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诗人
高适和
岑参的合称,为盛唐
边塞诗歌代表诗人的专称。但“高岑”并称,则始于他们的好友
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说他们两人成名较晚,而才学堪比沈约、
鲍照,原非专称。
高适、岑参的诗以“悲壮为宗”(
胡应麟《
诗薮》)。他们都积极进取,但长期功名失意。一再出塞谋求报国立功,对仕途坎坷和边塞生活有着深刻体验。所作主要以边塞战争、塞上风光和仕途艰难为题材,善于运用七言古诗等体裁,表现报国安边、治国安民的壮志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或抒发怀才不遇、功业无成的悲愤。其诗意气豪迈,情辞慷慨,奇偶相生,手法多样。这是他们共同的地方。
由于生活经历、个性、文学思想和渊源等差异,高适、岑参的诗又有重要区别。“高悲壮而厚,岑奇逸而峭”(
王士禛《师友师传续录》)。高适善于反映战士和农民的疾苦,暴露现实,笔调严谨,直抒胸臆,以常语感人;岑参擅长讴歌胜利,描绘奇境,抒发豪情,寓情于景,以奇语动人。
高、岑
边塞诗成就最高。近人以“高岑”并称往往是因其边塞诗。同时,
唐代边塞诗派也被称为“
高岑诗派”,诗风相近的
王之涣、
王翰、
王昌龄、
崔颢、
李颀等人均被列入此派。
高适(700—765) ,汉族。唐代边塞诗人。字达夫、仲武,
沧州(今
河北省
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
商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
天宝八载(749),经
睢阳太守
张九皋推荐,应举中第,授
封丘尉。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次年入
陇右、
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
掌书记。安史乱后,曾任
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
蜀州刺史、
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封渤海县侯。世称“高
常侍”。 有《
高常侍集》等传世。
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4岁,赠
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
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
时代精神。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
蓟门、
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
李白、
杜甫结交。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
岑参 (约715年—770年)唐代诗人,原籍
南阳(今属河南
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
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
七言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