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煌城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语言学家
龚煌城(1934年12月10日—2010年9月11日),出生于中国台湾,语言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生前是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研究员。
人物生平
1934年12月10日,龚煌城出生于中国台湾云林县北港镇
1958年6月,自台湾师范大学英语学系毕业,获学士学位。
1958年—1966年,任台北市立大同中学英语教师。
1961年—1962年,美国旧金山大学英语教师进修班进修结业。
1966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哥德学院奖学金,赴德国留学,于德语师资班进修。
1967年,进入慕尼黑大学攻读历史语言学。
1973年—1976年,任德国慕尼黑大学东亚文化研究所讲师。
1974年,获得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76年,返回台湾从事研究工作,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约聘副研究员。
1977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
1981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1986年,获聘为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第二组(语言组)主任。
1991年—1992年,任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访问教授。
1996年—1997年,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语言学系访问教授。
1997年,担任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研究员。
1998年,受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2002年,被评为台湾“中央研究院”第二十四届院士。
2004年9月—10月,任北京大学访问教授。
2005年1月,自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退休,续任语言所兼任研究员暨学术咨询委员。
2010年9月11日,在台湾逝世,享年77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龚煌城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汉藏语的比较研究及汉语上古音研究:在韵母方面,把以往被认为十分复杂的汉藏元音对应关系加以爬梳整理,找出严整的对应规律,并据以构拟原始汉藏语的韵母系统。在辅音方面,从汉藏语比较语言学的观点研究上古汉语带-r-及-i-的复声母及流音韵尾,提出一个既符合汉藏语的对应关系,又能解释汉语内部谐声现象及上古至中古音韵演变的假设。
西夏语文研究:在音韵方面,声母部分修正了过去学者的若干拟音;韵母方面首先发现音韵的转换现象,并探索各种转换的规律及其与构词法的关联,更进而探讨西夏语音韵的历史演变。在文字方面:发现西夏文字制作上的特征,建立西夏文字衍生过程的新理论。
宋代汉语西北方音的研究:根据汉夏对音资料,构拟十二世纪末汉语西北方音的声母(、韵尾)及韵母,为汉语西北方音从唐末至现代演变提供了一个中间的环节。
据2023年9月语言研究所数据,龚煌城共发表学术论文39篇,出版学术著作3部。
人才培养
龚煌城曾于台湾大学中国语文学系开设“上古音研究”“汉藏语历史比较语言学”,以及“西夏语文研究”课程,于台湾政治大学边政研究所(后改名为民族学系)讲授“语言学专题研究”与“中国语言志”等课程。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龚煌城于1961年与蔡盏结婚,育有三女,分别为龚琪琇、龚琪惠、龚琪玲。
人物评价
龚煌城院士德纯性方,量宏学粹,晓畅多国语言,严谨周密治学,洽闻强记,述作等身。尤以古汉语、西夏语及汉藏比较语言学见长,娴谙元音系统分析,探索规律构词关联;掎摭民族语言英华,恢弘邃古文化秘奥,深稽博考,吐旧容新:穷理尽微,洞视底蕴。复应聘都讲知名大学,潜心音韵历史演变,悉力学术交流,敷教薪传,涵泳沾溉。综其生平,海宇挹其懋猷,儒林羡其声采,老成典型,楷范垂芬。(台湾“总统府”评)
龚煌城先生是一位成就卓越的历史语言学家,他的研究成果已获得普遍的肯定,成为世界级的领导学者。他的研究,总是立足尖端,而饶富创见。(台湾语言学学会评)
龚先生治学严谨,在汉藏语比较和西夏语研究方面卓有建树。(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陈保亚评)
龚院士一生谨严治学,尤其是在汉藏比较和西夏语文方面研究精深,贡献良多,同道中人引以为楷模。(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评)
龚先生一生于汉藏语及西夏语研究领域成果斐然,鸿篇巨著,将永为后世楷模。(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原副所长黄行评)
参考资料
龚煌城.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
追思龚煌城院士—事略与年表.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
追思龔煌城院士—著作目录.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1 14:47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