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学(广州)(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zhou))简称“港科大(广州)”,是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由
广州大学与
香港科技大学合作设立的实施学历教育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机构。
历史沿革
筹备时期
2018年10月14日,
香港科技大学校长
史维与
广州大学校长
魏明海在香港签署合作办学意向书。12月21日,香港科技大学与广州市人民政府和广州大学签署协议,合作筹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2019年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批准广州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筹备设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9月26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正式动工。
2021年4月19日,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
倪明选出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创校校长。
正式办学
2022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9月1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开学,举行开学典礼。广东省委书记
李希出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梁振英、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李家超发表视频致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长
怀进鹏、广东省人民政府省长
王伟中出席活动并致辞。
2023年2月7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宣布该校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等三个本科专业自2023年起在
提前批次招生。3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宣布成立碳中和与气候变化学域(Carbon Neutrality and Climate Change Thrust,简称为CNCC),计划于2024年首先开展本科教育。3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教育科学学院(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s,简称CES),和未来技术学院(College of Future Technology,简称CFT)正式成立。
2024年4月18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智算中心正式启用。4月25日,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揭牌成立。6月6日,大湾区全球绿色领创学院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成立。6月14日,香港科技大学(港科大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共同宣布推出“红鸟跨校园学习计划”,透过“科目共享”(Course Sharing)和“学分互换互认”(Credit Transfer)等计划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9月3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在广州南沙揭牌。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不设院系;2023年,学校将开始招收本科生,首批招收3个
本科专业,分别为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1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有各类教师203人,其中
讲座教授21人,
客座教授28人,
教授27人,实践教授11人,
副教授23人,实践副教授1人,兼职副教授5人,助理教授73人,研究助理教授2人,兼职助理教授3人,
高级讲师4人,
讲师7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1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共开设功能枢纽、信息枢纽、系统枢纽、社会枢纽四大枢纽,共计15个学域。
教学建设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开展本科和硕博士层次教育,按照国家统一招生政策规定招收本科生,颁发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及香港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证书,依据有关规定实施香港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和
博士学位教育,颁发香港科技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证书。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实行研究生先行、多导师制的教育培养模式,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和香港科技大学本部同等办学质量及水平,学校每位研究生将由至少两位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导师共同指导,其中一位导师将必须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老师,另一位导师既可来自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另一学域,也可来自港科大清水湾校园或校外机构。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以英语为基本工作语言和教学语言。在该校就读的研究生将开展涉及多个学科的研究,并进行不同层次的协作以找到问题所在,通过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来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所有研究生必须从融合学科研究方法和融合学科设计思维选择一门修读。融合学科研究方法课程是让学生通过不同方法来对现实案例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而融合学科设计思维课程则是让学生以用户协同的设计方式,创造出能兼顾利益相关者及产品功能的产品设计方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学术背景在这两门课程中进行选择;同时,学生在修读其所属枢纽的核心课程之外,同时须选修至少一门属于其他三个枢纽的核心课程。
合作交流
2021年8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获得数据库领域国际顶级会议VLDB2024年的主办权。12月,学校与
江门市共建江门“双碳”实验室。
2022年3月,学校与
广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学校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在粤港澳大湾区内推进全方位的教育合作,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将面向民心学校学生开展前沿科学研究的专题演讲、分享及指导,提供部分学分课程。7月4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与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福田)签署联合培养博士生合作协议,培养方向聚焦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前沿科技,第一届联培博士生拟于2023级秋季入班。
2024年8月26日至8月30日,由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主办的第50届VLDB会议在中国广州举行。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和香港科技大学的中央实验室供两校师生共享共用,建设规划上两校大型设备不重复,并同时向其他高校与业界开放。
学术资源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主办有《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特刊。
校园文化
校徽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徽与香港科技大学校徽一致,具有多重象征意义:从意象的角度凝视,在知识之源的书本之上,冒起了智慧的金色大脑;而在高举书本的双臂之中,既是一个代表科学的烧瓶,亦是一个代表工程与技术,或传播与管理的发射塔。支持着这些象征标志的是三个希腊字母 ,分别为“upilon”“psi”和“tau”,音译则为“UST”(科技大学)英文缩写。
标志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地标广场为红鸟广场,广场中心的“红鸟日晷”雕塑是港科大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标志,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校歌
行政管理
校园环境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园设计由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Kohn Pedersen Fox Associates (KPF) 牵头的港科大(广州)国际首席设计顾问团队,以“智慧绿色校园”为灵感,延续清水湾校园的整体风格,并与四周的自然环境和谐相融。集大学形态、功能、宏愿于一身,糅合可持续性以及原生态美感, 新校园的设计预示了未来大学的应有面貌,将为高等教育界树立新标准。
所获荣誉
2024年9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一期工程获得二星级绿色建筑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