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木
山柑科鱼木属植物
鱼木(学名:Crateva religiosa G. Forster)是山柑科鱼木属的乔木或灌木状植物。叶掌状复叶互生,薄革质;总状或伞房状花序着生在新枝顶部,花大,白色至黄色;花期3-5月;果期7-10月; 分布于中国台湾、海南、广东,以及热带亚洲和太平洋群岛 。鱼木是阳性植物。性喜温暖至高温、湿润、向阳之地,生性强健粗放,耐热、耐旱,耐瘠。
植物学史
古代中国的台湾省以及琉球群岛一带的渔民,用这种树的木材精工制成模拟的小鱼,投入大海作为鱼饵,以假诱真辅助捕捞作业,“鱼木”之称即由此而得。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常见高度5-15米;枝杆的表皮灰白,具散生的皮孔。指状复叶,由3枚纸质的卵状披针形的小叶组成,侧生的2枚小叶偏斜。叶柄长,顶端向轴面上常有腺体;托叶细小,早落。
伞房花序生于当年萌发的嫩梢顶部;花朵直径6厘米内外;花瓣叶状,具明显的脉,初开时色彩淡绿黄色,后渐变淡黄色,最后淡紫。有长花梗,两性或因一性不育而成单性,萼片与花瓣在芽中时的排列为开放式;苞片早落;花托内凹,盘状,有蜜腺,萼片与花瓣着生在花托边缘上;萼片4,近相等,远比花瓣短小;花瓣4,有爪,近相等;雄蕊(8-)12-50,花丝着生在雌雄蕊柄上,雌雄蕊柄长1至数毫米;花药内向,近基底着生;雌蕊柄长约2-8厘米或在雄花中退化;子房1室,侧膜胎座2,胚珠多数;柱头明显,花柱短或无花柱。雄蕊多而软,常伸离花被之外。果近球形;果皮革质,坚硬,表面平滑或粗糙,干后灰色或红紫褐色;花梗、花托与雌蕊柄在果时均木化增粗。种子褐色,压扁状肾形,多数,埋于果肉中;种皮平滑或背部有鸡冠状突起;子叶半圆形,胚根短,圆锥形。花期5月。果于夏末秋初的9月前后成熟
生长环境
鱼木性喜湿润的酸性沙质土,在自然野生的情况下,常见于林缘或次生林,偶然也见于全光照的开阔环境,只要不是长时水渍或不是长时低于0℃低温都可正常生长。鱼木是阳性植物。性喜温暖至高温、湿润、向阳之地,生性强健粗放,耐热、耐旱,耐瘠。
分布范围
鱼木的自然分布区是亚洲热带的东南亚和大洋洲的温暖地区,在中国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
繁殖方法
鱼木的繁殖可用播种法、扦插法和高压法。
播种法
于初秋的9-10月采得成熟的鲜果,从中取出鱼木的种子,洗净并晾干种子表面的水分,一般1-2天后即可播种。播种基质用河沙或干净的沙质土等,只要是疏松不易积水的材料均可以。种子播后盖土的厚度不宜超过2厘米,并在盖土的表面加一层薄的干草类。以后保证湿润,一般20天左右齐苗。此时已是秋天,分苗移植宜在次年春。
扦插法
鱼木每年的秋冬落叶,次春3月上中旬重发新梢。因此春插宜在新梢萌发前30-40天进行(即2月中下旬)。插穗可用离顶梢30厘米左右处的枝段。夏插宜在花后的6月中旬进行。插穗宜选顶梢的枝条,去掉叶片即可杆插。各种杆插插后均应遮荫、保湿和注意防止积水。
高压法
时间:最好在枝叶萌芽前,也可在九月份进行。
剥皮:选择1-2年生健壮枝条,枝粗为3-4厘米,长1米左右。在枝条适当部位,采取环状剥皮,剥皮长短视枝条粗细而定,一般为3-4厘米。在环状剥皮的范围须将形成层全部刮净,露出木质部。
基质:包扎使用的泥土,是由肥沃的塘泥和少量稻草混合而成。可从池塘挖取泥土后,放盆内5-7天沉淀,让水溢出泥面,使用时把水倒去。没有湿泥,用干塘泥亦可,但必须使泥浸透。用整株稻草浸水数日,捞起用手搓软,将二者混在一起即可使用。
上土:压条环状剥后不要立即就上土,需等3-4天,待木质部干燥发白时,再检查形成层是否刮净,然后将土包于环切处,作成土球,土球经过3-4天露空,让土球成半干湿,然后用塑料薄膜包扎。两端扎线不要过紧,以利透气和渗水。
注水:土球应经常保持湿润,如遇久晴不雨,应适当注水。
生根:上土后二十天就开始生根,再过30天,根系便长满了整个土球,随即锯下枝条移栽于苗床。
栽培技术
鱼木一年的展叶生长期要比常绿树木少几个月,故在起苗移植的时间要认真抓紧;一般在春梢萌发前(2月中左右)是挖苗移植的最适期。在种植中,除施足基肥和保证移栽初期湿润外,要特别注意防积涝。其余的管理方面,按一般绿化大苗移植的初期管理即可。
主要价值
观赏
鱼木在盛花期,花朵之多几乎覆盖整个冠幅,且花色不似常见花卉那般的大红大绿,而是独具一格的素雅清新。故无论是列植于道旁或3、5组群点缀大型草坪等开阔环境,都可显出其独特的景色。并且鱼木对环境的广泛适应性,对在中国南方的开发性栽培极为有利。属少见的观花绿化树种。
药用
此外,鱼木还可入药,在印度尼西亚的民间,常用其树皮为药,作轻泻剂或用作刺激食欲。鱼木性味苦,寒。具有清热、健胃、解毒、舒筋活络功效。
食用
缅甸人则喜欢采其花朵以盐腌渍,作为开胃小食或健胃食疗。
经济
鱼木木材黄白色,轻软,可供家具、乐器、模型等用材。
参考资料
鱼木.中国自然标本馆.
鱼木.the plant list.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8 15:04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