快。随着“洛坦”靠近菲律宾,其北侧的高层流出气流与位于高层西风带系统上的副热带西风急流相连,使得高层抽吸作用迅速增强,因此强度出现突变。台风“洛坦”移入菲律宾吕宋岛西南部近海之后,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移动,强度逐渐减弱,于26日傍晚前后移入南海东部海面。进入南海东部以后,由于受到南下冷空气的影响,27日以后“洛坦”逐渐转向西南方向移动,强度迅速减弱,并于28日夜间在南海西南部海域减弱消失。
三是移入南海后期路径南折。在‘洛坦’进入南海后,随着南下冷空气逐渐接近,其暖心结构逐渐遭到严重破坏,此外‘洛坦’高低空环境风垂直切变迅速增大,因此进入南海后强度迅速减弱。
预报预警
中央气象台:中央气象台于2016年12月25日18时发布台风预报,12月26日6时发布台风蓝色预警,12月28日6时解除台风蓝色预警。
海南省气象局:海南省气象局于2016年12月26日8时20分发布台风四级预警。
台风影响
菲律宾警方和官员2016年12月26日称,“洛坦”在菲律宾南部省份造成至少3人死亡。
菲律宾当局2016年12月27日称,此次台风造成该国至少6人死亡、18人失踪,强降雨引发洪水,致使当地道路和农场淹水,房屋和船只受损。“洛坦”还造成菲东部多个省份断电。官方数字显示,在此次台风期间,有超过42.9万人从易受灾害影响地区疏散,超过330趟航班取消,民居和基础设施也受到损坏。
2017年1月9日菲律宾发布的报告显示,“洛坦”共造成13人死亡,经济损失达61.2亿比索。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06 12:13
目录
概述
命名由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