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病毒属(Flavivirus)是一大群具有包膜的单正链RNA病毒。该类病毒通过吸血的
节肢动物(蚊、蜱、
白蛉等)传播而引起感染。过去曾归类为
虫媒病毒。在我国主要流行的黄病毒有
乙型脑炎病毒、
森林脑炎病毒和
登革病毒。
黄病毒属(Flavivirus)是一大群具有包膜的单正链RNA病毒。这
类病毒通常通过吸血的
节肢动物(蚊、蜱、
白蛉等)传播,故过去曾归类为
虫媒病毒(
arbovirus)B组。由于“虫媒病毒”一词在
分类学中含义不够准确,所以目前已经不再使用。在我国,主要的黄病毒成员有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森林脑炎病毒和
登革病毒。
这类病毒
结构相似,大多数是20面体立体对称的有包膜的
RNA病毒。它们能在节肢动物(如蚊、蜱、白蛉等)体内增殖,对节肢动物不致病,但可以通过
昆虫叮咬传染给
脊椎动物或人,引起
自然疫源性疾病。大多数的病毒引起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呈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脑炎或
脑脊髓炎以及
全身性感染等。由于节肢动物既是储存宿主又是传播媒介,其分布受地理与气候的影响,故所致疾病具有明显的
季节性和
地域性。
黄病毒科(Flaviviridae)包括3个
病毒属,即黄病毒属(flavivirus)、
瘟病毒属(pestivirus)和
丙型肝炎病毒属(hepacivirus),共有70多种病毒。由于黄病毒在
病毒体形态结构、
传播媒介以及所致疾病等方面与
披膜病毒科中的甲组病毒相类似,曾经被归入披膜病毒科(Togaviridae)的黄病毒属。根据黄病毒的
基因组结构、复制方式及
形态发生学等方面的特点,1986年被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独立命名为黄病毒科(Flaviviridae)。主要包括
登革病毒、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森林脑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等。
1.病毒呈小球形,直径多数为40~70nm,该病毒表面有
脂质包膜,其上镶有
糖蛋白组成的刺突,包膜内为20面体对称的
核衣壳蛋白,中心含病毒
RNA。
4.病毒的传播媒介是节肢动物(蚊、蜱、白蛉等)。这些节肢动物又是病毒的储存宿主,人、家畜、
野生动物及
鸟类动物受其叮咬后感染。
乙型脑炎病毒(简称
乙脑病毒)国外亦称为
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virus) ,是通过蚊叮咬传播,引起
乙型脑炎的
病原体。乙型脑炎多发于春夏季,10岁以下儿童多发,近年来,成人及老年人患者相对增加。该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
病死率高,幸存者可能留下
神经系统后遗症。
在我国,乙脑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是
三带喙库蚊、致乏
库蚊和白蚊
伊蚊。在我国南方此病流行高峰在6~7月,
东北地区则为8~9月,与各地蚊密度的高峰相一致。蚊感染病毒后,一定条件下,病毒在其
唾液腺和肠内增殖,此时若蚊叮咬猪、牛、羊、马等
家畜,均可引起感染。动物感染后一般出现短暂
病毒血症,并且不出现明显症状。感染的动物成为
传染源。带病毒的蚊叮咬易感染动物形成蚊→动物→蚊的不断循环。若蚊叮咬易感染人则可引起人体感染。幼猪是乙脑病毒传播环节中最重要的
中间宿主和扩散宿主。蚊可携带乙脑病毒越冬,以及经卵传代,故蚊不仅是传播媒介,还是病毒的长期
储存宿主。
乙脑病毒侵入人体后,先在皮下
毛细血管壁和局部
淋巴结处增殖,少量病毒入血,随血液播散到肝、脾的
单核吞噬细胞中继续大量增殖后,导致第二次
病毒血症,引起
发热等全身不适。若不再发展,则为
顿挫感染。少数病人由于
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或其防御功能被超越,病毒侵入脑组织内增殖造成脑实质及
脑膜病变,表现为高烧,
惊厥或昏迷等症状。部分幸存者可遗留痴呆、
偏瘫、
失语、智力减退等后遗症。
用
免疫荧光法和
ELISA均可检测到发病初期患者血液及脑脊液中的乙脑病毒
抗原,
阴性结果具有早期诊断意义。采取患者双份血清(两次间隔时间1~2周)做
血凝抑制试验,若
抗体效价增高4倍或4倍以上可以确诊,单份血清效价320有诊断价值。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是引起登革热的病原体。
登革热是一种由伊蚊传播的
急性传染病,流行于热带、亚热带,特别是
东南亚、西
太平洋、中南美洲地区。近年,在我国广东、
海南及广西等地发生该病。
登革病毒的形态结构与乙脑病毒相似。根据
抗原体不同,分为1,2,3,4四个血清型,各型病毒间有交叉抗原。该病毒易在蚊体中增殖,可在蚊体胸内接种培养,也可用白蚊伊蚊的带传细胞(C6/36)或地鼠
肾细胞进行培养。初生小鼠对登革病毒敏感,但用3周后或成鼠接种该病毒则很少出现症状。
登革病毒储存在人和猴的体内,通过伊蚊传播。
病毒感染人体后可在
毛细管内皮和
单核细胞中增殖,然后经血流播散,引起发热、肌肉和关节酸痛、
淋巴结肿胀、皮肤出血及休克等。
登革热临床症状轻重不一,一般初次感染者症状较轻,一周内恢复。再次感染者症状较重,往往出现登革出血/登革休克综合症,
死亡率高达5%~10%。
取病人早期
血清标本接种于白蚊伊蚊C6/36株细胞,可分离登革病毒,用
ELISA可检测登革热病人血清中
特异性抗体。取病人早期与
恢复期血清,检测血凝抗体,如
抗体效价呈4倍或4倍以上增长,则有诊断价值。用ELISA检测登革病人血清的特异性抗体,由于该抗体出现比
IgG早,可用作早期诊断,发病第五天抗体阳性率为80%,至第6~10天达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