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照容
北魏文昭皇后
高照容(469~497年),高句丽人,北魏时期皇后(追封),孝文帝元宏的贵人,宣武帝元恪的生母,渤海郡公高扬的女儿,司徒高肇的妹妹。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高照容本是高丽出身,为高丽高氏,但其家族来到北魏后,通过攀附而自称渤海高氏,宣称五世祖是高顾,在西晋永嘉年间(307年―312年)因避中原战乱,举家逃往高句丽,从而通过冒充渤海高氏进入了中原士族社会的核心圈子。
高照容的父亲名叫高扬(墓志、北史作高飏),母亲盖氏,盖氏与高扬生有四子三女,都生于高句丽。由于出自夷土,遭到时人的轻视。
进入宫廷
孝文帝初年,高扬举家西归北魏,到达龙城镇,龙城镇镇将上奏孝文帝元宏,说高照容德行善良、姿色艳丽,具备选入后宫的条件。等到了京城平城(今山西大同)后,孝文帝的祖母文明太后冯氏(即冯太后)亲自前往北部曹,看到高照容的姿容,认为她很奇特,于是进入宫廷,时年十三岁。
由于冯太后是以龙城为国都的北燕国主后裔,对其故土一直十分眷顾,尤其注意利用乡土之情以培植亲信。年仅13虚岁的高照容,能获得文明太后的青睐,是因为她来自于龙城,触动了文明太后的乡土情感。高照容的出现,正合乎她的同乡文明太后的政治需要,因此才会令文明太后称奇。
此时北魏后宫中,林氏宠爱方盛,文明太后偏要在林氏蒙受皇恩之际,去称奇高照容,企图将高照容发展成为安插在孝文帝身边以资长期利用的一颗棋子。
受宠生子
太和七年(483年),林氏生下皇长子元恂后被冯太后处死,同年闰四月,时年十五岁的高照容,为孝文帝生下了二皇子元恪。后来高照容又生下广平文穆王元怀和长乐公主元瑛
林氏死后,孝文帝与高照容感情的发展却远远超过了文明太后的设计。高照容频频生儿育女,而且获得孝文帝 “光照”八年之久,呈现出过于兴盛的势头,因此犯了大忌。冯太后性格猜忍,不可能容忍旗下亲信的势头过盛。具有相当资本的高氏的存在,就成了冯太后眼中之钉。
高照容虽然生下二男一女,生前却未能按照惯例获得贵人的封号,她的昭仪号和文昭贵人谥号是死后追加的。形成这种状况,学者认为是冯太后作梗的缘故。高照容的资本越足,冯太后心中的猜忌也就越重。
宫斗被杀
由于高照容过于得宠,影响了冯太后的外家两位侄女的发展。作为后宫之中最高位置的皇后,冯太后是要留给自己冯家的,她绝不容许旁人觊觎。而在此前,冯太后称奇高照容和利用高照容,是因为冯家女儿尚未长成。等到冯家女儿长成以后,形势就不同了。冯太后要将自己冯家之女引入魏宫,争得君王“爱幸”,确保冯家“家世贵宠”绵延流长。于是,冯太后一次就将两名侄女送入掖庭。
冯太后的侄女冯昭仪得到孝文帝宠幸以后,暗地里产生了将高照容的儿子元恪收到自己宫中养育的想法。高照容跟随孝文帝从代地(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的途中,在汲郡的共县(今河南辉县)突然逝世,当时的说法是冯昭仪派人杀害了她。
然而,对于高照容去世的地点,墓志铭与史料记载并不相同。她的墓志铭称她“薨于洛宫”,洛宫即孝文帝在新都洛阳所建宫廷。高照容之死,获利最大者是幽皇后冯氏,从此她掌握了抚养皇子元恪的权利。
追尊移墓
高照容死后,有关官员奏请加授昭仪名号,定谥号为文昭贵人,孝文帝听从奏议。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其子元恪即位,是为宣武帝,追尊高照容为文昭皇后,并入太庙配祭。
高照容先安葬在城西长陵的东南,陵墓规格卑下局促。于是在原地建陵园,称为终宁陵,设置守陵人户五百家。孝明帝元诩在位时,下诏说:“文昭皇太后,德行协和妇道,美好同于太姒,婚配孝文帝,哺育英才,而前世光辉沉沦,孤墓不合葬。先帝孝道感应发自内心,迁移未完成,言念哀伤遗憾,道义连结阴阳两界。废吕氏尊薄氏,礼仪已显明于汉代。”孝明帝又下诏说:“文昭皇太后尊崇与孝文帝相配,合祭庙庭议定名号,现命令赶快迁移,自始至终,太后当为主妇,可重上尊号为太皇太后,以同于汉晋的典章,端正婆媳的礼仪。庙号照旧。”迁移高照容棺椁到长陵墓域西北六十步处。
族属考证
有关高照容的族属,以李凭的论文最为有名。他根据以下三个理由把文昭皇后认定为高句丽族。
第一,《魏书》卷83下《高肇列传》“五世祖顾,晋永嘉中避乱入高丽”所谓高肇是高顾后裔的记载不可信。
第二,《魏书》高肇列传》“自云本渤海人”,自云也非中原汉族。
第三,《魏书》卷13《高皇后列传》中的高氏之梦,即概而言之日逐而孕,生子为君的内容是跟高句丽先祖日生子的传说很类似的。
学者梁银景、崔德卿亦持有相同观点。他们指出,在《魏书·高肇列传》中有关高氏籍贯,所谓“自云”的最关键的词语。它表明高家并不是渤海人。而且《高肇列传》中的“肇既无亲族,颇结朋党,附之者旬月超升,背之者陷以大罪”也明显的表明高肇并非渤海人。如果高肇为渤海望族,南北朝时期高氏世家大族极多,史家不可能记为“无亲族”三个字。
学者郭硕指出,高照容与兄长高肇及其家族系高丽高氏人,他们是通过冒姓渤海高氏,从而进入了中原士族社会的核心圈子。
历史评价
龙城镇镇将:“后德色婉艳。”
孝明帝元诩:“文昭皇太后,德协坤仪,美符文姒。作合高祖,实诞英圣。而夙世沦晖,孤茔弗祔。”
轶事典故
幼梦光照
高照容年幼时曾经梦见站在堂屋内,而太阳光从窗户中照耀她,鲜明而炙热,高照容东西躲避,阳光还是斜照不止。如此几个晚上,高照容自己感到奇怪,就告诉父亲高扬,高扬就这事询问辽东人闵宗。闵宗说:“这是奇特的征兆,尊贵不可言说。”高扬说:“凭什么知道呢?”闵宗说:“太阳,是君主的德性,帝王的象征。光芒照在女儿身上,一定有恩德册命加在她身上.女儿避让还照耀,是君主前来求婚,女儿不得已。从前有人梦见月亮进入怀中,还生下天子,何况是太阳照耀的征兆呢?这个女儿必将接受皇帝册命,有生育君主的迹象。”
梦日化龙
当初,高照容梦见被太阳追逐,躲到床下,太阳变成了龙,绕了自己几圈,梦醒后,高照容惊悸不已,于是便怀了宣武帝。
这里令人惊讶的是,高氏之梦和高句丽开国君主的诞生很相似。韩国史料《三国史记》卷13《高句丽本纪》第一记载:“金蛙嗣位,于是时,得女子于太白山南优渤水,问之曰,我是河伯之女,名柳花,与诸弟出游,时有一男子,自言天帝子解慕漱,诱我于熊心山下,鸭渌边室中私之,即往不返父母责我无媒而从人,遂谪居优渤水,金蛙异之幽闭于室中,为日所炤,引身避之,日影又逐而炤之,因而有孕,生一卵……扶余俗语,善射为朱蒙国号高句丽,因以高为氏。”
如此,文昭皇后的梦具有高句丽的特色。如果高氏文昭皇后不是高句丽民族,不可能强调高句丽传说的梦。而且文昭皇后做梦之后,其父解梦问的对象也是辽东人。这里辽东常指的是高句丽,更何况如果高氏为非高句丽民族,文昭皇后酌父亲不可能直接问辽东人。
值得注意的是,文昭皇后弟高显的职官。他担任了高丽国大中正。这也明显地表明高家出自高句丽,更直接地说文昭皇后是高句丽人。
误诊风寒
高照容“梦日化龙”后,十分惊悸,从而形成了心病。冯太后敕召徐謇王显等太医为高照容诊脉。徐謇说:高照容是得了风寒,应该进汤加针。王显说:“案三部脉非有心疾,将是怀孕生男之象。”最终果如王显所言。久之,召王显担任侍御师、尚书仪曹郎中,号称干事。
移陵见蛇
起初孝明帝下诏迁移高照容棺椁,当挖开终宁陵几丈深时,在棺材上获取一条长一丈多长的大蛇,大蛇是黑颜色,头上有“王”字,蛰伏着不动。棺椁迁移后,将蛇放回原处。
家庭成员
父母
父亲:高扬(),厉威将军、河间子,追封左光禄大夫、渤海郡公,谥号为敬。
母亲:辽东盖氏,追封清河郡君。
兄弟姐妹
高琨,渤海郡公,追赠镇东太将军、冀州刺史。
高偃,追赠安东将军、青州刺史。
高肇,司徒、平原郡公,赠太傅。
高寿,早卒。
高显,侍中、高句丽国大中正、澄城郡公。
渤海高氏,嫁给长岑侯韩贿。
丈夫
孝文帝元宏
子女
儿子:宣武帝元恪、广平文穆王元怀
女儿:长乐公主元瑛
相关记载
史料记载
魏书·卷十三·列传第一》
北史·卷十三·列传第一》
墓志铭文
《魏文昭皇太后山陵志》,1946年2月在北邙山被盗出土,现藏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墓志左边残缺,志文多存,铭文几乎全被砸掉,残高66厘米,宽55厘米,厚20厘米。志文正书,残存10行,满行19字,首行题:“魏文昭皇太后山陵志铭并序”。
后世纪念
公元500年,元恪为了追忆父母、为父母祈求冥福,下令在龙门石窟宾阳洞中洞第三层凿刻《帝后礼佛图》,《帝后礼佛图》由两幅图组成,分别是《皇帝礼佛图》和《文昭皇后礼佛图》。
高照容生前没有当过皇后,但在《文昭皇后礼佛图》中,元恪让她穿着皇后的礼服礼佛,为她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造像。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普艾伦勾结北京琉璃厂的古董奸商岳彬将《帝后礼佛图》盗凿,《文昭皇后礼佛图》藏于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13 12:05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