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中美科学家来到山西省
垣曲县考察。在这里,曾发现了中国科学史上第一块
始新世哺乳动物化石。1995年5月,他们在黄河北岸寨里时,发现了众多的世界上最早的具有
高等灵长类动物特征的猿类化石,主要是牙齿化石和颌骨化石,并且命名为“世纪曙猿”。
90年代初,中美科学家在我国江苏
溧阳考察时,我国学者齐陶发现了
中华曙猿,意思是“类人猿亚目黎明时的曙光”,这是生活在4500万年以前的中始新世中期、比非洲的发现早1000万年的高等灵长类。
据考证,
曙猿生活在距今4500万年以前,主要活动在热带或
亚热带地区的温暖湿润的林地里,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小的
灵长类动物,其个头比老鼠略大,重约200克。从发掘的化石看,曙猿已具有高等灵长类动物的许多特征,比如门齿小,犬齿大,下颌角圆,下巴前缘直立等。
从事世纪曙猿课题研究的是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王景文、
童永生、黄学诗3位研究员和美国的玛丽·岛森、克里斯托弗·毕而德两位博士。专家认为,世纪曙猿的发现,推翻了人类起源于
非洲的论断,并且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
垣曲盆地是中国第三纪地层和
哺乳类动物的发祥地。1916年,北洋政府实业顾问、瑞典科学家
安特生沿黄河两岸调查矿产资源时,于
垣曲县寨里村附近土桥沟发现了中国第一块始新世哺乳动物化石,把始新世哺乳类动物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起点。1923年,他在《
地质专报》甲种第3号上发表题为《中国北部之新生界》论文,对垣曲
始新世地层作了详细描述,并绘制了十万分之一的地质图。从此,这个原本在地图上并无标识的偏僻荒野,竟成了世界上古人类学家目光聚焦的地方。
垣曲曙猿化石的发现,让这片沉寂百万年的土地重新被证明曾经是人类诞生的热土。自20世纪20年代此地被发现后,科学家的考证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在长达近百年的考察中,更多的史迹被发掘,更多的史论被印证。垣曲曙猿化石的发现不仅被中国的科学家们所关注,而且引来了世界科学家们“贪婪”的目光。
1983年,
美国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道森博士,对垣曲盆地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这是新中国以来第一位美国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西方科学家踏上这片热土。在这一次考察中,道森博士在
古城镇寨里村土桥沟发现了一块偶蹄类头骨化石,被命为道森
先炭兽,为世界科学家们在这片盆地上的合作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后来的考察中,中方人员在垣曲寨里村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具有高等灵长类动物特征的
曙猿化石。曙猿化石的发现,让所有参加考察的科学家们近乎疯狂。
1995年5月,他们又在垣曲发掘出一对带有几乎所有牙齿的世纪曙猿下牙床,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的有关曙猿的生理材料。美国学术期刊《
科学》杂志及时向世界公布了这一消息。20世纪末在中国的这次重大发现,适逢美国卡耐基博物馆建馆100周年,为纪念自然科学领域这一双重盛事,中美科学家把垣曲发现的这种曙猿取名为世纪曙猿。
1997年,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童永生、黄学诗、美国
北伊利诺斯大学的解剖学教授、古生物学家丹尼诺·基博再赴垣曲,又找到了世纪曙猿的一些跗骨化石。通过对曙猿跗骨的最新研究发现,化石已经反映出猴类、猿类以及人类的共同祖先演化的早期特征。这种结构复杂的跗骨化石具有“镶嵌进化”的形态,既有若干高级灵长类特征,又具有部分原始的低级灵长类的特征。迄今为止,从来没有发现过任何新世的
灵长类动物具有这种特征,曙猿显然是连接低级灵长类和高级灵长类两个家族的“过渡性成员”。这种特征,对于研究人类的进化过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于价值。
人类的进化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对于人类起源的探索与研究也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垣曲盆地这一片热土上,一次又一次地演绎着人类历史演变过程的偶然发现,为人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又一个的科学佐证。2000年4月,《
人民日报》、《
新华每日电讯》等报刊相继刊登文章,报道中美科学家在英国科学期刊《
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通过对在垣曲寨里村发现的世纪曙猿脚
跗骨、下颌骨化石的研究,证实了人类的远祖起源于中国山西垣曲,推翻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论断。
曙猿的意思是“类人猿亚目黎明时的曙光”。据专家考证,曙猿是生活在距今4500万年前的
灵长类动物,主要活动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温暖湿润的林地里,是人类迄今为止已经发现的最小的灵长类动物。他是低等灵长类动物向类人猿进化的过渡阶段,兼具二者的部分特征,善攀援,喜欢在树上用四足行走。他的食谱广泛,既能抓食虫子,也能剥吃树果。从垣曲发现的世纪曙猿化石分析,4500万年以前,垣曲盆地气候湿润,湖泊相连,树木丛生,动植物种类繁多,非常适宜曙猿的生存繁衍。同时,新发现的曙猿跗骨表明,他们已经像高级灵长类家族中的现在猴类一样,能够在树枝端部用四足灵活行走。
曙猿化石发现前,世界上最早的
高等灵长类动物化石发现于北非
法尤姆,距今约3500万年。垣曲世纪曙猿的发现,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