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流镇,隶属于海南省
乐东黎族自治县,位于乐东黎族自治县西南侧,行政区域总面积142.50平方千米。黄流镇属沿海平原热带气候区域,属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截至2020年6月,黄流镇下辖1个社区、22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黄流大道62号。2020年11月1日零时,黄流镇常住人口61480人。
历史沿革
黄流,黄帝后裔的流落之地。明代之前,黄流镇一直属于
崖州(今三亚)的建制之内。
宋代
崇宁五年(1106年),在珠崖军黄流白沙侧浪之间置延德县。
政和元年(1111年),废
通远县为
通远镇,隶属珠崖军。
明代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崖州瑞芝山建造“乐安城”,其中的代表就是古镇黄流。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在抱由峒设乐安营。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8月,日军占领昌感地区后,辖黄流、保平、海头、北黎本部四个派遣队。
1950年5月,成立崖县人民政府。
1954年1月1日,崖县划归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领导。
1958年10月前,属崖县洪流公社管辖;同年10月初,前属崖县洪流公社管辖,当月下旬划归乐东黎族自治县管辖,所在洪流公社名称不变。
1959年,撤销洪流公社后,成立了黄流公社。
1983年,改为黄流区公所。
1987年1月,改为黄流镇。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11年末,黄流镇辖黄流社区居民委员会及黄西、黄中、黄东、怀卷、多二、多一、新荣、铺村、赤龙、东孔、孔汶、抱一、抱二、佛老、高道、镇远、新民、赖元、水内、赤命、尖界、新建22个村民委员会,32个自然村;下设2个居民小组、234个村民小组。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黄流镇下辖1个社区、22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黄流大道62号。
社区:黄流社区
行政村:新民村、抱二村、孔汶村、黄西村、佛老村、铺村村、赖元村、水内村、赤命村、镇远村、黄中村、怀卷村、新荣村、高道村、东孔村、黄东村、多二村、多一村、赤龙村、尖界村、抱一村、新建村
地理环境
黄流镇位于乐东黎族自治县西南部,东北和
利国镇相邻,西与
莺歌海镇接壤,西北与
佛罗镇、
尖峰镇交接,地理坐标介于北纬18°24′-18°58′,东经108°39′-109°24′之间。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5千米,总面积142平方千米。其中陆地136.27平方千米,占95.96%;水域5.73平方千米,占4.04%。
黄流镇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半
丘陵地带,南部是浅海沉积平原,面临
南海之滨;北部紧靠卧龙岭。
黄流镇主要河流有:鹧鸪溪、三曲沟和天然泉水锦塘和孔泉。
黄流镇属沿海平原热带气候区域,属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年均温度20℃以上,年均降雨量为1000至1300毫米,雨季集中于每年的6至9月。
黄流镇的自然灾害主要有
水灾、
旱灾、
虫灾、
冻灾、
风灾等。黄流镇耕地
盐渍化问题由来已久,1996年以来最为迅速。
自然资源
黄流镇三曲沟流经西部地区入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经常泛滥成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其上游兴建了水库,库容量700多万立方米,既解除了水害又使下游的农田得到了灌溉。
截至2017年11月,黄流镇共有小型水库3个,其中有小二型水库3个。
截至2011年末,黄流镇耕地面积5.5万亩,人均0.83亩(按总人口计算)。截至2017年11月,黄流镇土地面积142.12平方千米,常用耕地面积5.22万亩,其中水田2.55万亩,旱地2.6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70多万亩。
截至2011年末,黄流镇累计造林2.46万亩,其中防护林4500亩,经济林20100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30万株,林木覆盖率15%。
人口
2011年末,黄流镇辖区总人口6.5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5527人,城镇化率23.57%。总人口中,男性33547人,占50.92%;女性32333人,占49.08%。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65191人,占98.95%;黎族689人,占1.05%。2011年,人口出生率15.5‰,人口死亡率3.3‰,人口自然增长率12.8‰。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黄流镇常住人口61480人,占全县人口比重为13.24%,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长4.86%。总人口中,男性30889人,女性28074人,人口性别比为110.03;14岁以下11613人,占18.89%,15至59岁39695人,占64.57%,60岁以上10172人,占16.55%。
经济
综述
2011年,黄流镇财政总收入1297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15万元。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95万元,企业所得税23万元,个人所得税153万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14.8%、22.6%、388.8%。人均财政收入196.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00元。
2018年,黄流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8亿元,比2017年增加4500万元,增长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万元,增长7.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万元,增长8.6%。
第一产业
2011年末,黄流镇农业总产值达3.1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45%。
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5015吨,人均221.91千克,其中水稻14379吨,玉米636吨。主要经济作物有香蕉、芒果等。水果种植面积2.01万亩,产量3万吨,主要品种有芒果、香蕉、龙眼、木瓜、莲雾、菠萝蜜、火龙果。油料作物种植面积0.4万亩,产量1110吨,其中花生1110吨;蔬菜种植面积2.2万亩,产量20199吨,主要品种有豆类、菜类等,其中豇豆4815吨,青菜1324吨。
畜牧业以饲养猪、牛、羊为主。2011年,生猪年末存栏2.8万头;羊年末存栏1万只;牛年末存栏1万头;家禽饲养量17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2292吨,其中猪肉1629吨,牛肉145吨,羊肉124吨;禽蛋108.5吨。
渔业以虾、蟹为主,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海域面积0.81平方千米、淡水水面0.33平方千米。2011年,大型农业机械60台(辆);名优特农产品有香蕉、芒果
截至2017年11月,黄流镇上规模饲养户有250户,生猪出栏2.10万头,存栏3.5万头。尖界、多一、多二等沿海村庄有小渔船160多条,年捕捞量270吨,产值670万元。
第二产业
截至1990年,黄流镇有五金、铁木、造纸、制冰、印刷、家俱、砖瓦等企业13个,从业人员达870人,年产值275万元。
第三产业
2011年末,黄流镇有商业网点335个,辖区城乡集贸市场有3个;有邮政网点1个,电信企业3家。
交通运输
黄流镇已形成由铁路、公路2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铁路粤海线过境,设黄流站;日均有1列客车停靠,为快车K407/8次。高速公路有西线高速过境,双向6车道,向北通往海口,向南通往三亚;225省道过境,双向4车道,通往海口、三亚。
黄流镇各村都有公路通车。每天经过黄流汽车站,每天通往县城、通什、海口、三亚、八所等地的班车多达90班次。境内有海榆西线公路、西线高速公路贯通。
截至2014年,黄流镇共硬化村道70多千米,全镇23个村连接国道的主干道,已实现100%硬化,村主干道80%已硬化。同时,对镇墟路灯、排水管道和人行道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2011年末,黄流镇镇区道路总长度0.003万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0.455米;城市桥梁2座,总长度0.052千米。
黄流镇每天从
三亚到
石碌铁矿的火车,也从黄流村北部经过。境内有
海南西环铁路贯通,设
黄流站。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1948年,黄流镇已设立中学和小学。2011年末,黄流镇有幼儿园(所)6所;小学25所,小字适龄儿童入学率99.9%;普通中学5所,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1%;全镇在校中小学生16254人,中小学专任教师953人。
2018年,黄流镇有黄流中学、邵逸夫中学等中学5所、小学25所和幼儿园10所;在校中小学生1.63万人,中小学教师95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巩固率100%;初中适龄入学率99.1%,巩固率100%。
医疗卫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黄流镇就有私人诊所7处,中成药店6间,设有镇卫生譬1间,医务人员75人。下设2个门诊所,医务人员12人。2011年末,黄流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4个,二级甲等医院1所,卫生院43所;病床265张,每千人 拥有医疗床位5.54张。专业卫生人员35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6人,执业助理医师38人,注册护士147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4人、执业(助理)医师0.56人,注册护士2.2人。
2018年,黄流镇有县级医院1所,有医生130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9人、主治医生38人、普通医生82人;有诊所43间,病床265张。村村设有卫生室。
文化事业
2011年末,黄流镇有文化艺术团体18个,会员487人;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3个,演职人员400人,年演出15场次,观众达9500人次;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22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1个,建筑面积15平方米,藏书20000余册。
2014年,黄流镇拥有文艺社团18个,乡村剧台12个,琼剧队伍11个,健身舞队25个,中学校5所,中学生达8000多人。2017年,黄流镇新建村级综合文化活动室2间,为23个行政村农家书屋配送图书2300多册。
基础设施
2011年末,黄流镇镇区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所)2座。
2011年末,黄流镇镇区园林绿地面积1.87公顷,人均绿地0.28平方米。
社会保障
2011年,黄流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64户、人数708人;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医疗708人次,共支出6.37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46户,人数3164人;农村五保分散供养85人,支出2.38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164人次,共支出15.82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53.75万元。
2016年,黄流镇产业扶贫到户项目共饲养生猪220头、牛6头、羊154只、鸡400只、鸭30只、鹅1010只、槟榔1400株,化肥1360包,豇豆种子1626瓶,四季豆种子748瓶,茄子种子15包,领到扶贫物资的贫困户有291户。2017年产业扶贫共计发放猪苗744头,羊苗48只,槟榔苗44530株、鹅苗870只。
2018年,黄流镇劳务输出7850人次,其中贫困户劳务输出685人,贫困户参加公益岗工作人员5人;城镇养老保险参保2.23万人,农村农保农合5.74万人,城镇农保农合2942人,审核1367户低保户资格,拟停保192户300人,拟减员69户74人,新增低保129户339人。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49户,入住率100%;实施各类扶贫措施,将2018年预脱贫户和2019年未脱贫88户纳入专业合作社;实现脱贫64户260人。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黄流镇的名称,是唐代立村时村址有一古庙,庙门有一副对联“黄胄藩滋挥北阙,流风远播镇南疆”,据此取村名黄流。黄流镇是因为黄流村而得名。
特色美食
黄流老母鸭因老母鸭产于乐东黎族自治县黄流镇而得名。
黄流老鸭是海南特产之一,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乐东黎族自治县黄流镇。
民俗风情
黄流在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涌现出花灯、崖州民歌、书法等一批民俗风情文化。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书法、崖州民歌等,举办每年一届的黄流民间艺术节,其中崖州民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流镇流传着黄流
崖州民歌,并拥有黄流崖州民歌协会1个组织。
黄流镇是中国民间花灯艺术之乡。在元宵节,黄流镇都会举办民间文艺节,其中的特色活动则是花灯游街。
除夕,黄流镇的未成年孩子要“拜婆”、张贴春联讲吉利话、“拜公”鸣炮吃团圆饭、宰物迎春备有鸡鸭。在农历正月初一初二,黄流镇初二打扫卫生不扫鞭炮纸、亲戚拜年须带鞭炮、大年初三“贴赤口”保平安。
民族文化
乐东黎族自治县的民族以
黎族为主。截至2000年,黄流镇沿海有黎族杂居的村庄,内陆山区则大都是黎族居住。黎族创造了
黎锦文化,“
三月三”是黎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人们称它为谈爱日。在黄流镇新民村仍然保留手工制作传统的新民村龙窑。
一般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乐东黎族住宅均在某
峒的某村寨中建造。峒和村寨各有大小。大的峒管辖数十个村寨,小则几个,大的村寨聚居上百户至数百户人家,小的才几户。(见
黎族民居)
黎族饮食具有其独特的风格,随着社会的发展,黎族的饮食也不断发生改变,饮食方式更加多样化,饮食品种更加丰富。黎族传统饮食习俗的形式和内容都十分丰富,形成黎族饮食文化。
文物古迹
黄流镇有保存好的
陈氏大宗祠,其座落在中南坊,是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建造,占地二亩多,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系砖木结构的古式建筑。
“
关公庙”建于清代乾隆十五年(1785年),位于西南坊之南太返处,岳飞庙之东,内祀奉关羽木偶神像,1958年被毁,1995年,黄流民间集资37万元重建成,“黄流民间关帝纪念馆”由著名雕刻家
林毓豪雕塑关公像,高1.8米,宽1.2米。
崖州合院民居是琼南沿海地区典型的传统民居形式,其建筑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受闽南民居和广府民居的影响,结合了琼南地区的常年干热、雨季有暴风雨的气候特点,形成独具琼南特殊的接檐式民居。代表建筑为陈运彬祖宅。
重大事件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6月,十三支队副支队长张积成和四大队大队长郑南锦到崖县沿海一带侦察,得知崖城守敌限令黄流乡公所在三天内将全部壮丁送到崖城。支队部决定利用敌人送壮丁之机,化装奇袭黄流乡公所。后成功。
风景名胜
综述
黄流镇传统村落的农家室尚存很多,以砖木结构的瓦房建成的仍有成片,有古民宅,官邸建筑,姓氏宗祠堂分为二进、三进、呈二合三、四合院,还有门楼,壁照两厢。黄流镇宗氏祠堂支系众多,有60多座,也有古塔三座,其中西关塔是风水塔,位于村西大沟田地。
截至2017年11月,保存完好的有陈氏大宗祠、陈氏颍川书院、邢氏大宗祠、邢氏书房、孙氏大宗祠,元代以来的古墓尚存若干等。
盐场
莺歌海盐场位于乐东黎族自治县黄流镇金鸡岭,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海盐场,国有中型一类企业,同时也是海南省国家食盐定点生产单位。原盐年产量占全省的70%以上。全场土地面积5.69万亩,其中生产面积4.47万亩。场区内有铁路专用线27.20千米,与粤海铁路相通;公路8千米,同环岛西线高速公路相连。
海湾
龙腾湾位于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黄流镇,与龙栖湾共同组成乐东滨海特别旅游规划区。
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