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岛
香港特别行政区下辖行政区
香港岛(英文:Hong Kong Island),简称为港岛,是中国香港最繁华的地方。香港岛上山地面积占了大半,高度在300至400米,最高峰太平山海拔554米。现今港岛最繁华的平地,大多是填海而来。香港岛是香港的主要岛屿,亦是中国香港第二大岛屿,仅次于大屿山岛。面积(和周围小岛)为80.25平方千米(1996年3月),另有一说为78.1平方千米。广义上的香港岛地区,亦包括鸭脷洲、大小青洲、熨波洲银洲等附属岛屿。
历史变革
英治时期
第一次鸦片战争(1839年至1841年)中,由于清朝英国打败,于是被逼在1841年签订《穿鼻草约》,将香港岛割让予英国。1842年,清朝与英国再签订《南京条约》,香港岛正式成为英国在远东的殖民地之一。1841年1月20日,英国的驻中国商务代表(未获清廷承认)暨英国皇家海军军官查理·义律(Charles Elliot)最先占领香港岛,并于水坑口(英文为Possession Point,意思是占领点,故又译“波些臣”)登陆,并称香港岛为“barren rock”(意即贫瘠的小岛)。
后来,英国人在香港的中环一带驻脚,先建成香港第一条街道──好莱坞道,并把中环一带发展成行政和商业中心。19世纪至20世纪初,香港主要是以商业贸易为经济主轴,几乎所有公司都在中环一带进驻,中环成为当时香港岛的商业中心区。此外,香港岛还有很多高级住宅区,像中环山上的半山区、太平山顶浅水湾都是当时开始发展的。
日军侵领
20世纪30年代初期,英军意识到日军可能会攻占香港,加上黄泥涌峡在军事上的重要性,所以兴建了大规模的防御工事,包括皇家炮兵第5AA高射炮阵地、榴弹炮炮台以及多个机枪堡等。1941年12月8日香港保卫战爆发,而日军于12月18日成功抢滩香港岛铜锣湾,12月19日已抵达黄泥涌峡。当时英军第3义勇军步兵连第7、8、9排,少量苏格兰营及加拿大温尼伯榴弹兵部队D连,为扼守这个通往香港岛南部的要道以及黄泥涌水塘,与日军爆发激战。虽然英军的顽强防守使日军有600多人伤亡使义勇军第3连成为抗战英雄,但日军于12月23日终于成功占领黄泥涌峡。由于英军已经无险可守,加上香港另一主要山峡湾仔峡于12月24日亦失守,惟有选择投降,结束了香港保卫战,并开始了香港日治时期。
战后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岛人口急增,由于中环一带的土地不敷应用,香港岛不少地方都开始发展,如北角、筲箕湾、香港仔和黄竹坑。这些新开发地区为昔日的工厂区,自制造业式微后,由于香港岛的地价租金一直远比九龙对岸的高,所以慢慢地香港岛的商业中心除了在中环外,还有湾仔铜锣湾一带。
区域划分
中西区(当中的大小青洲并没有和香港岛相连)
湾仔区东区 南区(当中的鸭脷洲和鸭脷排等岛屿并没有和香港岛相连) 注:香港岛不属于香港的离岛区。 而立法会选举同属一个选区。 1995年香港立法局选举亦曾使用“港岛中”、“港岛东”、“港岛南”及“港岛西”等分法。 香港岛-自然地理 香港岛位于中国香港的南部,北纬22.2度,东经114.2度。香港岛面积约78.40平方公里,占全香港面积大概7%,是香港第二大岛屿,排于大屿山之后。香港岛地形山多地少,最高点为海拔554米的扯旗山(即太平山)。平地方面则主要集中在香港岛北部的一列狭长的海旁土地,由坚尼地城一直伸展至小西湾,而香港岛的主要经济发展也集中于北部沿岸地区,故此香港岛北面的土地从香港开埠以来多年一直依赖填海工程而增加。
邻近地理:香港岛的北面与九龙半岛相隔着维多利亚港,现时共有3条过海行车隧道及3条过海铁路接驳港、九两岸,中间亦有港内线渡轮行走。本来位于奇力岛铜锣湾对出海域,在1955年兴建新的铜锣湾避风塘时与香港岛连接,当时奇力岛由波斯富街尾一直筑海堤得以接连。1969——1972年,为兴建红隧入口,湾仔及铜锣湾北进行了另一次填海工程,遂发展成现时的地貌。而湾仔对出海域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部分为人工岛
香港岛的东面为东龙洲,中间以蓝塘海峡相峙。 香港岛的南面主要为南丫岛、鸭脷洲及蒲台群岛等岛屿,而当中的鸭脷洲与香港仔隔着香港仔海峡对望,中间以鸭脷洲大桥连接。南丫岛的发电厂则为整个香港岛供应电力。
香港的西北面有二个小岛,分别为青洲及小青洲,合称大小青洲,与香港岛中间隔著硫磺海峡。政府原计划将青洲以填海方式连接香港岛,并发展成为一个全新住宅区,同时建议作为以青洲作发展10号干线中连接大屿山的海底隧道的起点。然而,在环保团体的强烈反对下,有关计划已搁置。现两个岛上均并没有任何居民居住。
环境
香港岛地势较高的中心地带,除摩星岭、山顶、黄泥涌峡和部分渣甸山之外,大都属于郊野公园范围,包括龙虎山郊野公园薄扶林郊野公园香港仔郊野公园大潭郊野公园、大潭郊野公园(鲗鱼涌扩建部分)和石澳郊野公园。除了给游人享受郊游乐趣之外,郊野公园为香港岛“市肺”,并确保集水区不受城市污染。园内的薄扶林水塘香港仔水塘大潭水塘和黄泥涌水塘为香港早期主要食水来源。
主要山峰:太平山- 554米;柏架山- 528米;奇力山- 501米,西高山- 494米;歌赋山- 479米;金马伦山- 439米;毕拿山- 436米;紫罗兰山- 433米;渣甸山- 433米;聂歌信山 - 430米。
香港岛主要远足径为港岛径,全长共50公里,分为8段。起点位于山顶炉峰峡,而终点则为大浪湾。跨越港九新界的卫奕信径的第一和第二段亦途经大潭郊野公园和大潭郊野公园(鲗鱼涌扩建部份)。
除郊野公园之外,香港岛鹤咀亦设有香港的一个海岸保护区——鹤咀海岸保护区。郊野公园和海岸保护区均由渔农自然护理署管理。
香港岛的东南岸有多个泳滩,包括深水湾、浅水湾、中湾、南湾、舂坎湾、圣士提反湾、赤柱正滩、夏萍湾龟背湾石澳大浪湾,为进行水上活动的热门地点。泳滩均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管理。
人口
2011年,香港岛人口有1,270,876人,约占全中国香港人口的19%。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8,000,高于整体密度(7,000/k㎡)。
交通
陆上交通
由于香港岛的发展集中于北岸,故此岛的交通也以北部较为发达。香港地铁港岛线与香港电车的路线均于岛的北部沿岸地区来回行驶,贯通东、西各区成一横线。电车东行只到筲箕湾,西行却至坚尼地城一带,另有路线南至跑马地;地铁东行至柴湾,西行只至上环(2014年底随着西港岛线开通已延伸到坚尼地城)。两种公共交通工具互补不足,山顶缆车为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公共交通服务,来往太平山顶、半山区及中环,亦是吸引不少游客乘搭。此外,香港岛交通还依赖著巴士、小巴等通交服务,尤其是南区和半山等没有大型运输工具的地区,港铁兴建的南港岛线于2016年12月28日正式通车。
跨海交通
由于香港岛四面环海,对外交通方面非常重要,香港岛主要依靠海底隧道穿过维多利亚港连接九龙半岛,再往各区。现时共有3条行车过海隧道,分别为香港海底隧道东区海底隧道西区海底隧道,以及3条地铁路线东涌线荃湾线将军澳线机场快线。第四条过海行车隧道及第四条过海铁路当前正在计划中,以疏导现今挤塞的交通。而连接香港岛和鸭脷洲的鸭脷洲大桥于1980年落成,使鸭脷洲与港岛南区之间的关系更紧密。
海上交通
海上运输方面,香港岛设有多个渡轮码头,主要集中于中环、湾仔和北角,设有频密的渡轮航班来往九龙及离岛,在上环亦同时设有往的离境码头。维多利亚港内亦设有一些公众码头,如知名的皇后码头,主要供小型驳船、游艇、观光船等作上落客服务。亦有小量的补给和货物转运。
往九龙
前往九龙的渡轮服务,一般称为“港内线”,即以维多利亚港内的航线。有一段长时间大部分航线由油麻地小轮提供服务,主要路线有北角至观塘、九龙城及红磡及中环至佐敦道码头、大角咀及深水埗。20世纪80年代初期,港岛东区至中环的交通十分挤塞时更曾开办由太古城至中环的非过海渡轮服务,至地铁港岛线通车后取消。早期渡海小轮的服务时间至午夜止,在海底隧道及通宵过海巴士前现前,停航后市民只能等待第2天早上过海,又或者乘搭收费较昂贵且危险的“哗啦哗啦”电船。20世纪90年代起,由于陆上交通事业发达,香港政府对渡轮事业没有大力支持,现时仅剩下7条航线:北角至观塘、九龙城及红磡;中环至红磡、及尖沙咀,以及湾仔至红磡及尖沙咀航线,分别由。小型航线则有海祐小轮经营的中环至尖东飞翔船服务及珊瑚海船务经营的西湾河至三家村及观塘航线。
往离岛
往离岛的航线经常称为“港外线”。几乎均集中在中环渡轮码头,前往的地区包括马湾、愉景湾梅窝坪洲长洲南丫岛,由多家公司分别经营。有部分市民选择迁入离岛,每天都乘搭渡轮前往中环一带上班。香港仔亦设有渡轮航线前往鸭脷洲及南丫岛分别由香港仔小轮及港九小轮经营。
此外,一些地区亦设有街渡,以小型渡轮接载乘客前往一些客量不高的地方,以作辅助一般渡轮服务,弹性较大。
往境外
位于上环的港澳码头为前往珠三角的澳门以及中山珠海广州番禺、深圳蛇口等多个中国内地地区的海上交通枢纽,设有多条高速客轮航线服务。码头天台亦设置直升机停机坪,提供来往港澳的直升机航班,来往香港及澳门只需15分钟。
未来发展
港岛南区已经有铁路服务地区,政府为了回应南区居民长久以来对改善交通及要求更多公共交通工具选择的强烈诉求,2007年12月18日,香港行政会议批准南港岛线(东段)兴建,东段从金钟站出发,途经海洋公园站黄竹坑站利东站海怡半岛站共五站,全长约7公里,车程需约10分钟,以中型铁路形式设计,造价约70亿港币。南港岛线落成后,能够舒缓区内交通压力,并促进区内发展,尤其是旅游业。
当前南港岛线西段尚未有定案。
荣誉
香港岛入围中国海洋宝岛榜单列榜单前三位。
景区景点
海洋公园
海洋公园是世界最大的海洋公园之一,占地170英亩。公园建筑分布于南朗山上及黄竹坑谷地。山上以海洋馆、海洋剧场、海涛馆、机动游戏为主。山下则有水上乐园、花园剧场、金鱼馆及仿照历代文物所建的集古村,仿中国宫廷建筑,村内有亭台楼阁、庙宇街景,反映中国历史风貌,使中国古代街景重现,并有民间艺术表演。由中央政府赠送的大熊猫安安和佳佳,于1999年首次公开免费让市民参观。往来于园内各地,可乘架空吊车或电动扶梯。
铜锣湾
香港岛上的著名景点恐怕就是铜锣湾了,铜锣湾是中国香港最繁忙的购物和饮食区,也是中国香港不夜市区之一。入夜后,铜锣湾避风塘显得热闹而繁忙,只见船只灯火通明,穿唐装衫裤的见船只灯火通明,穿唐装衫裤的艇妹摇橹,接送游客往来于海鲜艇、酒吧艇及歌艇之间。游客在船上品尝海鲜的同时,也可一边观赏海港夜景,一边领略舢舨风光,别有风味。所以夜游避风塘是游客晚上观光的理想安排。此外铜锣湾有许多很好的中西菜馆。铜锣湾区另一著名的建筑物乃香港大球场,其设施达国际标准,可容纳观众4万人。位于铜锣湾和湾仔之间的是跑马地。每年9月至翌年6月是赛马季节。旅客更可参观位于马场内快活看台二楼的香港赛马博物馆香港中央图书馆也在此处。
维多利亚公园
最受欢迎的休息场所维多利亚公园,每天清晨,不少市民会在那里练太极拳;每逢春节中秋节圣诞节及大除夕等重要节日,都会有成千上万的市民聚集于此举行庆祝活动。公园里设有游泳池、慢跑道和网球场,这里经常是举行国际网球赛事的场地。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30 21:14
目录
概述
历史变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