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灵长类是在长期的
环境适应中进化而成的一类猿猴类动物,其最主要的特征是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拥有的一定的智慧和灵性。
起源
今天,人们对的演化已经不再陌生,充满好奇心的人类还想继续知道,变成人的这些
猿猴又是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从什么样的动物中进化而来的。这就是当今
古生物学界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即高等灵长类的起源问题。
我们人类所在的灵长类家族分为低等灵长类和高等灵长类。
低等灵长类在
动物分类学上被称为
猿猴亚目,早在距今6500多万年以前的
白垩纪末期就出现了。延续至今,仍有3个次目的
原猴亚目动物生活在地球上,它们是分布区仅局限于
马达加斯加岛的
狐猴次目、生活在非洲和南亚森林地区的
瘦猴次目和分布在东南亚部分岛屿上的
眼镜猴次目。
高等灵长类在
动物分类学上被称为
类人猿亚目,它们的现生类群包括生活在美洲地区的阔鼻猴次目(又称新大陆猴类)和分布在欧亚和非洲地区的
狭鼻猴次目(又称旧大陆猴类)。其中,狭鼻猴次目包括两个超科--
猕猴超科和人猿超科;人猿超科中包括猿科和人科。
高等灵长类无疑起源于低等灵长类。但是,起源于哪种低等灵长类?起源时间和起源地又是怎样?这就是古生物学家和灵长类学家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3个次目的低等灵长类中,眼镜猴类与高等灵长类无论是形态结构还是DNA序列都具有最大的相似性。因此,许多科学家认为,高等灵长类与眼镜猴类的亲缘关系最相近。据此,并结合一些化石上证据,许多学者推测眼镜猴类和高等灵长类都起源于一种称为始镜猴类的古老低等灵长类;而始镜猴类与其它低等灵长类的祖先在进化的道路上早已分道扬镳。
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之前,科学家发现的最早的高等灵长类化石证据却是产于
埃及法尤姆显然,在高等灵长类起源问题上,现生物种提供的生物学证据与化石记录提供的古生物学证据之间曾经存在着矛盾;始镜猴起源论和狐猴起源论这两大学派各持己见。本来在科学上就是研究热点的关于高等灵长类起源的问题到了20世纪90年代更加令世人瞩目。
1985年,古人类学家林一璞在
溧阳县(溧阳市)
上黄镇水母山采石场的裂隙堆积中发现了一些古老的哺乳动物化石。经过研究、鉴定,在上黄地区级祥光地区先后发现了至少4个种类的高等灵长类,其中一种被命名为
中华曙猿,比法尤姆的高等灵长类早了将近1000万年;它向人们暗示,高等灵长类的起源地更可能是在东方、在中国。
但是,国内外一些学者却认为
中华曙猿不是高等灵长类,理由是它比非洲的那些早期高等灵长类表现出了许多的原始特征,而且其材料不够完整。然而没过多久,
世纪曙猿在
山西垣曲盆地的发现就为高等灵长类起源这架天平的中国一方加上了一枚重重的砝码。
灵长类分类
灵长类动物的特征是眼睛前视,并具有高度灵活的手臂、腿和手指。这种身体构造是为了适应树上的生活进化而来的。眼睛前视也是一种对丛林生活的适应。现代灵长类动物被划分为两大亚目——猿猴和类人猿。
猿猴
原猴由狐猴和类似动物组成,是比较原始的类群。它们与其他哺乳动物类群更为相似。原猴相对较早地脱离了通向人类的进化路线。通常被称为“高等灵长类”的类人猿囊括了灵长目的其余种类。类人猿都具有扁平的面部和结构相对复杂的大脑。
类人猿
在
类人猿亚目之中,灵长类动物分为猴、猿和原人三类。大多数猴类生有尾巴,而猿和原人都没有。
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
红毛猩猩和长臂猿,它们比猴和低等
灵长类动物更像人类。它们具有相同的基本身体构造,拥有很高的智力水平,并且可以表现出相似的行为。黑猩猩是现存的与人类亲缘最近的近亲,它们普遍使用简单工具,甚至还具有一定程度的文化。
原人与猿的区别主要在于运动方式。猿主要用四肢在地面上爬行,而原人则进化为直立行走。从爬行到两足行走的转变,是人类进化中的一大进步,因为它将我们祖先的双手解放出来。人类比已经灭绝的原人拥有更大的大脑与更发达的推理能力。
研究现状
由中华曙猿的发现引发的对高等灵长类非洲起源论的挑战似乎已经有了明确的结论,但是我们并没有就此停下我们探索的脚步。正如曙猿脚踝骨研究的中方科学家齐陶和王景文所言,世界上最古老的高等灵长类动物在中国的发现与不断被证明,只是我们探索“猕猴类、猿类和人类的共同祖先起源到底在何处”这一久争不下的问题所前进的第一步。对于亚洲早期高等灵长类与非洲早期高等灵长类的系统发生关系的问题,还须进行大量的科学工作才能得到比较圆满的解决。
我们必须继续努力,我们的足迹还要踏遍万水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