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出色表现,令国际舆论感叹不已。一些擅长外语、擅长交流的青年志愿者,被誉为鸟巢一代。他们在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集体亮相,让国际社会看到了充满活力的中国,看到了富有热情、尊重规则、充满人文情怀的新一代中国青年。
词名由来
词名产生
2008年8月9日,北京奥运会
开幕式第二天,韩国最大报纸
《朝鲜日报》提出“鸟巢一代”,指那些受过高等教育、富有爱国心的中国年轻人。这些年轻人成长于改革开放后,他们比父辈更加国际化,许多人为了成为
奥运志愿者,苦学英语和国际礼仪
词条传播
北京奥运会,这些年轻志愿者的微笑征服了挑剔的国外媒体,他们被视为未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领军群体。“鸟巢一代”,这个简洁形象的词汇迅速席卷
网络。
产生背景
青年是
国家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所在。青年兴,即
国家兴。
80、90后有人称他们是吃肯德基、麦当劳长大的一代,是“喝可乐要加冰”的一代,甚至是“被宠坏了的一代”,有人在
网络上发贴为这批80、90后这些年青人担心,担心这些温室里培育的“
豆芽菜”何以抵挡风雨。现在,北京奥运会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锻炼自我、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极好平台。这些年轻人也有了一个新的称呼:鸟巢一代。他们在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集体亮相,让国际社会看到了充满活力的中国,看到了富有热情、尊重规则、充满人文情怀的新一代中国青年。
社会意义
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出色表现,令国际舆论感叹不已。一些擅长外语、擅长交流的青年志愿者,被誉为鸟巢一代。他们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集体亮相,让国际社会看到了充满活力的中国,看到了富有热情、尊重规则、充满人文情怀的新一代中国青年(8月23日
《中国青年报》报道)。纵观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史,没有哪一个朝代不是由青年人担当的,一代伟人
毛泽东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之所以称之为“鸟巢一代”,是因为鸟巢是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当然也可以称之为奥运一代或者北京奥运一代,但无论如何,鸟巢一代这个名词,注入了地球村的人们对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赞美,也注入了中国人对年轻一代最美好的期望。
纵观北京奥运的历史,可以说志愿者们的培养经历了数年的努力,他们的汗水,他们的精力,他们的辛苦,自始至终与奥运共命运,有人曾经为露几颗牙而费过笔墨官司,也有人对是否一定微笑费过口舌,当然也为魔鬼式训练心痛过孩子,但如今看来,所有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从奥运入场式上白衣妹妹们坚持到底而晕倒。
在现场,到奥运颁奖仪式上的靓丽身影,再到举重场上的志愿者人性化遮掩,无一不从细节上体现了
中华民族的地球村情怀,无一不体现了对所有
运动员的人性化关爱,而尤其是颁奖仪式上的礼仪小姐的大气而得体的
民族服装
文化展示、以及优雅的中国情调,恐怕又是另一种风味的奥运精神展现吧,假如北京奥运会能给世人以最美好的回忆的话,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这次盛会回忆中的亮点,而鸟巢一代,则无疑是表现最突出的。
我们要看到,我们的五千年文明史造就了我们的
民族性,优雅、大气、礼仪、诚信,以最大的热情待客,以真诚的礼仪待客,以一颗心待客,以平等心对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宾朋,如果说本次奥运会是成功的,倒不如说是
中华民族以自己的热情倾倒了世界各地的
运动员及客人,鸟巢一代既继承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又使我们的民族性得到了发扬。正是通过一个个志愿者以及非志愿者的共同努力共同微笑共同敞开胸怀面对世界,才使
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得到了一次最宝贵的展示机会。
世界的传承也是
文明的传承,奥运的精神无外乎是让地球村的公民变得更文明、更乐观、更远离战争而热爱和平,鸟巢一代其实已经担当起了传承
中华民族责任道义以及其他一切优秀品质的重任,事实证明,他们有能力有担当更知礼仪,我们有理由希望,鸟巢一代的精神在今天这个时代得到无限放大,成为时代青年的共同品质、共同财富,期望鸟巢一代为中华民族更高更快更强,为建立一个和谐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人实例
安检口的志愿者防火墙
广西服务队的宁霄所在的岗位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重场馆观众入口处的安全检查口,和宁霄一样在
安检大棚工作的还有另外8名来自广西的志愿者。这9名男生自称“北航防火墙”。在
安检大棚里工作是件很辛苦的事,有时候在太阳的直射下,整个安检大棚像个巨大的蒸笼。而这时候,志愿们必须顶着烈日,在维持秩序的同时,用汉语和英语提醒观众注意不要将违禁物品带入场馆。
安检的程序并不算很复杂,但也需要约1分钟的时间,比赛前一个小时是入场高峰期,是这9名男生最忙碌的时候。对瓶装水、打火机之类的物品被列入禁限带物品,很多观众不太理解,这时候志愿者们总会耐心地解答。虽然一天内同一个答案要重复上百次,但他们的脸上依然挂着灿烂的笑容。
这几天,
奥林匹克公园的日人流量达到了26万~27万人次,
安检站的工作也异常繁忙。靠近停车场和公交车站的25号
安检站是人流量最大的安检站之一。志愿者每天要重复上千遍“带包的走二三号口,没带包的走一号口”,“请您票面朝上”……来自
河南的志愿者路蕾就在25号
安检站担任安检协查。曾在俄罗斯留学11年的路蕾,在2001年北京申办奥运会时担任央视前方报道中心的翻译。“申奥成功时我就想,奥运会的时候一定要来北京。这次能成为
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完成了我7年的心愿。”路蕾说。
像路蕾一样在京服务奥运会的
河南志愿者一共有80名,他们在
奥林匹克公园的公共区服务,其中有1/3的志愿者从事
安检协查的工作。
蹦床边的守护者
8月18日,
国家体育馆内,
何雯娜夺得女子蹦床冠军,为中国军团收获第38金。比赛时,在她下方,4名专业志愿者站在蹦床四角,头跟随着
运动员上下摆动。这些专业志愿者就是“护床人”。
“
护床人”的职责是密切注视
运动员的姿势和位置,随时准备接住跌落蹦床的运动员。如果发现
运动员有跌落蹦床的危险,距离最近的两名“护床人”就会迅速跑到运动员可能跌落的位置,用双手、大臂或肩护住运动员。他们主要是挡或扶跌落的
运动员,起缓冲作用,避免运动员的头部和颈部受伤。但他们自己也要承担受伤的风险。
国家体育馆共有6名“护床人”,他们都有多年比赛和“护床”的经验,通过观察
运动员起跳的高度和转体的方向判断后者是否偏离。2007年年底他们通过
国家选拔和培训,正式成为奥运会的“护床人”。
孙有斌是
国家体育馆6名“护床人”中唯一的大学生,24岁(2008年),就读于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此前,他在
国家体操队训练队,和“鞍马王”
肖钦是队友,退役后曾担任
安徽省体操队教练。
“在奥运会上看
运动员比赛,就像自己在比赛一样,心都是悬着的!只有等他们比完了,心情才特别放松。”孙有斌说。比赛之余,孙有斌会和其他几名“护床人”看其他奥运比赛,聊一聊当天蹦床比赛的情况,并为下一场重点保护哪位
运动员做准备。
成绩单打印志愿者
来自
湖南的胡茜是一名
运动员成绩发布打印助理,她是整个
国家体育馆里人头最熟的几名志愿者之一。她的主要工作是第一时间从
裁判那里得到
运动员比赛成绩,并将打印出来的运动员成绩单及时分发给现场
评论员、赛事转播商及颁奖小组。
“我每天要从1楼跑到3楼,再兜一个大圈子到各个转播商、
评论员的工作点,出多少个比赛结果,就要跑多少次。满场转。”胡茜说,刚知道自己被安排在成绩发布打印助理岗位时,感觉很兴奋。
然而,工作一段时间后,胡茜的体力有些吃不消了。“实在太累了,比赛忙时根本就没有时间休息,就跟在学校里跑800米似的,喉咙有充血的感觉。”胡茜的声音有些沙哑,与其他志愿者喊破嗓子不同,她的嗓子是“跑哑的”。
“每次我都用最快的速度跑,这些成绩对
运动员、对转播商来说都太重要了。”
国家体育馆开赛第一天,胡茜的工作就得到
美国某家媒体工作人员的高度肯定,美国人说:“没有你们,我们根本无法开展工作。谢谢你,小志愿者。”
国家体育馆里的志愿者,很多人都认识胡茜——“就是那个整天跑来跑去的女孩”。每次看到她忙碌的身影,不管熟不熟,认不认得,大家都会冲胡茜笑。胡茜说,每当看到志愿者的微笑,自己就感觉跑起来轻松了很多,“大家都在坚守自己的岗位,我只有做到最好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