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邑县(Luyi County),古称
苦县、
鸣鹿,隶属
河南省周口市,为河南省省财政直管县,
黄淮平原涡河中游,豫皖两省交界处,属温带季风气候。是连接
中原经济区和
皖江经济带、
长三角的枢纽城市,总面积1238平方千米。截至2025年3月,鹿邑县辖4个街道、13个镇、7个乡。截至2023年末,鹿邑县常住人口89.46万人。
历史沿革
早在远古时期,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揭开了鹿邑人文历史的初页。
夏商时期,境内置小诸侯国(今鹿邑县太清宫镇)始称“厉(Lài)”,属豫州。此乃鹿邑县有史记载的设城建置之始,距今已有4000余年。此设置一直延续至西周。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境内置苦(hù)(今鹿邑县太清宫镇),一度名相和鸣鹿(今鹿邑县辛集镇),均属豫州陈国。公元前 571年,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道家鼻祖老子李耳(老聃)就诞生在苦赖乡曲仁里(今鹿邑县太清宫镇)。周敬王42年7月(前478年),楚惠王 灭陈,苦又属楚。
西汉,苦县属兖州淮阳国。新莽时期改苦为赖陵,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光武帝改赖陵复苦县。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献帝封曹操为武平侯,食邑于此,属豫州陈国。现鹿邑县境内还存有三国魏曹修建的武平城(今鹿邑县邱集乡武平城村)及观武台(今鹿邑县玄武镇)遗址。
晋咸康三年(公元337年),改苦为父阳(今鹿邑县太清宫)和武平属陈留郡。
南北朝孝明帝正光年间改父阳为谷阳,属陈留郡。
隋初,属豫州谯郡。
开皇十六年(596年),更武平为鹿邑,并移治今
试量镇,属豫州
淮阳郡。
大业十三年(617年),农民起义军田黑社占领鹿邑,改鹿邑为
涡州。
唐武德三年(620年),田黑社败,复名鹿邑。李唐时期,唐王朝认老子李耳为先祖,追封为乾元皇帝。并在老子出生地兴建观庙和行宫(即太清宫、洞霄宫),作为每年朝廷祭祀老子之用。又将老子生地(今 鹿邑县太清宫)追封为道德真源、天尊仙源。所以,
乾封元年(666年),改谷阳为
真源县。
载初元年(689年),改真源县为仙源县。
神龙元年(705年),复名真源县,属
河南道亳州。
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改真源为卫真和鹿邑同属
淮南东路亳州辖。
元至元二年(1265年),鹿邑、卫真两县合并,名鹿邑,治所设置在今县城,属
河南江北行省归德府亳州。从此,县名始一,境域至清末亦无大变化。
民国时期,属开封、商丘、淮阳等专区。
建国初期,鹿邑县属淮阳、商丘、开封、周口等专区。
1968年6月,鹿邑县属周口地区。
2000年6月至今,国务院批准周口撤地设市,鹿邑从之,改属周口市。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亳州,南至
郸城县,西接
太康县、淮阳区,北达
商丘市,总面积为1238平方千米。
气候
鹿邑县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南缘,具有明显的过渡带气候特征,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温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常年降水量900毫米左右,日照时数2252.5小时,日照百分率51%,太阳辐射年总量每平方厘米121.6千卡,无霜期222天。
地质
鹿邑县地质构造属周口凹陷区的一部,是通许隆起以南凹陷内部的次一级坳陷。穿过鹿邑的断裂主要为亳州一郸城大断裂,凸起及区域性的断裂整体显示西北浅东南深,形似“箕状”,呈北东向分布。凹陷区基底为古生界、三叠系,局部地区为太古界(郸城突起),主要沉积了下第三系河湖相粘土岩、砂岩夹泥灰岩组成的次稳定型暗色 -红色复陆屑建造。上第三系河湖相粘土岩、砂岩夹煤线组成的次稳定型复陆屑建造。新生代沉积最大厚度达700米以上。新近系为砂岩夹粘土、亚粘土薄层,在469-481处有含水岩层,在240~70米以下。第四系为粘土、砂、砂砾层,沉积物详细情况为:①下更新统为亚粘土、粘土、夹薄层亚砂土,并有2~3层 0.2~0.5米厚的铁质结核,可见水平层理;在236~310米之间有三个含水层,单层厚度2~11米,总厚度15.5~25.5米,为细砂和细中砂,冲积及静水相沉积成因。该层顶板深189~203米,层厚103~123米。②中更新统为亚粘土、亚砂土,含钙质结核及铁锰质浸染,中下部夹粉细砂、细砂透镜体,分选差,含泥质,冲积成因,顶板埋深75~97米,厚度104~117米。③上更新统为亚粘土和亚砂土,可见锈染及钙质结核,并夹2~3层为灰色及灰黑色泥质亚砂土,腐殖质含量高,冲积及静水相沉积成因,顶板埋深14~29米,厚度57~66米。④全新统为粉砂、亚粘土、亚砂土等,冲积成因,上部为泥质粉砂,厚度2~5米不等;次亚粘土,厚度4~7米;下面是亚砂厚度3米多;再下面是厚厚的一层粉细砂,厚度20多米,是主要的含水层。
地形地貌
鹿邑县属
黄河冲积平原部分,地质构造属周口盆地,北临太康隆起,与华北盆地开封凹陷相近,南界郸城断裂带,与郸城隆起相接,东连鲁西隆起,西接豫西隆起,鹿邑凹陷形似“萁状”,呈北东走向;以新生界地层为主,底部为中生界和上古生界地层;境内地势平坦、低缓倾斜,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46.5米。
水文
县境河流属
淮河流域,有三级河1条、四级河4条、五级河4条,分属河、西河颖河三大水系。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13条,总长度294.4米。河水系境内流域面积873平方千米,西肥河水系流域面积275.75平方千米,颖河水系流城面积183.5平方千米,占县域总面积的96%。年均过境水总量6.1089亿立方米,年内、年际不均,旱季出现断流。
土壤
鹿邑县境内土壤有
潮土、
砂礓黑土两个土类,3个亚类(含
黄潮土、褐土化潮土、砂礓黑土),6个土属(淤土属、两合土属、褐土化两合土属、黑底淤土属、黑老土属、褐土化淤土属),23个土种;地表土壤养分有机质含量不高,富钾贫磷,氮素不足。
自然灾害
1986-2008年,受气候特点影响,旱灾主要发生在3-9月,年均发生0.68次。较大旱灾出现6次,分别在1986 年、1988年、1994年、1995年、1997年、2004年。其中1988年年降水量只有458毫米,仅为常年的47.4%。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94年3月上旬至9月上旬,春、夏、秋连旱,13条河道断流。从最长连续无雨日数来看,2001 年8月中旬至11月底100天无雨,91万亩夏播作物全部受旱,经采取各项措施奋力抗旱,最后成灾面积56.78万亩。1986-2008年,虽旱灾频发,但随着水利设施的完善,抗旱能力不断增强,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减小,使大灾变小灾,重灾变轻灾,抗旱取得大丰收。
由于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雨水分配不均匀,75% 的雨水集中于夏季,易造成夏涝水灾。23年间,1987年、1991年、1993年、1996年、1999年、2003 年和2006年期降雨集中,雨量较大,造成不同程度的水灾。1991年7月11-13日连续降雨,普遍受灾。1996年8月4日出现暴雨天气,平均降水量100毫米,322个村受灾。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3年,6-9月阴雨连绵,降雨量达到1240毫米,近50万亩农田积水严重;8月9-31日,遭受暴雨洪涝,降雨量274毫米,受灾面积41.76万亩,绝收面积24.24万亩。
龙卷风发生季节多在夏季(6-8月),但最早4月20日(2005年)、最晚9月10日(1990年)也出现过龙卷风。1994年8月26日14时30分,王皮溜、观堂、郑家集等乡镇遭受龙卷风袭击,秋作物严重被毁,房屋倒塌严重。2005年5月20日16时20分,龙卷风持续时间约20分钟,涉及12个村,倒塌房屋2500多间,是1960年以来最严重的龙卷风灾害。2007年8月,境东南部、西北部遭受龙卷风灾害,成灾面积14万亩,倒塌民房1252间。
干热风多出现5月下旬至6月上旬的小麦乳熟期、蜡熟期和收割期,会造成小麦减产。2005年5月下旬,刮干热风,小麦减产。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鹿邑县水资源丰富,境内有惠济河、涡河、引惠入涡渠、五里河、李孟沟、鹿辛运河、清水河、晋沟河、白沟河、兰沟河、菩提沟、急三道河、广亮沟、黑河、李贯河等流经。
土地资源
鹿邑县共有土地面积123816.7公顷,其中耕地面积60367.1公顷。
生物资源
动物种类丰富多样,涵盖哺乳类、禽类、爬行类、两栖类、水生类、家畜和家禽等多个类别。哺乳类可见10多种,其中黄鼠狼作为重要兽皮动物,对控制老鼠数量和维持生态平衡起到积极作用,常见的还有野兔、野猫、山猫等;禽类有30多种,常见的有燕子、花喜鹊等,候鸟有布谷鸟、野鸭等;爬行类有10余种,多数能食用或药用,部分可捕食鼠类和农作物害虫,例如蛇类、乌龟等;两栖类有青蛙和蟾蜍;水生类包括鲤鱼、鲫鱼等多种鱼类,以及水蛭、虾等浮游及底栖动物;家畜包括牛、马、驴等;家禽有鸡、鸭、鹅等,本地柴鸡、海兰褐、罗曼蛋鸡等品种。
常见植物资源涵盖灌木、乔木、杂草、苔藓藻类以及栽培植物等多种类型。灌木有黄荆、紫穗槐等;乔木包括棠梨、泡桐等。杂草类有茅草、离子草等,部分可入药,如菟丝子、白蒺藜等,野菜有马齿苋、荠菜等。苔藓有葫芦藓等地钱等,藻类有浮萍、绿藻、蓝藻。栽培木本植物的用材树有杨树、柳树等多品种,果木树有苹果、梨等丰富种类,观赏树有合欢、桂花等。草本植物分为粮食作物如小麦、玉米、大豆等,经济作物有棉花、烟叶等,瓜菜类包含白菜、萝卜等近百品种,花卉有梅花、菊花等130多个品种多为1990年后引进,药用植物有丹参、三七等60多种,水生植物有芦苇、藕等。
行政区划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鹿邑县有常住人口958617人;其中男性人口为466271人,占48.64%;女性人口为492346人,占51.36%。0―14岁人口为245022人,占25.56%;15—59岁人口为532032人,占55.50%;60岁及以上人口为181562人,占18.94%,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5614人,占15.19%。
截至2023年末,鹿邑县城镇化率为40.93%;常住人口为89.46万人,出生人口为0.72万人,死亡人口为0.78万人;出生率为7.96‰;死亡率为8.63‰;自然增长率为-0.67‰。
民族
鹿邑县有汉、回、藏、维吾尔、朝鲜、苗、壮7 个民族,汉族占总人口99%以上。
语言
鹿邑话属商阜片,除了声调自成一派外,韵母u的读音也很特别。其实现在韵母是u的字,只要声母是zh、ch、sh,古代都可以分为两类——“知二庄组”和“知三章组”。凡是sh后面遇到u,就变成了f。
宗教信仰
鹿邑地区存在三种宗教,分别是道教、佛教和基督教。道教在鹿邑历史悠久,鹿邑是道教始祖老子的故乡和道教文化的发祥地,从古代起就深受尊崇,历经多个朝代,道教活动不断,虽近代有所衰落,但在当地一直有一定影响力,各个时期都有道士在此修行和传道。佛教传入鹿邑的时间不晚于唐代,其教义、仪式等在当地有一定传播,境内曾有众多寺庙,佛教思想对当地群众有较大影响,在不同时期有发展和变迁,有众多信徒和相关宗教活动场所。基督教传入鹿邑后分为浸信会、信义会、真耶稣教三个会派,分别在不同时间传入,在鹿邑境内设有多个教堂或活动点,各自有其传教发展的历程,有一定数量的教徒参与相关宗教活动。
经济
综述
2023年,鹿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7.06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36 亿元,同比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177.22亿元,同比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226.48亿元,同比增长5.8%,三次产业比为15.4:37.1:47.5。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2%,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1.4%。
2023年,鹿邑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15%,增速居县市第六位。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速-8.5%,建安投资同比增速16.2%,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速237.1%,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12.1%。
2023年,鹿邑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14 亿元,增长10.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4.12亿元,为预算的101.1%,增长8.4%;非税收入完成6.02亿元,为预算的107.3%,增长15.1%。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0.1%。
第一产业
2023年,鹿邑县粮食总产量19.21亿斤,同比增长-2.42%。其中,夏粮10.19亿斤,增长-8.35%。秋粮9.01亿斤,增长5.28%。全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215.90万亩,比上年增加0.15万亩。其中,夏粮109.96万亩,比上年增加0.08万亩;秋粮105.94万亩,比上年 增加0.07万亩。
2023年,鹿邑县生猪存栏58.56万头,同比下降17.27%;牛存栏1.5万头,同比增长52.05%;羊存栏25.41万只,同比增长35.98%;家禽存栏747.38万只,同比增长-19.84%。生猪出栏量94.45万头,同比增长0.75%;牛出栏量0.99万头,同比增长-5.02%;羊出栏量29.92万只,同比增长-6.17%;家禽出栏量942.87万只,同比增长-38.9%;猪肉产量6.91万吨,同比增长-0.74%;牛肉产量0.15万吨,同比增长-7.38%;羊肉产量0.36吨,同比增长-12.57%;禽肉产量1.33万吨,同比增长-28.45%;禽蛋产量7.62万吨,同比增长28.86%;牛奶产量0.07万吨,同比增长13.05%。
2023年,鹿邑县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及产量分别是32047.7 公顷、135.14万吨,同比增长 1.0%、 5.8%;茶叶及水果种植面积及产量分别是9442亩、1.43万吨,同比增长0.8%,24.7%;油菜籽种植面积及产量分别是1122公顷、0.33万吨,同比增长0.4%、-1.5%;中草药种植面积是5469.9公顷,同比增长1.9%、;瓜果种植面积及产量分别是1900.7公顷、7.39万吨,同比增长0.5%、3.0%。
截至2023年年末,鹿邑县共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13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6661台,小型拖拉机15200台,联合收割机2615台,排灌机械39303台。
第二产业
2023年,鹿邑县累计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1%。建筑业全年实现增加值42.16亿元,建筑业总产值增速10.3%,建安投资同比增速16.2%。
第三产业
2023年,鹿邑县城区运营线路为9条、运营线路总长度260公里,城乡运营线路18条、运营线路总长度611公里,实现行政村通客车100%全覆盖。建设邮政快递“县园”4个、“乡站”19个、“村点”480个、烟邮合作旗舰店37个已全部投入使用,全县物流快递服务网络覆盖率达100%。
2023年,鹿邑县接待国内游客人数154.05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932.82万元,接待入境游客总数1.85万人次,入境创汇7.43万美元,较去年游客同比增长35.56%,收入同比增长36.72%。
2023年,鹿邑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9.5%,1-12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84.2 亿元,同比增速6.2%。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23年末,鹿邑县共有普通初级中学16所(含民办所)、普通高中2所,九年一贯制37所(含民办所),十二年一贯制3所,完全中学1所(民办),现有小学157所(含民办所)另有教学点135所,独立幼儿园264所(不含各类学校附设幼儿园所),中等职业教育2所,其他中职机构1所,特殊教育1所。小学在校生96971人;幼儿在校生32492人,适龄幼儿入学率95.2%;职业教育在校生2256人;特殊教育在校生56人(不含送教上门人);普通初中在校生47543人;高中在校生24272人。师资队伍进一步壮大,全县公办中小学教师8821人。其中,幼儿园教师434人,小学教师4521人,初中教师2540人(含九年一贯制学校),1105高中教师人,特殊教育学校43教师人,中等职业教育教师178人。
医疗
截至2023年末,鹿邑县共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731个。其中,县级医院 2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 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专科防治院(所、站) 1 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 个,民营医院 19个,村卫生室 623个,个体诊所 62个。卫生机构病床床位7332 张,其中,妇幼保健院(所、站)240 张,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092 张。卫生技术人员 6235 人(含村卫生室及民营医院),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836人,注册护士2611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技术人员110 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 个,床位1411 张,卫生技术人员1557 人。
科技
2020年末拥有事业专业技术人员10807人,其中:高级职务1317人,中级职务5109人,初级职务4381人,未定级的0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鹿邑县设立文化服务中心551个,其中乡级文化服务中心24个,村级文化服务中心527个。剧团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3个。
社会保障
2023年,鹿邑县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222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79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79人。
截至2023年末,鹿邑县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77.53万人、城镇企业在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75万人、基本养老保险事业职工在职人数1.96万人、退休职工人数2.93万人。
基础设施
2017年,鹿邑县新打机井832眼,疏浚河道51.1公里,新建桥梁342座,新修农村公路47.4公里,对城区12条道路进行了改造提升,新建污水管网33公里,新建雨水管网23公里。
交通
截至2020年末,鹿邑县境内公路、铁路、水运大交通的网络体系趋于完善,永登高速、311国道、三洋铁路横穿全境;阳新高速公路、220国道、207省道、210省道等主要交通道路贯穿南北;鹿邑县是河南省三个内陆出海口之一,拥有涡河通航系统。
截止2020年底,我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8.5公里,干线公路通车里程190公里,农村公路通车里程2850.21公里,其中县道244.753公里,乡道491.164公里,村道2114.293公里。
“三洋铁路”西起三门峡,经洛阳、洛宁、宜阳、伊川、汝阳、平顶山、汝州、郏县、禹州、许昌、鄢陵、扶沟、太康、柘城,从鹿邑县东出河南省,经安徽亳州至江苏洋口港出海。线路自西向东依次连接蒙华、陇海、焦柳、京广、京九、青阜、京沪、宁启等国铁干线,全长约1100公里。其中,改新(建)里程910公里,投资估算约500亿元;河南境内530公里,投资概算300亿元。线路穿越河南及皖北资源丰富地区和粮食高产区,途经3省、13个地级市、27个县区,覆盖近8000万人口。
涡河航运是腹地主要运输通道之一,经开封、尉氏、通许、太康、杞县、柘城、鹿邑流入安徽境内,河南省界内干流长178.5公里,流域面积4135平方公里。
城乡班线客运公司2个、线路25条、客车211部,城市公交公司2个、线路10条,客车203部。
人文
地名衍变
鹿邑古称“苦”(hù)、“真源”、“谷阳”、“仙源”、“
卫真”等。在历史上,曾有三位皇帝颁诏钦改鹿邑县名,唐高宗下诏改县名为真源,寓鹿邑为真理(道家思想)的发源地。武则天称帝后尊李母为先天太后,下诏改真源为仙源,意为老子是得道成仙之人,而老子生地则为仙之源。宋真宗到鹿邑拜谒后,下诏改县名为卫真,以表明他比别的朝代更捍卫老子及思想(真理)的至尊地位。《许志》曰:“元初避水东迁,今地并卫真,仍曰鹿邑,而旧鹿邑废。
饮食
鹿邑县地方特产有
宋河粮液、
鹿邑大曲、
观堂麻片、邱集烧饼、鹿邑卤鸡、
孔集烧鸡、试量狗肉、
辛集麻花、
鹿邑妈糊、娃娃鱼粉丝汤、高集烧饼等。
孔集烧鸡又名孔集卤鸡,是鹿邑县名扬海内的汉族传统名吃。因其原产地在鹿邑县西孔集,孔集烧鸡历史悠久,费独特气味特点是色泽鲜亮,黄中透红,肉烂而筋脆,肥而不腻,清香诱人。嫩鸡骨头可吃,老鸡骨肉分离,而且盛夏苍蝇不叮,存放数日不坏,并有温中散寒,健脾开胃的药理功效。所以深受群众欢迎,并逐步发展成为独树一帜的传统名优食品。
鹿邑试量狗肉,是豫东著名风味小吃。它以肉烂味美闻名全国。试量集狗肉采用传统的制作方法,配有多种佐料,并加火硝少许,去杂后文火焖煮。煮成的狗肉颜色鲜艳,浓香扑鼻。
鹿邑县辛集镇麻花,简称辛集麻花。起源于明朝隆庆年间,创始人张志彬,至今己有五百余年的历史。是河南省鹿邑县著名的特色食品,入口酥脆而不腻,清新爽口,老少咸宜。产于河南省鹿邑县的辛集镇、唐集乡和柘城县的安平镇(原属鹿邑),以辛集最好,故得名。其形如鸡爪,故又名“鸡爪麻花”。传为“贡品”,进入明清宫庭,享誉海内外。
鹿邑观堂麻片产于古代思想家道教鼻祖老子故里河南鹿邑,其工艺考究,配方独特,不含任何助剂和色素,属纯天然食品,口感香酥脆甜。它以片薄,酥脆香甜、爽口而成为名牌产品。具有晶莹透明、甜脆可口、香酥爽口、片薄如纸、不嚼自化等优点和营养丰富、健脾开胃、润肺之功能。
习俗
农历二月二十五是老子的生日,每年从这天起至三月十五,老子故里鹿邑县老君台及太清官均兴庙会一个月。秦汉以后朝廷对老子的祭祀非常重视,唐、宋时期达到鼎盛。
唐高祖李渊在武德三年以“老子庙”为太庙;唐高宗李治在乾封元年亲率百官到鹿邑举行了盛大的祭祀活动;唐玄宗李隆基在天宝二年钦封“老子祠”为“太清官”。
宋朝宋真宗赵恒在大中祥符七年亲自到鹿邑朝拜老子。此外,金、元、明、清历代王朝也都有帝王到鹿邑亲谒或派大臣拜谒老子,给鹿邑留下很多祭文诗词碑刻。
艺术
鹿邑黑陶也叫郭窑黑陶,以出自鹿邑县城南郭窑村而得名。分布于鹿邑县周边地区,郭窑村位于鹿邑县城南八公里处,隶属于观堂镇辖区,全村以郭姓为主。古往今来就有陶乡之称。2021年,黑陶制作技艺入选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鹿邑黑陶的制作是根据当地民俗的需求利用河床红胶泥和当地特有的地下黑土泥为原料,采用社会的独特手法手捏、推塑、粘贴、雕刻等工艺,纯手工抛光,突出“黑、亮、环、纽”的特征制作适应当地民俗文化所需的炉、鼎、罇、罐等礼器、祭器和祈福的用品。
其他文化
鹿邑县共有龙山文化遗址2处,古墓群8处,古建筑6处, 碑碣11通;革命遗址4处,烈士墓群5处。截至2005年末,鹿邑县境内有已公布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
风景名胜
太清宫
太清宫位于太清宫镇,为老子的诞生地。据史志记载,东汉
延熹八年(165年),
汉桓帝刘志派中常侍管霸所建,始名老子庙。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李渊为了便于对天下的统治,抬高自己家族地位,就听从吉善行的建议,认老子为祖宗,派人在汉代老子庙的基础上予以扩建,规模如京城王宫,做为皇室家庙,称太清宫。
明道宫
明道宫原名紫极宫,始建于汉代,兴盛于唐宋,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传道讲学的纪念性建筑群,由“伊人宛在坊”,“升仙桥”、“犹龙堤”、“迎禧殿”、“玄元殿”、“享殿”、“升仙台”、等建筑组成,构筑严谨,规模宏大。
著名人物
古代名人:
老子、
陈抟、
虞诩、
陈頵、
轩輗、
王尧日、田福、李子金、
张履平。
近现代名人:
陈景良、
朱秀海、王明义、
张圣钦、邵正元、
朱文臣。
对外交流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大做强老子(李氏)文化产业,2017年6月13日,大道同源·德贯天地——鹿邑灵宝周至陇西四县市缔结老子(李氏)文化旅游友好城市交流活动在老子故里河南省鹿邑县举行。
文脉同根,发展同愿。鹿邑、灵宝、周至、陇西四地是老子(李氏)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均保存有珍贵的老子(李氏)文化历史遗存,都有老子(李耳)讲学、或著书、或传道的活动轨迹、名胜古迹和美丽传说。鹿邑是老子的诞生地,现存有老子出生地太清宫遗址和老子讲学地明道宫遗址;灵宝有老子著经地函谷关;周至有被誉为“天下第一福地”老子讲授《道德经》的楼观台;陇西是老子第十七世孙李崇的任职地,大唐王朝的发迹地,唐高祖李渊追封“陇西堂”,陇西为李姓的郡望。
重要荣誉
2007年12月16日,鹿邑县入选“河南省十大文化强县”名单。
2012年02月28日,鹿邑县入选“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名单。
2017年9月2日,鹿邑县荣获“中国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县”称号。
2017年11月1日,鹿邑县被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为国家园林城市。
2018年12月21日,鹿邑县被评为河南省省级卫生城市。
2019年2月2日,鹿邑县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2020年7月29日,鹿邑县被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
2021年3月,鹿邑县入选“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名单。
2021年11月,鹿邑县入选中国科协公布的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单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