鲎虫是背甲目鲎虫科甲壳动物。身体背腹纵扁,分节明显;背部具一马蹄形背甲,掩盖背部和腹部的一部分;背甲在前方与头甲愈合;头部背面有一对较小而彼此靠近的复眼;第一触角短,丝状;第二触角退化,仅留痕迹;胸部与腹部的界限很不明显;胸足自前向后逐渐变小,以至消失;胸足叶状同形,第一胸足有分节的长鞭伸出背甲之外;腹节末端具细长分节的一对尾叉。
外形特征
鲎虫体表深灰绿色,背壳呈椭圆形,腹部细长,柔软灵活。长尾巴成叉状。体长大约有100 mm,共分成约40节,还有些叶子一样的附属肢体。有些肢体多达70多对。因为它有三只眼睛,两侧黑色的
复眼,还有中间一只白色感光的眼睛;另外恐龙虾是因为它经过了恐龙时期没有绝迹,名称因此而来。
近种区别
历史记载
鲎虫是典型的
水底栖居动物,主要食有机体的碎屑,或者捕捉小的水生物和它们的幼虫。鲎虫的卵有很强的生命力,不怕干旱,池塘水和湖水干枯许多年以后它们的卵还会存活,等有水时还会孵化出来。它的卵属于
休眠卵,可在地下休眠1-25年不等,当条件适宜的时候,便会终止休眠,幼虫
破壳而出。可以孤雌繁殖
鲎虫最早出现在距今约2亿年前的
二叠纪,比恐龙还要久远。和它同一个时期的有
叶肢介。
鲎虫,20年前在内蒙古东部就有发现,当地人不知是何物,抓来喂鸡;克拉玛
戈壁滩里有分布;有山西、河南、河北、地区长大的人们自述小时候曾抓过很多;河北发现过该物种。比如河北安平县70后之前的人生活在农村的大多见过这种生物,河北唐山乐亭县、河北邢台清河县、河北廊坊大城县(当地人叫它“花花鞋”)的80后也经常看到,内蒙古兴和县90后小时候的时候雨天过后经常见到,多是在池塘和雨后的积水坑里较常出现,干涸之前一直都有。小孩们常捉了玩,有人叫它翻车车、马蹄儿、王八盖子,有人叫它血簸箕。邯郸广平县,张家口康保县,石家庄地区的元氏县
殷村集贸市场,都曾发现该物种。也另据网上信息说宁波也有。山东地区现在依然有生存(临沂市、济宁农村地区仍可广泛发现),宁夏平罗县也有发现。多见于夏天雨后积水坑内;在黑龙江省有发现,在吉林省长春地区亦有发现,还有辽宁中部部分地区的稻田水沟里也存在此虫,因此合理推断鲎虫在我国广泛分布。2013年8月,内蒙古河套地区雨后的积水中,能看到大量的鲎虫。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广泛分布着鲎虫。
在1991年前后,在河北省保定市蠡县北埝乡中学院内的一建房取土形成的土坑内,因连续降雨坑内积蓄大量雨水,在此坑内发现大量类似图片中生物,有好事同学捞回家中,长辈们叫其“血簸箕”,因为它长得与过去农村用的簸箕相像,并且用手一按会冒出红色液体。
2016年9月,网友向平台爆料,昨天在自家稻田地里意外发现有一些水生物,第一次见到这种东西,感觉太奇怪了!
后来听家里老人说,这种生物叫“血簸箕”,上网一查,可不得了,这“血簸箕”竟然是在2亿年前就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历史比恐龙还要久远。
“血簸箕”是民间叫法,它的真实名字是“鲎(念后)虫”,又叫三眼恐龙虾,现在已知的大约15种鲎虫都是淡水鲎虫,中国只发现1种。
虽然鲎虫的生命周期只有90天左右,但是它的卵在干旱的状态下,却至少可以存活25年之久。这也就是为什么恐龙灭绝了,而鲎虫却活了下来。
鲎虫从不咬人,无毒无害,还可以清除稻田的杂草,让稻子生长得更好,在日本,有农民拿它当作种植水稻的农药替代品,又因为它被称为“活化石”,所以在日本和台湾等地区被当作宠物饲养。
虽然鲎虫存在地球上已经2亿多年了,但是外貌却没有进化,并且可能跟古代的三叶虫有一定关系。
鲎虫与鲎在外形上也有几分相似。
生长繁殖
三眼恐龙虾的生命周期并不长,大约90 天,成虫体型可以有1~3吋长(约2.5~7.5 cm),至于能养到多大,完全依赖于您给它多少的阳光和食物。在孵化后,它会以一天一倍的惊人生长速率生长。
它们的幼虫成长阶段会很快经历多次蜕壳(大约每日一次),在30 d内进化至成虫。
三眼恐龙虾的原产地是下雨天所形成的天然池塘,全世界都有它们的踪迹。这些天然的池塘在干旱时期都会干涸消失,成虫因为缺乏水份以至于干死,但是它们的幼虫卵却因为干涸而进入了一个生物界的特殊现象-“
滞育期”。直到下一个雨季来临时,原来的低洼地又形成了天然的池塘,它们的卵受到了雨水的滋润,就会立即进行孵化,演育出它们的下一代。进入滞育期的时候,雌性的三眼恐龙虾会发出一个生物讯息,告诉它们的卵“不要进行孵化”,在它们的卵产下的第13~27 天,它们会停止继续孵化。而这项生物讯息也同时通知了它们的卵,在下一个雨季来临的时候,就是该“进行孵化的时候”。这项生物讯息或许是一个化学反应,经由雌性三眼恐龙虾来告诉虫卵,而停止了它们的生物时钟。而它们的滞育期到底有多长?据科学家的实验室研究,只要保持在干旱的状态下,至少有25年之久。也就是说一个
三眼恐龙虾的卵摆上25年,您再将它丢到水里,它还是会孵化。
分布范围
三眼恐龙虾分布的国家有:日本、俄罗斯、美国西北方、非洲、澳洲,以及一些比较少的分布区,如美国中部、南部,西印度群岛、夏威夷、新苏格兰、加拉巴哥群岛,及印度等地。最奇特也最著名的分布地为澳洲的艾尔岩(世界上最大的岩石)山顶。
中国内蒙古东中部地区(科尔沁)九十年代大量存在,雨水和用庄稼药物的影响较少见,河北,山西,山东,湖北省,吉林省松原市,黑龙江省讷河市等地。
日本已发现三种,即美国鲎虫( Triops longicaudatus(Leconte)),亚洲鲎虫(Triops granarius (Laces)〕和欧洲鲎虫(Triops cancrifomais ( Bosc) )。早在20年代初,鲎虫的除草作用就已经被发现,日本农民形象地把鲎虫称为“取草虫”。
物种价值
三眼恐龙虾生命力强,已存在两亿年。这种从两亿年以前就存在于地球上的生物,最近被许多日本农民拿来当作种植水稻的农药替代品,因为三眼恐龙虾可以把水田里的杂草去掉,让
稻子生长得更好,十分有趣。
三眼恐龙虾不仅被称为“
活化石”而且在日本,台湾等地区被当作宠物饲养。
养殖方法
现在最常见的种类是美国产的T. longicaudatus,而欧洲的T. cancriformis和澳洲的T.australiensis在国内是弄不到种的。
从商业渠道获得的T. longicaudatus卵一般会附带一小包植物碎屑,有些包装是和卵分开的,有些则是混合在一起。至于要T. granarius的话孵化就只能自制碎屑了。
孵化
先准备好水。孵化的话最好用小容器,玻璃/塑料瓶就行。水不要超过半升,大概5cm深就够。因为这样食物密度才会大,有益于幼虫的生长。放入植物碎屑,上面休眠的微生物会繁殖,给幼虫提供食物。如果是和卵分开的话就在放入碎屑24小时之后放入卵,混合的话就只能一起放了。分开的碎屑在一周之后可以拿出,混合的话等能看到幼虫之后再小心舀出吧,或者留着也行。
水用纯净水=蒸馏水最好,这样可以模拟新积的雨水环境,利于孵化。找不到的话矿泉水可能也行,自来水则即使再放多少天也难以保证。
温度控制在20-25度左右(T.longicaudatus的数据),可以用白炽灯来加热。最好在缸里放入小温度计,买T.longicaudatus卵的话可能会带,不过自己繁殖T.granarius的话就要自己买了。
最快两天就可以看到幼虫了(大概1mm长的淡橙色小点,游动是一蹦一蹦的样子)。
如果有水草的话第一周基本可以不用喂食,微生物会大量繁殖,而它们稍微长个三四天就会开始啃水草了。一开始长得很快,两天内的外形就会有明显变化。
喂食
一般买卵会附带专用食物,不过我的经验是喂啥都行。试过的有青菜,蛋白,鸡肉,胡萝卜,水蚯蚓(等它们长大才能喂),蚊子,蚂蚁等等。记住要少喂!一开始只要很少很少就行了!它们对水质变化很敏感!没吃完的食物不要留在里面超过2小时以上!
孵化后就把主缸准备好,需要保持10cm以上的水深,最好放水草。据说用粗
珊瑚沙铺底可以起到调节水质的作用,没试过。据说把一片海带泡在水里几天可以起到加碘的作用,可以使蜕皮顺利……也没试过。大家见仁见智吧。大缸的水还是最好用纯净水,不过自来水的危害可能没那么大了,有水草处理几天的话更加如此。一般用不着过滤器。主缸装好之后放几天,让微生物繁殖起来之后才能换缸,要不然可能食物不够。
大概长到0.5-1厘米长的时候就可以换到大缸里了。记住先把大/小缸放在一起一天以上,保证两缸的水温相同。小东西们很怕温度骤变的。
然后就是随着成长加大喂食量了。实在觉得太脏了可以换1/4的水,而且要同温的纯净水。
繁殖的话很容易,因为它们大多数都是
雌雄同体。怀卵的时候可以在甲壳和尾巴交接处的足上看到卵袋。有东西铺底的话可以让卵不被成虫吃掉。
分离卵的方法
在成虫全数
寿终正寝后,把大部分水倒出(可以留着,后面有用),再把大部分的底材舀出。留下底部比较脏的水。然后灌满水(普通自来水就行),静置15秒,再倒出大部分水。再灌满,15秒,倒出……重复多次。因为新产下的卵比脏东西重,所以会下沉得较快,而脏东西会被倒出去。重复5/6次之后应该可以看到卵了,直径1mm左右的小圆球,棕色或者粉色。
等剩下的大都是卵子之后就可以用滴管或者随便什么东西把卵吸/舀出,或者用多层纸巾+漏斗过滤出来也可以,不过记住要慢慢来。
分离出来的卵将其晾干,不过小心不要被风吹跑了……晾干两周之后就可以使用了。这种机制是为了确保幼虫在下次雨季开始时孵化,而不是这次雨季的末尾。
自制植物碎屑的方法
用这水泡开一小块椰砖,然后晾干,就可以用了。在孵化第二批的时候加入一小撮就行,大概是一个茶包的量。没有椰砖的话可以用揉碎的干树叶或者干草,不过一定要无毒的种类。
从野外抓的话要先设好大缸,而且可能最好把它生活的水坑的水也带一些回去,倒进大缸里……为了微生物啦。然后就找上面说的养,等着它们繁殖吧。……只是理论上的-_-不过应该没什么太大问题XD谣言“外星生物”
鲎虫化石的发现
最早的鲎虫化石是来自西德上石炭统的Triopsornatus (Goldenberg) ,随后的地质时代都有产出,主要繁盛于中生代,并延续至今,它的分类特征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地史时期保存的鲎虫化石与现代鲎虫相比较,背甲特征和软体构造特征非常相似,因此被认为是“一个演化呆滞的类群”。当然,最新研究采用核糖体DNA技术研究来自突尼斯、纳米比亚和日本的Triops granarius,通过与其他鲎虫动物(包括鲎虫和冷鲎虫)对比研究,认为这三地的Triops granarius。群落属于不同的隐存种。
主要发现
2015年5月底,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考察队在成都郊外天彭镇一农田同时发现两种恐龙时代生物——鲎(hòu)虫和仙女虾。据介绍,鲎虫(左)又被称为三眼恐龙虾,有三只眼睛,两侧是黑色的复眼,有视力,中间夹着一只白色,只能感光的眼睛。同时,考察队在现场观察时,还见到水田中外形优美,色彩艳丽的仙女虾(右),其学名“枝额虫”,如同仙女般飘逸,所以被称为“仙女虾”。2022年9月,连云港东海县一位市民在小区的景观池塘内,意外发现了一种长着三只眼睛身形类似虾的生物。经专家确认后得知,原来这种生物竟然是有着2亿多年历史,是一种与恐龙同时代的水生甲壳动物---“鲎虫”,俗称“三眼恐龙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