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鸟目
脊索动物门鸟纲下的一目
啄木鸟目又称鴷形目。嘴强硬而多为凿形;翼多短圆;楔形尾,少数为圆尾或平尾;尾羽多为12枚,少数10枚;脚短而强,跗蹠上端被羽,对趾足,具锐爪。
物种学史
啄木鸟目的标准中文译名曾经是“鴷形目”,2017年12月出版的《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前言:将旧称“䴕形目”改为啄木鸟目,更便于广大群众读写。2019年发布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和2021年发布的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都将中文名称重新修订为——啄木鸟目。
形态特征
啄木鸟目是鸟纲的1目。中型攀禽。喙粗长侧扁,呈凿状。舌长,先端具角质小钩,在口内外伸缩自如,钩取昆虫。脚短而强健,对趾型,趾端有锐爪。尾呈楔形,大多具坚硬的羽干,富弹性,啄木时起支撑作用。嘴强如凿,适于凿木。翅有第5枚次级飞羽。尾为平尾或楔尾,羽轴坚硬而富有 弹性,在攀树时起支架作用。脚短而强,呈对趾型,第2、3趾向前,第1、4趾向后。雌雄相似。善攀树干。舌长而能伸缩自如,舌尖具逆钩,用以钩取树干中的蠹虫为食。此目可分为鹟鴷亚目和鴷亚目。鹟鴷亚目包括须鴷科、响蜜鴷科、巨嘴鸟科等;鴷亚目只有啄木鸟科。
该目鸟类通常有黑色和白色的羽毛,带有红色和黄色的斑块。几乎所有的啄木鸟目都有对趾足(zygodactylous foot)。这意味着每只脚的两个脚趾指向前方,两个脚趾指向后方。这种结构可使这些鸟轻松地在树干上爬上爬下并沿着树枝移动。它们有强大而沉重的鸟喙,有长长的舌头,可以伸进树洞里捕捉昆虫。啄木鸟的头骨前部的骨头被一层软骨增厚。当鸟用喙敲击树时,这层软骨起到减震器的作用。啄木鸟目在任何年龄段都没有绒毛,只有真正的羽毛。三趾鹟䴕是啄木鸟目中唯一一种一生中任何时候都有羽绒的鸟类。羽绒是细长的羽毛,通常长在鸟的外部羽毛下面。许多幼鸽只有羽绒。
生活习性
啄木鸟目生活在各种气候中,通常生活在森林里。几乎所有物种都是树栖性。主要以蠕虫或幼虫等昆虫为食,它们的舌头可以从嘴里伸出,这就是它们通常栖息在许多树木的区域,因为在树皮中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昆虫。许多物种在树木和岩石的洞中筑巢,雏鸟为晚成性。大多数物种以昆虫为食,尽管它们的饮食中也可能包括水果、坚果和其他物品。巨嘴鸟主要吃水果,而响蜜䴕科消化蜂蜡,是该目鸟类中是独一无二的(尽管昆虫占了它们的大部分饮食)。
分布范围
分布于欧洲、亚洲、中美洲和南美洲。除大洋洲和南极洲外,均可见到。中国各地均有分布。有的向东经德国、俄罗斯到日本,南至阿尔卑斯山、巴尔干半岛、东南亚等地。
繁殖方式
啄木鸟目主要在树干上凿洞筑巢,它们借助有强大攀援能力的对趾足和支撑力很强的尾巴,用长而直的喙部凿开坚硬的树皮来营造属于自己的树洞巢。凿洞的位置通常位于树干的中部,如欧洲绿啄木鸟的巢距地面约3.5-11米高,这个部位较为粗壮,适合在内部扩建出足够的空间。啄木鸟凿洞时先在水平方向开凿,达到一定深度后再转而向下,同时将木屑叼出洞外。凿出足够空间后再将树洞内表面处理光滑,这一过程欧洲绿啄木鸟需要6-13天完成。为便于筑巢,许多啄木鸟会选择受真菌感染而变得木质松软的树干,甚至会为此主动将真菌传播到其他树上去。
巨嘴鸟则营巢于天然洞穴中;有些会入住啄木鸟或大型鴷的弃巢,或直接驱逐巢主然后进行扩巢。而响蜜鴷科的鸟类其繁殖方式则如同杜鹃鸟,是一些巢寄生鸟类。响蜜鴷的卵一般比“义亲”的卵早孵化。出壳的响蜜鴷幼雏异常凶狠,它的小嘴上生着一对小钩,被称为“卵齿”,一合上嘴便形成一把致命的钳子。待到“义兄”、“义妹”刚刚破壳而出,它便用嘴上的小钩将它们刺死。
有的啄木鸟会采取营建“公巢”的形式进行繁殖,如生活在北美西海岸的橡树啄木鸟,它们通常由3只雄性和2只雌性构成家庭群生活,使用同一个巢繁殖。有时子代啄木鸟长大后会留在巢穴中帮助亲代啄木鸟继续照顾下一窝卵。一般认为这种奇特的集群繁殖行为会有助于提高该物种的广义适合度(inclusive fitness),即让整个物种生存繁衍得更好。
下级分类
保护级别
附录Ⅰ:白腹黑啄木鸟理查亚种;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二级:
参考资料
Piciformes.The IUCN Red List.2021-02-01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 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官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3 09:47
目录
概述
物种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