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肢动物门,叶足亚纲,介甲目的化石的总称。具几丁质双壳瓣,壳面饰有环状条纹,纹间有各种花纹。分布于
泥盆纪至第三纪地层中。这类化石在我国
侏罗纪和
白垩纪的陆相岩层中最多。
介甲目化石种类的通称。叶肢介是地质时期保存于岩石内的几丁质介壳的痕迹,偶尔也有软体印痕保存下来。外形呈椭圆形、圆形、半圆形、卵形、菱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等,壳瓣上一般都有细而规则的同心生长线。有些种类的壳瓣上有1条或多条的
放射脊,生长线之间有各种花纹(壳饰),壳瓣的背缘和胎壳上有时有刺或瘤。这些构造都是叶肢介分类的主要特征。
由于从地层中发现的叶肢介化石有与海相化石共生的情况,有人解释说叶肢介原来生活在海水里,后来迁移到陆地变为
淡水生物。对叶肢介化石的研究有助于阐明现生介甲类的起源与系统发育。能帮助解释古地理变迁及大陆漂移。中国所发现的叶肢介化石从中、上泥盆统到第三系都有,而且分布全国各地。这些种类为中、新生代陆相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古生物学的论据。20世纪40年代开始对叶肢介化石进行系统分类的研究,已发表286属近千种化石。中国发现约500余种,是世界上叶肢介化石最多的国家。
甲壳动物亚门介甲目化石种类的通称。是地质时期保存于岩石内的几丁质介壳的痕迹。外形呈
椭圆形、半圆形、
卵形和
三角形等,壳瓣上一般都有细而规则的同心生长线。有些种类的壳瓣上有1条或多条的放射脊 ,生长线之间有各种花纹(壳饰),壳瓣的背缘和胎壳上有时有刺或瘤。
叶肢介从泥盆纪开始出现后,主要产于陆相地层,少数见于海陆交替相地层;晚古生代、
中生代比较繁盛,新生代开始衰落 。现生叶肢介仅剩下5科14属 ,主要生活于小的内陆淡水中。叶肢介化石能划分和对比中生代新生代陆相地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