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增强剂
刺激觉或嗅觉受体的物质
调味剂是赋予食品甜、酸、苦、辣、咸、鲜等特殊味感的一类食品添加剂。一般分为甜味剂酸味剂、苦味剂、咸味剂、鲜味剂和其他调味剂等,将凡能刺激觉或嗅觉受体的物质统称为风味增强剂 (Flavor-enhanc-ers)。
简介
食品添加剂的更新换代是人们饮食文化进步的重要标志。以鲜味剂为例,以前是传统天然调味品时代,20世纪50年代末,日本首先采用发酵法生产味精,随后发现了有鲜味的核苷酸;进入20世纪70年代,又开始了以味精、核酸、氨基酸、有机酸等为基料的复合化学增味时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食品营养和风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天然增味剂又迈出了发展的新步伐,以动植物为原料进行深加工所制得的天然风味增强剂(HAP,HVP)进入人们视野。HAP,HVP不仅能提供谷氨酸、肌苷酸、鸟苷酸的鲜味,而且包括多种氨基酸、有机酸、肽和糖类的复杂味感,使味道变得丰富、醇厚;不仅能拓宽味道,还能使刺激性强的味道变缓和,这是化学增味剂所不能达到的。
天然增强剂
传统的风味增强剂包括谷氨酸及其盐类、鸟苷酸及其盐类、肌苷酸及其盐类、核苷酸及其盐类、甘氨酸及其钠盐、麦芽酚、乙基麦芽酚和 L-亮氨酸等。按来源分,可以把天然增味剂的开发、提取分为微生物源、动物源和植物源,按其组成还可分为氨基酸类、核苷酸类、有机酸类和复合类。
微生物源天然风味增强剂
微生物源的风味增强剂包括的种类较多,但其大部分均属于氨基酸类和核苷酸类。自1908年日本的池田菊苗教授证实谷氨酸及其盐类具有鲜味以来,国际上便开始了对其的大量研究,最开始生产谷氨酸的方法是利用酸水解小麦蛋白大豆蛋白制取,随着消费需求的日益提高,1956年日本以淀粉水解糖为原料,经谷氨酸棒杆菌发酵生产L-谷氨酸,并于1957年实现工业化生产。
从动物中提取风味增强剂
从动物的肉或骨头中提取风味增强剂主要方法是水解动物蛋白(HAP)而成,利用酸或酶催化动物蛋白水解。多以鸡肉、猪肉、牛肉等畜禽为原料提取的水解动物蛋白,蛋白质含量高,其氨基酸模式更接近人体需要,更能体现动物原料的风味特点,而气味来源于极性氨基酸和还原糖通过美拉德反应的产物。水解动物蛋白中还含有一些特殊生理功能的活性肽,这些活性肽有促进微量元素的吸收,防止腹泻,加速有害物质的排泄,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能。
从植物中提取风味增强剂
从植物中提取的风味增强剂多以植物水解蛋白(HVP)为主,同时还有一些单一呈味成分,如甜菊糖苷甘草甜素、索马甜、L-茶氨酸、麦芽酚等 。植物水解蛋白是植物性蛋白在酸或生物酶的催化下水解后的产物,其构成成分主要是氨基酸和肽类。谷氨酸最早的制取方法便是通过酸水解小麦蛋白而提取的。传统的水解方法是通过加酸水解,但酸水解的水解程度不易控制,且产生微量一氯丙醇和二氯丙醇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
主要应用
风味增强剂在食品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在调味品、肉制品、奶制品、保健食品以及饮料中都有较好的应用。酵母抽提物等已开始作为单独的调味品出现市场上 ;以 HAP、HVP、氨基酸、核苷酸等进行复配的调味品也日趋占人们的厨房。在肉制品中如Megan等研究了利用天然风味增强剂来降低法兰克福香肠中的钠含量,从而降低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食盐摄取等。在2010年召开的核苷酸及衍生物开发与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上,对核苷酸系风味增强剂在肉制品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奶制品中,将麦芽酚和乙基麦芽酚的应用较为广泛,王勃利用微胶囊技术来延缓奶糖香味挥发,并利用乙基麦芽酚来增强奶味。大多数的氨基酸类、低聚肽类保健品都是利用动植物水解蛋白来制取的,像医用的水解蛋白注射液、口服液等也是如此。在饮料中,风味增强剂的应用也较多,主要是用于提高饮料的特征风味,改善口感,降低成本,徐乐三等将猴头菇与酿造酒醅混合发酵,用以生产具有独特风味的的黄酒。Kunieda等将香草提取物应用饮料中用于改善饮料的味感和丰富度 。 Jonathan等利用茶叶提取物作为天然风味增强剂添加到绿茶饮料中,来增强绿茶的风味。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7:19
目录
概述
简介
天然增强剂
参考资料