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非官守议员
议员职称
首席非官守议员(Senior Unofficial Member)是指英国一般殖民地内,行政及立法机关资历最长及地位最高的议员职称。至于香港在英国殖民地时代,则指行政局或立法局内资历最长及地位最高的非官守议员(即“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议员”或“立法局首席非官守议员”)。被委任为首席非官守议员的人士,一般都是殖民地政府十分信任的人士,他们在行政局及立法局内带领其他非官守议员,也是总督在两局内首要的咨询对象,在两局会议上可优先发言,亦会代表两局的非官守议员致辞。
历史沿革
香港早于1843年设立了行政局及立法局,最初局内由港督出任当然主席,另外设有当然官守议员及委任官守议员的席位。但由于两局内一直没有代表居民的议席,因此一直为人所诟病。直至1850年,港府首次委任两名商人加入立法局,当中来自渣甸洋行的大卫·渣甸遂成为了香港历史上首位立法局首席非官守议员。至于首位的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议员,则要迟至1896年遮打爵士获委入行政局才开始出现。
传统上,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议员远比立法局首席非官守议员重要,因此前者的任期一般比后者长。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为例,只有三人曾任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议员,但同一时期内就有四人曾任立法局首席非官守议员。早年的两局议员都由外籍人士出任,后来才慢慢有华人获委到两局供职。而历史上首位出任立法局首席非官守议员的华人是何启爵士,他在1906年1914年出任该职。至于首位正式出任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议员的华人是周埈年爵士,他在1953年1959年出任该职。不过,在周埈年爵士以前,周寿臣爵士亦曾在1928年代任过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议员。
昔日的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议员一般都会获英廷封爵,但立法局首席非官守议员则不一定,可见前者更受殖民地政府的重视。一般而言,战前的行政局及立法局首席非官守议员约四至五年一任,任满可以续期。由于他们是两局内资历最高的议员,因此他们满卸任后一般都不会留任非官守议员,而是会退出议会。
1985年,香港立法局首次引入间选,为免使外界混淆,时任港督尤德爵士宣布行政局及立法局的首席非官守议员从此改称为“行政局首席议员”和“立法局首席议员”。行政局首席议员一职成功过渡到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以后,职称亦从此改为“行政会议召集人”;不过由于立法局在1991年首次引入直选,使以选举产生的议员人数首次多于委任议员人数,民选议员由于不愿再听命于首席议员,而时任首席议员李鹏飞亦有感难以统合各议员的意见,又时常与民选议员发生磨擦,结果在1992年去信港督卫奕信勋爵辞任首席议员,立法局首席议员一职从此成为历史。
顺带一提的是,在殖民地时代,市政局亦曾经有首席非官守议员一职,职能与行政局及立法局的相约,但是地位要比两者为低。
两局统计
根据统计,香港殖民历史中分别有26人及11人担任过立法局及行政局的首席华人非官守议员。当中,遮打爵士、普乐爵士、周埈年爵士、简悦强爵士、钟士元爵士及邓莲如女男爵共六人曾担任过立法局及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议员两个职位。
在立法局中,在任最长的首席非官守议员是普乐爵士及赖里,两人分别担任此职达24年及22年;而最短的是乔治·莱尔、约翰·颠地及郭赞,三人各自出任此职仅约一年。在众人当中,邓莲如女男爵是唯一一位出任此位的女性;邓律敦治是唯一出任此位的巴斯人;罗保爵士则是唯一出任此位的葡萄牙人
至于在行政局方面,在任最长的首席非官守议员是遮打爵士,共30年;而最短的是高登爵士及柏德逊,两人都供职不足一年。邓莲如女男爵是首位出任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议员的女性。就两局而言,遮打爵士是唯一在任内去世的首席非官守议员;而周埈年爵士及周锡年爵士两人是唯一来自同一家族的首席非官守议员。
行政局
立法局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5 16:4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