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事学原理
食事学的基本概念
食事学原理是食事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指人类食事中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客观规律,简称“食学原理”。
定义
人类食事中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客观规律,简称“食学原理”。在食者需求领域有“肌为食化”“肌食耦合”“食可致疾”“食可疗疾”“五觉审美”原理;在食事秩序领域有“食孕文明”“食事三角”“食事优先”“食为二循”“食为序基”原理。
内容
原理,通常指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食学有十大原理,是食学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在人类已揭示的客观原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构成人类文明的基本原理。
1.“肌为食化”原理
人的肌体是由食物转化而来,包括骨骼、血液、内脏、肌肉、大脑、皮肤、毛发等等。这是一个复杂的转化过程,是一个极度智慧的系统。可以这样说,没有食物就没有肌体,没有食物就没有生命。“食化为肌”原理揭示了食物与肌体的之间的本质关系。
“肌为食化”原理引申出“食脑为君”原理。即“食脑决定肌体的生存与健康,头脑是在为食脑服务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食脑指挥头脑,头脑指挥不了食脑,二者是君臣关系,只有头脑服从食脑才能实现健康长寿。反之则会威胁健康和生存”。
2.“肌食耦合”原理
每个人的肌体都不同,且一直处于变化中,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个差异性,根据自己肌体当时的需求特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吃方法,找到食物与肌体的最佳耦合,才能吃出健康。违背这个原则就会发生疾病,威胁肌体健康。“肌食耦合 ”原理揭示了个体健康与食物、食法之间的本质关系。
3.“食可致疾”原理
吃事是人类疾病的一个来源,不当的食物、不当的吃方法可以引发疾病,威胁肌体健康。正确的吃事可以预防疾病发生。“食可致疾”原理揭示了吃事与生病之间的本质关系。
“食可致疾”原理包含“过食伤身”原理,后者指长期吃入超过自己肌体需求数量的食物会导致疾病。
4.“食可疗疾”原理
吃事是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形式,借用消化吸收系统干扰肌体失衡,是一个古老的发现与利用。吃事不仅可以治疗因食带来的疾病,还可以治疗其他病因带来的疾病。“食可疗疾”原理揭示了吃事与治病之间的本质关系。
“食可疗疾”原理包含“食物偏性疗疾”“食药同理”两个引申原理。“食物偏性疗疾”是“利用天然食物的偏性调节肌体的偏性,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食药同理”是指“食物与口服药物都是吃入并通过胃肠作用于肌体的生存与健康,肌体并没有单独器官对其分区分别处理,二者的运行机制本质上是一样的”。
5.“五觉审美”原理
吃是五觉审美,是通过味觉、嗅觉、触觉、视觉、听觉感知的,是以嗅觉、味觉、触觉(口腔)为主,以视觉、听觉为辅的审美过程。吃事审美的反应是双元的,即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强调美味与健康的统一。“五觉审美”原理揭示了吃与审美之间的本质关系。
6.“食孕文明”原理
食事早于文明,食事孕育文明。食事是文明的基础,食事支撑文明持续,不当的食事行为会威胁文明持续。“食孕文明”原理揭示了食事与文明的本质关系。
7.“食事三角”原理
人类的食事范围,是在食物母体系统、食事行为系统、食物转化系统三者之间展开的。食事行为系统向食物母体系统索取食物,提供给食物转化系统使用,食物转化系统将食物排泄和尸体最终降解回归食物母体系统。由此构成的三角关系反映出人类食事的疆界 (如下图所示),缺一不是食事全貌。“食事三角”原理揭示了人类食事与自然之间的本质关系。
8.“食事优先”原理
食事久远,他事后来。食事是生存之事,生存之事优先,生活之事列后。食事优先,国泰民安。若他事占先,
必内卷生乱。“食事优先”原理揭示了食事与他事之间的本质关系。
“食事优先”原理可以引申出“食在医前”原理。其内容是“食事是健康管理的上游,医事是健康管理的下游。抓上游管理事半功倍,抓下游管理事倍功半。医事管理也离不开食事”。
9.“食为二循”原理
人类的食事行为必须遵循食物转化系统的运行规则才能健康长寿,必须遵循食物母体系统的运行规则才能可持续发展。人类的食事行为不能任性所为,要及时矫正不当的食事行为,才能生存得更好,才能可持续发展。“食为二循”原理揭示了人类食事行为与自然机制之间的本质关系。
10.“食乃序基”原理
人类社会秩序起源于食物分配和食物资源占有。食事秩序是生存秩序,食事秩序早于社会秩序,食事秩序是社会秩序的基础。没有食事秩序,其他秩序就会瞬间崩塌,文明亦会崩塌。“食乃序基”原理揭示了食事与社会秩序之间的本质关系。
特征
食学原理与物理学、化学、数学、经济学等学科原理不同,具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通俗性。二是实用性。三是生存性。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4 15:44
目录
概述
定义
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